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la Structures 20.0 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

Tekla Structures 20.0 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娜,华均 著
图书标签:
  • Tekla Structures
  • 钢结构
  • 建模
  • 实例教程
  • 20
  • 0
  • 钢结构设计
  • 结构工程
  • BIM
  • CAD
  • 教程
  • 软件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91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47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字数:321000
正文语种:32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钢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完整的实例学习钢结构建模的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共9章,主要介绍Tekla Structures概述、建模准备工作、建立基于CAD的门式刚架、螺栓与底板、吊车梁、支撑系统、二楼与楼梯、屋面、出图简介等内容,用一套完整的实例详细介绍如何建立一座比较简单的单层钢结构厂房的三维模型。本书在建模的过程中,同时介绍软件的相关知识,以便大家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这个软件。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钢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作者简介

《普通化学》是一本针对非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尤其是土木工程、生物、食品、环境、给排水、医药等专业编写的普及型教材,教材不仅简单介绍四大化学的基础知识,显著特色在于结合化学在土木工程、生物、食品、环境、给排水、医药等专业的应用,介绍特色案例、化学作用原理,使化学知识与专业内容相互衔接、相互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习效果,为后续专业教学服务。

精彩书评

本书为应用型本科通用教材,旨在为化工、生物、食品、材料、环境、药学、轻工、给排水、土木、机械电子工程、先进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等工科专业提供大学基础化学教材,在介绍化学反应原理、溶液的性质、化学平衡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了常见物质的分析和化学在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与相关专业的结合更利于工科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 001


