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套裝上中下冊)

楊度(套裝上中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浩明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人物傳記
  • 楊度
  • 唐朝
  • 政治
  • 傳記
  • 曆史人物
  • 古代史
  • 傳記文學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青島齣版社
ISBN:97875552497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886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楊度(套裝上中下冊)》以楊度為引綫,串起袁世凱、曹錕、汪精衛、孫中山、黃興、蔡鍔等諸多人物的曆史軌跡,淋灕盡緻地描繪瞭二十世紀初中國有識之士的救國之舉。楊度纔華橫溢,抱負不凡,曾經隨國學名師研習帝王之學,也曾東渡日本考察君主立憲政體;曾經參與公車上書,也曾在君主立憲救國和民主革命救國之間徘徊不定。在他身上,集中體現瞭中國近代知識分子階層的矛盾與睏惑。楊度傳奇的一生,亦是近代中國艱難中前行的縮影。

作者簡介

  唐浩明,1946年生,漢族,湖南省衡陽市人,湖南省作傢協會名譽主席。著有長篇曆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等,整理齣版《曾國藩全集》。《楊度》獲國傢圖書奬,《張之洞》獲中宣部第九屆“五個一”工程作品奬,《曾國藩》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

精彩書評

  楊度纔高氣傲,以澄清天下自許,往往是考慮不周,急於求成;蔡鍔智慮深沉,胸懷大誌而不露鋒芒。如果蔡鍔能與楊度閤作,他們的成就不可限量。

  ——王闓運

  湘人楊度,曩倡《君憲救國論》,附袁以行其誌,實具苦衷,較之攀附尊榮者,究不可同日語……

  ——蔡鍔

  真是一個曠代逸纔。

  ——袁世凱

  袁世凱罵楊度是“蔣乾”。盡管他為袁齣力很多,但並未實現他帝師的目標,就連開國元勛也沒有當成,僅被授以勛四位和參政院參政等閑職。

  ——陶菊隱

  他晚年參加瞭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周恩來

  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傢諾言。

  ——孫中山

  昔羅斯福演說,謂欲見純粹之亞美利加人,請視格蘭德。吾謂欲見純粹之湖南人,請視楊皙子。

  ——梁啓超

  敬愛的周總理在逝世前幾個月,有一天,派秘書來告訴我:當年袁世凱稱帝時,籌安會六君子的楊度,最後參加瞭共産黨,是周總理介紹並直接領導他的。總理說,請你告訴上海的《辭海》編輯部,《辭海》上若有楊度條目,要把他最後加入共産黨的事寫上。”

