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站架构与自动化运维(云计算工程师系列)

大型网站架构与自动化运维(云计算工程师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睿,罗保山,刘丽军 著
图书标签:
  • 大型网站架构
  • 自动化运维
  • 云计算
  • DevOps
  • 系统设计
  • 高并发
  • 可扩展性
  • 微服务
  • 容器化
  • 性能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540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877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字数:26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具备Linux基础的人群,主要介绍了缓存加速、监控、分布式文件服务、大型网站架构、自动化运维的相关知识与应用,以企业级的实战项目案例,使读者能够掌握应用运维的工作内容。项目案例包括MFS分布式、百万/千万PV网站架构、Puppet及ansible自动化运维,通过以上项目案例的训练,读者能够理解大型网站的架构,达到运维自动化的高度。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原理及深入浅出的案例,并配以完善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包括视频教程、案例素材下载、学习交流社区、讨论组等终身学习内容,更多技术支持请访问课工场www.kgc.cn。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说明

第1章 Squid缓存服务器
1.1 Squid服务基础
1.1.1 缓存代理概述
1.1.2 安装及运行控制
1.2 构建代理服务器
1.2.1 传统代理
1.2.2 透明代理
1.2.3 ACL访问控制
1.3 Squid日志分析
1.4 Squid反向代理
1.5 Varnish与Ngjnx缓存服务器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第2章 高性能内存对象缓存Memcached
2.1 认识Memcached
2.2 安装Memcached案例
2.2.1 安装Memcached服务器
2.2.2 Memcached API客户端
2.3 Memcached数据库操作与管理
2.4 Memcached实现主主复制和高可用的方式
2.4.1 Memcached主主复制架构
2.4.2 Memcached主主复制+Keepalived高可用架构
本章总结

第3章 rsync远程同步
3.1 配置rsync源服务器
3.2 使用rsync备份工具
3.3 配置rsyIIc+inotify实时同步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第4章 MFS分布式文件系统
4.1 案例分析
4.2 案例实施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第5章 部署社交网站
5.1 案例分析
5.1.1 案例概述
5.1.2 案例环境
5.2 案例实施
5.3 案例扩展
本章总结

第6章 大型网站架构
6.1 网站架构概述
6.2 百万PV网站架构案例
6.3 千万PV网站架构案例
6.3.1 案例概述
6.3.2 RabbitMQ集群配置
本章总结

第7章 自动化运维之Ansible
7.1 Ansible概述
7.2 Ansible核心组件
7.3 安装部署Ansible服务
7.4 Ansible命令应用基础
7.5 YAML介绍
7.6 Ansible基础元素介绍
7.7 Playbook介绍
本章总结

第8章 自动化运维之SaltStack
8.1 SaltStack基础
8.2 SaltStack批量部署并配置Nginx
8.2.1 需求分析
8.2.2 操作步骤
本章总结

