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揭秘:手錶上的華爾茲

陀飛輪揭秘:手錶上的華爾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維峰 著
圖書標籤:
  • 機械錶
  • 陀飛輪
  • 鍾錶工藝
  • 製錶技術
  • 手錶
  • 精密機械
  • 鍾錶收藏
  • 時間
  • 奢華
  • 微機械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99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833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70
字數:17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供對手錶感興趣的一般讀者和從事手錶相關工作的人員學習參考。
1、作者是我國獨立製錶人,從事陀飛輪研發設計多年,具有豐富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
2、本書是首本深入解讀陀飛輪技術的手錶類專業書籍。
3、本書先介紹陀飛輪的基礎知識,讓讀者對這項技術有瞭一定的認知,然後從各大品牌的基礎款陀飛輪講起,直到復雜款陀飛輪,以循序漸進的過程來幫助讀者掌握陀飛輪這項技術的內涵所在。

內容簡介

機械手錶既是實用的計時工具,又是精密的工藝品。
陀飛輪是機械手錶中經典的技術,也是一種高精尖技術,可以大程度地均衡地心引力與機芯相對位置和角度的改變對走時造成的影響,保證走時準確。陀飛輪代錶瞭國際製錶業先進的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
陀飛輪同時還是名貴的象徵,相同的錶款,有陀飛輪裝置的,價格可以高齣數倍。
本書較為全麵地介紹瞭陀飛輪的基礎知識以及各大品牌的陀飛輪技術及産品。主要內容包括:陀飛輪基礎知識、經典陀飛輪、飛行陀飛輪、卡羅素、雙陀飛輪、行星陀飛輪、多軸陀飛輪。可供對手錶感興趣的一般讀者和從事手錶相關工作的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曹維峰,獨立製錶人,高級工程師。
   曾任天津海鷗錶業集團有限公司高檔機芯創作二室主任,所研發産品共獲得國傢發明專利6項,PCT國際專利的日本、德國、新加坡專利授權各一項。
   2014年被中國鍾錶協會評定為“中國鍾錶大師”。
   2016年創建以獨立製錶為模式的“天津精誠拓飛科技有限公司”,緻力於研發原創機械手錶與機芯。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陀飛輪基礎知識
1.1 什麼是陀飛輪 002
1.1.1 誕生背景 002
1.1.2 寶璣大師 004
1.1.3 技術背景 006
1.1.4 理論基礎 007
知識鏈接——擒縱機構和擺輪遊絲係統 007
1.2 為什麼被稱為“錶中之王” 015
1.2.1 基本概念 016
1.2.2 技術特徵 018
1.2.3 工作原理 019
第2章 經典陀飛輪——鏇轉擒縱調速機構
知識鏈接——無卡度擺輪遊絲係統 022
2.1 百達翡麗“最”經典陀飛輪 024
2.1.1 技術特徵 025
2.1.2 技術品鑒 026
2.2 江詩丹頓“馬耳他十字”經典陀飛輪 029
2.2.1 技術特徵 029
2.2.2 技術品鑒 030
知識鏈接——機械錶的傳動係統 031
2.3 豪雅“皮帶輪”經典陀飛輪 044
2.3.1 皮帶輪 045
2.3.2 微型皮帶輪 045
2.3.3 技術挑戰 045
2.3.4 技術類型 046
2.3.5 創新傳動係統 047
2.3.6 技術品鑒 050
2.4 寶璣“防震”經典陀飛輪 052
2.4.1 技術特徵 053
2.4.2 防震機構 055
2.4.3 工作原理 055
2.4.4 技術品鑒 056
2.5 芝柏“三金橋”經典陀飛輪 058
2.5.1 “三金橋”發展史 058
2.5.2 “三金橋”專利 059
2.5.3 外觀特徵 060
2.5.4 技術特徵 061
2.5.5 技術品鑒 062
知識鏈接——恒定動力係統 062
2.6 萬國“恒定動力”經典陀飛輪 063
2.6.1 恒定動力係統 064
2.6.2 工作原理 065
2.6.3 技術品鑒 066
知識鏈接——遊絲 066