1.1 Tekla Structures概述 / 001


1.2 Tekla Structures的用户界面 / 001


1.3 进入与退出用户界面的方法 / 004


1.4 观察模型的方法 / 006


1.5 钢结构详图设计简介 / 009


1.6 钢结构基本知识 / 011


1.7 钢结构厂房设计概述 / 015


思考与练习 / 017


第2章 CAD图识读与轴网 / 018


2.1 识图与重绘 / 018


2.2 建立轴网、工作区、视图 / 021


思考与练习 / 032


第3章 建立基于CAD的门式刚架 / 033


3.1 CAD图导入Tekla / 033


3.2 门式刚架的柱 / 038


3.3 门式刚架的梁 / 050


3.4 山墙 / 054


思考与练习 / 062


第4章 螺栓与底板 / 063


4.1 螺栓 / 063


4.2 柱脚节点 / 070


思考与练习 / 077


第5章 吊车梁 / 078


5.1 楔形梁及垫板 / 078


5.2 吊车梁 / 084


5.3 镜像与复制 / 095


第6章 支撑系统 / 100


6.1 柱间支撑 / 100


6.2 系杆 / 120


6.3 水平支撑 / 126


思考与练习 / 130


第7章 二楼与楼梯 / 131


7.1 二楼 / 131


7.2 楼梯 / 140


思考与练习 / 148


第8章 屋面系统 / 149


8.1 屋面檩条与拉条 / 149


8.2 檩托与隅撑 / 168


思考与练习 / 174


第9章 出图简介 / 175


9.1 出图界面简介 / 175


9.2 出图简介 / 183


思考与练习 / 185


附录 Tekla Structures 20.0快捷键 / 186


参考文献 / 187


精彩书摘

第1章热化学与新能源/ 1
1.1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1
1.1.1系统、环境、过程1
1.1.2状态函数3
1.1.3热和功3
1.2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5
1.2.1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5
1.2.2系统的焓和等压反应热7
1.2.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8
1.2.4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9
阅读资料能源的合理利用12
习题18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0
2.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20
2.1.1自发过程及其特征20
2.1.2自发的化学反应的推动力21
2.2熵与混乱度21
2.2.1熵与混乱度21
2.2.2熵增原理22
2.3系统的Gibbs自由能23
2.3.1用Gibbs自由能判断化学反应方向23
2.3.2Gibbs自由能变的计算24
2.3.3非标准状态下Gibbs自由能变的计算25
2.4化学反应的限度和标准平衡常数26
2.4.1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标准平衡常数概述26
2.4.2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27
2.4.3多重平衡27
2.4.4化学平衡的移动27
阅读资料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29
习题31
第3章水溶液化学/ 33
3.1分散系33
3.2溶液的通性33
3.2.1溶液的依数性34
3.2.2电解质溶液的通性37
3.3胶体39
3.3.1胶体的表面吸附39
3.3.2胶团的性质39
3.3.3溶胶的结构40
3.3.4溶胶的聚沉41
3.4表面活性剂41
3.4.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41
3.4.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42
阅读资料水泥缓凝剂、速凝剂简介44
习题48
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49
4.1电解质溶液49
4.2酸碱理论50
4.2.1酸碱质子理论50
4.2.2酸碱的相对强弱51
4.3溶液酸度的计算55
4.3.1质子平衡式55
4.3.2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55
4.3.3多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57
4.3.4酸碱平衡的移动57
4.4缓冲溶液58
4.4.1缓冲作用原理59
4.4.2缓冲溶液pH的计算59
4.4.3缓冲容量60
4.4.4重要缓冲溶液60
4.5溶液酸碱性和应用61
4.5.1溶液酸度的测试61
4.5.2缓冲溶液的应用和选择64
习题64
第5章沉淀溶解平衡/ 67
5.1溶度积67
5.1.1溶度积常数67
5.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68
5.1.3溶度积原理68
5.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69
5.2.1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69
5.2.2沉淀的溶解70
5.3多种沉淀之间的平衡72
5.3.1分步沉淀72
5.3.2沉淀的转化74
阅读资料水污染及其危害74
习题77
第6章配位化合物/ 79
6.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79
6.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80
6.3配位化合物的结构81
6.3.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81
6.3.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82
6.4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84
6.4.1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84
6.4.2中心离子的空轨道84
6.5配位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和配位平衡86
6.6配位化合物的应用88
习题90
第7章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 91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91
7.1.1氧化值91
7.1.2氧化与还原92
7.2电极电势92
7.2.1原电池92
7.2.2电极电势简介93
7.2.3标准电极电势94
7.2.4能斯特方程式95
7.2.5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95
7.3电极电势的应用96
7.3.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96
7.3.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97
7.3.3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98
7.3.4计算Ksp或溶液的pH99
阅读资料一电化学腐蚀在桥梁修建工程中的作用100
阅读资料二电化学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101
习题101
第8章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 103
8.1现代价键理论104
8.1.1价键理论概述104
8.1.2杂化轨道理论108
8.1.3分子轨道理论112
8.2分子间作用力113
8.2.1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极化113
8.2.2分子间作用力114
8.2.3氢键115
习题117
第9章化学反应速率/ 118
9.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118
9.1.1反应进度118
9.1.2化学反应速率概述119
9.1.3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120
9.1.4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120
9.2反应机理和元反应121
9.2.1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121
9.2.2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121
9.2.3质量作用定律与速率方程式122
9.3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点123
9.3.1一级反应123
9.3.2二级反应124
9.3.3零级反应125
9.4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125
9.4.1碰撞理论与活化能126
9.4.2过渡状态理论简介127
9.5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28
9.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29
9.6.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129
9.6.2生物催化剂——酶130
阅读资料生活中的化学130
习题131
第10章误差及数据处理/ 134
10.1误差的基本概念134
10.1.1误差134
10.1.2偏差136
10.1.3标准偏差136
10.1.4极差137
10.1.5公差137
10.1.6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38
10.2误差的传递139
10.2.1系统误差的传递140
10.2.2随机误差的传递140
10.2.3极值误差140
10.3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141
10.3.1有效数字141
10.3.2数字的修约规则142
10.3.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42
10.3.4分析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143
10.4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43
10.4.1频数分布143
10.4.2正态分布144
10.4.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145
10.5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47
10.5.1t分布曲线147
10.5.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148
10.6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149
10.6.1显著性检验149
10.6.2异常值的取舍152
10.7回归分析154
10.7.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154
10.7.2相关系数154
10.8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55
习题157
第11章现代分离和分析方法介绍/ 158
11.1膜分离技术158
11.1.1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基本原理158
11.1.2膜分离材料的分类160
11.1.3膜分离技术的应用160
11.2超声分离162
11.2.1超声萃取的原理162
11.2.2超声萃取的特点163
11.2.3影响因素163
11.2.4应用164
11.3固相萃取164
11.3.1固相萃取的原理164
11.3.2固相萃取(SPE)装置与操作步骤165
11.3.3固相萃取的应用166
11.4超临界流体萃取167
11.4.1基本原理167
11.4.2超临界流体的选择168
11.4.3萃取过程与装置169
11.4.4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169
11.5加速溶剂萃取170
11.5.1加速溶剂萃取的原理170
11.5.2加速溶剂萃取的装置与流程170
11.5.3萃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特点171
11.5.4应用171
11.6微波辅助萃取171
11.6.1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与特点172
11.6.2微波辅助萃取的影响因素172
11.6.3微波辅助萃取设备概况简介172
11.6.4微波辅助萃取的应用173
11.7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73
11.7.1方法概述173
11.7.2基本原理174
11.7.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79
11.7.4其他定量光度分析法187
11.7.5其他应用188
第12章复杂物质分析示例 / 192
12.1水泥熟料的分析192
12.1.1概述192
12.1.2不同水泥熟料成分的分析193
12.2农药残留的分析195
12.2.1样品前处理技术195
12.2.2样品检测技术195
12.2.3试样分析示例195
12.3废水试样的分析199
12.3.1金属离子的分析199
12.3.2非金属机污染物的分析200
12.3.3有机污染物的分析200
12.3.4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测定201
12.4水的净化与废水处理201
第13章化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06
13.1桥梁的腐蚀和防护206
13.1.1桥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条件206
13.1.2桥梁耐久性检测的主要内容及研发的相应传感器207
13.1.3桥梁的腐蚀防护措施207
13.2市政工程中常用的保温材料208
13.2.1保温材料概述208
13.2.2保温材料主要分类208
13.2.3材料类型210
13.3工程中常用的防水层材料211
13.3.1材料类型211
13.3.2防水层材料的原理213
13.3.3三种防水层的比较区别214
13.4沥青等材料配比及原理214
13.5其他跟化学相关的土木工程材料及应用217
13.5.1化学原理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217
13.5.2工程砂组成成分检测219
13.5.3水泥组分成分检测219
第14章实验/ 220
14.1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220
14.2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220
14.3学生实验守则221
14.4实验室安全规则222
14.5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222
14.6常见仪器使用方法223
14.6.1试管操作223
14.6.2滴定管及其使用224
14.6.3吸管及其使用227
14.6.4容量瓶及其使用228
实验一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229
实验二电子天平称量练习230
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31
实验四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233
实验五沉淀溶解平衡235
实验六熔点和沸点的测定237
实验七简单蒸馏和分馏240
实验八重结晶及过滤243
实验九氯化物的测定245
实验十化学需氧量的测定247
实验十一铁的测定249
实验十二氨氮的测定251
附录/ 254
附录1水的离子积常数254
附录2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4
附录3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256
附录4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57
附录5298.15K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和标准摩尔熵的数据258
附录6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热260
附录7常见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261
附录8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261
附录9常用指示剂262
参考文献 / 265

