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原著中为人称道的200余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了整理编纂,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展示这部中华巨著的精华,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周 纪
赵魏韩三家分晋
豫让刺杀赵襄子
名将吴起
商鞅变法
苏秦佩六国相印
苏秦激张仪
张仪说魏王连横
张仪欺楚
围魏救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鸡鸣狗盗
触詟说赵太后
长平之战
秦 纪
廉颇难任
李牧破匈奴
清除权臣
兼并六国
韩非之死
荆轲刺秦王
王翦破楚
统一天下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起兵
巨鹿之战
秦二世之死
汉 纪
鸿门宴
刘邦起用韩信
陈平使离间计
井陉之战
楚河汉界
垓下之围
“苍鹰”郅都
汉武帝招选文士
飞将军李广
李广之死
马邑之战
张骞通西域
浑邪王归汉
苏武牧羊
李陵降匈奴
班婕妤
王莽专权
王莽称帝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捷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平定陇西
“强项令”董宣
退功臣,抑外戚
马革裹尸还
汉明帝治国有方
马皇后
班超出使西域
跋扈将军梁冀
“党锢”冤案
党人遇害
黄巾起义
诛灭宦官
董卓被杀
蔡邕之死
曹操起兵
“小霸王”孙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神医华佗
魏 纪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曹操之死
曹丕与曹植
孙权假降
夷陵之战
七擒孟获
晋 纪
司马炎称帝
陆抗收复西陵
西晋大臣羊祜
西晋大军灭东吴
西晋灭亡
刘渊重建汉国
石勒建立后赵
祖逖闻鸡起舞
“书圣”王羲之
大画家顾恺之
桓温北伐
从容镇定的谢安
淝水之战
大夏王赫连勃勃
宋 纪
刘宋代晋
足智多谋的王镇恶
刘裕与刘义符
裴松之注《三国志》
刘义隆自毁长城
统万城之战
崔浩遭忌恨
元嘉之役
宋明帝刘彧
齐 纪
萧道成即位
郁林王萧昭业
全才王僧虔
大科学家祖冲之
北魏肃贪
孝文帝改革
东昏侯萧宝卷
梁 纪
尔朱荣之死
昭明太子萧统
“山中宰相”陶弘景
足智多谋的高欢
梁武帝之为政
侯景叛梁
陈霸先抗齐
陈 纪
陈叔宝兄弟争位
陈后主陈叔宝
隋文帝灭陈
隋 纪
赵绰守法
有德有才的独孤皇后
隋将韩擒虎
隋炀帝即位
残暴荒淫的隋炀帝
杨素功高招忌
继承父志的贺若弼
正直敢言的刘行本
瓦岗军起义
贤人李士谦
唐 纪
隋炀帝之死
李世民攻取洛阳
??
刘秀平定陇西
在平定关东以前,光武帝刘秀采取了“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作战策略,确定了先攻打关东、再进攻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在平定关东时,隗嚣一直帮助东汉,多次打败公孙述的军队,阻止了公孙述向北发展势力,解除了西边的忧患,使刘秀能够集中力量平定关东地区。
陇西地区连接巴蜀,靠近关中,隗嚣10万多军队占据了甘肃陇西地区,对刘秀完成东汉的统一威胁极大。关东割据势力被平定之后,刘秀随即准备向西平定陇西。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四月,刘秀前往长安,派遣耿弇、盖延等7位将军从陇西进攻陇蜀,隗嚣于是起兵反叛。他命王元防守陇坻,砍伐树木,堵塞道路,阻止刘秀的大军。两军交战,东汉将领们大败,各自率兵逃下陇山。隗嚣急速追赶,幸亏东汉将军马武挑选精锐骑兵断后,杀敌数千人,各路军队才得以返回。
东汉大军败退陇山后,刘秀重整旗鼓,派冯异率军镇守洵邑。冯异还没有到达洵邑时,隗嚣乘胜派王元、行巡率领2万余人下陇山,令行巡夺取洵邑。冯异率领大军日夜赶路,趁他们没有防备抢先占据洵邑,祭遵也在肝县打败王元的军队。北地郡豪强首领也都背叛隗嚣,投降了东汉。
刘秀命令冯异继续进军义渠,平定了北地郡、上郡和安定郡。
当时割据河西的窦融已经归附刘秀,受命进攻金城,击破隗嚣的羌族强何封等部落。这样隗嚣腹背受敌。
隗嚣手下的大将马援也在隗嚣反汉时归附汉朝。刘秀派马援前往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族的首领,为他们分析利害得失,以此来离间瓦解隗嚣的部属。
隗嚣见败局暂时难以挽回,于是向刘秀上书表示投降,企图以此作为缓兵之计,但刘秀已看穿他的阴谋,没有接受他的投降。没办法,隗嚣又派使者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接受了隗嚣的投降,将他封为朔宁王,让他派军队作为自己的援助。隗嚣率领3万人马侵犯安定,又另派部队进攻肝县,企图夺取关中。但是隗嚣的出兵都不能取胜,最后只好返回。
汉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春,刘秀派来歙率领2000多人抄小路绕道偷袭略阳县,斩杀了隗嚣的守将金梁。隗嚣闻讯大惊,说:“刘秀的军队怎么这么神速?”刘秀听说略阳已经被攻取了,高兴地说:“略阳可是隗嚣的心脏地带,略阳攻取了,那么其他的地方就像分解肢体一样容易了。”