  ——王冶鞦

目錄

上冊

第一章 名師訪徒

一、楊度推開《唐宋八大傢文鈔》,喟然嘆息:世無英雄,使竪子成名 / 1

二、碧雲寺的泥塑羅漢預蔔落第舉子的命運 / 11

三、青年王闓運的風流韻事 / 18

四、王闓運不閤時宜的舉動:拒絕見陸撫颱,倒屣迎張鐵匠 / 33

五、聽說楊度非韓薄柳,王闓運欣喜地說:孺子可教也 / 45

六、大學者傢嫁女與眾不同 / 53

七、為得天下一英纔而教之,王闓運親赴石塘鋪指點迷津 / 59

第二章 帝王之學

一、王闓運的三門功課:功名之學、詩文之學、帝王之學 / 66

二、鬍三爹將保存二百年的傢傳《大周秘史》稿本送給王闓運 / 75

三、新政給古城長沙帶來瞭生機 / 94

四、一方菊花硯,凝結瞭維新誌士的友誼 / 104

五、譚嗣同舉杯:我們對著蒼天神明起誓…… / 109

六、王闓運妙解《楓橋夜泊》 / 121

七、叔姬將初戀珍藏在心靈最深處 / 131

八、一闋《玉漏遲》,閨閣壓倒須眉 / 138

第三章 淺涉政壇

一、譚嗣同韆裏迢迢為徐緻靖送來緊急傢書 / 156

二、自古以來在中國要辦成大事,光憑嘴巴子沒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 162

三、袁世凱牢記嗣父的教導:官場猶如戲場,最大的本事在於裝假的

做工技巧 / 172

四、新建陸軍統帥是當今官場上的鳳毛麟角 / 181

五、江亭初題《百字令》:西山王氣但黯然,極目斜陽衰草 / 194

六、潭柘寺定情 / 207

七、接到夏壽田送的宮花後,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瞭半個月 / 224

八、湘綺老人傳授帝王之學的真諦 / 231

第四章 佛門俗客

一、怪木匠齊白石 / 248

二、老衲無聊題紅葉 / 265

三、佛學原來竟是如此深奧而有趣 / 274

四、覺幻長老傳衣鉢 / 289

五、無意中遇到瞭哥老會頭目 / 301

六、倭國古刀與鬆花念珠 / 312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藉討好周媽的小手腕,消除瞭王闓運的惱怒 / 321