前言/序言

Tekla Structures软件是由芬兰Teknillinen laskenta(简称Tekla)公司于1966年开发的,1980年该公司正式更名为Tekla,并于2011年被美国Trimble公司收购。经过50年的不断完善,Tekla Structures软件在钢结构深化设计领域中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领先优势。


(1)直观:所有的三维软件操作都比二维软件复杂,但Tekla Structures相对来说是交互界面做得最简单直接的,所见即所得。


(2)精细:创建三维模型时可以进行精细的细部设计与操作,如详细的螺栓连接、焊缝连接、碰撞检查、荷载分析等。


(3)便捷:创建三维模型后可自动生成所需的钢结构详图和各种报表,如整体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工程量清单等;可以用生成的详图指导下料和制作,也可将详图直接导入数控机床。


(4)经济:虚拟建造可以发现并纠正原设计图纸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优化设计,大幅度减少返工。


Tekla Structures软件引入中国后,被应用于各大中型建筑,包括武汉大剧院、武汉音乐厅、中央电视台新楼、水立方、鸟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广东亚运体育场、上海环球金融大厦、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大楼、沈阳同方时代广场、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现代传媒广场等。这些建筑的共同点是钢结构总用钢量大,空间结构复杂,非标准构件和非标准节点多,用二维软件进行设计、指导施工比较困难。该软件的详细介绍可至网站http://www.tekla.com查询。


本书共9章,主要介绍Tekla Structures概述、建模准备工作、建立基于CAD的门式刚架、螺栓与底板、吊车梁、支撑系统、二楼与楼梯、屋面、出图简介等内容,用一套完整的实例详细介绍如何建立一座比较简单的单层钢结构厂房的三维模型。本书在建模的过程中,同时介绍软件的相关知识,以便大家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这个软件。我们建议读者按照自己的需求,按以下的步骤学习本书。


