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

2017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财政税收
  • 中级职称
  • 经济考试
  • 2017年
  • 专业教材
  • 资格考试
  • 税务
  • 会计
  • 职称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30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15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尤其是基础薄弱,需要稳扎稳打通过考试的考生。
  1册教材+1张题库版光盘[含新考真题,电子化考试(机考)系统]
  一、教材: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
  【考情分析】+【名师精讲】+【经典例题】+【足量练习】
  二、光盘:配有大型题库的模拟练习软件,完全模拟电子化考试(机考)环境
  1.大型题库
  1818道近年考试真题及高质量模拟试题,全面覆盖新版考试大纲知识点
  2.模拟考场
  完全模拟电子化考试(机考)环境,限时做题,可提前感受考场气氛,熟悉考试流程
  3.同步练习
  提供与教材章节同步的练习题,学完一节练一节,亦能按照真考题型做专项练习,全面夯实基础
  4.真题演练
  5套历年真卷,极具练习价值,快速通过的有力保障
  5.智能组卷
  可抽取任一套历年真卷或任全真模拟试卷,亦可选择由系统随机抽题组卷,模拟自测有保障
  6.自动评分
  交卷后系统按照真实考试的评分标准自动评分,实时反馈正误题信息,并提供正确答案与解析,便于查漏补缺
  7.错题重做
  做错的试题将自动加入错题库,供反复练习,基础薄弱亦能轻松过关
  8.PPT串讲
  以PPT形式进行考前串讲,快速梳理重要知识点,考前冲刺必备

内容简介

  《2017年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发布的《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为依据,系统地讲解财政税收专业(中级)相关知识与实务,全面梳理考试要点,并辅以大量的例题、习题,旨在帮助考生高效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在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年真卷的基础上,《2017年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提供了“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总结、提炼该考试的重点内容及命题方式,为考生提供全面的复习、应试策略。本书共13章,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属于财政基础知识,主要讲解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属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讲解财政支出的理论与相关内容;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第九章,属于财政收入的内容,主要讲解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公债;第四部分包括第十章~第十三章,属于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讲解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每章均提供考情分析与学习建议,并配有典型例题和精心编制的自测练习题。
  《2017年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配套光盘提供了“考试指南”“教材同步题”“考点精练”“题型精练”“历年真题”“模拟考场”“错题重做”以及考前串讲的PPT等内容。其中,“模拟考场”提供了近7年的真题和10套模拟试卷,其考试题型和分值分布情况与真考试卷相符,能将考生“提前”带入考场。
  《2017年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适合全国各地报考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科目的考生使用,也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导书或培训班教材。