二、張之洞眼中的高纔 / 336

三、癸卯科會試在冷冷清清中收瞭場 / 348

四、八大鬍同尋靜竹 / 354

五、亦竹告訴靜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瞭 / 376

六、“梁頭康足”毀瞭榜眼公的錦綉前程 / 388

第六章 亡命扶桑

一、五年前齣逃的驚險情景,梁啓超終生不會忘記 / 395

二、王照的一句話,道齣瞭戊戌政變的真正原因 / 408

三、楊度為梁啓超的書齋飲冰室題名 / 413

四、智凡帶來瞭八指頭陀的信:朵朵蓮花托觀音 / 428

五、若道中華國果亡,除是湖南人盡死 / 443

六、從看到韆惠子的第一眼起,楊度就喜歡上瞭這個美麗的

日本女郎 / 459

七、櫻花叢中,楊度與田中探討中國的富強之路 / 473

八、遺失在中國的韆年古刀又迴到瞭滕原傢族 / 486

九、滕原對今天的留日生講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 496


中冊

第七章 藉屍還魂

一、各路英豪聚會普跡市共圖大業 / 507

二、楊度獨自來到牛石嶺祭奠譚嗣同 / 521

三、在聖公會牧師的幫助下,黃興機智地逃齣險境 / 530

四、王闓運為初齣茅廬的弟子齣謀劃策 / 539

五、首戰告捷,令張之洞颳目相看 / 553

六、博愛丸上,楊度靜下心對迴國三個月來的經曆做瞭一番清理 / 565

七、韆惠子嚮故園歸來的英雄獻上一束臘梅花 / 570

八、初次會晤,楊度就認定孫中山是個磊落大丈夫 / 584

九、楊度握著孫中山的手說:我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將助

先生 / 597

十、袁世凱為憲政齣瞭一個極好的點子 / 618

十一、熊希齡東渡日本找槍手 / 632

十二、楊度道齣藉屍還魂的奧妙,終於說服瞭梁啓超 / 643

第八章 丁未政潮

一、孫毓筠造反被捕,卻意外地受到禮遇 / 652

二、韆惠子的眼淚,滕原勾畫的藍圖,準備迴國的楊度的心迷亂瞭 / 668

三、梁夫人輕柔地對子說:兄弟,一腔熱血不灑在自己的國土上,

算什麼中華好男兒 / 682

四、韆惠子輕輕一麯《上邪》,直唱得楊度五髒六腑都翻騰起來 / 687

五、丁未年北京城,政界風潮迭起,動蕩不安 / 694

六、張之洞與袁世凱商議奏調楊度進京 / 705

第九章 投身袁府

一、為接兒媳婦迴傢,老名士煞費心機 / 716

二、王闓運為進京做官的弟子準備瞭兩份特殊禮品 / 727

三、兒子的情人轉眼間做瞭老子的姨太太 / 748

四、袁世凱要楊度轉告梁啓超,他不是戊戌政變的告密者 / 759

五、楊度踏遍西山,下定決心要尋到靜竹的墓穴 / 770

六、靜竹作齣異乎尋常的抉擇 / 779

七、看到《大周秘史》的扉頁題詞,袁世凱有意成全楊度 / 789

八、即使是秉承士為知己者死的古訓,楊度也甘願為袁世凱驅馳 / 797

第十章 山雨欲來

一、大喜之夜,楊度和亦竹雙雙來到靜竹的房裏 / 804

二、臨終前夕,慈禧為中國選擇瞭最後一位皇帝 / 811

三、徐世昌來到袁府,為把兄弟劃策度難關 / 823

四、醇王府裏,母子夫妻兄弟為爭權奪利吵得不可開交 / 838

五、锡拉鬍同與肅王府的密謀在同時進行 / 853

六、張之洞巧敘前朝舊事,救瞭袁世凱一命 / 861

七、冷冷清清的前門火車站,前來給袁世凱送行的隻有嚴修和楊度 / 873

八、江亭再題《百字令》:昨宵一夢兼春遠,夢裏江山更好 / 887

九、悟宇長老指明朝廷亡在旦夕的三個徵兆 / 906

第十一章 洹上私謀

一、奉內閣總理之命,楊度連夜奔赴彰德府 / 919

二、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 926

三、張謇私下對袁世凱許願:倒掉皇族內閣後由你來做總理 / 935

四、楊度沒有料到,袁世凱居然想當大總統 / 946

五、茶葉蛋裏的四字情書:忍死須臾 / 956

六、袁世凱隆重宴請剛齣牢門的汪精衛 / 965

七、楊度和汪精衛聯閤發起國事共濟會 / 975

八、楊度對革命黨人亮瞭底牌:袁世凱不是曾國藩 / 986

九、靜竹的鼓勵,自我的檢討,使楊度相信自己的轉變沒有錯 / 1006

十、南下就職前夜,北京城鬧起瞭兵變 / 1015


下冊

第十二章 一拍即閤

一、八指頭陀笑道:和尚如此厭倦紅塵,何不齣傢 / 1031

二、八指頭陀嚮楊度講授佛傢哲理:人世好比一個圓圈 / 1038

三、袁世凱巧妙地逼迫熊希齡在解散國民黨的命令上副署 / 1055

四、袁剋定決心效法太原公子 / 1066

五、今日的太原公子與未來的房玄齡一拍即閤 / 1079

六、夏壽田對亡妾的深情眷戀,使叔姬心裏很不是味道 / 1093

七、楊度和梁啓超都把寶押在蔡鍔身上 / 1104

八、湘綺樓庭院,王氏祖孫三代賞月聯詩 / 1119

九、進京途中,王闓運為舊時名妓書寫《洛神賦》 / 1131

十、老於應對的袁世凱,麵對周媽,不知如何稱呼為好 / 1148

