本书介绍了机器人的建模、仿真和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系统、机械系统、伺服电动机的建模,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线性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状态控制器,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线性化控制及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等。本书适合作为自动控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机器人方面专业人士的参考书。
Luc Jaulin,机器人学教授,就职于ENSTA-Bretagne(ENSTA为法国高等科技学院,Bretagne为法国国立海军工程学院,是ENSTA的一个组成部分,隶属于法国国防部,位于法国西北部欧洲海洋科技的中心港口布雷斯特市),在Technopole Brest-Iroise旗下STICC实验室从事水下机器人和航海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工作。
Automation for Robotics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建模
1��1线性系统
1��2机械系统
1��3伺服电动机
1��4习题
1��5习题解答
第2章仿真
2��1向量场的概念
2��2图形表示
2��2��1模式
2��2��2旋转矩阵
2��2��3齐次坐标
2��3仿真
2��3��1欧拉法
2��3��2龙格库塔法
2��3��3泰勒法
2��4习题
2��5习题解答
第3章线性系统
3��1稳定性
3��2拉普拉斯变换
3��2��1拉普拉斯变量
3��2��2传递函数
3��2��3拉普拉斯变换
3��2��4输入输出关系
3��3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3��4习题
3��5习题解答
第4章线性控制
4��1能控性和能观性
4��2状态反馈控制
4��3输出反馈控制
4��4小结
4��5习题
4��6习题解答
第5章线性化控制
5��1线性化
5��1��1函数的线性化
5��1��2动态系统的线性化
5��1��3工作点附近的线性化
5��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3习题
5��4习题解答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前言AutomationforRoboticsⅠ��1状态表达式与我们紧密相关的生物、经济和机械系统通常都可以用如下微分方程来描述:
x·(t)=f(x(t)+u(t))y(t)=g(x(t)+u(t))假设该系统的时间t是连续的[JAU05],u(t)是系统的输入(或控制)向量,y(t)是以一定精度检测出的系统输出向量。向量x(t)称为系统的状态,它表示系统的记忆,或者说当系统输入为u(t)时预测系统结果所需的信息。方程组中的第一个方程称为演化方程,该方程是一个微分方程,它给出了t时刻的状态向量x(t)的当前值和施加的控制向量u(t)。第二个方程称为观测方程,它用来计算t时刻在已知状态和控制时的输出向量y(t)。注意,观测方程不同于演化方程,由于它不包含导数项,因此它不是微分方程。这两个方程构成了系统的状态表达式。
有时我们用离散时间k来描述上面的状态方程,这里k∈Z,Z是整数集,例如计算机就是一个离散时间系统,它的离散时间k与微处理器的时钟同步。离散时间系统通常用下述递归方程描述:
x(k+1)=f(x(k)+u(k))y(k)=g(x(k)+u(k))本书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多做习题来了解状态表达的概念。为此,我们在第1章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习题来揭示如何得到状态表达式,第2章对这些已知系统的状态表达式进行计算机仿真。
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由状态方程描述的系统的控制方法。换句话说,我们试图构建自动机械系统(人除了给出命令或设定点外,并不包含在系统中),控制器能够使系统按人的意愿进行控制(按人的需要对系统的行为进行改变)。为此,控制器将根据输出y(t)(或多或少有噪声)和设定点w(t)计算系统的输入u(t)(见图Ⅰ��1)。
图Ⅰ��1闭环控制系统概念图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具有输入w(t)和输出y(t)的闭环系统将产生合适的行为,这样就可以说我们控制了该系统。为了实现这个控制目标,首先来看看线性系统,也就是说,函数f和g假定是线性的。因此在连续时间的情况下,系统的状态方程可写成如下形式:
x·(t)=Ax(t)+Bu(t)y(t)=Cx(t)+Du(t)在离散时间情况下,它可写为x(k+1)=Ax(k)+Bu(k)y(k)=Cx(k)+Du(k)矩阵A、B、C、D分别称为演化、控制、观测和直接矩阵。系统的详细分析将在第3章进行,第4章将介绍如何使这些系统稳定,最后在第5章将像线性系统分析一样介绍工作点附近的非线性系统行为。对于那些工作点附近的非线性系统,可以采用与线性系统相同的方法进行稳定性的分析。
与本书有关的许多MATLAB程序可从以下网址得到:
http://www�眅nsta�瞓retagne�眆r/jaulin/isteauto�県tmlⅠ��2习题习题Ⅰ��1——水下机器人法国国立布列塔尼高等先进技术学校(SNSAT)的水下机器人Saucisse控制系统[JAU09]的照片如图Ⅰ��2所示。该系统包含1台计算机、3个螺旋桨、1台摄像机、1个罗盘和1台声呐装置。什么是该系统对应的输入向量u、输出向量y、状态向量x和设定点w?计算机位于控制回路的什么位置?图Ⅰ��2水下机器人的控制习题Ⅰ��2——帆船机器人图Ⅰ��3是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FRIES)和SNSAT的帆船机器人Vaimos控制系统[JAU12a,JAU12b]。该系统能够自主跟踪航线,它有1台安装在桅杆顶部的风速仪、1个罗盘和1台全球定位系统(GPS)。请给出该系统对应的输入向量u、输出向量y、状态向量x和设定点w。
图Ⅰ��3Vaimos依据风帆逆风行驶路线形成的曲折多变的航迹Ⅰ��3习题解答习题Ⅰ��1的解答输入向量u∈R3为3个螺旋桨的给定电压,输出向量y(t)包括罗盘、声呐数据和摄像机获取的图像,状态向量x对应机器人的位置、方向和速度,设定点w由操作者选定。例如,如果我们要进行航线控制,那么设定点w就是机器人的期望速度和路径。控制器是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
习题Ⅰ��2的解答输入向量u∈R2为帆船的长度δmaxv和船舵的角度δg,输出向量y∈R4包含GPS的数据m、超声风速仪(桅杆上的风速仪)ψ和罗盘θ,设定点w对应要跟踪的航线段ab。图Ⅰ��4显示了该控制回路。操作者(未出现在图中)以机器人跟踪期望路径的方式分段跟踪航线序列(这里由12条线段形成一个方形路线,然后返回港口)。
图Ⅰ��4帆船机器人的控制回路
这本书的标题《机器人自动化:建模、仿真与控制》听起来非常全面,但我也知道,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我猜想,书中并非将这三个部分割裂开来讲解,而是会强调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例如,精确的机器人建模是进行有效仿真的基础,而高质量的仿真数据和分析,又能够反过来指导我们优化控制算法的设计。 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开发流程,从最初的概念设计、数学建模,到在仿真环境中进行验证和调优,再到最终将控制算法部署到实际机器人硬件上进行测试和部署。这种端到端的视角,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只停留在某个单一环节。我还期待书中能探讨一些在实际机器人应用中会遇到的常见挑战,例如传感器噪声的处理、执行器延迟的补偿、以及如何处理意外的碰撞和环境变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分享,那将非常有指导意义。