(1)本书每一小节的第一部分“任务”,是建模前给读者提出的预习问题,也是很多学员在建模过程中问到的问题。三思而后行是有必要的,今后大家独立工作的时候也要这样先问问自己再开工,一味蛮干,最后的结果就是返工。


(2)如果你确实是个很急性子的人,就只看每一小节的第二部分“任务实施”,这样你可以迅速上手,完成模型。


(3)要检查自己做得怎么样,看看第三部分“任务结果”。


(4)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看看第四部分“任务资料”。


(5)如果你还想做点别的什么,第五部分“知识链接”是有必要的。


全书由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安娜、华均编著。本书不仅适合高等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广大钢结构建模人员参考。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4月



穿越钢筋铁骨的建造艺术:一本关于结构形态与工程实践的探索之旅 本书并非一部直接教授特定软件操作的指南,而是致力于深入剖析钢结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那些普适性的、跨越软件界限的根本性理念与实践。它将带领读者从宏观的结构形态美学出发,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构件连接方式、材料特性以及建造逻辑,从而构建起一套关于钢结构工程的完整认知体系。 第一章:结构之魂——钢结构的形态美学与力学哲学 本章将抛开具体的建模软件,回归结构设计的初心。我们将探讨钢结构为何能成为现代建筑的骨骼,其独特的材料属性如何赋予了结构以生命力。从古希腊的柱廊到现代的巨型网架,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限制,欣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钢结构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深入理解“形随功能”的根本原则,即结构的形态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与所承担的荷载、所处的环境以及所要实现的建筑功能紧密相连。 形态的演进与象征: 追溯钢结构从早期实用工具到如今高性能、高颜值建筑元素的演变历程。分析经典钢结构案例,如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鸟巢体育场等,解读其结构形态背后的设计哲学与工程智慧。 力学驱动的审美: 深入浅出地阐述钢结构的力学特性,如高强度、高刚度、良好的延展性等,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其形态的生成。理解梁、柱、桁架、拱、壳等基本受力构件的形态与受力机制之间的必然联系。 结构逻辑与空间秩序: 探讨钢结构如何构建建筑的骨架,确立空间秩序。分析空间桁架、巨型框架等复杂结构体系如何巧妙地跨越巨大的空间,创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材料的诗意表达: 钢材本身的工业美感,其光滑的表面、精密的连接,如何在建筑中被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理解裸露钢结构与装饰性钢结构的不同表达方式。 第二章:精密的对话——钢构件的连接艺术与节点设计 连接是钢结构的灵魂所在,是力量传递的关键环节。本章将聚焦于钢结构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技术含量的部分——节点设计。我们将不再局限于软件中的“连接命令”,而是深入探讨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适用范围、设计依据以及潜在的工程风险。 螺栓连接的奥秘: 详细解析摩擦型螺栓、承压型螺栓、高强螺栓等不同类型螺栓连接的工作原理。探讨螺栓的选型、布置、拧紧力矩控制等关键技术要点。理解螺栓连接在承受剪力、拉力时的性能差异。 焊接连接的精度: 剖析各种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的工艺特点与适用场景。深入理解焊缝的形式、尺寸、质量检验标准,以及焊接变形的控制与处理。 复杂节点的解析: 针对相贯节点、桁架节点、框架节点、支撑节点等复杂连接形式,进行深入分析。讲解节点受力传递路径,分析节点刚度、强度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连接设计的工程考量: 强调节点设计不仅仅是力学计算,更需要考虑施工可行性、经济性、耐久性、维护性以及防火性能等综合因素。探讨节点防火涂料的应用与要求。 连接的创新与发展: 介绍新型连接技术、智能化连接方法,以及连接设计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材料的语言——钢材特性与工程应用 钢材是钢结构工程的基石,理解其性能是进行有效设计的前提。本章将深入探讨钢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以及这些性能在不同工程场景下的具体体现。 钢材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详细介绍不同牌号钢材(如Q235、Q345、Q355等)的化学成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冲击韧性等关键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钢材的变形与稳定性: 阐述钢材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深入理解构件的屈曲、失稳等现象,以及如何通过构件设计、构造措施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钢材的连接性能: 分析钢材焊接性、切削性、冷作硬化等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连接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钢材的耐久性与防护: 讨论钢材的腐蚀机理,以及防锈、防火、防腐等防护措施的原理与应用。介绍涂料、镀锌、防火包覆等常见的钢结构防护技术。 特种钢材的应用: 介绍耐候钢、高强度钢、高韧性钢等特种钢材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在特殊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第四章:建造的智慧——钢结构施工工艺与流程 再精妙的设计,也需要高效可靠的施工将其变为现实。本章将聚焦于钢结构施工的实际操作层面,从工厂预制到现场安装,全方位地展示钢结构建造的独特工艺与流程。 工厂预制与深化设计: 强调工厂预制在钢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化设计如何为工厂预制提供准确的图纸和数据。 构件运输与堆放: 讲解钢结构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现场构件的合理堆放与管理。 高空安装的挑战与技巧: 详细介绍钢结构现场安装的关键技术,如高空对接、临时固定、测量校准等。分析不同起重设备(塔吊、履带吊等)的选择与应用。 螺栓连接与焊接施工: 针对现场的螺栓连接与焊接施工,详细阐述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常见的施工问题与解决方法。 结构的变形控制与精度保证: 探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结构的变形、倾斜,确保安装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脚手架、模板与安全防护: 介绍钢结构施工中常用的脚手架、支撑体系,以及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验收: 阐述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检查与验收环节,从原材料到成品,层层把关。 第五章:工程的实践——从概念到实现的案例剖析 本章将通过对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钢结构工程案例的深入剖析,将前几章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我们将不仅仅展示最终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揭示项目背后的设计思路、技术难点、解决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建筑: 分析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等不同体系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重点讲解抗侧力体系的设计与计算。 大跨度钢结构: 探讨桁架、网架、拱形结构、索穹顶等大跨度结构的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分析其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场所的应用。 钢结构住宅与装配式建筑: 介绍钢结构住宅的优势、设计特点以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工艺与发展趋势。 工业厂房与仓储建筑: 分析单层、多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形式、设备安装要求以及仓储建筑的特殊设计考量。 钢结构桥梁与公共设施: 简要介绍钢结构在桥梁、景观小品等公共设施中的应用,展现钢结构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从模型到现实的转化: 探讨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纸,以及设计、计算、施工之间的协同关系。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理解钢结构工程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对结构美学、连接艺术、材料特性、施工智慧以及工程实践的全面探索,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钢结构的本质,从而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无论是使用何种工具,都能做出更具创造性、更符合工程规律的设计。本书期望成为您开启钢结构工程精妙世界的一把钥匙,让您在构建宏伟建筑的同时,也能领略其背后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之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后,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仔细地研究了一下目录结构。