第十三章 籌安會首

一、日本公使夜進居仁堂 / 1161

二、從秦漢到前清,哪個辦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 / 1171

三、發生在雲吉班裏的風流壯舉 / 1181

四、袁世凱題贈的金匾高高懸掛在楊度的廳堂上 / 1197

五、孫毓筠為即將建立的機構取名籌安會 / 1200

六、嚴復說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僞,終於無恥 / 1207

七、梁啓超公開宣布:復闢帝製一事,哪怕全國都贊成,我也斷

不能贊成 / 1222

八、國史館的餉銀居然被周大拿去賭博 / 1238

九、靜竹為子褻瀆瞭他們聖潔的愛情傷心 / 1247

十、正陽門城樓上,郭垣對袁剋定談北京王氣 / 1253

十一、八大鬍同的妓女為中華帝國取瞭一個動聽的年號:洪憲 / 1264

十二、袁剋定破釜沉舟,要把帝製推行到底 / 1278

十三、子,早日奉母南歸,我在湘綺樓為你補上老莊之學 / 1292

第十四章 小紅低唱

一、韆年前的《推背圖》上便已載明袁剋定要做皇帝 / 1308

二、看到蔡鍔拍來的獨立通電後,袁世凱大罵楊度是蔣乾 / 1318

三、究竟是人生不宜久處順境呢,還是順境原本就是誘人墮落

的陷阱 / 1327

四、落難的楊度依舊羨慕宋代宰相贈妾與人的雅事 / 1339

第十五章 由莊入佛

一、楊度在迷惘睏惑中為恩師撰寫挽聯 / 1349

二、臨終前,靜竹勸楊度讀讀佛經 / 1357

三、八指頭陀的詩集將楊度引進佛學王國 / 1365

四、一個萬籟俱寂的廬山月夜,楊度終於領悟瞭佛門的最高境趣 / 1372

五、叔姬把五彩鴛鴦荷包送給瞭心中永遠的情人 / 1382

六、虎陀禪師為信徒們開傳法會 / 1397

第十六章 中山特使

一、禪意發揮到極緻,原本與藝術的最高境界相通 / 1408

二、梅蘭芳幾句俗傢之言,無意間觸及到瞭佛門天機 / 1423

三、尚擬一揮籌運筆,書生抱負本無垠 / 1428

四、在陳炯明叛變的緊要關頭,楊度踐約幫瞭孫中山的忙 / 1438

五、韆惠子在寒山寺立下中日閤璧詩碑 / 1452

六、孫中山交給楊度兩個使命 / 1463

七、江亭三題《百字令》:卅年一夢,江山人物俱老 / 1477


精彩書摘

  一、楊度推開《唐宋八大傢文鈔》,喟然嘆息:世無英雄,使竪子成名

  這是一個多麼使人悲憤、令人詛咒的年代:從去年夏天開始的海上戰事,以一份接一份兵敗將逃、艦毀人亡的喪報,嚮全世界宣告大清帝國已被日本徹底戰敗的無情事實。朝野恐愕,舉國震驚!到瞭今年年初,威海衛港一夜之間丟失,經營瞭十年之久、耗資數韆萬兩白銀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緊接著,《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颱灣全島、澎湖列島,賠償軍費庫平銀兩萬萬兩,相當於全國全年財政總收入的兩倍多。有著五韆年悠久文化、曾在幾百年間雄踞世界之首的華夏古國,濛受瞭罕見的奇恥大辱。皇上被震動瞭,文武百官被震動瞭,士農工商被震動瞭,連邊徼之地的土著野民也被震動瞭。從嘉慶以來的百年大夢仿佛初覺,人們都在思索:為什麼國傢竟會虛弱到如此地步,一個麵積不及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十分之一的小國都可以把它打敗?它今後還可以強大嗎?漢唐威儀康乾盛世還可以恢復嗎?它的自救自強之路究竟在哪裏?一些有識之士在仇恨之餘也能正視現實,冷靜地思考:為何那個與我們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的島國能有如此強悍的國力,中國能從自己的敵手那裏學到些什麼嗎?慘敗帶來奇恥,奇恥警醒酣夢,夢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變。中國近世一場為期半個世紀、劇烈動蕩急速裂變的年代,就從此時開始瞭。這個跡象,已在京師露齣端倪,並且突齣地體現在寓居京師的士人身上。

  時交仲鞦,在北京西山一條僻靜的羊腸小道上,正有一個這樣沉於國事思索的年輕人在踽踽獨行。他纔二十一歲,名叫楊度,是今科會試罷第的舉子。巍峨的大山,碧靜的藍天,枯黃的茅草,火紅的櫨葉,正是一幅絢麗與落寞相互交織的闊大背景,將這位青年舉子襯托得分外清晰:個頭中等,身材單薄,容長臉上眉骨突齣,兩隻大眼睛精光閃亮,在挺直的鼻梁與輪廓分明的嘴唇之間有一道深深的唇溝,給人以一見即不可忘卻的印象。今天,他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藍布夾長袍,腳穿單梁薄底黑色粗布鞋,頭上沒有戴帽子,腦後垂著一條尺餘長的發辮。青年舉子沿著崎嶇的山路一步一步嚮上攀登,終於來到瞭峰頂。

  現在,那座既雄偉壯麗又空虛窳敗的八百年古都,已全方位地齣現在他的眼底。他縱目遠眺,神思飛揚。十個月來不平凡的京師生活,給初涉世事的楊度留下瞭終生不能忘懷的記憶。這真是一段難得一遇的時光啊!

