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相声爱好者。 1.一个会讲故事和很有故事的相声大师写给你的人生励志书。讲述一名首钢的普通卷线工如何成长为相声大师的传奇人生!
2.这里装下了半个相声江湖,这里有70年的江湖过往,这里为你写就了一本人生励志书!
3.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哭完笑完,继续赶路。
4.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以后便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请记住,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5.捡拾岁月中积淀的沧海遗珠,展现社会小圈子,渗透人生大智慧!
内容简介
《恭喜你,学会了和生活开玩笑》,作者以自己如何从一名首钢的普通卷线工成长为相声大师的经过为线索,穿插了很多走南闯北的“江湖”故事,其中包括老北京历史、相声界鲜为人知的事,还有很多作者与名人的交往故事。比如,作者与马季、李金斗、刘洪沂、唐杰忠、李绪良、白云海、李嘉存等人有趣的私下交往,收郭德纲、于谦、方清平、付强等人为干儿子的经过,与马三立、赵本山、冯巩、张国立、葛优、宋丹丹、徐峥等人合作的经历!这些内容不仅让人看后捧腹大笑,还能给人一些生活智慧的启迪。
作者简介
廉春明,1943年生,北京人,参过军,当过首钢的卷线工,历经波折,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国家一级编剧;曾创作《武松打虎》《包公传奇》《师傅和我》《约会》《三厢情愿》《十二生肖大拜年》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曾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圈里圈外》《家有儿女》《素女的故事》《小房东》等。
目录
part1生活才是最高的艺术
我的童年岁月
“大跃进”时代
难忘的三年自然灾害
重返校园学文化
部队是锻炼人的地方
成为文艺轻骑兵
文工团逸事
参加“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批斗会
在首钢宣传队的一些趣事
模范者难当
不是当官的材料
不爱开会的人
别拿自己当回事
不知讲究的人
不论断是非
好说话但是要有底线
攒的就是朋友
内助之贤
老不歇心
人要知恩、报恩
part2 艺人江湖
无心插柳柳成荫
忆马季老师二三事
我知道的李金斗
傻子专业户李建华
天长王谦祥,日久李增瑞
“天桥艺人”刘洪沂
画家李嘉存
史文惠的《英雄启示》
捧哏巨匠唐杰忠
铁哥们儿李绪良
侯耀华、张国立趣事
情系广播三刘
我与方清平、付强的缘分
相声奇才郭德纲
大智若愚的好捧哏于谦
有个干儿子是警察
疑似干儿子汪洋
胖干儿子李晴
廉戴关系
胖胖小艺友王玥波
我和应宁
关于何云伟
徐德亮与王文林
part3创作心经
作家的生活在基层
脱离生活创造悲剧
语言是作品的灵魂
我与情景喜剧的情结
不是什么都能写相声
山后练鞭的日子
不好写的相声
《人民日报》尚未发表的相声
从相声里走出来
用短剧小试牛刀
搞电影
“水至清则无鱼呀”
能人“刷色张”
遭遇更年期与盗版光碟
触碰古装戏
难啃的骨头
白莲组合的创作高峰
精彩书摘
相声奇才郭德纲
收郭德纲做干儿子也挺有意思。有一天张文顺、王文友和李业明三个相声名家给我打电话,说小剧场有个叫郭德纲的孩子说得不错,让我过去听听。我答应了并在礼拜五去了小剧场。那时正是郭德纲艰苦创业的阶段,台下的观众虽然还不怎么多,但是效果极好。我认真听了郭德纲说的几段相声,从形象、声音、做派、处理相声的手段来看,第一感觉这孩子是角的坯子,从那天起郭德纲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演完了我们一块吃饭,张文顺等三人说:“不错吧,你把他收了吧!”我以为要让我收徒弟,连忙摆手说:“你们知道我是海青,我不能收徒弟。”他们几个人就乐了,说:“郭德纲想跟你学写,你不是收干儿子吗?你就收他做干儿子吧。”从那以后郭德纲就是我的干儿子了。
我认识郭德纲那会儿正是他创业阶段,因为演出的范围小,观众不知道他,生活也很困难。后来我劝我们团里的领导把他调到团里来。团长说我要调他,前提是他必须在有影响的大赛中得一等奖,他跟上面才有的说。正好,北京电视台要举办相声大赛,我是那次大赛的评委。我这个人从不搞不正当的人际关系,我非常希望他能够得一等奖,但是我并没有告诉评委们我们的关系给他拉票。因为我认为他不用,他准会得一等奖。在初赛时,郭德纲表现出众,果然出类拔萃。当时同任评委的唐杰忠老师就说:“这孩子说得太好了,一定能得大奖。”而且用佩服的口气跟我说:“春明,我刚知道他是你的干儿子,以前你没有告诉我,不搞关系拉票,也值得佩服。”说实在话我觉得他不用拉票。
决赛时换了评委,我破例依然担任评委。然而,他那天抓了一个第一场的第一个,他演出的时候,观众还在找座。大大地影响了他的演出效果,没能如愿以偿。
那天在举牌的时候,我破天荒地给了他一个超出所有评委的不可想象的高分。当时他的师父侯耀文还不认识他,带着疑惑的目光看了我一眼。当然,后来他理解了,我的分打得是对的。
我们爷俩关系一直很好。想当年马季老师对郭德纲的表演是非常看好的。有一次马季老师在和我通话中说:“听说郭德纲是你的干儿子,这孩子的相声我听了,很有前途。”我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郭德纲,郭德纲对马季老师非常崇敬,表示要去家里拜访。马季老师非常谦虚地说:“我去剧场看看去。”郭德纲受宠若惊马上接过电话说:“马老师,我让我干爹带我去看您。”令郭德纲遗憾的是正准备看望马季老师的时候,马老师走了。
