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师大的教师翻译,内容准确。
※本书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循序渐进、叙述简明,并配有大量的操作步骤、实物图及程序供读者参考以掌握书中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广大电子爱好者的电子制作读物,以及高中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书。
《科学鬼才:趣味科学实验45例(图例版)》例举了45个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本书适合中学生作为课外读物阅读,也适合大学生用作实验调查报告的参考。
这本书由科学教育家Bob Bonnet和Dan Keen所著,原著是为青少年实践科普大赛所写的项目参考。审稿者刘京锐是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专家,曾执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
项目1 水无处不在 1
2 淡水和海水对草坪的影响
项目2 鸠占鹊巢 4
5 除了小鸟以外是否还有别的生物生活在巢穴里
项目3 顺其自然 7
8 灯塔是圆柱形结构因此能承受强风
项目4 动力学钟摆 10
11 观察钟摆弧距和摆动周期的关系
项目5 旋律伪装 13
14 当被噪声掩盖时会错误地感知声音
项目6 “嘿!” 16
17 宠物狗只是对声音做出反应,并不是能理解语言的意思
项目7 天然制盐厂 19
20 潮汐的循环对封闭海湾盐含量的影响
项目8 见仁见智的噪声 22
23 “噪声”的物理和社会分类
项目9 迎风飞扬 25
26 地面上的风速与高空的风速可能是不一样的
项目10 轻质框架 28
29 制作材料尽量轻,质量依然好并能满足需要
项目11 股票交易 31
32 股票市场投资的概念
项目12 更好的汉堡 34
35 比较不同等级牛肉中脂肪的含量
项目13 聚光灯下的抓捕 37
38 搭建昆虫收集装置,然后检测危害健康的夜行昆虫
项目14 香甜可口 40
41 蚂蚁对天然糖类和人工糖类的反应
项目15 神奇的维生素C 43
44 煮后的胡萝卜中含有的维生素C的效果
项目16 探索时光奥秘 46
47 判定太阳在顶峰的时间是否是日出和日落的中间时间
项目17 可恶的细菌 49
50 环境影响食物腐烂的速度
项目18 M&M;’s巧克力包围世界 52
53 预测M&M;’s巧克力的色彩比例
项目19 选择 55
56 位置的影响力
项目20 植物的呼吸 58
59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植物能产生更多的氧气
项目21 融化的冰山 61
62 由冰山融化而导致的淤积土
项目22 生存环境 64
65 测定金鱼是否对特定水温有喜好
项目23 平行四边行的保护 67
68 简单的支撑可以提高物体的抗压能力
项目24 植物的酸性 70
71 如果植物的pH值较高,那植物是否会比较酸
项目25 分割和回调 73
74 在股票市场测试一个赚钱的策略
项目26 苹果酱 77
78 肉桂是一种抑霉剂
项目27 磁场 80
81 电磁场对单细胞有机体的影响
项目28 绿色已是曾经 83
84 叶绿素的概念
项目29 不只是柠檬香味 86
87 测定在清洁产品中加入柠檬是否只是用于促进销售
项目30 少即为多 89
90 测定pH值是否会随着雨水蒸发而增强
项目31 天然的防护 92
93 找出天然的杀虫物质
项目32 鼻子知道 95
96 嗅觉的识别能力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着
项目33 细菌群 98
99 我们天天触摸的公共设施的表面上有多少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项目34 太空农场 101
102 重力对萝卜种子发芽的影响
项目35 降温 104
105 水蒸发和酒精挥发降温效果的比较
项目36 霉菌的传播 107
108 研究普通面包上的霉菌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
项目37 真菌探秘 110
111 鉴别真菌是寄生还是腐生
项目38 网络爬虫 112
113 确定不同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效率
项目39 夜里的不眠者 115
116 昼夜规律:在家里养一盆夜里不睡觉的植物
项目40 音乐会时间 118
119 研究温度对蟋蟀鸣叫声的影响
项目41 昆虫不处不在 121
122 野餐时充当天然饵料的海湾害虫
项目42 高科技时代 124
125 研究不同年龄群接受新科技的意愿
项目43 商业电视 127
128 比较广告内容
项目44 太阳能的价值 129
130 气候的温度与可用太阳能总量相关
项目45 问题的根源 132
133 研究缺水对萝卜幼苗根部的影响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语言运用得非常巧妙,完全摆脱了传统科普书那种刻板的印象。它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创意实验室手册”,色彩饱和度高,字体选择也很有活力,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注意到,它在介绍实验原理时,虽然文字不多,但那种“一目了然”的效果是通过精美的插图和图示来达成的。我试着带着我的侄女做了一个关于密度的小实验,书里用不同颜色的液体分层展示,那种视觉冲击力比我用语言解释半天都有效。这说明编者深谙“图像胜于文字”的道理。此外,我个人对它在引导思考方面的设计很感兴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实验结果的旁边留白,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开放式的引导,远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更能激发深层次的学习动力。对于那些初次接触系统科学实验的孩子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门平台,降低了科学的“门槛”。
