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睿智、幽默、精彩的話語,解讀每個人不得不麵對的人生五大問題。
這本書曾風靡全世界,改變過許多人的命運。
內容簡介
莫洛亞、弗洛姆、阿德勒、維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多位著名猶太思想者,以睿智、幽默、精彩的話語,解讀每個人不得不麵對的人生五大問題,內容涉及婚姻和傢庭、友誼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藝術、經濟和政治。這本書曾風靡全世界,至今,我們仍藉由這些睿智的目光看清前行的道路。
作者簡介
莫洛亞,法國著名猶太作傢,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登上文壇。他齣生於工廠主傢庭,早年在該廠主持廠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服役,奉派至蘇格蘭第九師,擔任英軍與法國炮隊之間的翻譯聯絡官。其時根據軍旅生活所見所聞,寫成《布朗勃爾上校的沉默》(1918)一書,一舉成名。戰後離開工廠,潛心文學創作。
內頁插圖
目錄
Ⅰ 婚姻和傢庭
與其欲火攻心,倒不如結婚為妙
孤獨的人是不幸的
婚姻和生育都是大事
哲學傢結婚是可笑的
自由的婚姻並不自由
對於婚姻期望值太高,往往失望
婚姻産生人生,愛情隻産生快樂
吹熄瞭燈,哪個女人都一樣
結婚,閉上你的嘴巴
愛情是不能持久的
一個純粹的男人需要一個純粹的女人
男人忠於思想,女人忠於傢庭
女人隻有生活於感情世界中纔會有幸福
女人的真正創造是孩子
真正的女性愛慕男性的力量
沒有兩性的閤作,就沒有真正的文明
女人的天性是性愛與母愛
男人的真正歸宿是事業
女人一旦想支配丈夫,就會變得非常可怕
婚姻的悲劇與重塑
美滿的婚姻要使友誼代替愛情
沒有衝突的婚姻不可想象
真正的婚姻是復雜的
婚姻的首要條件是閤作與奉獻
不愉快的婚姻會影響兒童的發展
父母不要提前對孩子搞性教育
父母本身不會閤作,孩子也很難閤作
腳踏兩隻船其實就是一無所有
愛情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婚姻是一種非常高的理想
告彆
綫條像活生生的頭發
催眠麯
愛就是學習如何被愛
愛是一門藝術
性狂歡背後的孤獨
愛是給予,而不是接受
給予是愛的最高錶達
愛包含著關心和寬恕
愛不僅僅是欲望
愛的行為包含著一種判斷和決定
自私的愛和無私的愛
傢庭是何等的幸福
母愛對孩子非常重要
傢庭的友愛與溫暖
傢庭的閉關自守是件不健康的事
平等的傢庭會産生甘美的樂趣
傢庭建立在互相認清對方的自由之上
經驗是痛苦的結果
傢庭讓每個人都迴復成人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
愛自己的骨肉不足為道
母愛的本質
卡夫卡成長信條
父親龐大身影背後的卡夫卡
恐嚇教育的結果
幸福地哭泣
母親在傢庭遊戲中的作用
威權教育造成的逆反心理
Ⅱ 友誼和幸福
占有靈魂的友誼隻能有一個
多疑的人永遠不能成為好朋友
青年女子的友誼往往是激情
真誠的朋友遠勝過黃金
老年是最適閤締結男女友誼的時期
感情奧妙的男女之間的友誼,會損害人格的完美
幸福是德性自身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快樂和幸福存在於人的頭腦中
幸福是一種成就,是完美的標準
嚮往幸福的人需要品格高尚的摯友
幸福是一種精神狀態
野心與貪心使我們和彆人衝突
幻想與不幸
幸福的練習
愛的不幸與磨難
幸福的秘密
幸福是人類的最終目的
Ⅲ 生命和死亡
愛因斯坦論生命
關於人類的箴言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三項任務
對他人的興趣以及與他人閤作
奉獻與閤作
學會相互閤作的重要性
人的需要與他人相關
精神健康的特點
社會對人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對惡魔不能分期付款
有些問題無法迴避
信仰的瘋狂力量
世界的誘惑手段
生命的主人
麵對死亡
受難是這個世界的積極因素
自由意誌三點式
死亡的殘忍之處
難道您要嚮上帝抗議
活著就是永恒
死亡是怎麼一迴事
Ⅳ 道德和藝術
先知的呼喚
思想的革命性
什麼是人道主義
上帝死瞭,還是人死瞭
讓人壓倒一切
作傢提供理解人的鑰匙
藝術教育我們去認識真理
繪畫是一種和平的武器
繪畫比我強大
最重要的是深思熟慮
作畫是為瞭豐富自己的頭腦
要想前進,就得把攔路牆推倒
馬蒂斯論雕塑
馬蒂斯論馬約爾
每一幅素描都跟句子一樣
用光來錶現自己
音樂的力量
攝影改變瞭人類
音樂既是一切也是虛無
藝術,作為現實的形式
藝術的商業化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藝術與現實分道揚鑣
對藝術形式本身的反抗
超越現存的勞動分工
Ⅴ 經濟和政治
大部分的奢侈品,沒什麼必要
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的
政府逐漸成為瞭做生意的地方
政治傢和君主的區彆
政治的四種形式
職業政治傢的素質
倫理與政治
革命之後歲月平淡
富蘭剋林的資本主義哲學
資本主義左右瞭經濟生活
教會的傳統與商人的勤奮
改造社會非常艱難
製度的衝突
自由和集權之間
什麼是完美的憲法
精彩書摘
剛結婚的這段日子,被稱為“蜜月”。這時候,如果兩人之間獲得性生活方麵的和諧,一切睏難都被遺落在沉迷陶醉之外。這是男子犧牲他的朋友,女子犧牲她的嗜好的時期,在羅曼·羅蘭的名著《約翰·剋裏斯朵夫》中,有一段關於新婚女子很真實的描寫,說這女子“毫不費力地對付抽象的讀物,是她在一生中任何彆的時期都很難做到的。就像一個夢遊者,在屋頂上散步而絲毫不覺得這是可怕的。隨後她看見屋頂,可也並未使她害怕,她隻是自問自己在屋頂上要做些什麼,然後她又迴到屋裏去瞭”。
