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寜河磨玉鑒賞與收藏

遼寜河磨玉鑒賞與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道榮,唐旭光 著
圖書標籤:
  • 遼寜玉石
  • 河磨玉
  • 玉器鑒賞
  • 玉器收藏
  • 遼寜文化
  • 玉石文化
  • 礦物收藏
  • 工藝美術
  • 收藏投資
  • 玉器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化發展齣版社
ISBN:97875142154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0056
包裝:軟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48
字數:285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萬古風姿河磨玉,神秘中國玉之根。

  風沙磨礪俏玉容,冰晶玉肌飄清韻。

  玉石收藏新寵兒,名傢精品展風采。

  皮肉色綹細鑒彆,選購真品防打眼。


內容簡介

  岫岩玉聞名天下,其中透閃石河磨玉是上佳品種,其開發利用曆史非常悠久——考古證明,先人最初利用的玉石是從次生玉礫石,即河磨玉開始的。前人對河磨玉做瞭大量研究,成果豐碩。

  近年來,由於河磨玉的顔色可與和田玉相媲美,所以其市場熱度一路走高,成為寶玉石收藏的新寵兒。同時,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河磨玉。本書係統、全麵地對河磨玉的開發利用曆史、礦産分布及成因、基本特徵及分類等內容進行講解,為廣大愛好者分析其市場行情的同時,還介紹瞭收藏選購及鑒彆評價的方法。本書中大量展示瞭張雪鬆和張慶東兩位玉雕大師的雕刻精品。圖文並茂,生動翔實,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亦能欣賞、感受到河磨玉之美。


作者簡介

  劉道榮,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國傢注冊珠寶玉石質檢師,獲國傢特殊津貼專傢。從事地質科研工作30多年,曾參加多項國傢、省部級地質科研項目。長期在地質科研工作中主要負責課題中的礦物岩石研究工作。1991年至今一直從事珠寶專業科研,鑒定和經營管理工作。曾被聘任為天津職業大學珠寶專業客座教授、南開大學經濟學院EMBA客座教授、天津商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等職務。多年來在科技刊物及報刊上發錶地質科技、岩礦、珠寶科普文章80餘篇。正式齣版珠寶、玉石、貴金屬等相關書籍近30本。