吴汉等将领为了邀功请赏,都争相追击隗嚣。但刘秀认为隗嚣失去了可依靠的战略要地,心里一定很害怕,势必会出动所有的军队前来进攻,企图夺回略阳。在对方士气高涨的时候交战,一定很难战胜他们。不如等敌军围攻城市疲惫困顿的时候再进军。于是,刘秀把吴汉等将领全都追回来了。
正像刘秀预料的那样,隗嚣果然亲自率领几万大军重重包围了略阳,大有一口气吞下略阳的气势。为了围攻略阳,隗嚣还派几员大将分别守住各个关隘。公孙述也派出军队前来协助隗嚣。他们挖山筑堤、放水灌城,企图逼迫来歙投降。来歙和部众们誓与略阳城共存亡。箭射完了,他们就拆掉房屋把里面的木头取出来作为兵器。由于来歙和将士们誓死坚守,隗嚣动用了全部的精锐部队,好几个月都没有将略阳城攻下,隗嚣的部下不免都有些气馁。
刘秀觉得征伐隗嚣的时机到了,于是决定亲自率军进攻。光禄勋汝南人郭宪劝阻说:“如今东部地区才刚刚平定,陛下不能远征。”于是他拦住刘秀的战车,拔出佩刀,砍断引车前行的皮带。但刘秀执意向西进军,一直走到漆县。这时,将领们都认为皇帝的军队不宜深入险恶的地带。刘秀拿不定主意,征求马援的意见。马援认为隗嚣的军队已经快要土崩瓦解了,一旦进军,必定会击溃他们。接着,马援又用谷粒堆成各种各样的地势,分析双方的形势,清晰地展示出大军进攻的路线,刘秀惊喜地说:“敌人的情况我都清楚了!”第二天一大早,刘秀就发动大军抵达高平县第一城。
这时,窦融也率领步骑兵几万人、辎重车5000多辆和刘秀的大军会合。于是,联军分成几路上陇山,牛邯投降。接着隗嚣的13位大将以及他所属的16个县、部众10余万人全部归降,略阳县解围。隗嚣率领残余部队逃奔西城,汉军占领天水郡。
次年,刘秀派遣来歙率领冯异、寇恂等人西征,消灭隗嚣的残余势力。
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汉军相继攻破高平第一城、落门,王元只身逃奔公孙述,隗纯等人投降。这场战争,持续了4年,陇西终于平定了。
……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读不厌”。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冗杂,并且除了《史记》之外多数都是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为了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年),他将记载战国、秦朝历史的《通志》呈给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局续编。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鼓励。元丰七年(1084 年),全书完成,历时
19 年之久。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共1362 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视之为必读之书。
全书卷帙浩繁,共294 卷,《周纪》5 卷,《秦纪》3 卷,《汉纪》60 卷,《魏纪》10 卷,《晋纪》40 卷,《宋纪》16 卷,《齐纪》10 卷,《梁纪》22 卷,《陈纪》10 卷,《隋纪》8 卷,《唐纪》81 卷,《后梁纪》6 卷,《后唐纪》8 卷,《后晋纪》6 卷,《后汉纪》4 卷,《后周纪》5 卷。另外,还有《目录》30 卷,《考异》30 卷。《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较为简练。这些对后世文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资治通鉴》出现后,一度中衰的编年史书体裁才得重振旗鼓,并加以发展起来。但《资治通鉴》也有它的不足和缺点,在体例上也有一些失当的地方,列在同一年代下的历史叙述常常缺乏相关性,而同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不可避免地分散开来,这些都给现代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不便。鉴于此,我们推出了这部《资治通鉴故事》。
本书精选了原著中为人所称道的200 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编者还精心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200 幅图片,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将所有历史事件一股脑抛出,而是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说书人,将那些尘封在故纸堆里的往事,用一种极为鲜活、近乎戏剧化的手法重新编织起来。初读之下,我本以为会是那种枯燥的年代记述,但很快就被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他们之间微妙的权谋博弈深深吸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绘关键转折点时,那种对人性幽微之处的精准捕捉。他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标签化为“好”或“坏”,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巨大历史洪流下的挣扎、权衡与无奈。