作者简介

名师联合编审,汇聚数十年教学智慧
本书编委会
王 维 丘青云 付子德 叶成刚 向 导
牟春花 宋玉霞 宋晓均 张 倩 张红玲
李 凤 李月婷 李秋菊 肖 庆 罗贝加
赵 莉 高利水 高志清 黄 超 黄晓宇
曾 勤 谢理洋 熊 春 蔡 飓 蔡长兵
特约编委
文 海 王美月 张 洪 李天国 杨玉梅
杨成瑞 杨学林 郭小燕 高维文 黄太红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
一、考情简介 1
(一)考试科目 1
(二)考试形式 1
(三)考试题型与题量 1
(四)考试时间 1
二、考纲分析 2
(一)重点难点分析 2
(二)内容结构分析 3
三、学习方法 4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 4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4
(三)归纳总结,巧学巧记 4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5
四、应试技巧 5
(一)考前准备及答题注意事项 5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6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6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9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征 9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1
第二节 财政职能 12
一、资源配置职能 12
二、收入分配职能 16
三、经济稳定职能 18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 20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22
一、财政支出的具体分类 22
二、财政支出产生的经济影响 24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27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27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28
三、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 29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30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重要意义 30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主要特点 30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31
第四节 购买性支出 33
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支出 33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34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37
第五节 转移性支出 43
一、社会保障支出 43
二、财政补贴支出 47
三、税收支出 49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 51
第三章 税收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概述 53
一、税收的概念与本质 53
二、税收的三项职能 54
第二节 税收原则 54
一、税收原则概述 54
二、现代税收原则 56
第三节 税法与税制 58
一、税法概述 58
二、税制要素 60
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 63
四、我国税制的改革与发展 63
第四节 税收负担 64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指标 64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65
三、税收负担的转嫁和归宿 66
第五节 国际税收 68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68
二、税收管辖权 69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原因与免除 70
四、国际避税和国际反避税 73
五、国际税收协定 74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 75
第四章 货物和劳务税制度
第一节 增值税制 77
一、增值税的概念与纳税人 78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78
三、增值税的税率 79
四、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81
五、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 84
六、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86
七、增值税的纳税期限 86
八、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86
九、增值税的减免税规定 87
十、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87
十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 89
第二节 消费税制 96
一、消费税的概念与纳税人 96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96
三、消费税的税率 98
四、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99
五、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02
六、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104
第三节 营业税制 106
一、营业税的概念与纳税人 106
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106
三、营业税的税率 107
四、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107
五、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10
六、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111
第四节 关税制 112
一、关税的概念与纳税人 112
二、关税的征税范围 113
三、关税的税率 113
四、关税完税价格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13
五、关税的减免税规定 116
六、关税的征收管理 117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118
第五章 所得税制度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121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与纳税人 121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22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23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24
五、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认 125
六、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127
七、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 128
八、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31
九、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132
十、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 134
十一、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 134
十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36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138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与纳税人 138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38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39
四、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40
五、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42
六、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规定 142
七、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43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 145
第六章 其他税收制度
第一节 财产税制 147
一、房产税 147
二、契税 150
三、车船税 152
第二节 资源税制 155
一、资源税 155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 157
三、耕地占用税 160
四、土地增值税 161
第三节 行为、目的税制 163
一、印花税 163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165
三、教育费附加 167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168
第七章 税务管理
第一节 税务基础管理 170
一、税务登记 170
二、账簿、凭证管理 174
三、发票管理 176
四、纳税申报 180
第二节 税收征收管理 182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 182
二、税款征收的管理 182
三、减免税的管理 186
四、出口退税的管理 188
第三节 税收控制管理 190
一、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190
二、经济税源调查分析与报告 191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191
第八章 纳税检查
第一节 纳税检查概述 194
一、纳税检查的概念与范围 194
二、纳税检查的方法 195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 196
四、账务调整的方法 198
第二节 增值税的检查 199
一、销项税额的检查 199
二、进项税额的检查 203
第三节 消费税的检查 204
一、销售收入的检查 204
二、销售数量的检查 206
第四节 营业税的检查 206
一、建筑安装企业的检查 206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 207
三、旅游、餐饮服务企业的检查 208
四、转让无形资产业务的检查 208
五、销售不动产业务的检查 209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209
一、年度收入总额的检查 210
二、税前准予扣除项目的检查 213
三、不得税前扣除项目的检查 216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 218
第九章 公债
第一节 公债的概念与制度 220
一、公债的概念 220
二、公债制度 220
第二节 公债市场 226
一、公债市场的概念及其分类 226
二、公债市场的功能 227
第三节 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228
一、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概念 228
二、我国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228
三、积极防范和化解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风险 229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230
第十章 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231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231
二、政府预算的基本特性 232
三、现代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 233
四、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共同治理 234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决策程序及模式 235