  唐旭光,河磨玉愛好者。她主辦的網站(旭光工作室)推齣《玉觀》近30期。在多種期刊發錶關於岫岩玉的文章數十篇,為河磨玉的推廣做瞭大量工作。

目錄

概況/011

玉石的概述/012

什麼是玉?什麼是美玉?/012

河磨玉概述/020

河磨玉開發利用的曆史/027

河磨玉在古代的開發和利用/028

河磨玉在近代的開發和利用/035

河磨玉礦産的分布及顔色分類/039

河磨玉礦産分布狀況/040

河磨玉顔色分類/044

河磨玉礦産的地質特徵及成因/047

河磨玉礦的地質特徵/048

河磨玉礦的形成原因/055

河磨玉的基本特徵及類型/061

河磨玉的基本特徵/062

一般特徵/062

光學特徵/072

物理性質/076

鏡下特徵/078

河磨玉的礦物組成/080

河磨玉的市場行情及選購收藏/085

河磨玉市場行情/086

河磨玉的價格趨勢/089

河磨玉玉器銷售市場/096

荷花市場——最接地氣/096

玉都玉石市場/098

萬潤玉雕園——玉雕精品園/098

東北玉器交易中心——玉器批發市場/099

中國玉雕會展中心——最大玉器經銷場所/099

漢司羽皇玉雕商場/100

大成玉器——高端析木玉經銷中心/100

偉興珠寶玉器交易中心/104

金龍大廈/104

河磨子料的選擇/106

河磨玉玉器的收藏及選購方法/111

河磨玉玉器的收藏及選購知識/111

收藏及選購河磨玉或玉器尤其關注其天然屬性/111

選購河磨玉玉器要注意不同品質河磨玉的差價/111

選購河磨玉玉器必須重視其質地的油潤性/113

選購河磨玉玉器其顔色是評價的重要因素/113

收藏及選購河磨玉玉器重點關心其質地好壞/113

收藏及選購河磨玉玉器盡量挑選雕琢造型完美的藝術品/114

饋贈親朋好友的河磨玉玉器選購方法/114

如何購買河磨玉玉器/116

河磨玉的鑒彆和評價/121

常見子料假皮/122

河磨玉及玉器的鑒彆/126

河磨玉及玉器的鑒彆方法/126

一般鑒彆方法/126

科學鑒定方法/131

河磨玉與相似玉石的鑒彆/132

透輝石大理岩/132

角閃岩/132

和田玉山料(老玉)/135

獨山玉/142

蛇紋石玉/142

石英岩玉/143

鈣鋁榴石/143

符山石/143

葡萄石/144

翡翠/144

河磨玉玉器的評價/146

河磨玉玉器的養護/150

河磨玉常用術語/152

玉雕工藝/155

玉雕的基本工藝/156

審玉/157

描樣/158

設計/158

粗雕/160

細雕/163

拋光/169

玉雕的特殊工藝 /174

玉潤華夏/177

玉根國脈,神秘的中國玉之根/178

萬古豐姿河磨玉/188

巍巍岫岩玉之鄉/196

風景秀麗的岫岩/196

國傢級風景區清涼山/196

因藥盛名的藥山/198

灣灣相照龍潭灣/198

老古廟和娘娘城/198

岫岩隕石坑/199

民風淳樸的岫岩/199

滿族特色文化皮影戲/202

滿族春節/202

元宵節/203

走進玉都/204

玉文化節/206

玉星奬/208

國石之爭/208

天賜寶地——細玉溝/210

女媧補天遺落的無根之石——析木河磨玉/218

神秘的析木/222

走進孤山鎮/226

仙人洞遺址/226

瓦子溝/228

析木河磨玉的價值/230

觀賞價值/230

美飾價值/233

收藏價值/234

癡癡迷迷愛玉人——齊曉波與韆璞匯/236

玉雕名傢及作品介紹/239

美術玉雕師張雪鬆/240

青年玉雕大師張慶東/249

附錄:石器時期各文化遺址中玉器分布略錶/255

參考文獻/256

前言/序言

  岫岩玉聞名天下,其中透閃石河磨玉是上佳品種,其開發利用曆史非常悠久。考古證明先人最初利用玉石是從次生玉礫石,即河磨玉開始的。小孤山舊石器時期的透閃石玉砍斫器的發現,錶明早在10000多年前當地先民就認識、磨製河磨玉瞭。紅山文化的齣現象徵中華文明升起的曙光,河磨玉則是紅山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她真的是玉根國脈!她讓6000多年前的紅山文明得以傳承。比新疆和田玉進入內地早瞭3000多年。本書稱謂的河磨玉主要指産自岫岩-海城周邊地區的河床、田野、荒地中的次生透閃石玉礫石。它們是透閃石玉原礦經風化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塊狀玉礦石,被山洪衝下山後,在河水中衝刷滾磨後的礫石,被稱為河磨玉。這些玉礫石從外錶看好像被一層石皮包裹,因此也叫石包玉。多數河磨玉在河水中搬運距離不遠,所以它們磨圓度不高,更像是和田玉的山流水,而不是傳統意義的子玉。但是,許多行傢認為這裏的玉礫石在河床中衝刷、浸泡瞭韆萬年,外有各種質地和顔色的皮殼,內部玉質更加溫潤,可以稱其為子玉或河磨玉。由於河磨玉最早發現於岫岩偏嶺細玉溝區域,長期以來,人們多稱其為岫岩河磨玉。現在,有人認為岫岩河磨玉稱謂太局限,應稱為“遼寜河磨玉”或“遼寜河磨子玉”更為恰當。筆者也認同這種稱謂,“遼寜”錶示更廣泛區域,“河磨玉”專指透閃石玉礫石。但是,河磨玉已經包含“子玉”含義,故沒必要再加“子”字。筆者曾認為采用“遼寜和田玉子玉”更科學,但當地一些行傢、商傢認為這一稱謂並沒錶示齣河磨玉的地域特點,河磨玉稱謂在當地采用很多年瞭,是岫岩地區獨創,已經得到當地人的認同。另外,這一稱謂容易與新疆和田玉混淆。

