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閤國內外較成熟的理論體係,梳理所在交互設計團隊多年的實踐理論與方法經驗,全麵係統地嚮讀者介紹交互設計的理念以及實踐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書中將通過6個部分介紹交互設計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設計流程,以及交互設計工作團隊的工作方法,包括調研分析、設計建模、概念設計與評估。其中通過真實的案例研究,對設計方法進行完整而詳細的講解,指導性強,幫助讀者對每一個交互設計方法建立更深刻的認識,掌握方法的實踐運用。
由芳,一綫教學多年,豐富的項目經驗,主持承擔多項省部級項目,與多傢國際知名公司、企業開展交互設計方麵的前沿探索與閤作。
目 錄
第1章 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1
1.1 交互設計體係(System of Interaction Design) 1
1.2 設計之本――用戶體驗 3
1.3 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商業與交互設計的關係(Business) 6
1.4 數據思維――信息與交互設計的關係(Information Technique) 6
1.5 策劃與傳播――媒體與交互設計的關係(Media) 7
第2章 設計準備工作(Preparation of Design) 8
2.1 交互設計流程及方法分類(Interaction Design Process) 8
2.2 設計團隊(Design Team) 9
第3章 市場調研與設計研究(Market & Design Research) 12
3.1 商業 12
競爭産品分析(Competitive Product Analysis) 12
品牌策略分析(Brand Strategies) 14
3.2 信息 17
文獻檢索(Document Retrieval) 17
橫嚮思考(Lateral Thinking) 18
3.3 設計 20
問捲調查(Questionnaire) 20
場景分析(Context Analysis) 23
第4章 用戶研究(User Research) 33
4.1 商業 33
民族誌(Ethnography) 33
用戶深度訪談(User in-depth Interview) 35
專傢訪談(Expert Interview) 38
神秘顧客(Mystery Customer) 40
用戶建模(User Modeling)(Activity模型) 42
4.2 信息 43
五個為什麼(the Five Whys) 43
層次任務分析(Hierarchical Task Analysis) 44
4.3 設計 46
自然觀察法(影隨法)[Natural observation (Shadowing)] 46
體驗測試(Experience Test) 47
(非)焦點小組(Non-Focus Group) 50
人物角色(Personal) 52
情景設計(Scenario Design) 55
第5章 商業模型與概念設計(Business Modeling & Concept Design) 66
5.1 商業 66
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 66
BSC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68
品牌定位(Brand Positioning) 70
生態係統(Business Ecosystem Design) 73
5.2 信息 74
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74
內容規劃(Content Management) 77
卡片分類(Card Sorting) 78
詞匯定義(Wording) 80
5.3 設計 82
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82
思維導圖(Mind Map) 84
KA卡片(KA Card) 86
服務藍圖(Service Blueprint) 89
接觸點設計(Touch Point Design) 91
用戶體驗地圖(User Experience Map) 92
第6章 信息架構與設計實現(IA & Implementation of Design) 102
6.1 商業 102
組織係統設計(Organization System Design) 102
6.2 信息 105
界麵流程(Interface Operation Process) 105
標簽係統設計(the Label System Design) 106
導航設計(Navigation Design) 108
站點地圖(Site Map) 111
6.3 設計 113
紙上原型(Paper Prototyping) 113
實物模型(Mock-Up Model) 114
高保真原型(High-fidelity Prototyping) 116
隱喻設計(Metaphor Design) 118
界麵風格指南(Web Style Guide) 119
布局設計(Layout Design) 120
動態效果設計及音效設計(Dynamic Effect Design & Sound Design) 123
第7章 設計評估與用戶測試(Evaluation of Design & User Testing) 141
7.1 商業 141
啓發式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 141
7.2 信息 143
眼動儀測試(Eye Tracking Testing) 143
心理生理測試(Physical Testing) 145
7.3 設計 146
認知走查(Cognitive Walkthrough) 146
綠野仙蹤(角色扮演)[the wizard of OZ (Role Playing)] 147
協同交互[Collaborative Walkthroughs (Interaction)] 148
貼紙投票(Sticker Vote) 149
可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 150
案例:汽車安全駕駛研究項目測試 151
第8章 係統開發與運營跟蹤(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168
8.1 商業 168
開發指南(Guidelines of Development) 168
8.2 信息 168
搜索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168
網絡行為跟蹤(Online Activity Tracking) 170
用戶反饋收集(User Feedbacks) 172
8.3 設計 173
設計/服務說明書(Design/Service Specification) 173
前端軟件開發(Front-end Software Development) 173
界麵組件開發(Interface Component Development) 175
綜閤案例:“一天”項目運營周報 182
第9章 Uxlab交互設計教學産品 187
9.1 教學物理沙盤 187
9.2 數字沙盤 188
9.3 網絡課程 189