不得不说,这个目录设计得非常合理,清晰地划分了 Tekla Structures 钢结构建模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基础的模型创建,到各种构件的详细建模,再到连接、详图生成,甚至还包括了材料管理和图纸输出。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希望系统性学习的用户。我之前尝试过自己学习,但总是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这本书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为我规划好了前进的路线。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异形梁柱建模”、“复杂节点连接设计”以及“钢结构详图的自动生成”这些章节充满了期待。在我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规则的构件和复杂的节点,手动建模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高效的建模技巧和自动化工具的使用方法,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Tekla Structures 20.0”这个版本,这意味着它应该是基于最新的软件版本开发的,书中讲解的技巧和界面应该能很好地与我目前使用的软件版本对接,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操作步骤,更能深入地剖析每一步操作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死记硬背。我还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钢结构施工放样和信息导出的内容,这对于连接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本书的“实例教程”定位,也让我觉得它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快速上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书中,去学习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工作效率、解决实际难题的宝贵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非常仔细,没有丝毫的破损,让我感受到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我是一名在钢结构制造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每天都在与 Tekla Structures 生成的图纸打交道。我深知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制造领域的关键作用,但我一直想亲手操作软件,了解其建模的逻辑和精髓。这本书的“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定位,让我觉得它非常适合我。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Tekla Structures 的图纸导入与模型创建”、“钢结构构件的详细建模与加工信息标注”、“模型与数控设备的接口”等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将二维设计图纸转化为精确的三维模型,并理解模型中各种参数的含义,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构件的加工和生产。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为数控切割、钻孔等加工设备生成数据,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制造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方面的应用实例,那将对我提升工作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实例”内容,我相信能够让我更快地掌握 Tekla Structures 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技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书中,去学习那些能够帮助我更高效、更精准地完成钢结构制造任务的宝贵知识。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和“专业”。它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严谨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认真做学问的书。作为一名已经在 Tekla Structures 领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工作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往往是那些隐藏在软件操作背后的“门道”。我一直以来都对 Tekla Structures 的协同设计和BIM应用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强调了“钢结构建模实例”,但我相信它所包含的建模逻辑和流程,对于理解 Tekla Structures 的整体工作流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与项目管理和信息传递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如何有效地创建和管理图纸、如何进行碰撞检查、以及如何与Revit等其他BIM软件进行集成。我曾经在参与一个大型钢结构项目中,因为模型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不畅,导致了一些返工和延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高效的建模和协同工作流程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实例教程”定位,让我觉得它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通过实际操作来展示 Tekla Structures 的强大功能。我猜想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节点设计、屋面系统、幕墙连接等复杂场景的建模方法,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挑战。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的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虽然这可能超出了基础教程的范畴,但如果有所提及,无疑会为这本书增添更多的价值。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 Tekla Structures 的数据结构和模型属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灵活地运用这些信息,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总之,我抱着极高的期望,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提升我专业技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给我留下了一种沉稳可靠的印象。我是一名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的项目经理,虽然我的工作不直接涉及软件建模,但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需要了解 Tekla Structures 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钢结构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这本书的“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定位,让我觉得它能够帮助我理解 Tekla Structures 在项目中的价值。我最想了解的是书中关于“Tekla Structures 如何支持钢结构项目的深化设计”、“模型如何用于成本估算和材料统计”,以及“Tekla Structures 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展示 Tekla Structures 如何帮助我们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变更,从而降低项目成本。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生成准确的材料报表,以便我们进行材料采购和成本控制。此外,我非常关心 Tekla Structures 如何能够与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进度可视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项目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实例,那将对我管理项目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实例”内容,我相信能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我更好地指导和监督项目提供依据。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提升我对钢结构项目管理的认知维度,并为项目的成功交付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装订和纸张质量都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对于 Tekla Structures 这样专业的建模软件的学习感到既兴奋又有点压力。学校的课程虽然有所涉及,但深度和广度都有限,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只是“知道”软件能做什么,但真正“会”做,并且做得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块短板。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基础钢结构体系建模”和“钢结构节点详图绘制”的部分。我经常在一些大型项目的设计图纸中看到各种复杂的节点构造,而我自己尝试去建模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要么是几何关系不准确,要么是连接件的布置不合理。这本书通过“实例教程”的方式,我觉得会非常直观地展示这些过程,让我能够看得懂、学得会。