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

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超 著
圖書標籤:
  • OpenStack
  • 雲計算
  • DevOps
  • CI/CD
  • 測試
  • 自動化測試
  • 最佳實踐
  • 運維
  • 雲平颱
  • 軟件開發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1034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4270
品牌:Broadview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填補當前OpenStack雲計算測試領域圖書空白

針對OpenStack進行不同維度、層次的係統化測試

詳解運用DevOps和CI/CD促進軟件項目的敏捷開發

結閤OpenStack和Docker實現CI/CD應用

內容簡介

目前,以雲計算等為代錶的新興技術得到瞭大量的運用與普及。同時,憑藉著眾多極其獨特的優勢,OpenStack業已成為開源雲計算技術領域的既定事實標準。

本書是一本介紹OpenStack測試和CI/CD實踐的書,基於此,本書內容以實踐操作為主,從理論到實踐,循序漸進,依次講解瞭DevOps和CI/CD的理論概念;軟件測試基礎和有效設計OpenStack測試用例的方法;如何參與OpenStack社區貢獻及其溝通交流,以及OpenStack社區CI/CD係統和企業互操作性測試認證;OpenStack不同維度測試的實現和方法;基於OpenStack構建和運行服務於企業研發測試的CI/CD應用。

本書適閤於雲計算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和具有一定軟件測試或雲計算技術基礎的讀者使用,對於在雲計算企業中從事技術工作的管理人員、QA測試人員和研發人員,本書也非常適用。

作者簡介

目前就職於中電科華雲,現任雲開發工程師,自2014年接觸OpenStack以來,一直從事企業內部雲計算自動化部署、QA測試和CI/CD設計與實現等相關工作,根據實踐經驗,發錶過多篇文章,研究領域包括Kolla容器化OpenStack應用及部署、QA測試和CI/CD,深耕“代碼自動化一切重復勞動”目標。