我与郭德纲的合作最令我满意的还属情景喜剧《小房东》,这个戏在当年卫视的收视率是相当高的。我怎么想起写《小房东》呢?事出有因。在搞完情景喜剧《圈里圈外》后,天津电视台为了满足天津观众的需求,别出心裁重新配音,把人物的普通话改成了天津话,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圈里圈外》制片人刘建宏与天津电视台兴趣高涨,想借此热乎气再搞一部情景喜剧,刘建宏带我与天津电视台负责人见了面。因为我在石景山认识许多当地的农民朋友,比较熟悉城乡结合部的情况,所以我说出了一个创意,就是写一个城乡结合的戏。在场的人经过研究、讨论,认同了我的想法。决定由我先去做案头工作。从天津回来后,我就投入了《小房东》的创作。
在《小房东》的创作当中,我参与了那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品、相声的创作。在给春晚写节目的同时,我开始见缝插针地写戏,一直过了春节也没闲着,一口气写了三十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就给投资方打电话,可能对方没想到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三十集的初稿,道声“过年好,廉老师辛苦了”,就没下音了。我干了这么多年写作,心里有了谱,觉得这个题材基本能成立。我明白对方也不好答复什么,因为现在都是买方市场,买方是天津电视台,人家说了算。
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机。有一次,我那个当警察的干儿子王新,搞了一个治安内容的动漫片子,想请郭德纲来配音。这件事经过我联系,郭德纲很痛快地答应了。见面那天一起吃饭,闲聊时我问郭德纲有个情景喜剧乐不乐意演?郭德纲一听很高兴,他说:“我听您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制片方刘建宏与吴林励夫妻俩一听郭德纲同意演《小房东》喜出望外,马上与郭德纲见面把事情定了下来。没几天,天津电视台的人也来京与郭德纲见面,郭德纲大名鼎鼎、幽默大气又是天津人,双方一拍即合。
写《小房东》的时候是2005年,我那年已经62岁了。不夸张地讲在搞《圈里圈外》时,我已经把自己积累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再要这么写已经很吃力了。好在平台建好后,方清平手里的活儿已经清手。本来我要组织《圈里圈外》原来的写作班子一起来写,但是方清平却说还是咱们爷俩先写吧。我考虑方清平正当年,手下功夫又好又快,于是就同意了。多亏了方清平自告奋勇,100集的剧本他一个人就写了50集。我自己也写了18集,剩下的才由别人完成。
这部戏郭德纲演的小房东非常不错,当时在天津卫视的收视率还是第一。这个戏火了,投资方赚了钱,连盗版商都赚足了。我去电子市场修电脑,到处可以遇到买《小房东》光盘的人。
……
前言/序言
《人生这场大戏,你准备好捧腹大笑了吗?》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有时,我们是那个努力在职场上披荆斩棘的勇士,有时,我们是那个在家庭港湾里默默付出的守护者,有时,我们又是那个在人际洪流中小心翼翼的弄潮儿。然而,生活的剧本,似乎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一个又一个的意想不到,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甚至怀疑人生。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一直以来都过于认真了?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烦恼,那些让我们咬牙切齿的困境,那些让我们羞红脸的尴尬,那些让我们泪流满面的瞬间,回过头来,是不是都能用一种别样的眼光来看待?当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一个巨大的、荒诞的笑话,当所有严肃的面孔都卸下伪装,露出孩子般纯真的表情,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可以是一场盛大的、令人捧腹的戏剧。 本书,并非要教你如何逃避现实,也不是鼓励你虚无缥缈的乐观。相反,它将带你深入地审视那些构成我们生活基石的种种“严肃”:职场上的尔虞我诈,人际关系中的小心翼翼,家庭琐事里的鸡毛蒜皮,情感世界中的爱恨纠葛,甚至是那些关于成长、关于衰老、关于理想、关于现实的宏大命题。我们将一一剖析,然后,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它们内在的荒谬与滑稽,去品味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幽默感。 你是否曾经因为一次错误的决策而懊恼不已?你是否曾经因为一句无心之失而后悔万分?你是否曾经为了面子而强颜欢笑,明明心中万马奔腾?这本书,会告诉你,这些看似“严肃”的时刻,其实都蕴藏着一个被精心包装的笑点。它会引导你,如何从那些让你头疼不已的困境中,看到一线喜剧的曙光;如何将那些让你尴尬癌都要犯的瞬间,转化为令人忍俊不禁的谈资;如何将那些让你沮丧不已的失败,变成一次次宝贵的、带着笑声的经验。 书中,你将读到那些关于“看起来很美”的职场生存法则,如何在一个又一个看似严谨的会议中,发现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逻辑漏洞;如何在一个个精心策划的“团队建设”活动中,洞察出隐藏在表面的荒诞;如何在一个个充满竞争的晋升阶梯上,看到那些为了“上位”而上演的滑稽剧。