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对手表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和从事手表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1、作者是我国独立制表人,从事陀飞轮研发设计多年,具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
2、本书是首本深入解读陀飞轮技术的手表类专业书籍。
3、本书先介绍陀飞轮的基础知识,让读者对这项技术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从各大品牌的基础款陀飞轮讲起,直到复杂款陀飞轮,以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帮助读者掌握陀飞轮这项技术的内涵所在。
内容简介
机械手表既是实用的计时工具,又是精密的工艺品。
陀飞轮是机械手表中经典的技术,也是一种高精尖技术,可以大程度地均衡地心引力与机芯相对位置和角度的改变对走时造成的影响,保证走时准确。陀飞轮代表了国际制表业先进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
陀飞轮同时还是名贵的象征,相同的表款,有陀飞轮装置的,价格可以高出数倍。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陀飞轮的基础知识以及各大品牌的陀飞轮技术及产品。主要内容包括:陀飞轮基础知识、经典陀飞轮、飞行陀飞轮、卡罗素、双陀飞轮、行星陀飞轮、多轴陀飞轮。可供对手表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和从事手表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曹维峰,独立制表人,高级工程师。
曾任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高档机芯创作二室主任,所研发产品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PCT国际专利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专利授权各一项。
2014年被中国钟表协会评定为“中国钟表大师”。
2016年创建以独立制表为模式的“天津精诚拓飞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原创机械手表与机芯。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陀飞轮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陀飞轮 002
1.1.1 诞生背景 002
1.1.2 宝玑大师 004
1.1.3 技术背景 006
1.1.4 理论基础 007
知识链接——擒纵机构和摆轮游丝系统 007
1.2 为什么被称为“表中之王” 015
1.2.1 基本概念 016
1.2.2 技术特征 018
1.2.3 工作原理 019
第2章 经典陀飞轮——旋转擒纵调速机构
知识链接——无卡度摆轮游丝系统 022
2.1 百达翡丽“最”经典陀飞轮 024
2.1.1 技术特征 025
2.1.2 技术品鉴 026
2.2 江诗丹顿“马耳他十字”经典陀飞轮 029
2.2.1 技术特征 029
2.2.2 技术品鉴 030
知识链接——机械表的传动系统 031
2.3 豪雅“皮带轮”经典陀飞轮 044
2.3.1 皮带轮 045
2.3.2 微型皮带轮 045
2.3.3 技术挑战 045
2.3.4 技术类型 046
2.3.5 创新传动系统 047
2.3.6 技术品鉴 050
2.4 宝玑“防震”经典陀飞轮 052
2.4.1 技术特征 053
2.4.2 防震机构 055
2.4.3 工作原理 055
2.4.4 技术品鉴 056
2.5 芝柏“三金桥”经典陀飞轮 058
2.5.1 “三金桥”发展史 058
2.5.2 “三金桥”专利 059
2.5.3 外观特征 060
2.5.4 技术特征 061
2.5.5 技术品鉴 062
知识链接——恒定动力系统 062
2.6 万国“恒定动力”经典陀飞轮 063
2.6.1 恒定动力系统 064
2.6.2 工作原理 065
2.6.3 技术品鉴 066
知识链接——游丝 066
2.7 万宝龙“双柱形游丝”经典陀飞轮 067
2.7.1 双柱形游丝 068
2.7.2 技术品鉴 068
第3章 飞行陀飞轮——无需支架 漂浮旋转
3.1 瑞宝“原创”飞行陀飞轮 072
3.1.1 技术特征 072
3.1.2 技术品鉴 073
3.2 宝珀“飞翔”飞行陀飞轮 073
3.2.1 同轴式PK偏心式 074
3.2.2 技术特征 074
3.2.3 技术品鉴 077
3.3 伯爵“薄型”飞行陀飞轮 078
3.3.1 技术特征 078
3.3.2 技术品鉴 079
知识链接——超薄机械表 080
3.4 宝格丽“超薄”飞行陀飞轮 081
3.4.1 技术特征 081
3.4.2 技术品鉴 083
知识链接——同轴擒纵机构 084
3.5 欧米茄“中置”飞行陀飞轮 088
3.5.1 技术特征 089
3.5.2 技术品鉴 090
3.6 沛纳海“烤鸡”飞行陀飞轮 091
3.6.1 技术特征 092
3.6.2 技术品鉴 092