不少女人在很久之後纔能迴到自己的屋子。她們努力使自己不要成為自己,可是這努力使她支持不住。她們想著:
——我想跟隨他,但我錯瞭。我原本不該這樣做的。
——男人呢,覺得充滿幸福,幻想各種危險的行動。
拜倫所言在蜜月之後的“不幸之月”,就是這樣造成的;這是狂熱過後的頹喪。怨偶形成瞭。有時夫婦間並不完全失和,雖然彼此已並不瞭解,但大傢在一定程度內還有感情。有一次,一個美國女孩和我解釋這樣的情境說:
——我很愛我的丈夫,但他住在一個島上,我又住在另一個島上,我們都不會遊泳,於是兩個人永遠不見麵瞭。
薩特也曾說:“有時兩個人過著同樣的生活,而且彼此相愛,但雙方都覺得非常陌生!”
有時候這種情形更為嚴重,從相互間的不瞭解中産生瞭敵意。人們可能看到,有時在飯店裏,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坐在一張桌子前麵,靜悄悄的,且含敵意,互相用批評的眼光注視著對方。試想這種蘊藏的仇恨,因為沒有一種共同的言語而不能傾訴,晚上必是同床異夢。
這是婚姻的悲劇嗎?不是有許多幸福的配偶嗎?當然。但若除瞭若乾先天形成的奇跡般的和諧之外,幸福的夫婦,隻因為他們不願任憑性情支配自己而要努力追求幸福的緣故。
我時常會遇到年輕人或年紀更大一些的人,在將要結婚的時候,因為懷疑躊躇而來嚮我谘詢:
——我應該結婚嗎?訪問者問。
——你對於你所選擇的對象愛不愛呢?
——愛呀,我特彆喜歡見到他(或她);我不能沒有他(或她)。
——那麼,你結婚就可以瞭。
——是啊,但我對結婚這事有些躊躇……因此而要放棄多少可能的幸福也確實可怕。
——那麼你還是彆結婚瞭。
——是啊,可是這老年的孤寂……
——天哪,那麼你還是結婚吧!
……
《人生五大根本:跨越迷茫,尋覓真諦》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曾被無數個“為什麼”所睏擾。生命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我們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痛苦與快樂的根源又在哪裏?愛與失去,究竟是怎樣的羈絆?而麵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我們又該如何安頓身心,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與方嚮? 《人生五大根本》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教科書,而是一場邀請你深度自我探索的心靈之旅。它試圖觸及人類普遍存在的、最根本的生命睏惑,並為你提供一條理解和穿越這些睏境的路徑。這本書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引導讀者直麵人生中最具挑戰性的五大議題,而非迴避它們。 第一大根本:生命的起源與終結——關於“存在”的追問 生命,這個最古老也最年輕的謎團,從古至今都是人類最執著的探尋。從浩瀚的宇宙大爆炸,到細胞的精妙分化,再到意識的覺醒,我們試圖描繪生命的藍圖。但生命的起點似乎總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而生命的終點——死亡,更是我們內心深處最難以釋懷的恐懼與未知。 本書將帶領你超越科學的解釋,深入思考“存在”本身的意義。我們不是簡單地羅列科學發現,而是探討這些發現如何挑戰我們對自身位置和價值的認知。我們會審視不同文化和哲學流派對生命起源的猜想,從宗教的創世神話到哲學的形而上學探討,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審視那些古老而深刻的疑問。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將鼓勵你正視死亡,理解它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通過理解死亡,我們纔能更深刻地體會生命的可貴,更珍惜當下擁有的時光。我們將探討如何與生命的無常和有限性達成和解,如何在已知生命有限的前提下,活齣更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這包括對生命周期、存在狀態的哲學性思考,以及如何在這種宏大敘事中找到個體價值的定位。 第二大根本:意義的追尋——關於“價值”的定位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一個更普遍的睏境浮現:即便擁有瞭一切,許多人依然感到內心空虛,找不到生活的方嚮和目標。意義,這個抽象卻至關重要的概念,成為瞭許多人焦慮的根源。我們為何而活?我們的努力最終會指嚮哪裏? 《人生五大根本》將深入探討意義的本質,它並非由外界賦予,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選擇與創造。本書將引領你探索不同類型的意義來源:可以是事業的成就,可以是人際關係的溫暖,可以是對知識的渴求,可以是藝術的錶達,亦或是對社會的貢獻。它將鼓勵你跳齣功利主義的思維模式,去發現那些能讓你心生敬畏、充滿熱情的領域。 本書不會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理解和構建個人意義的框架。我們會審視那些偉大的靈魂,他們如何在逆境中找到使命,如何在平凡中活齣不凡。你會被邀請去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去辨析那些真正驅動你的內在力量,並學習如何將這些力量轉化為具體的人生目標和行動。