9.4 社會媒體――微信訂閱號Uxlab 190
第10章 交互設計案例實踐 191
10.1 馬拉鬆移動應用服務的生態圈分析 191
調研與分析階段:基於生態圈的馬拉鬆用戶研究 191
基於生態圈的服務流程設計 196
設計階段:馬拉鬆賽事應用及服務設計 204
10.2 問答類網站設計指南 206
問答類網站社交性與架構要素研究 206
用戶知識搜索行為研究 212
校園社交型問答網站設計 221
10.3 企業網站設計項目 231
市場調查與設計研究――競品分析 231
用戶研究――問捲調查 234
商業模型與概念設計 237
信息架構與設計實現 248
設計評估與用戶測試――可用性測試 258
係統開發與運營跟蹤 260
參考文獻 267
前 言
“交互設計”這個術語對我們來說已經越來越不陌生瞭。早在1984年的一次設計會議上,它就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提齣瞭。交互設計是關於數字産品、環境、係統和服務的交互行為,以及傳達這種行為的外形元素的設計與定義。與主要關注産品的形式和外觀的傳統設計學科不同,交互設計首先關注的是傳統設計不太涉及的方麵,即行為方式的定義,然後描述傳達這種行為的最有效形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産品結構與功能趨於復雜化、多樣化、智能化,産品的交互達到瞭前所未有的復雜程度,一個小小的按鈕已經遠遠無法囊括用戶與産品之間的所有交互。然而,用戶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用戶既希望産品擁有更多的功能,又希望産品能夠足夠簡單、易於使用、更人性化,在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麵上都能賦予他們愉悅的使用體驗。以電視機為例,過去我們看電視隻需要按下黑白電視機的開關按鈕;後來我們可以用遙控器隨意切換彩色電視機的頻道,調整音量;現在的智能電視機允許我們通過手勢和觸摸屏來控製節目的播放,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能在電視機上定製需要的各種軟件。由此可見,先進技術的應用一方麵讓産品擁有瞭更強大的功能,另一方麵也讓用戶的操作更加復雜和睏難,用戶的認知摩擦也日益加劇。
交互設計正是這種設計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産物,觸發其脫離傳統設計,作為單獨的設計學科齣現。它作為一種新的設計思維方式,力求讓産品在功能性和可用性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從設計的角度看,交互設計看重的是人與産品交互的行為、場景、技術、情感體驗等之間的關係,逐漸將關注點從對産品本身的設計轉移到使用産品的用戶的體驗上來,以求滿足用戶更高層次的需求。從市場的角度看,隨著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商業文化的形成,每個産品的問世,都要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百般挑剔的顧客。在功能同質化日益泛濫的情況下,産品是否能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也就毫無疑問成為成功的關鍵,這意味著産品應把用戶觀點滲透到設計過程的每個環節,從用戶的角度進行産品設計。
交互設計過程本身也是一個設計工程管理過程。設計需求、概念設計、細節設計、用戶評估測試、設計實施等環節都需要用戶的參與,設計問題轉化為如何在設計全過程中保持用戶的全程參與,不同階段的設計方法産齣以及如何有效導入下一階段的設計實踐。工程思想是交互設計的核心思想。
自誕生起,交互設計就無疑是一個多學科融閤的領域。它存在於産品技術、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之間,涉及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工程學、心理學、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等多個學科。以用戶為中心的交互設計,引起瞭設計界對用戶的關注,同時也衍生瞭一係列新生的設計領域,如用戶體驗、用戶研究、設計調查、可用性測試等,使得設計開始迴歸以人為本的本質。交互設計雖然作為新興學科得以蓬勃發展,但是在中國,仍處於探索階段。企業和設計機構近十年來纔開始重視交互設計的運用及教學,交互設計部門或交互設計專業初現雛形,沒有成熟的設計教學方案,相關的設計課程教材較少,更沒有成形的交互設計理論體係。
本書研究瞭國外成熟的理論體係,根據同濟大學交互設計團隊的理論實踐與方法,全麵係統、循序漸進地嚮讀者介紹瞭交互設計的理念、觀念及相關實踐。無論你是交互設計行業的新手,還是相關專業的學生,或是開始組建交互設計團隊的管理人員,本書都將是適閤你的入門級教程。
本書介紹交互設計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設計流程以及從團隊實踐中總結的交互設計的方法體係,包括調研分析、設計建模和概念設計與評估。本書第2章為樂於實踐的新手設計師們提供瞭一個通用的交互設計流程,雖然並不是每個項目都要實現所有的步驟,但掌握完整的流程步驟有助於設計師對於交互設計有更全麵的把握。鑒於實踐在交互設計中的重要作用,第6章通過真實的案例研究,對設計團隊總結的設計方法進行瞭完整而詳細的介紹,幫助讀者對每個交互設計方法建立更深刻的認識,掌握方法的實踐運用。同樣地,不是所有方法都適閤每個項目,設計師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和用戶目標量身定製設計方法係。本書也涉及一些交互設計在商業中的應用。學習交互設計的目的不僅是成為專業的交互設計師,更需要通過掌握相關的技能,將交互設計的理念融於工作中。不管對於互聯網行業,還是其他産品業、服務業的從業者來說,閱讀本書都將大有裨益。
每個學科的生命力都來源於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交互設計也是如此。本書所介紹的方法和理論代錶著作者所在團隊的不懈努力。方法、理論從實踐中來,也必須到實踐中去,這決定瞭本書所述隻能是啓發性的指導而不是既定的教條,但求有益於讀者的思考,拓寬設計思維。我們希望與讀者共勉,一同探索交互設計的新未來。
編著者 於同濟大學
2017年1月
緻 謝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産品結構與功能趨於復雜化、多樣化、智能化,産品的交互達到瞭前所未有的復雜水平,小小的按鈕已經遠遠無法囊括用戶與産品之間的所有交互。然而,用戶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既希望産品擁有更多的功能,又希望産品能夠足夠簡單,易於使用,更人性化,在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麵上都能賦予他們愉悅的使用體驗。這些是形成本書的初衷在本書的開端,我要感謝那些幫助我完成這本書的人。
感謝本書電子工業齣版社的麯昕編輯等人,從一開始準備策化這本書時就給予瞭很大的認可,並在撰寫過程中不斷給予支持和鼓勵。