2.7 萬寶龍“雙柱形遊絲”經典陀飛輪 067
2.7.1 雙柱形遊絲 068
2.7.2 技術品鑒 068
第3章 飛行陀飛輪——無需支架 漂浮鏇轉
3.1 瑞寶“原創”飛行陀飛輪 072
3.1.1 技術特徵 072
3.1.2 技術品鑒 073
3.2 寶珀“飛翔”飛行陀飛輪 073
3.2.1 同軸式PK偏心式 074
3.2.2 技術特徵 074
3.2.3 技術品鑒 077
3.3 伯爵“薄型”飛行陀飛輪 078
3.3.1 技術特徵 078
3.3.2 技術品鑒 079
知識鏈接——超薄機械錶 080
3.4 寶格麗“超薄”飛行陀飛輪 081
3.4.1 技術特徵 081
3.4.2 技術品鑒 083
知識鏈接——同軸擒縱機構 084
3.5 歐米茄“中置”飛行陀飛輪 088
3.5.1 技術特徵 089
3.5.2 技術品鑒 090
3.6 沛納海“烤雞”飛行陀飛輪 091
3.6.1 技術特徵 092
3.6.2 技術品鑒 092
第4章 卡羅素——偏心鏇轉 擺輪遊絲
4.1 1894年Bonniksen卡羅素 096
4.1.1 技術特徵 096
4.1.2 工作原理 097
4.1.3 卡羅素PK陀飛輪 098
4.2 寶珀秒針卡羅素 099
4.2.1 技術特徵 099
4.2.2 PK Bonniksen卡羅素 101
4.2.3 技術品鑒 101
知識鏈接——新材料“矽”與新技術“MEMS” 102
4.3 雅典“Freak”分針卡羅素 104
4.3.1 外觀特徵 105
4.3.2 技術特徵 106
4.3.3 工作原理 107
4.3.4 技術品鑒 108
知識鏈接——雙嚮擒縱機構 109
第5章 行星陀飛輪——猶如衛星一樣運動
5.1 基本概念 118
5.2 Jean Dunand分針式行星陀飛輪 119
5.2.1 技術特徵 120
5.2.2 技術品鑒 121
5.3 伯爵分針行星陀飛輪 122
5.3.1 技術特徵 122
5.3.2 技術品鑒 123
5.4 卡地亞神秘行星陀飛輪 124
5.4.1 技術特徵 125
5.4.2 工作原理 126
5.4.3 技術品鑒 126
知識鏈接——神秘鍾127
第6章 雙陀飛輪——兩輪並設 協作計時
6.1 高珀富斯“最糾結”雙陀飛輪 132
6.1.1 技術特徵 132
知識鏈接—差動機構 134
6.1.2 技術品鑒 136
6.2 寶珀“卡加陀”雙陀飛輪 136
6.2.1 技術特徵 137
6.2.2 技術優勢 138
6.2.3 技術品鑒 138
6.3 寶璣時針行星雙陀飛輪 140
6.3.1 外觀特徵 140
6.3.2 技術特徵 141
6.3.3 技術品鑒 144
第7章 多軸陀飛輪——立體鏇轉多維運動
7.1 基本概念 148
7.2 高珀富斯“傾斜”雙軸陀飛輪 149
7.2.1 技術特徵 149
7.2.2 技術品鑒 150
7.3 芝柏“三金橋”多軸陀飛輪 152
7.3.1 “三金橋”雙軸陀飛輪 152
7.3.2 “三金橋”三軸陀飛輪 154
7.4 積傢“球形”陀飛輪 159
7.4.1 “球形”陀飛輪1號 159
7.4.2 “球形”陀飛輪2號 163
7.4.3 “球形”陀飛輪3號 166
參考文獻170

前言/序言

我從2003年開始從事陀飛輪技術的研發工作至今已經十年有餘,恰逢陀飛輪技術飛速發展的十幾年。國際上的新型復雜款陀飛輪層齣不窮,如雙陀飛輪、行星陀飛輪、立體鏇轉陀飛輪等。在這十幾年中,我通過各種渠道積纍瞭豐富的陀飛輪知識,並把自己解讀齣來的陀飛輪知識匯總齣來寫成技術文章,通過各種媒介分享給對陀飛輪癡迷而又充滿迷惑的朋友們。這本書的內容包含瞭我於2009~2015年寫過的所有陀飛輪技術文章,從策劃到整閤完成曆時兩年多的時間。編寫期間,我把書稿交給多位朋友閱讀,獲得瞭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並經過瞭多次修改,盡可能滿足更多有需求的讀者閱讀學習,讓讀者更係統地瞭解陀飛輪的奧秘所在。
本書以陀飛輪的基礎知識開篇,根據陀飛輪結構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六大類:經典陀飛輪、飛行陀飛輪、卡羅素、行星陀飛輪、雙陀飛輪和多軸陀飛輪。陀飛輪的基礎知識可以讓讀者瞭解到一些關於陀飛輪的常識。隨後講解每一種陀飛輪類型的章節都會先把此類型陀飛輪的基本特徵交代清楚,再以知名品牌推齣的本類型陀飛輪作為經典案例來講解。這樣可以讓讀者對陀飛輪先認識再認知,循序漸進地産生興趣。為瞭能讓沒有機械錶相關知識儲備的讀者不緻一頭霧水,書中特彆安排瞭“知識鏈接”欄目。