你甚至会发现,那些最令人头疼的上司,最难缠的同事,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着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决策失误,都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黑色幽默。 在人际关系的画布上,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描绘着自己,生怕一丝一毫的瑕疵暴露于人前。本书将为你揭示,那些我们努力维持的“完美人设”,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令人捧腹的“演技”。你将学会,如何在一个个社交场合中,不再扮演那个“时刻警惕”的间谍,而是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观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去发现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种种可爱与可笑。你将了解到,有时候,一次真诚的“失误”,一次笨拙的表达,反而比任何精心设计的言辞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家庭,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也是最容易滋生“鸡毛蒜皮”的地方。本书将带你穿越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去发现其中的喜剧因子。从餐桌上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唇枪舌战”,到处理突发状况时的手忙脚乱,再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神操作”,这些看似琐碎而令人烦恼的事情,都蕴含着最真实、最生动、也最令人捧腹的家庭故事。你将学会,如何用一种轻松的姿态,去化解家庭矛盾,去拥抱那些不完美,甚至去享受这些“小小的混乱”。 情感的世界,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本书将带你审视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种种纠葛。那些因为误会而引发的啼笑皆非,那些因为执着而付出的令人惋惜的努力,那些因为爱而产生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举动,都将成为本书探讨的对象。你将学会,如何不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豁达的态度,去理解情感中的起伏,去感受那些苦涩中的一丝甜蜜,甚至在失恋的阵痛中,也能挤出一丝苦中带笑的释然。 更宏大的层面上,本书还将触及那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我们都在追逐所谓的“成功”,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我们都在害怕“失败”,但失败真的就那么可怕吗?我们都在渴望“意义”,但生命的意义,真的需要那么一本正经地去追寻吗?本书将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去解构这些沉重的命题,让你看到,那些我们一直以来过于严肃看待的“人生大事”,其实都充满了辩证的、甚至是荒诞的趣味。你将明白,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也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一切。 这本书,将会是你随身的“解压阀”。当你感到疲惫、焦虑、迷茫的时候,翻开它,你或许会因为一个巧妙的比喻而会心一笑,或许会因为一个生动的案例而恍然大悟,或许会因为一个别出心裁的观点而眼前一亮。它不会给你提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它会悄悄地改变你的视角,让你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被“笑”出来的。 阅读本书,你不需要具备任何高深的学识,也不需要有特殊的“幽默感”。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努力生活、却常常被生活“捉弄”的人。它将用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去和你分享那些关于“活得明白”的道理。它是一个朋友,一个智者,一个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停下来,喘口气,然后,轻轻地,也可能是放声地,笑出来。 这本书,不是让你放弃追求,而是让你以一种更轻盈、更快乐的方式去追求。它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让你在热爱的同时,也能看到生活背后那令人愉悦的另一面。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将人生的这场大戏,变成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充满智慧与欢笑的喜剧吧!收起你的沉重,放下你的包袱,让我们一起,学会如何与生活温柔地“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