感謝我的學生。首先要感謝肖靜如同學,她閱讀並編輯瞭部分章節的初稿,在本書的內容組織上給予瞭很好的建議和幫助,對內容資料的整理起到瞭關鍵作用,她閱讀並編輯瞭部分章節的初稿,使本書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還要感謝陳慧妍、陳亞琪、金晨希、楊九英、硃奕達等學生,他們均給予瞭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感謝每年組織和參與交互設計的ACM SIGGRAPH Conferenc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HCI International、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等國際會議的朋友。
最後,本書要獻給所有支持的同事。在本書的創作過程中,他們給予瞭極大的鼓勵和支持,並無怨無悔地付齣。寫作是我所知的最孤獨寂寞的事情,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本書的麵世。
由於時間緊迫,編者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敬請讀者諒解。
我必須承認,《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之前總是習慣於從技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忽略瞭用戶的情感和體驗。這本書則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貫穿於每一個章節。它讓我認識到,設計的本質不是在於技術有多麼先進,而是如何通過設計,讓用戶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愉悅。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用戶情感設計”(Emotional Design)的探討,作者不僅僅是分析瞭用戶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反應,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瞭如何通過設計元素,如色彩、動畫、反饋等,來引導和提升用戶的情感體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意識到,一個能夠觸動用戶內心深處的設計,纔是真正有價值的設計。書中關於“人性化界麵”(Human-Centered Interface)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強調瞭界麵設計應該符閤人類的認知習慣和生理特徵,避免讓用戶産生不必要的睏惑和挫敗感。我嘗試著運用書中介紹的一些人機工程學原理,重新審視瞭我的一個界麵設計,發現瞭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比如按鈕的大小和間距,提示信息的措辭等。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敏感和細緻,它教會我如何從用戶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如何用設計去解決問題,最終創造齣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産品。
評分《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簡直像發現瞭一個寶藏,雖然我之前也斷斷續續地接觸過一些設計理論,但總覺得碎片化,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指導我的實踐。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它不僅僅停留在“如何做”的層麵,更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這樣做”,將設計思維的精髓與實際操作緊密結閤。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同理心(Empathy)的闡述,作者並沒有把它簡單化為“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教會我們如何真正走進用戶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需求、痛點、甚至是潛意識的期望。書中關於用戶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的講解也極其詳盡,從最初的動機分析,到每一個觸點上的用戶行為和感受,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對於我理解和優化産品整體體驗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的實踐部分,比如如何進行用戶訪談、如何設計問捲、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都配有非常清晰的步驟和模闆,讓我能夠立刻上手,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我嘗試著運用書中學到的原型製作方法,快速驗證瞭幾個小的設計想法,效果比之前自己摸索要好得多。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全麵性和深度,它不僅適閤初學者入門,也對有一定經驗的設計師非常有啓發。我還會時不時地翻閱其中的章節,溫故而知新,感覺每次閱讀都有新的收獲,這大概就是一本好書的魅力所在吧。它讓我在麵對復雜的設計問題時,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夠運用一套科學的方法論,有條不紊地進行分析和解決。
評分《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它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書本上的知識。我一直認為,設計不僅僅是創造,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對用戶體驗負責的責任。這本書恰恰將這種責任感,通過設計思維的導入,深深地植入瞭我的心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道德設計”(Ethical Design)的討論,作者提醒我們,在追求用戶便利和商業利益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用戶隱私和潛在的負麵影響。他通過一些令人警醒的案例,讓我們意識到,不當的設計可能會給用戶帶來何種傷害。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設計原則,我開始思考,我設計的産品,是否能夠真正地服務於用戶,而不是利用用戶的弱點。書中關於“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的理念,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強調,設計應該麵嚮所有用戶,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老年人、殘障人士等。他提供瞭一些實用的設計建議,幫助我如何創造齣更易於訪問和使用的産品。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優秀的設計,不僅僅是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更是要照顧到每一個人。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有社會責任感,也更加注重細節,因為它讓我明白,好的設計,是能夠惠及所有人的。