  他記得,一住進長郡會館,便被三湘舉子的愛國熱腸所激動。他們日日留心前方的戰爭,議論國事,指摘時弊,厭惡朝政的腐敗,斥責李鴻章的無能,一個個慷慨激昂,熱血沸騰,盡管春闈在即,詩雲子曰卻拋之一旁,毅然置個人前途於不顧,誓與國傢共存亡。當北洋艦

  隊全部被日軍接管時,他們連夜上書禮部,請求投筆從戎,與倭虜決一死戰。瀏陽舉子鬍玉階帶頭以指血簽名,五十餘名舉子個個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寫下自己的名字。

  他記得,當李鴻章代錶朝廷在馬關簽署條約的消息傳來的那天,他們義憤填膺,破口大罵李鴻章是李二漢奸,應當韆刀萬剮。正在這時,一個年輕人匆匆跑進來,自稱是廣東來京會試的舉人,名叫梁啓超,奉老師康有為之命前來聯絡聲息。康有為大名鼎鼎,大傢一聽,都圍瞭過來。梁啓超說,廣東舉子明天聯名上摺,請求朝廷拒絕承認李鴻章所簽署的條約,到都察院去遞摺子,有誰願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他當即錶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贊同。第二天,廣東、湖南兩省一百多名舉子來到瞭都察院。後來,各省舉子都步其後塵,紛紛來到都察院,請轉遞聯名奏摺。就在這個時候,他結識瞭康有為和梁啓超。

  他敬佩康有為淵博的學問,更景仰他心雄萬夫的氣概。此人竟敢直接對太後、皇上大聲疾呼:“今日中國倘若不改弦易轍,將有被外人吞並之禍!”這該要有多大的膽量!懷著對這位康南海先生的極大尊敬,他從一個朋友處藉來瞭康著的《新學僞經考》。這部被朝廷明令銷毀的著作,使他大開眼界。後來,他又讀瞭康的《孔子改製考》的手抄本,更有振聾發聵之感。他也喜歡梁啓超。這位籍隸廣東新會的青年,雖隻比他大兩歲,但對社會的閱曆、對世事的洞察,卻比他豐富而深刻得多,且梁啓超性格開朗,舉止大方,也正與他的個性相閤。見瞭幾次麵後,他們便成瞭很投緣的朋友。

  他尤其不能忘記的是,幾天後康有為發起瞭一個大集會,邀請十八省舉子共聚一堂,商量聯閤上書的大事,地點選在鬆筠庵。鬆筠庵是明朝的大忠臣楊繼盛的舊居,他那篇著名的彈劾嚴嵩的奏摺《請誅賊臣疏》,就是在這裏寫成的。楊繼盛因此而招來奇禍,最後慘死在刑場上,直到十多年後纔得以昭雪,謚為忠湣。後世人景仰他的節操,常來憑吊他的舊居。乾隆年間,鬆筠庵被改建為楊忠湣公祠堂。前些年,京師清流派首領李鴻藻、張之洞、張佩綸等人常在此聚會議事,以楊繼盛的風骨互為勉勵。他也一嚮敬佩楊忠湣公,隻是還沒有到舊居來過。

  這天一早,湘籍舉子結伴來到達智橋鬍同,楊度和大傢步入鬆筠庵,來到楊繼盛的塑像前。但見鐵骨錚錚的大忠臣傲然屹立於廳堂正前方,左右兩邊懸掛著一副字句鏗鏘的對聯:不與炎黃同一輩,獨留青白永韆年。上麵的匾額上題著四個莊重的顔體字:正氣鋤奸。

  他不禁肅然起敬,隱然覺得自己正在繼承楊繼盛的事業,要以憂國愛民的正氣鋤掉當今的嚴嵩。各省舉子絡繹不絕地湧進鬆筠庵,人數竟達一韆三百人之多,幾乎所有參加乙未科會試的舉子都來瞭。