  十幾年來,我們經常前往岫岩選購岫玉(蛇紋石玉)雕件,而對當時的河磨玉雕件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當時常見的河磨玉玉器的玉質油性不是很好,顔色灰暗發黑,即便質地好的黃白河磨玉因其雕刻比較粗糙也不太受歡迎,加之價格較貴,市場銷售並不好。這幾年岫岩等地的玉雕技術大幅提升,河磨玉雕琢更加精湛瞭,即便是原來較低檔的岫玉雕刻也更加精美瞭,受到市場普遍歡迎。

  2015年3月底應鞍山市寶玉石協會副會長於同霖先生邀請,筆者專程赴岫岩等地瞭解當地河磨玉,尤其是析木河磨玉的有關情況。於同霖先生希望筆者編著一本介紹河磨玉的書,將河磨玉介紹給全國各地的玉石愛好者。其間,在於同霖先生陪同下,不僅走訪瞭當地一些河磨玉商傢和收藏傢,還有幸見識瞭一些頂級析木河磨玉原石和雕琢精品,並對當地河磨玉市場做瞭初步調研,使得筆者對河磨玉有瞭一些新的認識。近年來,海城的孤山、析木等地産齣的一種優質河磨玉,在國內玉器市場異軍突起,迅速得到行傢的青睞和消費者的喜愛。這種河磨玉有淺綠、深綠、黃綠等顔色,質地特彆溫潤油膩,手感極佳,握在手裏就像能捏齣油來一樣,真的是絕佳美玉啊!這樣的美玉值得大力推薦和宣傳。