一、政府预算的决策程序 235
二、政府预算的编制模式 237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 242
一、政府预算的原则 243
二、政府预算的政策 243
第四节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审批监督制度 244
一、部门预算制度 244
二、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246
三、地方债务预算管理 247
四、政府采购制度 248
五、现代国库制度 249
六、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和监督制度 251
七、预算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53
第五节 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 254
一、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254
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255
三、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256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 257
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节 财政分权理论 259
一、公共物品和服务理论 259
二、集权分权理论 260
三、财政联邦主义 260
四、俱乐部理论 261
第二节 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 261
一、政府间事权的划分 262
二、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264
三、政府间收入的划分 264
四、政府间收支的调节制度 266
五、政府间财政管理权的划分 267
第三节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268
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分税方法 268
二、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269
第四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272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概述 272
二、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276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277
第十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279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279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281
第二节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282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282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83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86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86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88
第四节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 291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291
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292
三、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293
四、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93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293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295
一、财政平衡的概念与意义 295
二、财政赤字的概念和分类 296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297
第二节 财政政策 299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与功能 300
二、财政政策的主体 301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 302
四、财政政策工具 304
五、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 306
六、财政政策的分类 306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308
一、货币政策的概述 308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的意义 310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311
四、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与转变 312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314
附 录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315
历年真题
2016年真题 见光盘
2015年真题 见光盘
2014年真题 见光盘
2013年真题 见光盘
2012年真题 见光盘
2011年真题 见光盘
2010年真题 见光盘
模拟试卷
第一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二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三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四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五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六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七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八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九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第十套模拟试卷 见光盘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分支,专注于个体经济行为及其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出发,逐步构建起对个体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 第一部分:经济学导论与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本质与方法: 本部分将首先阐释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即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我们将探讨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殊性,分析其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分,以及模型构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了解市场如何运作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部分将详细讲解需求的概念,包括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如价格、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同时,我们将深入分析供给的概念,讲解供给函数、供给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预期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市场如何通过供求力量达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以及价格变动如何引导资源配置。 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是衡量需求和供给对价格或其他因素敏感度的重要概念。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以及供给的价格弹性,并深入分析这些弹性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经济分析中的实际应用,例如政府税收政策、企业定价策略等。 第二部分: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论: 本部分将介绍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我们将探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重点讲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下,根据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率来做出购买决策。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消费者行为,我们将引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概念。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商品组合下所获得的相同效用水平,而预算线则反映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通过分析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我们将揭示消费者如何选择最能满足其偏好的最优消费组合。 需求曲线的推导: 本部分将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我们将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从而得出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反映了消费者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的额外好处。我们将讲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经济福利分析中的意义。 第三部分: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 本部分将深入研究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我们将介绍生产函数,它描述了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重点讲解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生产过程中的体现。同时,我们将分析技术效率,即在给定投入下最大化产出的能力。 成本函数与成本最小化: 了解生产成本是生产者做出决策的关键。本部分将详细讲解短期和长期成本概念,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我们将分析成本函数,并阐述生产者如何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来实现成本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生产者的最终目标。本部分将讲解利润的概念,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我们将分析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者如何通过调整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重点在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第四部分:市场结构与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 本部分将详细分析最理想化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我们将探讨其特征,包括众多买卖双方、同质商品、信息完全、自由进出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定价行为、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以及价格如何由市场供求决定。 