第9章 自动化运维之Puppet
9.1 案例一分析
9.2 案例一实施
9.3 案例二分析
9.4 案例二实施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互联网服务基石:从海量数据到智能运维》 这是一本面向深度技术探索者的实践指南,旨在揭示支撑现代互联网服务背后那些至关重要的技术架构与运营智慧。本书不涉及“大型网站架构与自动化运维(云计算工程师系列)”这一特定书名所涵盖的详尽内容,而是将视角放宽,聚焦于构建、扩展和维护那些日新月异、承载海量用户和数据的互联网服务所必需的核心理念、通用技术栈以及前沿运维思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服务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交媒体的即时互动,到电子商务的无缝购物,再到内容流媒体的丰富体验,其背后都仰仗着一套强大而复杂的系统。然而,支撑这些服务的技术并非一成不变,其演进速度之快,对从业者的要求之高,也前所未有。本书正是为应对这一挑战而生,它将带领读者穿越繁杂的技术细节,直击那些构成互联网服务“基石”的根本性问题。 第一部分:基石之上: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海量数据是现代互联网服务的血液。如何高效、稳定、经济地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是决定服务成败的关键。本部分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演进与实践: 从经典的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到现代对象存储(如Amazon S3、Ceph)的设计哲学,我们将剖析其一致性模型(CAP理论的权衡)、容错机制(副本、纠删码)、数据分片与访问策略。本书将重点分析不同存储方案在吞吐量、延迟、可用性和成本上的权衡,并提供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和优化存储架构。例如,对于需要高吞吐量但对最终一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对象存储是理想选择;而对于需要强一致性且频繁随机读写的场景,分布式块存储则更具优势。我们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存储技术,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湖与数据仓库的设计,以及如何在多云环境下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访问。 海量数据处理框架的选型与调优: 批处理与流处理是互联网服务处理数据的两大主流模式。我们将回顾MapReduce的经典思想,重点介绍更高效、更通用的计算引擎,如Spark(RDDs、DataFrames、Spark Streaming)及其在内存计算、容错恢复方面的优势。对于实时数据处理,本书将深入剖析Kafka、Pulsar等分布式消息队列的设计,以及基于Flink、Spark Streaming等框架的流处理应用,探讨事件驱动架构、状态管理、窗口计算等概念。本书还将聚焦于如何为不同的数据处理任务选择最合适的框架,并提供针对性的性能调优策略,包括数据本地化、Shuffle优化、内存管理、算子下推等。我们将不再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框架版本,而是提炼出适用于各类框架的普适性优化思路。 数据库技术的深度解析: 关系型数据库(MySQL、PostgreSQL)在数据一致性和事务支持方面依然不可替代,但其在大规模读写压力下的瓶颈也日益凸显。本书将详细阐述关系型数据库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如读写分离、分库分表、中间件(如MyCAT)的应用,以及其背后的挑战(如事务一致性、跨库join)。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NoSQL数据库的崛起,深入分析键值存储(Redis、Memcached)、文档数据库(MongoDB)、列族数据库(HBase)和图数据库(Neo4j)各自的优势与适用场景,并探讨它们在缓存、会话管理、用户画像、社交网络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本书还将触及NewSQL数据库的最新发展,例如Vitess、TiDB等,它们如何试图融合关系型数据库的事务一致性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可扩展性。 第二部分:弹性伸缩的艺术:构建高可用与可扩展的服务 互联网服务的用户量和流量是动态变化的,构建一套能够应对这种变化的弹性系统,是实现高可用和持续增长的基石。 微服务架构的拆解与治理: 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这一转型并非易事。本书将深入剖析微服务的核心优势(独立部署、技术多样性、团队自治)和挑战(服务发现、分布式事务、配置管理、链路追踪)。我们将探讨多种服务拆分策略,并重点介绍服务注册与发现(如Consul、Etcd、Nacos)的关键技术,负载均衡(客户端负载均衡、服务网格如Istio、Linkerd)的实现原理,以及API Gateway在统一接入、安全认证、流量管理中的作用。本书将侧重于微服务治理的实践,包括如何有效地进行服务间通信(RESTful、gRPC),如何处理分布式事务(Saga模式、TCC模式),以及如何构建健壮的容错机制(熔断、降级、限流)。 容器化与编排的革命: Docker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应用的打包、分发和运行。本书将深入理解Docker的核心概念(镜像、容器、Dockerfile),以及其在提升开发效率、保证环境一致性方面的巨大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聚焦于Kubernetes(K8s)——这个容器编排领域的“事实标准”。本书将详细讲解K8s的核心组件(API Server, Controller Manager, Scheduler, etcd)和工作节点组件(Kubelet, Kube-proxy, Container Runtime),以及Pod、Service、Deployment、StatefulSet、Ingress等核心资源对象的原理与应用。我们将探讨K8s在自动化部署、扩缩容、自愈能力、服务发现、配置管理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并分享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部署和管理K8s集群的经验与最佳实践。 云原生与弹性架构: 云计算提供了按需付费、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为弹性架构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本书将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构建弹性架构,包括使用弹性伸缩组(Auto Scaling Groups)、负载均衡器(Load Balancers)等服务来实现流量的自动分配和资源的动态调整。我们将深入理解云原生应用的构建理念,例如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如何利用云服务构建高度可用的、容错性强的应用。本书将强调“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的重要性,介绍Terraform、CloudFormation等工具如何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部署效率和可重复性。 第三部分:智慧运维:从监控到自动化 运维的本质是保障服务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本书将引领读者进入更智能、更自动化的运维时代。 全链路监控与可观测性: “看不见的系统无法被管理”。本书将深入讲解构建全面的监控体系的重要性,包括基础架构监控(CPU、内存、网络、磁盘)、应用性能监控(APM,如Prometheus、Grafana)、日志管理(ELK Stack, Loki)和分布式链路追踪(Jaeger, Zipkin)。我们将探讨如何定义有效的监控指标(Metrics),如何设置合理的告警规则,以及如何利用可视化工具呈现复杂系统的运行状态。本书将强调“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的概念,它超越了传统的监控,旨在理解系统的内部状态,而不仅仅是监测异常。 自动化运维的实践: 手动操作是效率的敌人,自动化是运维的必然趋势。本书将介绍多种自动化运维工具和技术,包括配置管理工具(Ansible, Chef, Puppet)在自动化部署、配置更新、环境一致性方面的应用。我们将探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水线的构建,如何自动化测试、构建、部署和发布,从而加速软件交付速度并降低人为错误。本书还将触及自动化运维中的脚本编写(Shell, Python)、任务调度(Cron, Airflow)以及自动化故障响应和自愈能力的实现。 安全与风险管理: 在互联网服务中,安全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在架构设计和运维过程中融入安全考量,包括网络安全(防火墙、WAF、DDoS防护)、数据安全(加密、权限管理)、应用安全(代码审计、漏洞扫描)以及身份认证与授权。我们将讨论如何构建有效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如何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技术栈或产品,而是提炼出贯穿于各类互联网服务中的通用原理、核心挑战和解决思路。无论您是初入技术领域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架构师或运维工程师,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提升对大规模系统运作的深刻理解,掌握构建、管理和优化现代互联网服务的关键能力,最终赋能您构建出更强大、更可靠、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传统 IT 运维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一直以来,我们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救火”和“事后处理”上。环境搭建、故障排查、性能调优,这些都是家常便饭。然而,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拥抱云计算的浪潮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有运维模式的瓶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和升级自己技能体系的机会。它不仅仅是讲解了云计算相关的技术名词,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架构”与“自动化运维”这两个关键环节的融合上。我特别欣赏它对“自动化”的深刻理解,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脚本,而是从整体的运维流程出发,讲解了如何通过标准化、模板化、智能化的手段,将人力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自动化部署、自动化测试、自动化监控、自动化恢复,这些概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过书中介绍的方法和工具一步步实现的落地。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可观测性系统,如何实现智能告警和故障的快速定位,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手动排查”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很多案例都非常贴合实际工作场景,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比单纯的技术理论学习要来得更有效。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跳出了单一的技术视角,开始从一个“系统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之前可能只专注于某个技术栈的深入,比如某个数据库的调优,或者某个中间件的配置。但是,当面对一个大型网站的稳定运行,这远远是不够的。这本书将“架构”和“运维”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一个好的架构,必然会考虑到运维的便利性和自动化程度;而强大的自动化运维能力,也能反过来支撑更复杂、更灵活的架构演进。书中关于如何设计具有弹性和伸缩性的架构,如何通过灰度发布、蓝绿部署等策略来降低变更风险,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而自动化运维部分,不仅仅是介绍了工具,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要做自动化”以及“如何系统地推进自动化”。它让我理解了,自动化不仅仅是为了省时省力,更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最终为业务增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当我读到书中关于如何构建高效的监控体系,如何进行容量规划,如何利用日志分析来发现潜在问题时,我感到自己对于“如何让系统跑得更稳、更远”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云计算领域,正在努力构建自己技术知识体系的工程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规划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在学习云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各种琳琅满目的技术概念所淹没,比如容器化、微服务、Serverless、DevOps等等。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概念,而是非常有逻辑地将它们串联起来,聚焦于“大型网站架构”和“自动化运维”这两个核心主题。它帮助我理解了,这些技术是如何服务于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大型系统的。架构部分,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大型网站是如何被拆解成一个个模块,以及模块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和协作的。我尤其喜欢它对高并发处理、数据存储、服务治理等方面的深入讲解,这些都是构建可靠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石。而自动化运维部分,则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为错误。从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部署,到应用的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再到智能化的监控与故障自愈,这些都为我指明了未来学习和实践的方向。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联系起来。