評分我不得不說,《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野。我之前總以為,交互設計就是讓界麵好看,操作方便,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交互設計的核心,在於“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它不僅僅是關注産品的易用性,更是關注用戶在使用産品過程中的整體感受,包括情感、認知、心理等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s)的講解,作者用生動的例子,展示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交互,是如何為用戶帶來驚喜和愉悅的。一個巧妙的動畫,一個恰當的反饋,都能極大地提升用戶對産品的喜愛程度。這讓我意識到,細節之處往往能體現齣設計的溫度和匠心。此外,書中對“用戶反饋”(User Feedback)的重視,也讓我深受啓發。作者強調,設計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用戶的反饋是改進産品的重要來源。他提供瞭多種收集和分析用戶反饋的方法,幫助我能夠更有效地傾聽用戶的聲音,並將其轉化為産品改進的動力。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細緻,也更加有耐心,因為它讓我明白,一個真正優秀的産品,是經過無數次打磨和優化的結果,是能夠真正地觸動人心的。
評分《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就像是一幅精美的地圖,為我在交互設計的廣闊天地中指明瞭方嚮。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書中對“用戶研究”(User Research)的詳盡闡述。他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瞭幾種研究方法,而是深入地分析瞭每種方法的適用場景、優缺點,以及如何從中提煉齣有價值的設計洞察。我過去在做用戶研究時,常常會陷入“為瞭研究而研究”的怪圈,收集瞭大量數據,卻不知道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設計決策。這本書讓我明白,用戶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理解用戶,從而更好地服務用戶。書中關於“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在設計中的應用,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對用戶行為數據的簡單解讀,更是引導我去思考,如何通過數據來發現潛在的問題,如何通過數據來驗證設計假設,甚至是如何通過數據來驅動産品的創新。我嘗試著將書中學到的數據分析方法應用於我的項目中,發現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設計的有效性,也能夠為後續的設計優化提供有力的支持。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理性,也更加客觀,因為它教會我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指導我的設計實踐。
評分《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真的是我近期閱讀過的最實在、最有價值的一本書瞭。我之前總覺得交互設計這東西,既神秘又難以捉摸,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運用工具,如何理解材料,如何一步步構建齣令人贊嘆的作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信息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講解,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導航和內容組織過程變得淺顯易懂。他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分類和組織信息,更是深入剖析瞭信息架構對於用戶認知負荷、學習成本以及整體用戶體驗的影響。我過去在做産品的時候,常常會忽略這一點,導緻用戶在産品中迷失方嚮,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瞭信息架構的重要性,並且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方法,比如卡片分類、樹狀圖等,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構建清晰的信息層級。此外,書中對“視覺設計”和“交互設計”的融閤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它強調瞭視覺元素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傳達信息、引導用戶行為的重要手段。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優秀的産品,絕不僅僅是功能上的完善,更需要美學和易用性的完美結閤。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打破思維的定勢,將之前零散的設計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看到《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的封麵,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又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理論書。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它所呈現齣的那種嚴謹和深刻所吸引。作者對於“設計思維”的定義和解讀,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一些模糊認識。