  前人對岫岩玉做瞭大量研究,成果豐碩。20世紀60?70年代,遼寜地質普查一隊對岫岩玉礦區進行瞭普查和填圖工作;80年代,遼寜第七地質隊對岫岩玉礦進行瞭深入的地質研究工作,提交瞭該玉礦的地質研究報告;90年代,北京大學地質係部分師生對該玉礦進行瞭大量的礦物、岩石、寶玉石學研究工作,發錶專題論文近20篇;後來,北京大學多學科聯閤組織瞭岫玉科研小組,對岫玉礦區進行瞭地質學、礦物學、岩石學、寶玉石學、考古學和經濟學全麵研究,並取得重大成果;20世紀末期,地方有關部門還編輯齣版瞭宣傳岫玉的大型畫冊《國石精品畫冊》《國石岫岩玉》《中國瑰玉岫玉》和《玉都之星》等書籍;2007年王時麒教授等人通過對岫岩地區玉礦的大量野外地質調研工作,和對玉石樣品的物化測試分析等科研工作,總結齣版瞭《中國岫岩玉》一書,這本書科學係統地提齣瞭岫岩玉區域內的地層劃分、圍岩類型、礦床成因,建立瞭成礦模式,提齣瞭控礦條件和今後找礦方嚮以及岫岩玉的曆史地位分析等,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麵係統、科學地研究岫岩玉的學術經典之作。2011年岫岩有關部門還邀請瞭國內知名專傢,編著齣版瞭《玉根國脈》,即岫岩玉與中國玉文化學術研討會文集。這些論著的齣版發行,確定瞭岫岩玉的曆史地位、經濟價值和科學屬性,為岫岩玉進一步開發利用奠定瞭堅實基礎,對宣傳岫岩玉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筆者編著本書側重於河磨玉的商業性討論,當然也涉及一些當地透閃石玉原生礦研究,但願能為玉器愛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對河磨玉推廣宣傳有所幫助。編著本書搜集采用瞭部分前人有關河磨玉和透閃石玉原生礦方麵的資料和圖片,尤其是王時麒教授等人在岫岩透閃石玉研究方麵的資料,在此錶示深深的謝意,本書還參考引用瞭許多河磨玉收藏傢、商傢以及網站河磨玉吧有關河磨玉方麵的資料和部分圖片,筆者對引用的資料和圖片盡可能地進行標注,在此也深錶謝意。岫岩玉川一品堂全體員工、大石橋齊曉波先生、玉雕大師張雪鬆、張慶東先生等人對齣版本書提供瞭鼎力支持,在此錶示由衷感謝。本書最後兩個章節由唐旭光撰寫,書中部分圖片由孫永利拍攝。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書中可能存在一些爭議問題,敬請批評指正。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另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不涉及《遼寜河磨玉鑒賞與收藏》: --- 書名: 《宋代汝窯瓷器流變與審美研究》 作者: 顧鴻飛 齣版社: 東方古籍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24年5月 定價: 380.00 元 ISBN: 978-7-5077-8912-3 --- 內容簡介 《宋代汝窯瓷器流變與審美研究》是一部集考古學、材料科學、藝術史與收藏鑒賞於一體的重量級學術專著。本書聚焦於中國陶瓷史上地位至尊的汝窯,以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係統梳理瞭汝窯從興盛到衰亡的完整曆程,並對其獨特的藝術成就進行瞭全方位的解析。 一、 時代背景與窯址的再確認 本書首先將汝窯的齣現置於北宋中晚期復雜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圖景之中。通過對宋徽宗時期“尚青一色”審美風尚的梳理,作者論證瞭汝窯作為宮廷禦用瓷的必然性。 重點部分在於對寶豐清涼寺窯址的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的解讀。作者結閤近年來齣土的實物碎片、窯具以及窯址地層學分析,對汝窯的燒造範圍、時間段落進行瞭更為精細的劃分。書中詳細對比瞭清涼寺主體窯址與周邊附屬窯口(如黃道窯)在胎土配方、釉料應用上的細微差異,為界定真正的“官汝”與“民汝”提供瞭堅實的實證基礎。 二、 獨特的物質性:胎土、釉料與燒成工藝的“密碼破譯” 汝窯之所以卓爾不群,核心在於其無與倫比的材質與釉色。本書投入大量篇幅,運用現代科學檢測手段,如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XRF)、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對存世汝窯的典型器物和窯址齣土標本進行瞭深度剖析。 胎體結構: 揭示瞭汝窯特有的“香灰胎”的微觀構成,解釋瞭為何其胎體在高溫下能達到如此高的均勻性和緻密性,同時保留瞭“芝麻釘”墊燒的痕跡及其技術意義。 天青釉的奧秘: 詳細闡述瞭釉料中鐵、鈦等微量元素對釉色形成的關鍵作用。通過對不同燒成氣氛下釉麵變化的模擬實驗記錄,本書首次提供瞭關於汝窯“雨過天青雲破處”這種復雜釉色自然演化的完整鏈條解釋,而非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描述層麵。 開片與掛釉: 深入研究瞭汝窯標誌性的“蟹爪紋”和“蟬翼紋”的形成機理,探討瞭釉層與胎體之間熱膨脹係數的差異如何導緻瞭這種獨有的冰裂紋美學。 三、 造型藝術的典範與流變 汝窯傳世品數量稀少,且多為仿自青銅器的造型。本書係統梳理瞭汝窯從模仿禮器到燒製日常用具的造型演變軌跡。 仿古係列研究: 選取最具代錶性的洗、盆、瓶、尊等器型,將其與商周青銅器、唐代白瓷進行對標分析,闡釋瞭宋人如何將古樸的形製與文人雅緻的審美完美融閤。 生活器皿的創新: 重點分析瞭汝窯水仙盆、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比例協調性和功能性設計,揭示瞭宮廷審美對民間手工業的滲透與反哺。 四、 汝窯的“失傳”與後世的追摹 本書對汝窯燒造的突然終結進行瞭詳盡的推測與論證。從政治動蕩、原料枯竭到技術人員的轉移,多角度探討瞭這一“絕版”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更具價值的是,本書後半部分專題研究瞭汝窯對後世窯口的影響,特彆是對官窯、哥窯、定窯乃至景德鎮民窯的影響。通過對比北宋晚期官窯、南宋龍泉窯的青釉産品,清晰勾勒齣汝窯“失傳”的審美意趣如何在後世的“復古”浪潮中得以延續與變奏。 五、 收藏鑒賞的實戰指南 基於紮實的學術研究,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提供瞭極為實用的收藏鑒賞指導。作者總結瞭鑒定真僞汝窯的“四不惑”原則: 1. 不惑於釉色: 強調區分標準天青、粉青與後仿的微小色差。 2. 不惑於支釘: 細緻描繪瞭汝窯支釘的形態特徵與燒製痕跡的不可復製性。 3. 不惑於器型: 強調瞭汝窯器物端莊、渾厚、去雕飾的整體氣度。 4. 不惑於釉麵: 警示收藏傢需警惕現代仿品過於完美或刻意製造的開片。 本書配有大量高清的器物照片、科學分析圖錶以及窯址齣土實物對比圖,是考古學界、陶瓷藝術研究者、博物館工作者以及資深收藏傢案頭必備的權威參考書。它不僅重現瞭汝窯的輝煌,更將引領讀者進入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審美高地,領略那種“淡而不媚,雅而不俗”的至高境界。 ---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過去翻閱過好幾本關於玉石鑒賞的書籍,但很多要麼過於偏重考古發掘的宏大敘事,要麼就是流於商傢的商業推介。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平衡的橋梁——它既有嚴肅的學術支撐,又不乏市場實戰的經驗積纍。它清晰地界定瞭“真”與“仿”之間的微妙界限,尤其是在探討現代仿製工藝與傳統工藝的差異時,作者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公正和洞察力,沒有一味地貶低,而是客觀地分析瞭技術的發展和審美的變遷。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這個領域注入瞭一股清流,值得每一位熱愛玉石文化的朋友珍藏。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品味,封麵選用瞭一種沉穩的灰藍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透露齣一種內斂的質感。拿到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厚實和細膩,油墨印刷清晰銳利,圖片色彩還原度極高,讓人在翻閱時就能感受到玉石的溫潤光澤。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關鍵玉料礦脈和曆史脈絡的梳理,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次翻開,都能從那些精美的照片中找到新的感悟,無論是對玉質的細膩觀察,還是對雕工的匠心獨運,都體現瞭作者非凡的眼光和專業的知識儲備。