第4章 卡罗素——偏心旋转 摆轮游丝
4.1 1894年Bonniksen卡罗素 096
4.1.1 技术特征 096
4.1.2 工作原理 097
4.1.3 卡罗素PK陀飞轮 098
4.2 宝珀秒针卡罗素 099
4.2.1 技术特征 099
4.2.2 PK Bonniksen卡罗素 101
4.2.3 技术品鉴 101
知识链接——新材料“硅”与新技术“MEMS” 102
4.3 雅典“Freak”分针卡罗素 104
4.3.1 外观特征 105
4.3.2 技术特征 106
4.3.3 工作原理 107
4.3.4 技术品鉴 108
知识链接——双向擒纵机构 109
第5章 行星陀飞轮——犹如卫星一样运动
5.1 基本概念 118
5.2 Jean Dunand分针式行星陀飞轮 119
5.2.1 技术特征 120
5.2.2 技术品鉴 121
5.3 伯爵分针行星陀飞轮 122
5.3.1 技术特征 122
5.3.2 技术品鉴 123
5.4 卡地亚神秘行星陀飞轮 124
5.4.1 技术特征 125
5.4.2 工作原理 126
5.4.3 技术品鉴 126
知识链接——神秘钟127
第6章 双陀飞轮——两轮并设 协作计时
6.1 高珀富斯“最纠结”双陀飞轮 132
6.1.1 技术特征 132
知识链接—差动机构 134
6.1.2 技术品鉴 136
6.2 宝珀“卡加陀”双陀飞轮 136
6.2.1 技术特征 137
6.2.2 技术优势 138
6.2.3 技术品鉴 138
6.3 宝玑时针行星双陀飞轮 140
6.3.1 外观特征 140
6.3.2 技术特征 141
6.3.3 技术品鉴 144
第7章 多轴陀飞轮——立体旋转多维运动
7.1 基本概念 148
7.2 高珀富斯“倾斜”双轴陀飞轮 149
7.2.1 技术特征 149
7.2.2 技术品鉴 150
7.3 芝柏“三金桥”多轴陀飞轮 152
7.3.1 “三金桥”双轴陀飞轮 152
7.3.2 “三金桥”三轴陀飞轮 154
7.4 积家“球形”陀飞轮 159
7.4.1 “球形”陀飞轮1号 159
7.4.2 “球形”陀飞轮2号 163
7.4.3 “球形”陀飞轮3号 166
参考文献170
前言/序言
我从2003年开始从事陀飞轮技术的研发工作至今已经十年有余,恰逢陀飞轮技术飞速发展的十几年。国际上的新型复杂款陀飞轮层出不穷,如双陀飞轮、行星陀飞轮、立体旋转陀飞轮等。在这十几年中,我通过各种渠道积累了丰富的陀飞轮知识,并把自己解读出来的陀飞轮知识汇总出来写成技术文章,通过各种媒介分享给对陀飞轮痴迷而又充满迷惑的朋友们。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我于2009~2015年写过的所有陀飞轮技术文章,从策划到整合完成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编写期间,我把书稿交给多位朋友阅读,获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经过了多次修改,尽可能满足更多有需求的读者阅读学习,让读者更系统地了解陀飞轮的奥秘所在。
本书以陀飞轮的基础知识开篇,根据陀飞轮结构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六大类:经典陀飞轮、飞行陀飞轮、卡罗素、行星陀飞轮、双陀飞轮和多轴陀飞轮。陀飞轮的基础知识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些关于陀飞轮的常识。随后讲解每一种陀飞轮类型的章节都会先把此类型陀飞轮的基本特征交代清楚,再以知名品牌推出的本类型陀飞轮作为经典案例来讲解。这样可以让读者对陀飞轮先认识再认知,循序渐进地产生兴趣。为了能让没有机械表相关知识储备的读者不致一头雾水,书中特别安排了“知识链接”栏目。
在此,感谢刘连仲高级工程师和周文霞总工程师在这十余年里对我的培养,把我领进了陀飞轮技术的领域,才有了我如今取得的成绩。还要感谢靳世久博士生导师在我进入天津大学进行工程硕士深造期间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特别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我提供很多帮助与建议,并与我一起奋发图强、同甘共苦,创建“精诚拓飞”独立制表工作室的伙伴们:李健、王晨、张树玺、张颖、齐晓希、李峥、刘江、王鹏、渠峰岚、刘杰、田学堃、姚鹏、贾学伟、崔靖轩、李杨、杜宇、周鹏、白玉君、邹树林、尹春燕、赵保东。
希望喜欢陀飞轮的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收获知识,更加了解陀飞轮并热爱机械表的独特魅力。如果大家看过此书后有任何问题,可以与我联系。特别感谢资深表友陈麟琪帮助检查书稿。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传统钟表机械奇迹的深度探索之作,书名暂定为《齿轮的诗篇:机械钟表的艺术与传承》。 --- 《齿轮的诗篇:机械钟表的艺术与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献给那些钟爱机械之美、痴迷于时间精密流转的读者的全景式画卷。它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索机械钟表领域的核心奥秘,追溯其跨越数百年的辉煌发展史,并细致剖析那些令时间得以精准计量的精妙构造。