评分我是一名对机器人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这本书的标题《机器人自动化:建模、仿真与控制》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虽然还没有翻开这本书,但我能想象到它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启迪。我相信,书中不仅仅会教授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更会引导我理解机器人“思考”和“行动”的逻辑。 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讲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比如,在介绍建模时,我希望它能用一个简单的机械臂来举例,一步步地推导出运动学方程,而不是上来就给一堆公式。在仿真部分,我期望它能介绍如何用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机器人的运动,让我能直观地看到模型和算法的效果。而在控制部分,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为什么不同的控制策略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趣味性的挑战或小项目,鼓励我动手实践,那将是最好的。我坚信,这本书将是我探索机器人世界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未来感,银灰色的背景,中央是线条勾勒出的简洁机器人头部轮廓,眼神部分闪烁着数据流的光芒,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聚焦于“机器人”和“自动化”的科技主题。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我对书中将要探讨的“建模、仿真与控制”这三个核心概念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要让一个机器人真正地“动起来”,并且按照预设的指令精准地完成任务,背后涉及的是一套严谨而复杂的理论体系。 “建模”听起来就很有深度,它像是给机器人构建一个虚拟的“身体”和“大脑”。我想,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将物理世界中的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特性转化为数学模型,比如描述机器人关节的运动规律、关节之间的耦合关系,甚至是如何考虑机器人的质量、惯性、摩擦等因素。我猜测,可能还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建模方法,例如基于牛顿-欧拉方程的建模,或者是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基础建模方法,对于后续的仿真和控制设计至关重要,就像盖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一样。如果书中能够用清晰的图示和详实的数学推导来阐述这些概念,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非常好奇它会如何平衡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案例来佐证理论。
评分我一直对能够让机械臂进行流畅、精确抓取的操作感到惊叹,而这本书的名字《机器人自动化:建模、仿真与控制》恰好点出了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我猜想,书中关于“仿真”的部分,会是让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各种仿真软件的应用,比如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下的Gazebo,或者MATLAB/Simulink中的Robotics System Toolbox。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虚拟环境中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在实际部署前发现潜在的问题。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深入讲解如何构建一个逼真的仿真环境,包括如何精确地模拟机器人的物理属性,如碰撞检测、重力影响,甚至是传感器的数据输出(例如相机图像、激光雷达点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仿真结果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提高运动的平稳性和效率。能否通过仿真来测试不同的控制算法,比较它们的性能,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更要告诉我们“怎么做”,并且最好能提供一些“为什么”的深刻洞见。如果书中能通过丰富的仿真截图和代码片段来展示这些过程,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控制”无疑是机器人自动化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理解,这里的控制是指如何设计算法,让机器人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和预设的目标,主动地调整自身的动作,从而实现精确的运动和任务完成。我猜测,书中会介绍各种经典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例如PID控制,这是一种非常基础但应用广泛的控制方法,理解它的原理和参数调整对初学者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涉及更高级的控制技术,比如模型预测控制(MPC),它能够考虑未来的系统状态和约束,实现更优化的控制。还有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干扰时,这些技术能让机器人表现得更加稳定和可靠。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将机器学习与机器人控制相结合,例如利用强化学习来训练机器人学习复杂的运动技能。如果书中能清晰地阐述不同控制方法的数学原理,并辅以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流程,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启发。能够掌握如何让一个冰冷的机器按照人类的意愿“思考”和“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评分学习学习,努力提升,趋势科技
评分书不错,内容很深,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正品图书,学习新知识了
评分物有所值 是我想要的。下次还会买!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机器人的教材,理论讲的不错。做为非专业的,当参考书也可以
评分书籍不错,质量也挺好
评分不错的书,要认真看看了!
评分听说不错,开始学习啦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