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找到人生目標”的指導,而是一場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個體”的深刻對話。我們將探討目標設定的藝術,內在驅動力的發掘,以及如何將微小的行動匯聚成宏大的人生意義。 第三大根本:苦難的解讀——關於“轉化”的力量 苦難,是人生無法迴避的另一麵。疾病、失去、失敗、背叛……這些經曆如同黑色的潮水,一次次拍打著我們脆弱的心靈,讓我們感到痛苦、無助,甚至絕望。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有苦難?我們又該如何麵對? 本書並非宣揚苦難的“價值”,而是強調我們如何“解讀”和“轉化”苦難。它將深入剖析苦難的普遍性,以及它在塑造我們性格、深化我們認知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會學習如何從受害者的視角轉嚮成長者的視角,將痛苦的經曆視為一次深刻的學習機會,一次蛻變的契機。 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心理學、哲學和精神層麵的工具,幫助你理解和應對各種形式的痛苦。這包括情緒的管理,創傷的療愈,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堅韌和希望。我們將學習如何不被苦難壓垮,而是從中汲取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和成熟。探討苦難的來源,從外在的客觀事件到內在的認知偏差,並提供積極應對的策略,例如情緒的接納與疏導,創傷的轉化與整閤,以及如何在睏境中發現內在的力量和韌性。 第四大根本:愛的依戀與超越——關於“聯結”的藝術 愛,是人類最深刻的渴望,也是最復雜的體驗。從父母的養育之恩,到戀人間的纏綿悱,再到友誼的珍貴,愛以各種形式滋養著我們的生命。然而,愛也常常伴隨著恐懼、占有、失落和痛苦。我們如何在愛中獲得滋養,又如何避免被愛所傷? 《人生五大根本》將深入探討愛的多重維度。我們將審視依戀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學習如何建立健康、成熟的愛。這包括理解愛的不同類型,例如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自我之愛,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真誠、開放、互相尊重的聯結。 本書將鼓勵你超越對愛的狹隘理解,學會付齣與接納,學會獨立與依存的平衡。我們將探討如何化解在愛中的恐懼與焦慮,如何從失去的痛苦中走齣來,並繼續保持一顆開放、溫暖的心。這本書將幫助你理解,真正的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探討愛的本質,從生物學、心理學到哲學層麵的解析,分析不同依戀模式對親密關係的影響,提供建立健康、成熟愛的關係的策略,以及如何在愛中保持自我和獨立。 第五大根本:內在的寜靜與智慧——關於“安頓”之道 在這個節奏飛快、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常常被外界的噪音所淹沒,內心難以獲得片刻的安寜。焦慮、煩躁、壓力,這些情緒如影隨形,讓我們疲憊不堪。如何纔能找迴內心的平靜,在紛擾的世界中安頓身心? 《人生五大根本》將帶你踏上一條迴歸內心的道路。我們將探索冥想、正念、靜觀等古老而有效的修行方法,學習如何訓練我們的注意力,如何與當下的感受共處。本書將引導你認識到,寜靜並非來自外界的改變,而是源於我們內在的調整。 你將被邀請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去理解情緒的來龍去脈,並學會與自我對話。我們將探討如何培養覺察力,如何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並從中找到改變的可能。這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你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內在支持係統,讓你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能保持一份從容與淡定,尋覓到屬於你的生命智慧。探討內在寜靜的科學與哲學基礎,介紹正念、冥想等實踐方法,指導讀者如何與自己的思緒和情緒和諧相處,培養覺察力,從而在喧囂中找到內心的力量和智慧。 結語 《人生五大根本》是一本關於深刻理解和積極轉化的書。它承認人生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卻不因此而消極。相反,它鼓勵我們擁抱這些挑戰,將其視為成長的階梯。這本書並非要取代你的人生經曆,而是希望成為你人生旅途中一位睿智的同行者,為你點亮前行的道路,讓你在麵對生命的五大根本問題時,不再孤單迷茫,而是能夠以更深刻的理解、更堅韌的內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本書的語言風格將力求平實而富有力量,避免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案例、深刻的哲學反思以及實用的心理學工具,帶領讀者進行一次真正觸及靈魂的對話。它期待與每一位渴望理解生命、追求成長的心靈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