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给出操作步骤,还能穿插一些关于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常识的讲解,这样我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建模,而不是仅仅模仿。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钢结构荷载的考虑以及如何将这些荷载信息体现在模型中,这对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非常重要。另外,作为学生,我对于学习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进行模型检查和质量控制也很感兴趣,这样可以在毕业设计和未来的工作中避免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的“实例”内容,我觉得会非常贴近真实的项目需求,能够让我提前接触到行业内实际应用的场景,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建模方面的核心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仿佛在和我这位读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让我一开始就没有产生任何距离感。我是一名来自三维建模领域的自由职业者,虽然我熟练掌握了其他建模软件,但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建模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一直让我心生向往。我一直想学习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来为建筑项目提供高质量的钢结构建模服务,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入门教程。这本书的“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定位,让我觉得它非常贴合我的需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Tekla Structures 的基础操作界面与工具介绍”、“钢结构构件的创建与编辑”、“不同类型钢结构的建模流程”以及“模型信息管理与导出”。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效率和准确性是我最看重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提高建模效率的技巧,例如快捷键的应用、模板的使用,以及如何批量修改构件属性等。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进行模型的碰撞检查和出图,因为这是交付给客户的重要环节。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设计深化和施工图绘制方面的应用实例,那对我拓展业务范围将有巨大的帮助。这本书的“实例教程”形式,我相信能够让我更快地掌握软件的应用,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书中,去学习那些能够帮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 Tekla Structures 钢结构建模师的宝贵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非常吸引我,它将 Tekla Structures 的钢结构建模过程分解成了多个逻辑清晰的模块,这让我对内容的系统性有了很高的期待。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建筑设计经验的设计师,我一直关注着BIM技术的发展,并且也尝试着将 Tekla Structures 应用到我的钢结构设计项目中。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仍然遇到了一些瓶颈,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结构和优化设计方案方面。这本书的“实例教程”性质,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非常贴近实际项目操作的指导。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参数化建模技术在钢结构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进行结构性能评估和优化”。我一直认为,Tekla Structures 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数据驱动的模型,而参数化建模是发挥其优势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创建和应用自定义的参数,从而实现高效的设计变更和方案比对。此外,对于钢结构设计,我非常关注如何通过模型来进行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构件的选型优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利用 Tekla Structures 关联分析软件,或者直接通过 Tekla Structures 的功能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实例。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关于钢结构连接的设计原则和规范,以及如何在 Tekla Structures 中准确地实现这些连接。这本书的“20.0”版本,也意味着它能反映最新的软件功能和行业趋势,这对我保持技术前沿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将 Tekla Structures 更深层次地融入到我的设计流程中,从而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并探索更多创新的设计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有逻辑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指引。我目前在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工作,虽然我的主要工作并非直接进行 Tekla Structures 建模,但我需要理解和评估 Tekla Structures 模型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我一直想深入了解 Tekla Structures 的建模原理和流程,以便更好地与建模团队沟通,并对模型质量做出判断。这本书的“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定位,让我觉得它能够帮助我理解 Tekla Structures 的核心功能。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Tekla Structures 的模型构建原理”、“钢结构节点连接的建模方法”以及“模型信息的提取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 Tekla Structures 是如何将设计意图转化为精确的三维模型的,以及模型中的各种属性信息是如何被存储和管理的。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进行模型的质量检查和优化,例如如何检查模型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以及如何根据设计要求优化构件的选型和布置。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 Tekla Structures 在项目协同工作和信息集成方面的应用案例,那对我理解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将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实例”内容,我相信能够让我更直观地了解 Tekla Structures 的强大之处,并为我日后与建模团队的合作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提升我对 Tekla Structures 的理解深度,从而更好地胜任我的工作。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在 Tekla Structures 学习道路上遇到的神助攻!作为一名初学者,我一直觉得 Tekla Structures 的界面和操作逻辑有些复杂,尤其是钢结构建模,涉及到大量的细节和规范。我尝试过网上零散的教程,但总是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直到我看到这本《Tekla Structures 20.0 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章的每一个细节,但仅仅是浏览一下目录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倾注的心血。那种把复杂的概念拆解得清晰易懂,并且通过一个个贴近实际的案例来引导读者动手操作的方式,让我这个“小白”都能跃跃欲试。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各种连接方式的讲解,还有那些不同类型构件(比如柱、梁、桁架、支撑等)的建模技巧。我听说 Tekla Structures 在深化设计领域非常强大,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参数化建模的技巧,让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常见错误的规避方法,让我少走弯路?这些都是我迫不及待想要探索的内容。我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场景:我将带着这本书,坐在电脑前,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在 Tekla Structures 里“建造”一个完整的钢结构模型。那种从无到有,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成就感,想想就让人兴奋。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细致地指引我这个徒弟,让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 Tekla Structures 的精髓。我完全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一定能克服我对钢结构建模的恐惧,甚至爱上这个过程!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深入书中,去体验那些生动的实例,去学习那些实用的技巧了!