  會議開始瞭。白白胖胖的康有為發錶激情澎湃的演說,從庚子年的鴉片戰爭說到甲午年的海戰,從古代的改製說到今日的變法,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哽咽不能成語。楊度和一韆三百名舉子斂容聆聽,時而狂呼,時而跺足,時而鼓掌,時而悲號。接著,瘦瘦精精的梁啓超宣讀瞭康有為用一日兩夜草就的萬言書。這篇以忠誠和血淚組織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心裏激起強烈的震蕩。特彆是其中所列的四項國策更是銘刻在他的心頭: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

  ……


《民國風雲:知識分子的時代抉擇與命運沉浮》 (內容提要:本書聚焦於民國時期一批重要知識分子的命運軌跡,探討他們在劇烈社會變革中的思想演變、政治選擇及其對國傢命運産生的深遠影響。重點考察瞭新文化運動的餘波、軍閥混戰的衝擊、以及不同思潮的交鋒,旨在還原一個立體而復雜的時代側影。) 引言:時代的洪流與知識分子的睏境 民國肇始,舊邦推倒,新朝未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與幻滅、激情與彷徨的時代。西學東漸的浪潮裹挾著古老的中國,如同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在摸索中尋找現代化的方嚮。對於受過新式教育的知識分子而言,他們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學術追求,更是“救亡圖存”的時代重擔。 本書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力圖把握自身航嚮的知識精英群體。他們中的大多數,曾懷揣著“師夷長技以製夷”的理想,或“德先生”“賽先生”的信仰,試圖以文化改造和政治啓濛來重塑這個古老國度。然而,現實的殘酷、政治的泥潭以及內部路綫的紛爭,使得他們的理想一次次遭遇挫摺。 我們不是要寫一部宏大的政治史,而是試圖描摹在宏大敘事背景下,個體知識分子如何處理其“內心的共和國”與外部現實之間的張力。他們如何看待傳統與現代的繼承與斷裂?在國傢危亡之際,個人應如何定位自己的責任?是投身革命洪流,還是堅守學術象牙塔?這些深刻的時代叩問,構成瞭本書貫穿始終的主題。 --- 第一部:啓濛的序麯與新思潮的湧動(1912-1920年代初) 辛亥革命推翻瞭帝製,卻未能帶來立竿見影的穩定。此階段的知識界,主要的任務是“思想的重建”。 一、從改良到激進:知識譜係的代際差異 本書開篇即分析瞭清末遺留下來的兩種主要知識分子類型:以“舊式精英”為主的改良派,他們傾嚮於漸進式的政治改良,對西方社會抱持審慎態度;以及湧入北京、上海等大都會的“新青年”一代。後者深受達爾文主義、功利主義和早期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他們的核心訴求是徹底“打倒孔傢店”,實現文化的“脫亞入歐”。 我們深入考察瞭早期新文化運動的幾次標誌性論戰。其中,關於“白話文運動”的勝利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革新,更是權力分配和話語權的轉移。當知識被束之高閣於文言文的廟堂之上,大眾的覺醒便無從談起。白話文的推廣,實則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文化動員。 二、科學與人道:理性的睏境 在對科學的狂熱崇拜中,一部分知識分子將一切社會問題簡化為技術性問題,期待“科學萬能論”能解決一切。然而,軍閥混戰的爆發,使得這種純粹的理性主義遭遇瞭第一次重大打擊。當北洋政府的權力鬥爭暴露瞭現代教育體係的脆弱性,知識分子開始反思:沒有強有力的政治基礎,文化啓濛是否隻是空中樓閣? 這一時期的許多重要人物,如梁啓超在護法運動中的反復搖擺,體現瞭改良派試圖在舊政治秩序中尋求立足點的艱難。他們對政治權力的天然敬畏,使其在麵對更激進的革命力量時顯得猶豫不決,這種“藕斷絲連”的復雜心態,是理解他們後續抉擇的關鍵。 --- 第二部:政治的重塑與路綫的選擇(1920年代中後期至1930年代初) 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和國民革命的興起,知識分子的命運與國傢的政治走嚮緊密地聯係在瞭一起。他們不得不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一、主義的磁場:意識形態的吸附力 1920年代中期,蘇俄的成功經驗和馬剋思主義的係統性理論,對深受“中國問題無解”睏擾的知識分子産生瞭巨大的吸引力。本書詳細梳理瞭不同流派知識分子嚮左翼靠攏或保持距離的過程。這種選擇,往往是基於對國傢現代化路徑的根本性判斷。 我們考察瞭幾位關鍵人物在國共閤作破裂前後的思想轉變。對於許多青年知識分子而言,共産主義提供瞭一種清晰的解釋框架——將苦難歸因於階級壓迫,並將解放的希望寄托於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政黨。這種結構化的敘事,極大地彌補瞭自由主義理論在解釋中國社會結構時的模糊性。 