在此,感謝劉連仲高級工程師和周文霞總工程師在這十餘年裏對我的培養,把我領進瞭陀飛輪技術的領域,纔有瞭我如今取得的成績。還要感謝靳世久博士生導師在我進入天津大學進行工程碩士深造期間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最後,特彆感謝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給我提供很多幫助與建議,並與我一起奮發圖強、同甘共苦,創建“精誠拓飛”獨立製錶工作室的夥伴們:李健、王晨、張樹璽、張穎、齊曉希、李崢、劉江、王鵬、渠峰嵐、劉傑、田學堃、姚鵬、賈學偉、崔靖軒、李楊、杜宇、周鵬、白玉君、鄒樹林、尹春燕、趙保東。
希望喜歡陀飛輪的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收獲知識,更加瞭解陀飛輪並熱愛機械錶的獨特魅力。如果大傢看過此書後有任何問題,可以與我聯係。特彆感謝資深錶友陳麟琪幫助檢查書稿。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傳統鍾錶機械奇跡的深度探索之作,書名暫定為《齒輪的詩篇:機械鍾錶的藝術與傳承》。 --- 《齒輪的詩篇:機械鍾錶的藝術與傳承》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獻給那些鍾愛機械之美、癡迷於時間精密流轉的讀者的全景式畫捲。它將帶領我們深入探索機械鍾錶領域的核心奧秘,追溯其跨越數百年的輝煌發展史,並細緻剖析那些令時間得以精準計量的精妙構造。我們不再僅僅將鍾錶視為記錄時間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人類智慧與精湛工藝的結晶,一場永恒的微型工程學壯舉。 第一部分:時間的源頭——鍾錶文明的搖籃與演進 本部分將時間的長河追溯至機械鍾錶的誕生之初。我們將探訪歐洲中世紀的鍾樓,觀察那些笨重而宏偉的早期機械裝置,理解它們如何從天文觀測的需求中萌芽,並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的脈搏。 中世紀的黎明與初創的挑戰: 詳細介紹早期機械擒縱裝置的演變,從原始的“堰輪”到引入重力修正的早期技術。著重闡述早期製錶師如何剋服材料和精密度限製,實現對日夜交替的初步精確捕捉。 文藝復興的光芒與航海的呼喚: 隨著科學革命的興起,對更精準時間測量的需求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遠洋航行中確定經度的迫切需求。本章節將詳細迴顧航海計時器競賽的曆史背景,以及它如何驅動瞭製錶技術的一係列革命性突破。 工業革命的衝擊與批量生産的開端: 探討工業化如何改變瞭鍾錶的生産方式。從手工定製轉嚮標準化部件的生産,這不僅降低瞭成本,也使得機械鍾錶得以普及到更廣泛的社會階層。我們將分析這一時期新材料(如鋼材改良)和新工具(如精密機床)的應用對機芯設計帶來的深遠影響。 第二部分:機芯的解剖學——機械心髒的運作原理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技術部分,旨在用清晰、直觀的方式揭示機械鍾錶內部那些微小零件如何協同工作,共同完成對“滴答”聲的完美控製。我們將聚焦於現代機械機芯的四大基本結構。 恒定的動力源泉——發條與上鏈係統: 深入解析發條盒的設計原理,包括如何優化儲能效率和保持恒定的輸齣扭矩。詳細對比手動上鏈、自動上鏈(擺陀設計)的機製差異,並探討現代製錶業在遊絲張力和動力儲備延長方麵的創新。 擒縱係統的藝術——時間的守門人: 擒縱係統是機械鍾錶的心髒與靈魂。本書將詳細剖析最常見的杠杆擒縱、同軸擒縱等主流設計。我們不僅會講解它們如何“攔截”和“釋放”能量,還會探討不同擒縱係統在走時精度、上鏈效率和維護復雜性上的取捨。 擒縱之外的精度控製——調速機構的科學: 重點闡述擺輪與遊絲的相互作用。擺輪的慣性、遊絲的彈性係數,以及它們如何構成一個穩定的諧振係統,是確定鍾錶頻率(赫茲)的關鍵。本節將討論如何通過調節快慢針、補償擺輪等技術手段,應對溫度、位置和震動對走時的影響。 傳動的藝術——輪係結構的邏輯: 解釋齒輪如何精確地將發條盒傳遞的動力,轉化為驅動時、分、秒針的準確轉速。討論輪齒的幾何形狀設計對摩擦損耗和噪音控製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超越時間——製錶工藝的審美與創新 機械鍾錶不僅僅是功能性的機器,它們更是微縮的藝術品。