目錄

第1章 DevOps的起源和應用 / 1

1.1 DevOps的起源和發展 / 1

1.1.1 什麼是DevOps / 1

1.1.2 DevOps的起源 / 2

1.1.3 DevOps的發展 / 3

1.2 DevOps在研發測試中的應用 / 3

1.2.1 軟件活動中的常見問題 / 4

1.2.2 DevOps的應用 / 4

本章小結 / 7

第2章 CI/CD和軟件測試基礎 / 8

2.1 CI/CD介紹 / 8

2.1.1 什麼是CI/CD / 8

2.1.2 CI/CD的未來發展 / 13

2.2 CI/CD在軟件研發測試中的應用 / 14

2.3 軟件測試的生命周期 / 16

2.3.1 需求分析 / 17

2.3.2 製訂測試計劃 / 20

2.3.3 編寫測試用例 / 22

2.3.4 測試評審 / 23

2.3.5 測試執行 / 23

2.3.6 測試分析和報告 / 24

2.4 軟件測試的分類 / 27

2.4.1 根據分層概念劃分 / 27

2.4.2 根據測試對代碼可見性劃分 / 28

2.4.3 根據測試時期劃分 / 29

2.4.4 根據麵嚮服務劃分 / 29

2.5 ACC測試和PDCA螺鏇式測試方法 / 31

2.5.1 ACC測試方法 / 31

2.5.2 PDCA螺鏇式測試方法 / 33

2.6 如何讓用戶幫助做測試 / 34

2.7 如何設計OpenStack測試用例 / 35

2.7.1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 35

2.7.2 軟件測試技巧 / 51

2.8 熟悉OpenStack在測試中的作用 / 52

本章小結 / 54

第3章 認識和參與OpenStack社區 / 55

3.1 安裝OpenStack有哪些方法 / 55

3.2 如何體驗最新的OpenStack版本 / 58

3.3 如何貢獻OpenStack社區 / 61

3.3.1 注冊賬號和提交Bug / 61

3.3.2 配置賬號和提交代碼 / 65

3.4 如何參與OpenStack社區交流 / 69

3.4.1 通過郵件方式交流 / 69

3.4.2 通過IRC方式交流 / 70

本章小結 / 72

第4章 OpenStack社區CI/CD和互操作性認證 / 73

4.1 Python測試基礎 / 73

4.1.1 Python異常處理 / 73

4.1.2 Python斷言和斷點 / 76

4.1.3 Python單元測試 / 77

4.1.4 Python代碼調試 / 83

4.2 深入理解OpenStack社區CI/CD / 86

4.2.1 持續集成係統(Jenkins) / 89

4.2.2 集群任務分發係統(Gearman) / 93

4.2.3 任務組織係統(Zuul) / 94

4.2.4 代碼評審係統(Gerrit) / 99

4.2.5 OpenStack Solum項目的使用 / 101

4.2.6 Software Factory的使用 / 108

4.3 OpenStack社區互操作性測試認證 / 110

4.3.1 社區互操作性測試認證內容 / 110

4.3.2 環境準備 / 111

4.3.3 執行測試認證 / 112

4.3.4 上傳和查看測試結果 / 119

本章小結 / 121

第5章 如何實現OpenStack不同維度測試 / 122

5.1 OpenStack不同維度測試 / 122

5.2 OpenStack代碼平麵測試 / 124

5.3 OpenStack網絡平麵測試 / 128

5.3.1 Shaker測試環境部署 / 129

5.3.2 Shaker測試實踐 / 132

5.4 OpenStack管理平麵測試 / 134

5.5 OpenStack控製平麵測試 / 135

5.5.1 基於Docker的Tempest集成測試 / 135

5.5.2 基於Docker的Rally性能測試 / 140

5.6 OpenStack Ceph存儲測試 / 147

5.6.1 測試環境介紹 / 147

5.6.2 Ceph測試介紹 / 148

5.6.3 服務器性能測試 / 149

5.6.4 Ceph集群性能測試 / 154

5.6.5 塊存儲性能測試 / 157

5.6.6 虛擬機性能測試 / 161

5.7 物理基礎設施層測試 / 166

5.7.1 網卡測試 / 167

5.7.2 內存測試 / 171

5.7.3 CPU測試 / 173

5.7.4 磁盤測試 / 174

5.8 OpenStack測試內容 / 176

本章小結 / 180

第6章 OpenStack Dashboard前端自動化測試 / 182

6.1 Web測試工具和Selenium的使用 / 182

6.1.1 Web自動化測試工具 / 182

6.1.2 Selenium的使用 / 183

6.2 Web自動化測試框架 / 195

6.2.1 模塊驅動測試 / 196

6.2.2 數據驅動測試 / 197

6.2.3 頁麵對象驅動測試 / 199

6.2.4 使用Dashboard默認測試腳本 / 200

6.2.5 開發Dashboard自動化測試框架 / 204

6.2.6 基於數據驅動和模塊驅動的頁麵對象測試 / 212

6.3 Web前端性能測試 / 216

6.3.1 前端性能測試的意義 / 216

6.3.2 提高前端性能的方法 / 217

6.3.3 前端性能測試工具 / 218

6.3.4 使用JMeter測試OpenStack前端性能 / 219

6.4 實現測試統一管理 / 225

本章小結 / 229

第7章 基於OpenStack+Docker設計與實現CI/CD / 230

7.1 OpenStack和Docker集成現狀 / 231

7.2 基於OpenStack+Docker設計CI/CD / 234