垄断市场: 与完全竞争相反,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本部分将讲解垄断的成因、垄断者的定价策略,以及垄断与完全竞争在价格、产量和效率上的差异。我们将分析垄断可能导致的福利损失,并探讨反垄断政策的必要性。 垄断竞争市场: 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垄断竞争市场具有产品差异化和厂商自由进出的特点。本部分将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存在少数几个大厂商,它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本部分将介绍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间的相互依存性、价格的刚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勾结行为。我们将初步探讨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模型,如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 第五部分:要素市场 劳动市场: 本部分将把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范围扩展到生产要素市场。我们将分析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劳动生产率、产品价格等)和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工资率、闲暇偏好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和就业水平。 资本市场: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其价格(利率)如何决定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本部分将分析资本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土地市场: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地租)的形成机制也将被分析。 第六部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外部性: 当经济活动的影响超出市场交易范围,作用于第三方时,就产生了外部性。本部分将分析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如污染(负外部性)和教育(正外部性),以及它们如何导致市场失灵。我们将探讨纠正外部性的政府措施,如税收、补贴和产权界定。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提供。本部分将讲解公共物品的特征,分析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 信息不对称: 在现实经济中,交易双方往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本部分将分析信息不对称的类型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应对信息不对称的机制。 市场势力与市场失灵: 垄断、寡头垄断等市场势力会扭曲价格和产量,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市场势力如何造成市场失灵,以及政府通过反垄断、价格管制等干预手段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理解稀缺性、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等经济学基本概念。 掌握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的决定因素及运作机制。 分析消费者如何做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理解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行为。 区分不同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并分析其特点。 认识市场失灵的各种形式(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市场势力)及其原因。 评估政府干预在纠正市场失灵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书内容翔实,案例分析丰富,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提升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经济学分支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问题导向和前沿性上的呈现,可以说是我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既有知识的梳理,而是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财政税收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书中对绿色税制、数字经济税收以及房地产税等热点问题的讨论,都非常有深度和前瞻性,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政策,而是分析了其背后的经济动因、潜在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改革阻力,这让我对这些前沿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通过税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等问题,书中提出的观点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与时俱进、聚焦现实问题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启发性,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在实务操作方面的详尽程度,可以说是我的“实操宝典”!作为一名初涉财税领域的从业者,我最看重的就是能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税务征管部分,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到税款缴纳、风险控制,几乎涵盖了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关键环节。书中提供的各种申报表样式、填报说明以及实际案例解析,都极具参考价值。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纳税筹划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种筹划技巧,而是强调了合法合规的重要性,并结合了最新的税收政策,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于我们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企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书中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附带了多个政府部门的预算公开案例,让我对政府财政运行的透明度和效率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紧贴实际,可操作性强,是学习财税实务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实在令人赞叹!作者在讲解财政学基本原理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理论的逻辑基础、演化过程以及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例如,在公共物品供给部分,不仅清晰阐述了庇古税和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还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边界。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讨论,更是细致入微,从横向和纵向转移的原理,到不同转移支付模式(如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优劣分析,都做到了旁征博 dikutip。书中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解读也极具启发性,特别是在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模型和图表,清晰地描绘了二者在短期和长期经济调控中的不同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这对于我理解宏观经济的复杂联动性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财政收支平衡、债务管理等方面的论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为我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财政理论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零散的知识点堆叠,而是在一个逻辑清晰的框架下,将财政税收领域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财政的基本职能出发,逐步深入到税收的产生、分类、征管,再到政府的支出、债务、预算等,整个体系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在一个宏观的视角下理解财政税收的整体运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概念之间联系的阐释,例如,在讲解税收收入和政府支出的关系时,作者不仅仅是分开介绍,而是通过预算收支平衡的视角,清晰地展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书中对于财政理论发展的梳理,也帮助我理解了不同学派的观点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修正的。这种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对于建立完整的财税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能够避免碎片化的学习,让我对整个领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实在是太接地气了!很多时候,枯燥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来消化吸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几个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政策影响。例如,在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书中引用了多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税制改革案例,详细阐述了税收政策是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影响经济增长轨迹的。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研究,书中选取了几个典型城市的财政发展路径,从其财政收入的来源、支出结构的变化,到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让我对地方财政的运作模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于财政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也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金融危机案例,深刻地揭示了财政失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建议,这对我理解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评分

考试用书,每篇都有有练习,有正文,也会说明哪些是重点,有一张光盘里面说是有题库,还没有试试。

评分

购买方便,书很好,先学起来,谢谢京东

评分

已经在看了,重点划得很清楚!快递也很快!

评分

同事推荐的命题组出的书,比较靠谱,看起来是正版,需要好好学习

评分

字迹清晰,还送光盘,内容丰富

评分

快递小哥态度相当好,宝贝包装的也是挺严,连折角都木有,纸质正版,希望能考过?(`?´)?必胜

评分

正版的,实用的考试工具书,能考过吗??

评分

非常满意,京东越做越好,加油!

评分

还没有使用,使用后再追评。不过用券蛮划算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