本部分將引導讀者欣賞那些賦予鍾錶獨特靈魂的裝飾性工藝與前沿材料科學。 微觀的美學——機芯的裝飾藝術: 詳述製錶師在機芯裝飾上傾注的心血。重點介紹日內瓦波紋(Côtes de Genève)、魚鱗紋(Pérlage)以及倒角拋光(Anglage)等傳統打磨工藝。這些看似純裝飾的工序,實際上也承擔著減少摩擦、提高清潔度的實際作用,體現瞭功能與美學的完美統一。 材料的革命與未來的展望: 探討現代製錶業如何引入高科技材料來提升性能。從矽質擒縱部件對潤滑油依賴的降低,到陶瓷、鈦閤金等輕量化、高強度的錶殼材料選擇,展示瞭傳統工藝如何與尖端科技進行對話。 復雜功能的集成與挑戰: 深入解析三大經典復雜功能——萬年曆、追針計時以及月相顯示——的機械構造邏輯。這些功能如何通過精密的凸輪、杠杆和差速器實現,是衡量一傢製錶廠技術實力的試金石。 第四部分:收藏與傳承——機械鍾錶的當代價值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當代,探討機械鍾錶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收藏趨勢及其文化意義。 從工具到情感的載體: 分析一塊高品質機械錶如何超越其基本計時功能,成為傢族傳承、個人成就的象徵。探討品牌曆史、限量版和獨立製錶師的崛起對市場的影響。 日常維護與長期保存指南: 為鍾錶愛好者提供實用的建議,包括如何正確上鏈、何時需要進行專業保養(洗油與校準),以及如何辨彆真僞和評估一款機械錶的長期價值。 結語: 《齒輪的詩篇》旨在揭示每一秒背後所蘊含的無數次精密的計算、無數次耐心的打磨和對“永恒”的不懈追求。它邀請每一位讀者,拿起放大鏡,傾聽那規律的“滴答”聲,感受人類對秩序與精度的永恒渴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從一開始對“陀飛輪”這個詞的模糊概念,到閱讀完後對其原理、曆史以及文化意義的深刻理解,整個過程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節奏感,循序漸進,既有宏觀的曆史概述,又有微觀的技術解析。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那些“為什麼”的解答,為什麼需要陀飛輪?它解決瞭什麼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能引導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手錶收藏、鑒賞的知識,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麵,更包含瞭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的引導。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而是在完成一次係統性的知識充電,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瞭自己對機械藝術的鑒賞能力。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被稱之為“藝術品”的機械製品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不像一般的科普讀物那樣淺嘗輒止,而是深入到每一個技術細節的背後,去挖掘其産生的曆史背景、技術挑戰以及背後的創造者們的故事。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書中描述的那些精巧的設計和嚴謹的工藝。那些被細緻描繪的圖紙和解剖圖,讓我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模型,仿佛親眼見證瞭陀飛輪的誕生和演變。書中對於不同時代、不同品牌陀飛輪的比較分析,也極具價值,讓我能夠窺見製錶技術發展的脈絡和各個流派的獨特之處。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機械裝置的知識普及,更是一次關於人類創造力、審美追求以及對時間永恒主題的深刻探討。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對機械美學和精密工業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拿起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奇妙機械世界的大門。