7.2.1 基於Docker的軟件持續交付 / 236

7.2.2 基於OpenStack+Docker的應用部署 / 238

7.2.3 基於OpenStack+Docker的CI/CD流程設計 / 239

7.3 構建鏡像倉庫管理係統(Harbor) / 244

7.3.1 Docker鏡像的管理 / 245

7.3.2 安裝Harbor / 247

7.3.3 使用Harbor / 250

7.4 構建持續集成係統(Jenkins) / 251

7.4.1 Jenkins相關插件支持 / 252

7.4.2 部署和使用Jenkins / 253

7.4.3 Jenkins備份和還原 / 258

7.5 構建代碼倉庫係統(GitLab) / 260

7.5.1 部署和使用GitLab / 260

7.5.2 GitLab備份和還原 / 264

7.6 構建代碼評審係統(Gerrit) / 265

7.6.1 Gerrit安裝和配置 / 266

7.6.2 Gerrit備份和還原 / 273

本章小結 / 273

第8章 基於CI/CD的OpenStack研發測試實踐 / 274

8.1 GitLab+Gerrit+Jenkins集成 / 274

8.1.1 Gerrit+GitLab集成 / 274

8.1.2 Gerrit+Jenkins集成 / 278

8.2 在Jenkins上創建項目任務 / 279

8.2.1 在Jenkins上創建Gerrit項目測試任務 / 280

8.2.2 在Jenkins上創建Gerrit項目構建任務 / 281

8.2.3 在Jenkins上創建GitLab項目構建任務 / 285

8.3 基於CI/CD的OpenStack研發實踐 / 288

8.3.1 提交開發代碼 / 290

8.3.2 查看集成結果 / 290

8.4 基於CI/CD的OpenStack測試實踐 / 293

8.4.1 獲取Tempest測試用例 / 294

8.4.2 Tempest原理和測試分析 / 296

8.4.3 Tempest測試自動化輸齣報告 / 300

本章小結 / 302

精彩書摘

推薦序一

  OpenStack生産環境的使用和部署,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持穩定性!有一種說法,OpenStack將復製Linux在開源世界中的成功,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大開源軟件。Linux解決係統層的問題,OpenStack則將所有的資源整閤起來,實現資源的統一分配和使用。

  Linux係統也是通過十幾年的時間纔逐步完善的,同樣作為開源軟件的OpenStack,雖然成熟度越來越高,但是不可否認,在OpenStack使用過程中,還是經常會踩到各種各樣的坑,甚至造成生産環境的損失。如何盡量避免踩到這樣的坑,答案就是予以充分測試,測試是非常有效的提前發現問題、避免踩坑的手段。

  但是如何做好OpenStack測試、OpenStack和其他軟件項目測試有什麼異同點,以及OpenStack測試應該遵循的流程和方法是什麼,目前鮮有資料能看到,《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一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這方麵的空白。本書不但解答瞭OpenStack生産環境上綫部署前,如何通過係統化的測試流程和方法規避風險,提升整體雲環境的健壯性,而且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書中還介紹瞭當前日益普及的DevOps、CI/CD應用,以及在OpenStack+Docker背景結閤下的開發、測試、運維的深度實踐,在保持業務穩定的前提下,持續完成敏捷開發和測試。

  通過測試促進軟件的質量和穩定,通過CI/CD促進軟件項目的敏捷開發。試想,假如有兩個通過率分彆為50%和99%的軟件係統,相信後者更受青睞吧。本書正是通過對多個方麵內容的介紹,緻力於後者,並通過大量的實踐迴答瞭如下一些重要問題。

  一是闡述瞭如何運用DevOps和CI/CD;二是如何從小的OpenStack測試用例設計,再到針對OpenStack進行不同維度、層次的大的係統化測試;三是如何參與社區,從社區中獲取幫助,並貢獻其中;四是如何基於OpenStack+Docker設計與實現IT企業中用於研發測試的CI/CD服務。

  基於此,本書的魅力在於,不僅深度分享瞭OpenStack測試的經驗,還介紹瞭與測試相關的一套體係,通過這套體係能有效促進OpenStack的持續敏捷開發、部署和測試,實現軟件係統穩定應用的最終目的。

肖 力

雲技術社區創始人


推薦序二

憶往昔,2010年夏美國著名雲廠商Rackspace和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閤作,貢獻齣Rackspace雲文件平颱代碼和NASA Nebula平颱代碼,並以Apache許可證方式開源發布瞭OpenStack。從那時起至今,OpenStack已經走過瞭6個多年頭,以其開源原則和包容精神,一步步吸收新的項目和創新想法,進而從最初僅含兩個項目的Austin版本,發展到現在具有50多個項目的Newton閤集,OpenStack儼然成為全球僅次於Linux的第二大開源社區。

OpenStack開源、開放、包容的基因是優秀的,但是由於項目數量發展太快,以及代碼更新太快的原因,OpenStack必然會被各種Bug和Issue所睏擾,這就需要嚴格且頻繁地對OpenStack進行各種測試。幸運的是,OpenStack測試自始就基於Jenkins采用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瞭OpenStack上遊發行版的軟件質量。

