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女四书》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是清朝初年学者王相编著的,成为当时女子必读的教材,流传非常广泛,遍布到全国,一直到近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女子德育课教材。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女诫
内训
女论语
女范捷录
前 言
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想要有好的国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也是最初的教育,特别是母亲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然而良母来自贤良的媳妇,贤良的媳妇来自受过伦理教育的女子。因此,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水流自然清洁。所以,古人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女子之身,乃是贤才诞生之所,故尤为重要。所以古人说:“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早在周朝时,三太(太姜、太妊、太姒)的德行便照耀古今,母仪天下,为天下女子所效法。孟母三迁,培养出了儒家的“亚圣”孟子。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夫人以其才德辅佐诸葛亮,她的才能并不比诸葛亮差,甚至可能超过他,可是依然安守于自己的本分,辅佐丈夫。唐太宗时长孙皇后明大德,善于劝谏,以天下为重,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近代著名的佛门大德印光法师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说:“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
可见,一个社会的兴衰,女德关系重大。社会中如果都是善良贤淑的女性,那社会一定是祥和太平。因此女德教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国家安定的关键、社会和谐的根本。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四书”,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古人除了这套“四书”,另外还有一套“女四书”,是专门给女子学的。由此可见,古人对女德教育是多么重视,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女四书”形成于清代,是由学者王相编辑的。王相,约生活于清朝康熙年间,编辑和注释过多部启蒙书籍,如《三字经训诂》《百家姓考略》等。《四库》总集类存目四著录了他的《尺牍嘤鸣》一种。其所注《三字经》《百家姓》《增订广日记故事》,现已成为社会上通行的版本。他又把其母刘氏所著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为“女四书”,为当时女子之必读教科书,流传所及,遍布全国,声势达于近代。
“女四书”第一部为《女诫》,是汉朝班昭所著,其目的是为了教导女子做人的道理,内容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班昭是著名的女史学家,她的父亲叫班彪,兄长叫班固。她父亲着手写《汉书》,但是不幸英年早逝,没有写完这本书,于是她的兄长班固接着写。可是后来班固又遭到小人陷害,死在狱中。班昭继承父兄的事业,在她四十岁时,终于把《汉书》写完。
总的来说,这套文库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多棱镜”视角。它不偏执于某一种解读路径,而是兼容并蓄了不同学派对同一经典文本的不同阐释。我留意到,在解读一些有争议性的古代伦理观念时,编者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既保留了原典的论述,又附带了后世不同历史时期学者的批判性反思。这种“存而不议,议而不断”的处理方式,恰恰是成熟的学术态度。它鼓励读者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要带着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去面对经典。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开放和辩证。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应该怎么想”,而是提供了一整套思考的工具和框架,引导我走向更深入、更全面的自我认知。这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文化财富。
评分这部《中华经典藏书谦德国学文库》的编纂,着实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当代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最近读完了其中几卷,尤其被其中对宋明理学思想流变的研究深深吸引。那些关于“心性论”的辩驳,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中对朱熹与陆九渊在不同哲学命题上的观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文字虽是学术性的,但逻辑推演清晰有力,即便是初涉此道的读者,也能在脚注和导读的帮助下,逐步窥见理学思辨的精妙之处。印象最深的是,编者并未将这些经典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试图还原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生命力。例如,在探讨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时,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解读,更是结合了当时社会思潮与个人心性修养的综合阐述,令人读后豁然开朗,仿佛触摸到了古人心灵最深处的悸动。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精神追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感和思想的穿透力。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大多停留在普及读物层面,这次翻开这套文库,一开始还担心晦涩难懂,但惊喜地发现它在保持学术高度的同时,也兼顾了可读性。特别是那几篇关于诗词格律与意境营造的论述,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作者对“盛唐气象”的剖析,不是堆砌辞藻或罗列名篇,而是深入到音韵的起伏、对仗的工整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我特别欣赏其中一篇文章,它详细拆解了杜甫晚期作品中“沉郁顿挫”是如何通过具体的句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来实现的,那种对语言工具的精准拿捏,让人叹为观止。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忍不住拿起笔,在旁边的空白处尝试模仿几句古人的写法,虽然拙劣,却也体会到了古人在锤炼字句时所付出的心血。这套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深度的“技艺”学习,它教会你如何“看”诗文,如何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道,古朴而不失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仪式感。我将其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但更吸引我的是其对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侧面描摹。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士大夫日常起居和交游的书卷内容。书中引用的史料非常丰富,从早晨的焚香净手,到宴饮时的投壶行令,再到书房中的笔墨纸砚陈设,无不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我得以构建起一个比教科书上更为立体、鲜活的古代社会图景。它让我明白,那些伟大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这种将文化思想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编排思路,极大地消除了传统文献与现代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学术探究,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生活体验”。
评分我对历史地理的兴趣一向比较浓厚,而这套文库中涉及的地域文化和典故溯源部分,可以说是做得极其扎实。例如,在谈论某位先秦思想家时,作者没有简单地提及他的出生地,而是引述了大量古代文献来佐证当时该地独特的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如何塑造了其核心思想。这种层层递进的考证方法,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关于“名山大川与文人精神”的章节,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将山水视为背景,而是将其提升到影响人格塑造的高度,如对庐山烟雨、黄河之雄浑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文人气质的论述,逻辑链条严密,论据确凿。合上书卷时,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地理考察”,对我们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血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国学经典,百读不厌,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评分质量很好,是正品,只是平常京东自营都是隔日到货,这次等了三天。但是京东配送员的态度非常好
评分宝贝收到啦,物流给力,品质好,买的放心,用券更优惠,要买的快快下手哦,手慢无。
评分不错的书,到货时间很快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增加点知识。
评分书很不错,有思想性,价格也特别适合。收藏送人两相宜。
评分孩子很喜欢。买了太多书,留待慢慢看。
评分看着不错,一直京东卖东西。
评分618最后一单书,非常好,谢谢京东快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