我们不再仅仅将钟表视为记录时间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人类智慧与精湛工艺的结晶,一场永恒的微型工程学壮举。 第一部分:时间的源头——钟表文明的摇篮与演进 本部分将时间的长河追溯至机械钟表的诞生之初。我们将探访欧洲中世纪的钟楼,观察那些笨重而宏伟的早期机械装置,理解它们如何从天文观测的需求中萌芽,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的脉搏。 中世纪的黎明与初创的挑战: 详细介绍早期机械擒纵装置的演变,从原始的“堰轮”到引入重力修正的早期技术。着重阐述早期制表师如何克服材料和精密度限制,实现对日夜交替的初步精确捕捉。 文艺复兴的光芒与航海的呼唤: 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更精准时间测量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远洋航行中确定经度的迫切需求。本章节将详细回顾航海计时器竞赛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如何驱动了制表技术的一系列革命性突破。 工业革命的冲击与批量生产的开端: 探讨工业化如何改变了钟表的生产方式。从手工定制转向标准化部件的生产,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使得机械钟表得以普及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我们将分析这一时期新材料(如钢材改良)和新工具(如精密机床)的应用对机芯设计带来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机芯的解剖学——机械心脏的运作原理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技术部分,旨在用清晰、直观的方式揭示机械钟表内部那些微小零件如何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对“滴答”声的完美控制。我们将聚焦于现代机械机芯的四大基本结构。 恒定的动力源泉——发条与上链系统: 深入解析发条盒的设计原理,包括如何优化储能效率和保持恒定的输出扭矩。详细对比手动上链、自动上链(摆陀设计)的机制差异,并探讨现代制表业在游丝张力和动力储备延长方面的创新。 擒纵系统的艺术——时间的守门人: 擒纵系统是机械钟表的心脏与灵魂。本书将详细剖析最常见的杠杆擒纵、同轴擒纵等主流设计。我们不仅会讲解它们如何“拦截”和“释放”能量,还会探讨不同擒纵系统在走时精度、上链效率和维护复杂性上的取舍。 擒纵之外的精度控制——调速机构的科学: 重点阐述摆轮与游丝的相互作用。摆轮的惯性、游丝的弹性系数,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一个稳定的谐振系统,是确定钟表频率(赫兹)的关键。本节将讨论如何通过调节快慢针、补偿摆轮等技术手段,应对温度、位置和震动对走时的影响。 传动的艺术——轮系结构的逻辑: 解释齿轮如何精确地将发条盒传递的动力,转化为驱动时、分、秒针的准确转速。讨论轮齿的几何形状设计对摩擦损耗和噪音控制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超越时间——制表工艺的审美与创新 机械钟表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机器,它们更是微缩的艺术品。本部分将引导读者欣赏那些赋予钟表独特灵魂的装饰性工艺与前沿材料科学。 微观的美学——机芯的装饰艺术: 详述制表师在机芯装饰上倾注的心血。重点介绍日内瓦波纹(Côtes de Genève)、鱼鳞纹(Pérlage)以及倒角抛光(Anglage)等传统打磨工艺。这些看似纯装饰的工序,实际上也承担着减少摩擦、提高清洁度的实际作用,体现了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统一。 材料的革命与未来的展望: 探讨现代制表业如何引入高科技材料来提升性能。从硅质擒纵部件对润滑油依赖的降低,到陶瓷、钛合金等轻量化、高强度的表壳材料选择,展示了传统工艺如何与尖端科技进行对话。 复杂功能的集成与挑战: 深入解析三大经典复杂功能——万年历、追针计时以及月相显示——的机械构造逻辑。这些功能如何通过精密的凸轮、杠杆和差速器实现,是衡量一家制表厂技术实力的试金石。 第四部分:收藏与传承——机械钟表的当代价值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探讨机械钟表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收藏趋势及其文化意义。 从工具到情感的载体: 分析一块高品质机械表如何超越其基本计时功能,成为家族传承、个人成就的象征。探讨品牌历史、限量版和独立制表师的崛起对市场的影响。 日常维护与长期保存指南: 为钟表爱好者提供实用的建议,包括如何正确上链、何时需要进行专业保养(洗油与校准),以及如何辨别真伪和评估一款机械表的长期价值。 结语: 《齿轮的诗篇》旨在揭示每一秒背后所蕴含的无数次精密的计算、无数次耐心的打磨和对“永恒”的不懈追求。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拿起放大镜,倾听那规律的“滴答”声,感受人类对秩序与精度的永恒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