關於OpenStack測試,市麵上鮮有書籍詳細介紹,大部分書籍或是介紹OpenStack的運維,或是介紹OpenStack的開發,或是單獨全麵地介紹OpenStack某一模塊,比如軟件定義存儲或軟件定義網絡。徐超的《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一書正好填補瞭市場上的這片空白。本書首先從軟件測試理論講起,介紹瞭什麼是CI/CD,以及OpenStack的CI/CD內容,闡述瞭互操作性InterOp測試認證操作;然後對OpenStack的不同維度和不同底層硬件模塊測試進行瞭深入分析;最後介紹瞭基於OpenStack+Docker的CI/CD部署,以及研發測試實踐。

本書的重點是OpenStack不同維度的測試實踐,以及基於CI/CD服務的OpenStack開發和測試實踐,其次是結閤OpenStack和Docker實現的CI/CD應用,這些理論和實踐對讀者瞭解OpenStack測試原理、開發基於OpenStack的發行産品、管理和保證軟件質量等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掌握瞭基本軟件測試理論和CI/CD測試方法,即使是對於非OpenStack的其他軟件開發和測試,也是十分有藉鑒意義的。

除瞭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國際企業之外,在中國諸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國傢電網、中國銀聯、東風汽車和百聯集團等許多企業和電信運營商都選擇瞭OpenStack作為公有雲或IT支撐平颱,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確定或正在考慮將OpenStack作為企業虛擬化和私有雲平颱,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也將其作為智慧城市應用或電子政務的支撐平颱。在OpenStack大規模部署和企業應用過程中,首當其衝,穩定性絕對是用戶首先考慮的因素,軟件測試和質量必然是用戶最關注的方麵,而在這種背景下,本書是讀者的不二選擇。

王慶(Shane Wang)

OpenStack基金會獨立個人董事


前言/序言

  一年前,在我即將離職之際,領導偶然對我說道:“那麼喜歡寫資料分享,考慮寫本書嗎?”我默笑瞭下,後來這種感覺愈加強烈,驅使著我真應該做點什麼。

  由於常寫博客的習慣,加之為瞭更方便地讓讀者閱讀和豐富OpenStack的整個測試體係,最終決定利用空閑時間寫成一本書予以分享。能堅持下來,也算是最大的慰藉瞭。

  現如今,各種容器技術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層齣不窮,同時又不斷催生齣一些諸如DevOps、CI/CD(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極限編程和敏捷開發等軟件開發模式。

  在我初涉OpenStack工作時,亦曾在其相關的諸多崗位間徘徊,但隨著時間和工作事務的變化,愈加吸引瞭我對QA測試的興趣和探索。迴頭看,無疑,測試為我開啓瞭一扇認識OpenStack、QA測試和CI/CD的大門。

  鑒於軟件測試體係博大、內容眾多,為瞭更好地把握方嚮和主題,本書的內容首先將重點放在瞭針對OpenStack不同維度的測試實踐上;其次是基於CI/CD服務的OpenStack研發和測試實踐;最後是基於OpenStack+Docker技術設計與實現CI/CD應用,以及相關的軟件測試理論和方法等方麵。

  本書的目的旨在推動OpenStack測試的專業化、係統化。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齣發點,用大量的實際操作來闡述測試的思想與實踐。並不是要告訴讀者如何使用一個測試工具,這並非我的初衷。我希望讀者在學習本書的內容後能夠提高綜閤或專業的素質,擺脫簡單的手工或單一測試,以及對測試理解的片麵化,從而嚮更長遠的目標邁進。誠然,本書也並非一本萬能書,並不是有瞭它,測試便可以永無Bug,解決一切睏難。

  OpenStack雲計算由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基礎構成,相對於其他方麵,OpenStack測試是一個相對狹窄的領域,但基於這樣的一個事實標準是,以OpenStack為代錶的雲計算已經成為一個既定事實。隨著行業的不斷滲透、生態環境的不斷拓展等,對雲計算的測試需求,特彆是對高質量的復閤型測試人纔的需求將更加旺盛。在這裏,希望本書能為有需要的讀者起到幫助。

  我想,本書能夠齣版需要感謝創造瞭這世界上僅次於Linux的第二大開源項目OpenStack的眾多社區開發者,以及對我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是你們為這本書的齣版創造瞭可能。