比如对某位雄主晚年决策失误的分析,不是简单归咎于“昏聩”,而是细致地剖析了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如何在特定时机爆发,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富有人情味的理解,远比教科书上的冰冷记载要来得有血有肉。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并非历史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可读性”和“代入感”。作者显然非常清楚如何用现代的语境去阐释古代的复杂概念和人际关系,使得那些动辄涉及复杂的官职体系、晦涩的典章制度,都被化解得平易近人,却又不失严谨。他似乎在扮演一位博学的向导,耐心地牵引着你穿行于历史的长廊,随时准备在你困惑时提供恰到好处的背景解释,但又绝不啰嗦地进行说教。我尤其欣赏那些对细节的考据,那些关于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的点滴描写,让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是模糊的剪影,而是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这种细腻入微的描摹,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我仿佛真的能闻到长安城里的烟火气,感受到朝堂上的暗流涌动。
评分我必须赞扬此书在结构处理上的匠心独运。它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多重视角和时间线的穿插对比,这在同类历史题材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一开始可能会因为场景和人物的快速切换而感到一丝挑战,但很快,你就会意识到这种“跳跃”的价值所在——它避免了叙述的冗长拖沓,像一个高明的剪辑师,精准地将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和矛盾冲突的片段并置在一起。通过这种对比,历史的讽刺性、循环往复的规律性便清晰地浮现出来。比如,将某位开国君主的筚路蓝缕与他子孙的奢靡享乐并列描述,无需多言,那种强烈的反差感就足以让人对“盛极而衰”产生切肤之痛的理解。这种结构上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节奏感和思想的深度,让人在惊叹于历史的波澜壮阔之余,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凝练而不失韵味,尤其是对环境和氛围的渲染,简直达到了令人屏息的地步。它不是那种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文字,而是内敛而有力,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直指核心。在描述战争场面时,那种紧张感和压迫感扑面而来,你几乎能听到金戈铁马的轰鸣和将士们急促的呼吸声,而不是空泛地喊着“大败”或“大胜”。更妙的是,作者似乎深谙留白之道,许多微妙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活动,他只是轻轻带过,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去填充。这种叙事技巧,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更像是一场主动参与的“考古”发掘,每一页都充满了等待被开启的秘密和回味无穷的意境。我甚至会忍不住反复阅读某些段落,只为品味那种字里行间流淌出的古朴而又深沉的历史质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记录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运作”和“领导艺术”的教科书,尽管它并未明确宣称这一点。它没有提供简单的成功公式,而是展示了无数失败和成功的案例,揭示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决策者们是如何权衡利弊、如何驾驭人心、又如何在内外交困中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读完后,我不仅对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当前社会现象和人际交往模式的重新审视。作者通过对古人智慧的梳理,实际上提供了一套观察复杂人性和组织动态的普适性工具。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启示,让人在赞叹古人谋略之深远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如何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宝贵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