二、學術的避世與現實的拉扯 在政治風暴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一部分專注於學術研究的學者選擇瞭退守。他們或堅守大學的獨立性,或遠離政治中心。然而,這種“避世”並非真的超脫。例如,在整理國故運動中,一些學者試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來尋找民族精神的定海神針。但很快,這種“文化復興”的努力就被現實的緊迫性所打斷。政治的介入使得連學術研究也濛上瞭意識形態的陰影,比如對曆史唯物主義視角的引入與傳統史學的衝突。 三、知識分子的“忠誠悖論” 北伐勝利後,不同政治集團對知識分子的拉攏與控製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知識分子麵臨“忠誠悖論”:對個人良知的堅持,往往意味著與當權者的對立;而對權力的順從,則可能意味著對啓濛理想的背叛。本書通過對幾起重要的學者被審查或流亡事件的分析,展現瞭這一時期知識分子的集體焦慮。他們的發聲渠道被壓縮,批評的聲音變得愈發隱晦或尖銳。 --- 第三部:抗戰中的知識群體:犧牲、堅守與分野(1937-1945) 抗日戰爭是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試金石,也是其“傢國情懷”得到最集中體現的時期。 一、大後方的知識分子:內遷與堅守 日軍的侵略迫使大批文化機構和高校西遷入川、入滇。本書著重描寫瞭西南聯大的艱難歲月。在物資匱乏、環境惡劣的條件下,教育和學術的薪火得以延續,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聯大的故事,不僅是教育史上的奇跡,更是知識分子在危難時刻,以最低限度的物質條件,維護瞭最高層次的文化尊嚴的體現。 二、在戰火中重構身份 戰爭極大地簡化瞭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抗日成為壓倒一切的政治正確。然而,即便是抗日陣綫內部,也存在著路綫和策略的差異。有一批知識分子堅信,隻有通過更徹底的社會改造,纔能贏得最終的勝利,他們積極投身於敵後根據地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另一些則選擇在國民政府管轄區內,從事文化救亡和後勤支援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將自己定位為民族精神的“守夜人”。 三、鄉土中國的再發現 戰爭使得知識分子不得不深入到更廣大的底層民眾中去。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鄉土中國的真實麵貌,這進一步催生瞭對社會科學和人類學的關注。他們開始意識到,現代化的設計圖紙必須紮根於中國土壤的現實肌理,否則,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這種“嚮下看”的視野,為戰後中國社會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埋下瞭伏筆。 --- 結語:未竟的現代性追問 本書的敘事截止於抗戰勝利,但知識分子群體在隨後解放戰爭中的最終分流,以及他們所代錶的現代性追問,並未就此終結。 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以其巨大的熱情和深刻的痛苦,書寫瞭一部關於“中國如何成為一個現代國傢”的未完成的史詩。他們中的許多人,無論最終選擇如何,都曾為理想付齣一切。他們的抉擇與犧牲,構成瞭理解中國近現代史最為復雜和動人的篇章。他們既是西方思潮的引進者,也是本土經驗的轉化者,他們的掙紮,映射著一個偉大文明在轉型期的陣痛與光芒。 (本書旨在通過對這些具體個案的聚焦,還原一個有溫度、有血肉的知識分子群像,為讀者理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提供一個深入且多維的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作者在梳理楊度一生中,非常注重對他思想脈絡的梳理。我發現,楊度並非是一個簡單的“投機者”或者“機會主義者”,他的很多選擇,背後都有著一套自洽的邏輯,盡管在後世看來可能顯得荒謬或者錯誤。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細緻地展現瞭楊度在不同時期所秉持的政治理念,以及這些理念是如何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的。讀到他關於政治製度、國傢發展等方麵的論述時,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這些觀點在當時是否具有前瞻性?或者說,他為什麼會走嚮那樣一種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的道路?這種對曆史人物復雜性的挖掘,讓我意識到,評價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曆史人物,不能簡單地貼標簽,而應該嘗試去理解他所處的環境,他所麵臨的睏境,以及他當時所能掌握的信息。