  我深知,限於自身個人水平,加之時間有限,本書可能存在某些錯誤,如你發現,懇請指齣,不勝感激,聯係郵件:faq@phei.com.cn。

  徐 超


《雲原生架構的運維之道——自動化與彈性伸縮》 內容梗概: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快速迭代、高度動態的雲原生時代,如何構建高效、穩定且具備彈性伸縮能力的運維體係。告彆傳統僵化的運維模式,本書聚焦於自動化、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可觀測性以及應對海量分布式係統的挑戰。我們將從宏觀的雲原生理念入手,逐層剖析實現自動化運維的關鍵技術與實踐,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讀者構建能夠應對復雜業務需求和技術演進的現代化運維平颱。 核心主題與章節詳述: 第一部分:雲原生運維理念與架構基石 雲原生運維的演進與挑戰: 迴顧從傳統IDC運維到虛擬化,再到容器化和微服務架構的演進曆程。 分析雲原生環境下運維麵臨的新挑戰:服務爆炸式增長、技術棧多樣化、故障定位復雜化、快速迭代帶來的壓力等。 闡述雲原生運維的核心價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彈性、保障可用性、加速業務交付。 引齣現代化運維體係的關鍵要素:自動化、智能化、平颱化、服務化。 容器化與微服務架構的運維視角: 深入解析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術的原理及其對運維的影響。 講解微服務架構下的服務注冊與發現、API網關、服務間通信等對運維提齣的新要求。 探討如何從容器和微服務的視角設計和實現運維策略,包括鏡像管理、容器編排、服務治理等。 分析單體應用嚮微服務遷移過程中,運維層麵需要關注的重點與難點。 基礎設施即代碼 (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 的實踐: 詳細介紹IaC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性,包括版本控製、可重復性、自動化部署和管理。 深入剖析Terraform、Ansible、Pulumi等主流IaC工具的特性、使用場景及最佳實踐。 講解如何通過IaC自動化地構建、配置和管理雲基礎設施,包括網絡、存儲、計算資源、數據庫等。 提供IaC在多雲、混閤雲環境下的應用策略,以及安全性和閤規性方麵的考量。 第二部分:自動化運維的核心技術與實踐 自動化配置管理: 深入講解Ansible Playbook、Chef Recipe、Puppet Manifest等配置管理工具的語法、模塊和最佳實踐。 探討如何構建聲明式的配置管理體係,確保環境的一緻性和可靠性。 分析配置管理在係統初始化、軟件部署、服務升級、故障恢復等場景下的應用。 提供麵嚮大規模集群的配置管理策略,以及如何處理配置衝突和迴滾。 自動化監控與告警: 講解時序數據庫(如Prometheus, InfluxDB)在監控數據存儲和查詢中的作用。 深入剖析Prometheus的采集模型、PromQL查詢語言及其在多維度監控中的應用。 介紹Grafana等可視化工具如何構建豐富的監控儀錶盤,實現直觀的狀態展示。 詳細講解Alertmanager的告警規則定義、告警路由、告警抑製和去重機製。 探討如何根據業務需求和SLO/SLA設計有效的告警策略,避免告警疲勞。 分析日誌聚閤與分析(如ELK Stack, Loki)在故障定位和事件溯源中的關鍵作用。 自動化部署與發布 (CI/CD Pipelines): 詳細介紹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 Argo CD等主流CI/CD工具的架構和工作流程。 講解CI(持續集成)的關鍵環節:代碼提交、自動化構建、單元測試、靜態代碼分析。 深入剖析CD(持續交付/部署)的實踐:構建製品庫、自動化集成測試、生産環境部署策略(藍綠部署、金絲雀發布、滾動更新)。 探討如何構建端到端的CI/CD流水綫,實現代碼從提交到生産環境的快速、可靠交付。 分析DevOps文化與CI/CD流水綫如何協同工作,加速團隊協作和反饋循環。 自動化故障排查與自愈: 講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論:日誌分析、性能剖析、根因分析(RCA)。 介紹故障注入測試(Chaos Engineering)的概念及其在驗證係統韌性方麵的作用。 探討如何利用自動化工具(如Runbook Automation)執行預定義的故障處理流程。 講解基於監控數據的自動化告警聯動和初步自愈措施,如服務重啓、節點隔離等。 分析如何通過AIOps(人工智能運維)技術,利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來預測、檢測和自動化處理故障。 第三部分:雲原生運維的高級主題與未來趨勢 可觀測性 (Observability) 的深度實踐: 區分監控 (Monitoring) 與可觀測性,闡述可觀測性的三大支柱:日誌 (Logs)、指標 (Metrics) 和追蹤 (Traces)。 深入講解分布式追蹤係統(如Jaeger, Zipkin, OpenTelemetry)如何實現端到端的請求鏈路追蹤。 探討如何有效地采集、存儲和分析海量日誌數據,以及日誌告警和分析的最佳實踐。 分析指標和追蹤在性能瓶頸定位、故障診斷和用戶體驗優化中的作用。 提齣構建統一可觀測性平颱,實現跨技術棧、跨服務的深度洞察。 麵嚮大規模集群的運維挑戰與解決方案: 探討Kubernetes集群規模化帶來的運維挑戰:資源管理、網絡擁塞、安全策略、升級維護。 深入講解Kubernetes的調度器、控製器、etcd等核心組件的運維考量。 分析多集群管理、多雲混閤雲管理策略。 講解集群自動化擴縮容、高可用設計和災難恢復方案。 討論KubernetesOperator的模式,實現自定義資源的自動化運維。 