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媒体达人尹惟楚首部作品
《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完整收录了自媒体达人尹惟楚的《我不恨你,但也不会原谅你》《谁的成功不是栉风沐雨,谁的人生不是斩棘前行》《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等热文,这些文章一经发表便迅速占领微信朋友圈,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各大网站疯狂转载,总阅读量近亿次。
2.励志版水木丁,男生版杨熹文
尹惟楚不是人生导师,是我们的同行者,他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描述了人生百态,堪称励志版水木丁,男生版杨熹文。
3.坚持自己,直面人性
人民日报、十点读书、二更食堂常驻作者,尹惟楚笔下的故事深刻而温暖,他的文章随很多人度过难熬的夜晚与迷茫的时刻,它教会很多人坚持自己,直面人性。
弱者才习惯把磨灭的梦想当成世界欺骗自己的理由;而强者却把自己的梦想熬成了别人眼里的鸡汤。《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是自媒体达人尹惟楚的首部作品,它不是成功指南,但故事真实可感,自然表达了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的事情、会感受到的迷惘。不媚俗,不妥协,也不硬碰,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才能成就你的气色风骨。
尹惟楚,自媒体达人,微信时代暖男励志作家,知名网站热门作者,简书签约作者,见习段子手。深邃不乏幽默,理性不失温度。
自序
感谢生命中的每一场不期而遇/ 001
第一部分
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
我不恨你,但也不会原谅你/ 008
谁的成功不是栉风沐雨,谁的人生不是斩棘前行/ 013
哪怕身处沟壑,也要记得仰望星空/ 019
你没能更优秀,是因为缺少一种羞耻感/ 026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033
别怕,人生没有那么多的难题/ 040
第二部分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048
你是真的已经来不及了吗/ 054
你缺乏的不是捷径,而是行动力/ 061
资历有多深,人就有多无能/ 069
当初如果没有你,他依然会有今天/ 074
第三部分
跨不过去是苟且,跨过去了是远方
跨不过去是苟且,跨过去了是远方/ 080
年轻男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087
怀揣黑暗,不如释放阳光/ 095
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101
你没必要做一个永远“懂事”的人/ 108
第四部分
人生是一场目送,也是修行
你来过,就已经很好了/ 116
最催泪的段子手,最温暖的女神/ 121
致老友:愿我们默契未改,不变初衷/ 131
真正的修养,与贫富无关/ 137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142
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150
分开后,我还是不能与你相忘于江湖/ 156
我不再急着去放下你/ 166
第五部分
好的爱情需要等待,更需要努力
好的爱情需要等待,更需要努力/ 174
这个世界很大,刚好只有一个你/ 180
最美好的爱情,不过是懂得相互亏欠/ 192
永远别将自己陷入卑微,纵然是以爱之名/ 199
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走向婚姻/ 203
找有格局的人,谈一场有格局的爱情/ 210
相爱不只是走进对方的生活/ 216
第六部分
那些时间教给我们的事情
那些过分的关心,其实不是关心/ 224
远离那些口热心冷的人/ 231
关系好,不代表你可以乱动别人的东西/ 239
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话语/ 245
你这样真的会找不到对象的/ 250
理所当然的事情, 绝不是你高枕无忧的理由/ 258
宁缺毋滥掩盖不了你不够优秀的事实/ 265
也许你一辈子都只是一个龙套/ 271
后记
终于,时光不再对你温柔以待/ 276
1
姑妈家的大表哥,一直是父母们眼中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他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爱好学习,成绩优秀。家里面有整整一面墙壁,被用来承载他光荣的学习史。
逢年过节,大表哥都会被家族长辈们拉出来,当成学习楷模,然后长辈们对我们其他晚辈进行严厉的言语打击和深刻教育。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有童年的阴影,很大一部分与大表哥有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表哥高中毕业。
第一年应届高考,考试那几天他恰逢重感冒发挥失常,只是一个趔趄刚好过一本线。这对于一直把985高校作为基本起点的表哥来说,自然无法接受,他连志愿都没填便扎进了复读的队 伍。
那一年,他的体重由190斤成功降到140斤,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不说清华北大,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至少没得跑了。
可造化弄人,成绩出来了,分数离重本线还是差了几分。
家族的长辈们虽然都是和声安慰,但背后也都暗自嘀咕:这孩子应考能力不行啊,果然还是不能读死书……姑妈也不想他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不愿意他继续复读。
2
我不知道那段时间大表哥是怎么熬过来的,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出来后,便对父母说不再复读了,这让姑妈他们松了一大口气。
我问他为什么放弃了,大表哥说,没必要把时间和青春耗在这里,后面还有机会。
其实我知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想让父母担心。
暑假过后,大表哥便拖着箱子决然地去了吉首大学。
大学期间,尽管仍可以经常听见他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消息,但长辈们终究不再将他当作“别人家的孩子”。
大四那年参加考研,他把目标定向了本专业的顶级学校——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年败北,但得益于成绩优秀,毕业后有银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姑妈他们自然是非常高兴,可无论他们怎么 劝说,一向乖巧听话的大表哥,都坚决地拒绝了。
后来因为这个事情在家里越闹越大,很多亲戚也加入了劝说的阵营,大表哥干脆一个人提着箱子又回了吉首,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专心考研。
那年11月份,我和同学去凤凰旅游,途经吉首,在车站旁边的一家火锅店里,大表哥招待了我们。我询问他的近况,他用一句“还好”便回答了所有。
其实我知道并不好,很明显他的眼神略显疲惫,而且相比以前又瘦了。现在的样子任谁都不会想到,他曾经是一个超过190斤的大胖子。
3
在去车站转车的路上,我几番欲言又止,最后他看出了端倪,笑了笑说:“你是不是想说我为什么宁可过这样的日子,也不愿听你姑妈的,选择去银行工作?”