评分

之前我对“自动化运维”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总觉得它只是写写脚本,执行一些重复性的任务。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动化运维的精髓和价值。它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流程的革新。这本书将自动化运维放在了大型网站架构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自动化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与架构设计相辅相成。它深入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自动化来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例如通过自动化部署来保证版本的一致性和快速回滚,通过自动化监控来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问题,通过自动化测试来保证代码质量和功能正确性,甚至通过自动化故障恢复来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CI/CD流水线,以及如何利用容器化技术和编排工具来实现基础设施的弹性伸缩。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大规模、复杂系统背后精密的工程实践,也让我意识到,掌握自动化运维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云计算工程师的必经之路。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复杂的系统,而是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主动的方式去管理和优化它们。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这个云计算工程师生涯里的一盏明灯!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常常感觉自己在庞大、复杂的系统面前束手无策,就像一个在迷宫里打转的无头苍蝇。大型网站架构,听起来就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当面对日活百万、千万的级用户请求时,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可扩展,简直是道世界难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解密”大门。它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高并发、分布式、微服务等核心架构理念,让我清晰地理解了负载均衡、缓存策略、消息队列、数据库分片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现原理。更重要的是,它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看到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落地生根,解决实际问题的。之前我总觉得架构师离我都很遥远,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觉得自己也能一步步构建出稳固的“大厦”,而不是每天都在修修补补。自动化运维这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过去我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性的、繁琐的任务上,而这本书提供的自动化思路和工具实践,彻底颠覆了我的工作模式。从CI/CD的流程设计,到监控告警体系的搭建,再到配置管理和弹性伸缩的实现,每一点都直击痛点,让我看到了效率提升和人力成本优化的巨大潜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