安全運維與閤規性管理: 講解雲原生環境下的安全威脅與防護策略,包括容器安全、網絡安全、身份認證與授權。 分析Secrets管理、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在Kubernetes中的應用。 探討DevSecOps理念,如何將安全左移到開發和運維流程中。 講解安全掃描、漏洞檢測、運行時安全監控等自動化安全實踐。 分析閤規性要求(如GDPR, HIPAA)在雲原生運維中的落地。 平颱工程與自助服務運維: 闡述平颱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的核心理念:為開發者提供自助服務、標準化的能力。 講解如何構建內部開發者平颱(IDP),封裝底層基礎設施和運維能力。 探討服務目錄、資源申請、應用部署等自助服務能力的設計與實現。 分析平颱工程如何提升開發效率,降低運維負擔,並推動DevOps文化的落地。 未來展望:AIOps、Serverless運維與雲原生生態演進: 探討AIOps在運維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包括預測性維護、根因分析自動化、智能告警降噪。 分析Serverless架構對運維模式的影響,以及Serverless運維的挑戰和機遇。 展望雲原生技術棧的未來演進,如WebAssembly、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的進一步成熟與應用。 探討如何應對持續增長的雲原生生態係統的復雜性,以及保持運維體係的敏捷性和適應性。 本書特色: 實踐導嚮: 結閤大量真實案例和代碼示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係統性強: 從宏觀理念到微觀技術,構建一套完整的雲原生運維知識體係。 前沿技術: 覆蓋最新的雲原生運維技術和工具,緊跟行業發展趨勢。 深入淺齣: 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理解核心概念,專傢也能從中獲得啓發。 麵嚮未來: 展望雲原生運維的未來發展方嚮,幫助讀者做好準備。 適用讀者: 運維工程師、SRE(站點可靠性工程師) 開發工程師、架構師 技術經理、團隊負責人 對雲原生技術和自動化運維感興趣的學生和技術愛好者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掌握構建和管理現代化、自動化、彈性伸縮的雲原生運維體係所需的核心知識和技能,從而在日新月異的雲時代中,為業務的穩定、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來瞭”。在過去的工作中,我曾無數次地在OpenStack的部署、升級和日常運維過程中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測試覆蓋不足或者CI/CD流程不夠成熟導緻的。這本書的名字精準地抓住瞭我最關心的問題。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最佳實踐”的,是通過大量的項目經驗提煉,還是基於行業標準和最新的技術趨勢?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各種OpenStack組件(如Nova, Neutron, Cinder, Glance, Keystone等)的測試策略,以及如何為這些組件設計高效的CI/CD流水綫。例如,如何實現對Horizon儀錶盤的端到端自動化測試?如何在高可用性環境中進行故障注入測試?CI/CD流水綫又該如何處理復雜的服務依賴和滾動更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架構圖、流程示意圖,以及具體的代碼示例,讓我能夠直接學習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能夠有一本如此聚焦於OpenStack核心運維挑戰的書籍,我感到非常興奮,也充滿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光聽這個名字就覺得非常吸引人。作為一名在OpenStack領域摸爬滾打瞭幾年的工程師,我一直深切地感受到,在復雜且不斷變化的OpenStack環境中,如何保證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交付新功能,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巨大挑戰。而“測試”和“CI/CD”(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這本書的齣現,恰恰點燃瞭我對掌握更係統、更深入的OpenStack測試和CI/CD實踐的希望。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OpenStack生態係統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最佳實踐,比如如何構建 robust 的自動化測試套件,如何有效地集成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甚至是性能測試和安全測試。同時,我也非常好奇書中會分享哪些關於CI/CD流水綫設計的寶貴經驗,如何纔能真正做到頻繁、可靠、自動化的代碼集成和部署,從而加速OpenStack的迭代和演進。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直擊核心痛點,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OpenStack測試與CI/CD的迷宮,讓我能夠構建更健壯、更易於維護的OpenStack雲平颱。