書中對於“陀飛輪”的描寫,與其說是在解釋一個復雜的機械裝置,不如說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對抗地心引力”的壯麗史詩。作者用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機械原理變得觸手可及。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時間”本身哲學思考的章節,它讓我在欣賞機械之美的同時,也開始反思時間的意義和價值。那些跨越幾個世紀的製錶大師們,用他們的智慧和雙手,試圖去馴服和測量那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這種精神本身就足以讓人動容。書中的圖片質量極高,細節清晰,配閤文字,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視覺衝擊力。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鍾錶工坊,親眼看著那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們,一絲不苟地打磨每一個零件,然後將它們組裝成一個精密的藝術品。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絕對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奇遇”。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但事實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和故事化的方式,將一個看似高冷的機械裝置,描繪得如同舞颱上翩翩起舞的舞者。每一頁都充滿瞭細節,從齒輪的咬閤到遊絲的律動,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製錶大師故事的講述,那些為瞭追求極緻精準而付齣的心血,那些在技術瓶頸麵前的堅持與突破,都讓人肅然起敬。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欣賞一齣精彩的戲劇,每一幕都充滿瞭懸念和高潮。書中對於“陀飛輪”這個概念的解釋,更是妙不可言,它不再是冰冷的物理原理,而是變成瞭時間與空間的一種奇妙對話。我甚至能想象到,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裏,無數精密的零件是如何協同閤作,奏響一麯永恒的時間之歌。這本書讓我對“匠人精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吸引瞭我,那種復古又帶有科技感的調調,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那些精密復雜的機械裝置。拿到書的時候,沉甸甸的手感也給瞭人一種“有料”的期待。翻開書頁,那些清晰細膩的圖片,配閤著引人入勝的文字,仿佛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曆史韻味和精湛工藝的世界。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大,被解構,然後又被重新組裝,讓我不禁驚嘆於人類的智慧和耐心。我尤其對那些關於時間測量曆史的篇章感興趣,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小小機械部件的演變,更是人類探索時間、理解宇宙宏大敘事的一個縮影。作者的筆觸時而嚴謹考究,時而又充滿詩意,將原本晦澀的技術語言轉化為普通讀者也能理解和欣賞的美麗故事。這本書就像一張精美的藏寶圖,指引我探索那些隱藏在手錶機芯深處的奧秘,每一次閱讀都像是進行一次精神上的旅行,充滿瞭驚喜與發現。我感覺自己已經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手錶瞭,不再僅僅是時間的指示器,而是承載著曆史、藝術和工程學的微型宇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