我委婉地说:“我只是觉得如果当时就参加工作,几年的沉淀未必就会太差。”
他看了我几眼说:“你说得对,未必会太差。但我也没错,因为我想更好。”
我小心地问:“万一又没有考上,你准备怎么办?”
他顿了顿,说:“我知道你们都认为我偏执,但其实我没有,我只是在我还奋斗得起的年纪里,绝不容许自己选择妥协与放弃。”
上车后,我望着他瘦弱的身子套在红黑相间的羽绒服里,形单影只地踏上回去的路,最后慢慢地消融在熙攘的人群中。
他对这座城市或许没有多少热爱,梦想成为唯一让他在此驻留的理由。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有些感动与难过。
同行的同学说:“其实你表哥没有骗你,他是真的很好,就和我们旅游一样,再累也觉得开心,我们体会不到他那种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断奋斗的乐趣而已。”
或许老天和他开玩笑上了瘾,大表哥二次考研败北,这时候父母以及家族里的长辈们都不再言语,只是暗地里为他当时拒绝银行的决定而摇头叹息。
虽然他再次选择了拒绝调剂,却也没有再说继续坚持,而是默默地在长沙找了份工作,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工资3000元,朝九晚五。唯一不同的便是,在这座号称“娱乐之都”的城市 里,下班后他不向往其他人所热衷的夜生活,而是选择关在房间里埋头耕耘自己的梦想。
幸运之神终于在第三次考研后降临,他收到了上财的录取通知书。我祝贺他,说:“恭喜你再次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大表哥笑了笑,一脸神秘地打趣道:“这才中途而已,可不是终途。”
果然,几年后他又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
在家庭庆功宴上,大表哥梳着油背头,西装革履,人模人样。
我突然忆起了那年在吉首汽车南站,他的眼神写满疲惫,裹着红黑相间的羽绒服,在寒风中向我挥手告别。
……
2015年年初,我和同学商量,等5月底考完二建,就去一趟尼泊尔。
4月份的时候,尼泊尔地震,我们又将目的地换成巴基斯坦。
可天不遂人愿,临近考试的前几天,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事故。不但旅游泡汤了,准备了大半年的考试也彻底作废。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努力的人,在旁人看来甚至稍显懒散。但为了那次考试,我却付出了诸多努力:啃书本,做笔记,看视频课件……本以为胜利在望,却未想遭遇突然一击。
刚进医院,在家人签了一份类似“生死状”的协议后,我立马被转入重症病房,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后来直接陷入了昏迷。
最后医生丢下一句,80%的死亡率。
一句话吓得我爸差点儿跪在地上。
很长一段时期,我整晚地睡不着觉,既是因为病痛,更是因为各种叠印交错的思绪。我无数次想象过死亡的样子,白天夜晚,清醒的时候,昏沉的时候,一片漆黑。
那时候,传入耳郭里的每一阵哭喊,都宣示着一个生命的终结。而重症病房里高频密集的哭泣,让人脆弱敏感的神经逐渐迟钝,最后趋于麻木。如果一个人不再畏惧死亡,有一种可能便是已经习以为常。
人在很多时候都会信命,可有些人只是为了求心安,还有些人却是因为无可奈何,我属于后一种。
现在想来我是多么幸运,同一个重症病房的其他两人,一个死亡,另一个生死不明。而我在一个多月后转入了普通病房,再后来走出了医院。
两个月的时间,我仿佛踩在腐叶堆积的沟壑里,穿过黑暗,越过隆冬。
那个早晨,我在踏出医院的刹那,看着那些鲜活的街景——柔和的晨光、飘舞的扬尘、拥挤的站台、匆忙的行人……我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所有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安静的、喧嚣的,平常的、特别的,都成了拨动我心中柔软的珍奇。
活着,真好。我突然觉得生命就应该如此,来来往往,水泄不通。
2015年下半年,我在家里开始了漫长的休养。
10月初,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写作平台,决定在上面用文字充实自己无聊的时光,却没想在写下第一篇文字后,便再也没有停下,一直到现在,整整10个月的时光。
我很欣喜有人喜欢我的文字,认可我刻留在文字里的声音。他们给我留言,给我发长长的私信,感谢我的文字带给他们的力量。可我又何尝不感谢他们,让我笔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找到了其应有的意义,也让我在汲汲营营的生活里,发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慢慢地,我的文字开始出现在各大平台,许多知名杂志社编辑也开始找我约稿,再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编辑邀请我出书。
10个月的时光,仿佛又是另外一场梦,我竟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多年的文字梦想。我参与了多本图书的合作撰写,在知名杂志社发表文章,并收到几十本样刊,接受了多家杂志社、自媒体平台的专栏邀请。
当然,我也遇到了一批热血的同行者,大家从生活的各种状态中走来,孕育出一个个温暖的文字,或寄托理想,或聊以慰藉。对于未来,大家都怀揣着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突然想起2014年5月,在克拉玛依某个悠长的午后,我和同伴瘫坐在一条幽静的林荫道上。他双手反撑,头颅后仰,望着头顶上透着点点光亮的树冠,突然问我:“你觉得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了想说:“随他吧,不过我期待自己以后能接触不一样的人,遇见不一样的事情,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一语成谶。不管是一年后的历经生死,还是两年后写下这段文字,磕磕绊绊走来,也算是领略了人生一段跌宕起伏的时光。不过还好,最终我收获的不是衰老,而是成熟。
这本书的书名,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特别。“温柔地对抗”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矛盾而迷人的张力,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在温柔与对抗之间找到平衡,又在对抗中如何体现出温柔的。我翻开它,期待着一场关于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自我、不被裹挟前进的探索。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或“方法论”。它更像是在提供一种视角,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但正是这些瞬间,悄悄地塑造着我们的选择和态度。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去的经历,恍然大悟,原来我曾经的某些困境,或者某些突破,都与书中所探讨的某种“对抗”或“温柔”有关。它让我意识到,对抗不一定是激烈的冲突,而温柔也并非一味的退让。更多时候,它们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一种与自己和解,再与世界对话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迷人,带着一种诗意的质感,读起来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入口微涩,但回味无穷。作者的文字不像那种直白的叙述,而是充满了暗示和留白,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去填补。