評分

《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這本書的齣現,在我看來,是對當前OpenStack開發和運維模式的一次“集結號”。作為一個長期在雲原生和自動化運維領域探索的實踐者,我深知測試的深度和CI/CD的成熟度,直接決定瞭一個項目的生命力和競爭力。OpenStack的復雜性眾所周知,從其龐大的組件數量到錯綜復雜的依賴關係,都對測試和交付提齣瞭極高的要求。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可落地的OpenStack測試框架和CI/CD解決方案。比如,如何針對OpenStack的不同層次(單元、集成、係統、契約)設計相應的測試用例?在CI/CD層麵,書中是否會介紹Jenkins、GitLab CI、Argo CD等主流工具在OpenStack環境下的最佳實踐?更重要的是,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支撐頻繁發布、快速迴滾,並且具備強大監控和告警能力的CI/CD流水綫?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關於灰度發布、藍綠部署等高級部署策略在OpenStack場景下的實現細節。這本書的標題就預示著它將是通往高效、可靠OpenStack運營的一把金鑰匙。

評分

《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這本書,從書名上就給我一種“直擊要害”的感覺。在OpenStack的世界裏,穩定性和可維護性是永恒的追求,而測試與CI/CD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石。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係統性、前瞻性指導的書籍,幫助我構建更穩健的OpenStack環境。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剖析OpenStack的測試體係,不僅僅是簡單的自動化腳本,而是關於如何構建有效的測試策略,如何進行有效的迴歸測試,以及如何進行性能和安全測試。同時,在CI/CD方麵,我期望能夠瞭解到如何構建一個高效、可靠的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流水綫,它能夠自動化處理OpenStack組件的構建、集成、部署和驗證等環節。特彆吸引我的是“最佳實踐”這個詞,它意味著書中會包含經過驗證的、可推廣的經驗,而不是一些紙上談兵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在OpenStack測試與CI/CD領域的“案頭寶典”,指引我走嚮更專業、更高效的運維之路。

評分

拿到《OpenStack最佳實踐——測試與CI/CD》這本書的封麵,我的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次在OpenStack項目中與Bug“搏鬥”的場景,以及因上綫節奏緩慢而錯失良機的遺憾。這本書的名字,仿佛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一直堅信,沒有充分的測試和高效的CI/CD,任何復雜的係統都難以維持其生命力。我非常渴望瞭解作者是如何定義“最佳實踐”的,是基於大規模生産環境的驗證,還是結閤瞭業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希望書中能夠涵蓋OpenStack各個關鍵服務的測試方法論,從基礎的單元測試到復雜的集成測試,再到貼近用戶體驗的端到端測試。在CI/CD方麵,我期待能夠學習到如何設計一個敏捷、靈活且安全的交付流程,包括如何自動化構建、測試、部署OpenStack組件,以及如何應對版本兼容性、配置管理等難題。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分享在大型OpenStack集群中成功實施CI/CD的經驗教訓,那將是無價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提升OpenStack項目質量和交付效率的曙光。

評分

實際CI部署的內容集中後2章,整體不錯

評分

好書

評分

非常好的書 後麵好好學習

評分

基礎性的讀物,供一般瞭解

評分

求不錯,值得一讀,值得擁有

評分

書本非常不錯,新書要好好看

評分

實際CI部署的內容集中後2章,整體不錯

評分

不錯,值得學習和參考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