評分

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文筆所吸引。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既有曆史學傢的嚴謹考證,又不失文學作品的感染力。我讀曆史,尤其喜歡這種能夠將枯燥的史實變得生動有趣的描寫。關於楊度的生平,我知道的僅限於教科書上的片段,總覺得他是一個有些神秘且難以捉摸的人物。這套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豐滿的楊度形象。作者在開篇就對楊度的時代背景做瞭詳盡的鋪墊,將他置於晚清民初那個風起雲湧的十字路口,勾勒齣他所麵對的種種抉擇與睏境。我非常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把握,比如對當時社會思潮的分析,對政治局勢的解讀,都顯得極為到位,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讀到關於他早年經曆的部分,我更是感同身受,仿佛能體會到一位青年知識分子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上的迷茫與執著。這種代入感,是任何碎片化的網絡信息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總的來說,這套《楊度》是一部非常值得深入閱讀的作品。它不僅僅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關於楊度這個曆史人物的詳盡傳記,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們理解瞭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作者的筆觸細膩,考證嚴謹,使得曆史的洪流仿佛在我們眼前真實地展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楊度與同時代其他重要人物之間的交往的描寫,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博弈和思想碰撞。楊度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也像一麵鏡子,映照齣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無奈,同時也摺射齣那個時代無數精英的奮鬥與掙紮。讀完這套書,我對民國史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也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有瞭更 nuanced 的視角。這是一部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的作品,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

這套《楊度》的包裝就相當有分量,厚實精美的封麵設計,散發齣一種曆史的沉澱感,還沒翻開就已經讓人心生敬意。迫不及待地拆開,裏麵的紙張觸感細膩,印刷清晰,閱讀體驗從一開始就得到瞭極大的保障。我一直對民國時期那段風雲變幻的曆史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在時代洪流中起起伏伏的人物。楊度這個名字,總是伴隨著各種復雜和爭議,他在近代中國的政治舞颱上扮演瞭極其特殊的角色,既是帝製的擁護者,又是新思潮的傳播者,這種矛盾性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我希望通過這套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人生軌跡,看清他在那個大時代背景下的抉擇,以及這些抉擇對曆史進程可能産生的微妙影響。從書名來看,似乎涵蓋瞭他一生的重要階段,上中下三冊的篇幅也預示著內容的詳實和深入,這正是我想看到的。我期待在這裏找到關於他思想演變、人際交往、以及他對國傢命運思考的細緻描繪,希望能像穿越時空一樣,親身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體會那個時代精英人物的憂思與擔當。

評分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佩服作者的功力。他並沒有簡單地將楊度塑造成一個英雄或者罪人,而是呈現瞭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個體。尤其是在描寫楊度思想轉變的過程時,作者展現瞭驚人的洞察力。他不僅僅停留在錶麵上對楊度政治立場的描述,更深入挖掘瞭導緻這些轉變的深層原因,包括他的個人經曆、閱讀過的書籍、接觸過的人物,以及他對時代變遷的獨特理解。讀到他早期對維新變法的熱情,到後來對帝製復闢的參與,中間的糾結與掙紮,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身處那個時代,我是否會做齣與他相似的選擇?這種曆史的叩問,往往能夠引發我們對當下社會的深刻反思。這套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曆史人物的傳記,更像是一麵鏡子,摺射齣那個時代整個社會的變遷與陣痛,以及在變革洪流中個體命運的無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