这使得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参与,一种与作者共同创作的过程。我常常被书中的某些比喻或意象所打动,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和体验,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共鸣。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对抗”这个词的含义。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对抗总是和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比如愤怒、不甘、甚至敌对。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对抗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内在力量和清醒认知而产生的,不带攻击性的坚定。它是一种对不合理现象的温和拒绝,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坚定守护。这种“温柔地对抗”,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不再感到无力或沮丧,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勇气。它告诉我,即使世界不尽如人意,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以一种优雅而有力的方式,去影响它,去与之共处。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一位阅历丰富、思想深刻的朋友,她坐在我对面,娓娓道来,时而引人深思,时而让人会心一笑。她不会居高临下地教训你,也不会给你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次次真诚的剖析,引领你去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书中的某些段落,我甚至会反复阅读,因为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它不像那些快速消费的读物,读完就忘了,它更像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书,需要你花时间去消化,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它所带来的力量。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要求“融入”、“合群”,但书中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路,一种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依然能够建立有意义连接的可能性。它教会我,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原则,也不必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独。那种“温柔地对抗”的气质,体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也愿意倾听和包容的姿态。这让我受益匪浅,在现实生活中,也尝试着去实践,感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似乎也变得更加融洽和真实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那充满诗意的书名。“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这句短语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别样的哲学。它不像那些宣扬激进变革的书籍,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加内敛、更加智慧的生存之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份“温柔”与“对抗”之间的微妙关系,又将在字里行间描绘出怎样一幅与世界共处的美丽画卷。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人性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她能够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下的复杂情感,能够洞察到人们在社会洪流中,不自觉地做出的妥协与挣扎。书中的某些章节,读起来让人感到一丝心疼,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理解的温暖。它让我明白,我们并非孤单一人在面对世界的种种不完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或强硬,或柔韧,与这个世界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更加坚定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柔”。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总让我想起一种画面:风在轻轻地吹拂,树叶在微风中摇曳,但树根却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稳固而有力。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抗争,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坚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平静,一种被理解的安心。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内心深处的疲惫和焦虑。它并没有提供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但它所传递的内在力量,却是无比强大的。 我特别喜欢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微小的胜利”。它们不是什么宏大的成就,可能只是在一次争执中,没有被情绪冲昏头脑;可能是在面对困难时,没有轻易放弃;也可能是在被误解时,选择保持沉默,而不是急于辩解。这些微小的胜利,正是“温柔地对抗”的生动体现。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并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在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保持一份内心的清明和坚定。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茫的时候,轻轻点拨,让我重新找回方向。
评分还没看……
评分很多,继续保持
评分关注过尹惟楚的公众号,挺喜欢的
评分还行,看完过后整个人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看法。
评分不错,有现实意义,也贴近生活
评分嗯,收到了,很快的,内容还没看,希望不错
评分还可以,速度很快,纸张尚好,印刷清晰
评分还没看
评分书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