它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被拆解成瞭一係列可執行的步驟和原則,從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到構思解決方案、原型製作、再到測試和迭代,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的講解,以及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從而産生既有創意又可行的設計方案。書中還引用瞭大量業界知名公司的案例,比如蘋果、榖歌、Airbnb等,這些案例的分析都非常到位,不僅僅是展示瞭他們優秀的設計作品,更重要的是剖析瞭他們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決策過程。通過這些案例,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理論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此外,書中對於“用戶中心設計”的強調,更是貫穿始終,它讓我們時刻牢記,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體驗。我嘗試著運用書中介紹的“角色模型”(Persona)方法,為我的一個項目創建瞭幾個核心用戶畫像,這極大地幫助我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讓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項目的目標用戶是誰,他們的主要需求和痛點是什麼。這本書不僅是指導我如何進行交互設計,更是教會我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一種看待世界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交互設計的指南,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和“創造”的書。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迭代”和“反饋”的重要性。在我的過往經曆中,我常常陷入一種“一步到位”的誤區,總想著一次就把設計做到完美,結果往往是耗費瞭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發現方嚮錯誤,不得不推倒重來。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讓我深刻理解瞭“小步快跑,快速驗證”的重要性。從低保真原型到高保真原型,從用戶訪談到A/B測試,書中提供瞭多種行之有效的反饋收集和驗證方法,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設計效率,也降低瞭試錯成本。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可用性測試”的詳細講解,從測試前的準備,到測試中的觀察和記錄,再到測試後的數據分析和洞察,每一個步驟都寫得非常清晰,並且附有實用的技巧和建議。我按照書中的指導,組織瞭一次小型的可用性測試,發現瞭很多之前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用戶使用上的障礙,及時進行瞭調整,最終的産品效果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這本書並沒有提供“萬能藥”,它教會我的是一套靈活、務實的方法論,讓我能夠根據不同的項目和情況,靈活運用其中的工具和原則。它讓我從一個“設計師”轉變為一個“設計思考者”,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找到瞭在不確定性中前進的勇氣和方嚮。
評分讀完《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深度對話。作者用一種非常友善和包容的語氣,帶領我走進交互設計的世界。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將復雜的概念拆解成易於理解的部分,並且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來佐證。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原型製作”(Prototyping)的講解,作者詳細介紹瞭從低保真原型到高保真原型的不同階段,以及每種原型所適閤的應用場景。他不僅僅是介紹工具的使用,更是強調瞭原型製作的目的是為瞭“溝通”和“驗證”。通過原型,我們可以清晰地嚮團隊成員、客戶甚至用戶傳達我們的設計想法,並且能夠及早發現問題,避免後期的大幅度修改。我過去在做原型的時候,常常會陷入細節的泥潭,花費大量時間去追求視覺上的完美,結果卻忽略瞭原型的核心目的。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讓我明白,一個有效的原型,並不需要完美無瑕,而是能夠清晰地展示核心的交互邏輯和用戶流程。此外,書中對“可用性指標”(Usability Metrics)的介紹,也為我的評估工作提供瞭量化的依據,讓我能夠更客觀地衡量設計的優劣。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務實,因為它為我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
評分我必須說,《交互設計――設計思維與實踐》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和方法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溝通”和“協作”的書。在我的工作經曆中,我常常因為與産品經理、開發人員的溝通不暢,導緻設計方案難以落地。這本書通過對“協作式設計”(Collaborative Design)的深入剖析,為我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故事闆”(Storyboard)的講解,它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能夠將復雜的交互流程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齣來,極大地促進瞭團隊成員之間的理解和共識。我嘗試著在團隊內部推廣故事闆的使用,發現大傢的溝通效率明顯提高,對於設計方案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此外,書中還強調瞭“跨職能團隊”(Cross-functional Team)的重要性,它鼓勵設計師與其他職能的成員緊密閤作,共同解決問題。這讓我意識到,設計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而是整個産品開發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升瞭我的設計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在團隊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將優秀的設計理念轉化為現實。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