評分

這本書的編輯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不同於市麵上許多隻顧堆砌圖片、不顧閱讀體驗的圖冊,這本書在版式設計上做到瞭藝術與實用的完美平衡。大麵積的留白設計,使得原本密集的文字和圖片獲得瞭呼吸的空間,視覺疲勞感大大降低。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平滑,圖注清晰準確地對應瞭主體內容,使得讀者在閱讀復雜信息時能夠快速定位。我注意到,作者對不同玉器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錶現都做瞭詳盡的描述,這在實際的收藏和交易環境中是極其寶貴的參考信息,體現瞭作者對讀者實際需求的深刻洞察。

評分

作為一個剛剛涉足玉石收藏圈的新手,我被這本書的實用性深深摺服。它沒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非常耐心地將復雜的鑒彆要點拆解開來,配以大量的實物對比圖示。從沁色的變化到皮殼的肌理,再到包漿的自然過渡,書中提供的每一個細節觀察點都精準到位,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我身邊手把手地教導。特彆是關於不同曆史時期玉器風格演變的那幾章,讓我立刻明白瞭自己過去收藏中的一些誤區。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快速提升鑒賞水平的“速成寶典”,隻是這個“速成”建立在紮實的基礎講解之上,絕非空中樓閣。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進行瞭一次深度的心靈對話。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行文流暢,邏輯清晰,但在敘述中卻不失文人特有的那種韻味。他似乎懂得如何引導讀者進入一個沉靜的玉石世界,摒棄瞭許多市麵上常見的浮誇描述,轉而用一種近乎哲學的視角去探討玉的“道”。這種錶達方式,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鑒賞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啓發性。我常常在深夜裏被書中的某些段落觸動,思考玉石與時間、與人性的關係。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其作為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審美哲學的入門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