评分从一个资深阅读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多科普读物在介绍步骤时,常常忽略掉一些关键的“临界点”或“注意事项”,导致实验失败率高。然而,在这本《科学鬼才》中,对于每一个关键的操作环节,比如混合溶液的顺序、加热的火候,甚至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都有非常细致的注解和图标提示。这使得即便是缺乏经验的家长,也能比较准确地复现实验效果。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非常理解孩子在实验中容易产生的挫败感,所以在设置难度阶梯时非常人性化。前几章的实验都是极其简单、成功率极高的“暖场”项目,让孩子迅速建立自信,然后才逐步过渡到需要更多耐心和精确度的挑战。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逻辑,是真正体现了教育智慧的地方,确保了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和连贯性。
评分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号称“趣味”的科学书,其实趣味性主要集中在前期,等真正动手操作起来,步骤复杂或者材料难寻,热情也就消退了。但这本《科学鬼才》给我的感觉是持续性的“新鲜感”。它包含了非常多样化的实验主题,从简单的厨房化学反应,到一些涉及物理光学的小魔术,跨度相当大,保证了孩子不会很快就感到审美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废物利用”方面的理念渗透。有好几个实验,都是利用家里常见的纸板、塑料瓶或者旧报纸来完成的,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无形中传递了环保的意识,这一点是很多纯粹追求“炫酷”效果的实验书所欠缺的。我们家那个总是喊着“无聊”的孩子,现在居然开始主动翻找家里的“可回收物”来配合这本书上的项目,这转变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复制一个结果,而是教你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日常物品的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理念仿佛是为“动手派”的孩子量身定做的。它摒弃了过多的叙事和背景介绍,直奔主题——实验本身。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尤其适合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年轻读者。我注意到,书中的图示不仅是指导操作,很多时候它们本身就承载了知识点。比如,某个实验中,图上的箭头方向、虚线表示的辅助工具、甚至小人物夸张的表情,都在无声地传达着操作的要领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而且,与一些厚重的实验百科全书不同,这本书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和在操作台上展开。孩子可以很方便地拿着它在厨房或阳台对照着做,这一点对于实际操作的便利性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优点。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将一本参考手册的严谨性和一本游戏指南的趣味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知识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眼球,那种带着点卡通化的“科学怪人”形象,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本来只是随便翻翻,想找本能让孩子对手边的科学活动产生兴趣的书,没想到这个《科学鬼才 趣味科学实验45例(图例版)》还真有点意思。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每一步操作都分解得非常细致。比如那个火山爆发的实验,光是材料的准备,书里就给出了好几种替代方案,这一点很贴心,毕竟家里不一定总能备齐所有“专业”材料。更重要的是,图解非常清晰,即便是学龄前的小朋友,只要大人稍微引导一下,也能跟着步骤动手操作。我们家那个小家伙,平时对做家务都不太积极,但一拿起这本书,就仿佛找到了新大陆,非要拉着我一起尝试书里的每一个小挑战。这本书的成功之处,或许就在于它把科学探索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我特别欣赏它对安全提示的强调,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让家长在放手让孩子去探索的同时,心里也踏实不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所有好奇宝宝的“玩伴”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