评分

从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来看,作者显然是花了很大的心思。每一页都力求清晰明了,图文并茂,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从事钢结构安装行业已经好几年了,虽然平时接触到 Tekla Structures 生成的图纸,但我一直没有机会深入学习软件本身。我知道 Tekla Structures 在钢结构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设计深化到施工指导,几乎贯穿了整个项目流程。我一直想学习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来更好地理解设计图纸,并且能够指导施工。这本书的“钢结构建模实例教程”定位,让我觉得它非常适合我。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根据设计图纸快速准确地创建三维模型,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图纸中的潜在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钢结构构件的精确建模”、“连接件的布置和参数化设置”以及“钢结构模型的碰撞检测”等方面的实例。在我看来,能够准确地在模型中体现每一个构件的尺寸、位置和连接方式,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生成详细的构件报表和施工详图,这些对于我的工作将会有极大的帮助。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 Tekla Structures 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和工序优化的内容,那将是锦上添花了。这本书的“实例”内容,我相信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为我的安装工作服务。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更加精通 Tekla Structures 的应用,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评分

书不错,是彩色 的

评分

不错自学

评分

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初学者

评分

内容不错,很详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不咋样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涵涵涵涵涵涵涵涵刚充

评分

还行不错很好不错很好。

评分

这本书讲的内容挺多的,但不详细,没有配套的视频和素材,对于初学者很不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