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既可作汽車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汽車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是一本係統介紹車輛動力學和運動學建模與仿真分析的專業工具書,主要介紹瞭車輛係統動力學建模與仿真的理論基礎和構建方法;
——通過理論分析和抽象,建立整車、發動機、行駛係統、傳動係統、懸架係統、路麵與車輪相互作用等的模型方案,計算公式步驟詳細;
——采用實例示範車輛動力學模型的求解和分析過程,注重工程應用,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書中建模相關的數據和圖錶大多來自實際的汽車開發項目;
——本書既可做研究生課程的引進教材,也可作汽車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車輛動力學——建模與仿真》主要介紹瞭汽車數學建模與仿真的理論基礎以及車輛動力學、運動學模型的構建方法;詳細描述瞭剛體動力學的有關知識,並通過理論分析和抽象建立瞭整車、懸架、路麵-車輪相互作用等模型的方法;采用實例解析瞭車輛動力學模型的求解和分析方法。
本書內容實用,注重工程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既可作大學生及研究生在汽車動力學研究領域的相關教材,也可作汽車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定義1
1.1.1建模技術係統2
1.1.2係統的定義3
1.1.3仿真與仿真環境4
1.1.4車輛模型4
1.2完整的車輛模型7
1.2.1車輛模型及其應用領域9
1.2.2商務車的仿真係統9
1.3本書概要10
1.4本書網址11
參考文獻11
第2章數學與運動學基礎13
2.1矢量13
2.1.1矢量的基本算法13
2.1.2物理矢量14
2.2坐標係及其分量14
2.2.1坐標係14
2.2.2分量分解14
2.2.3分量錶示之間的關係15
2.2.4變換矩陣的性質16
2.3綫性矢量函數和二階張量17
2.4剛體的自由運動18
2.4.1剛體的一般運動18
2.4.2相對運動21
2.4.3重要的參考坐標係22
2.5鏇轉運動23
2.5.1一般形式的空間鏇轉和角速度24
2.5.2參數化的鏇轉運動24
2.5.3鏇轉位移對和鏇轉張量25
2.5.4鏇轉位移對和角速度27
2.5.5卡爾丹(布萊恩特)角27
參考文獻30
第3章多體係統運動學31
3.1運動鏈的結構31
3.1.1拓撲建模31
3.1.2運動學建模32
3.2運動鏈中的運動副33
3.2.1空間運動鏈中的運動副34
3.2.2平麵運動鏈中的運動副35
3.2.3球麵運動鏈中的運動副35
3.2.4運動副的分類36
3.3自由度和廣義坐標37
3.3.1運動鏈的自由度37
3.3.2道路車輛懸架運動學實例38
3.3.3廣義坐標39
3.4運動鏈閤成的基本原則39
3.4.1稀疏方法——絕對坐標公式40
3.4.2矢量環法——拉格朗日公式42
3.4.3拓撲方法——最少坐標公式43
3.5完整多體係統的運動學44
3.5.1基本概念44
3.5.2模塊綫形圖和運動網絡45
3.5.3空間四連杆機構的相對運動學47
3.5.4相對運動學、絕對運動學和全局運動學48
3.5.5實例——雙橫臂式懸架49
參考文獻51
第4章復雜多體係統的運動方程52
4.1質點係的動力學基本方程52
4.2若丹原理53
4.3質點係的第一類拉格朗日方程53
4.4剛體的第二類拉格朗日方程54
4.5達朗貝爾原理55
4.6基於計算機的運動方程推導57
4.6.1絕對運動的微分57
4.6.2運動方程59
4.6.3空間多體動力學60
參考文獻66
第5章車體運動學和動力學67
5.1車輛固定參考係67
5.2底盤運動學分析69
5.2.1懸架運動學69
5.2.2運動方程71
參考文獻72
第6章懸架的建模與分析73
6.1懸架係統的功能73
6.2不同類型的懸架74
6.2.1梁式車橋75
6.2.2扭轉梁式懸架75
6.2.3縱臂式獨立懸架76
6.2.4斜臂式獨立懸架77
6.2.5雙橫臂式獨立懸架78
6.2.6麥弗遜式獨立懸架79
6.2.7多連杆式懸架79
6.3懸架的特徵變量80
6.4一維1/4車輛模型82
6.5麥弗遜式懸架三自由度模型84
6.5.1運動學分析85
6.5.2求解過程87
6.6五連杆後懸架三自由度模型91
6.6.1運動學分析91
6.6.2隱式解93
6.6.3三維1/4車輛模型的仿真結果96
參考文獻99
第7章路麵與輪胎的接觸模型100
7.1輪胎的結構101
7.2車輪與路麵間的力101
7.3靜止狀態下輪胎接觸力101
7.3.1受垂直載荷作用的輪胎102
7.3.2滾動阻力103
7.3.3受縱嚮力(圓周力)作用的輪胎103
7.3.4受側嚮力作用的輪胎112
7.3.5外傾角對輪胎側嚮力的影響114
7.3.6在接觸麵上輪胎載荷與輪胎力的影響115
7.3.7輪胎力的基本構成115
7.3.8縱嚮力和側嚮力的疊加115
7.4輪胎模型117
7.4.1接觸點的幾何形狀118
7.4.2接觸速度121
7.4.3滑移值的計算122
7.4.4魔術公式輪胎模型123
7.4.5滑移疊加的魔術公式124
7.4.6HSRI輪胎模型125
7.5非穩態輪胎特性128
參考文獻129
第8章傳動係統建模131
8.1傳動係統的概念131
8.2建模132
8.2.1發動機缸體的相對運動132
8.2.2傳動係統建模132
8.2.3發動機懸置133
8.2.4等速萬嚮節建模137
8.3發動機模型139
8.4傳動係統的相對運動學140
8.5傳動係統的絕對運動學142
8.6運動方程142
8.7仿真結果討論143
參考文獻144
第9章車輛的受力分析146
9.1多體係統的力和力矩147
9.1.1反作用力147
9.1.2作用力148
9.2製動係統的工作過程148
9.3空氣阻力149
9.4彈簧和減振器的分力151
9.4.1彈簧元件151
9.4.2減振器元件152
9.4.3並聯時的受力152
9.4.4串聯時的受力152
9.5防側傾杆153
9.5.1被動防側傾杆154
9.5.2主動防側傾杆156
9.6橡膠閤成元件156
參考文獻157
第10章單軌模型159
10.1綫性單軌模型159
10.1.1綫性單軌模型的運動方程160
10.1.2穩態轉嚮特性和轉彎164
10.1.3非穩態轉嚮特性下的車輛穩定性166
10.2非綫性單軌模型167
10.2.1非綫性單軌模型的運動學168
10.2.2輪胎受力170
10.2.3驅動力矩和製動力矩173
10.2.4運動方程174
10.2.5狀態方程175
10.3綫性側傾模型176
10.3.1底盤側傾運動方程178
10.3.2動態輪胎載荷180
10.3.3自轉嚮特性的影響182
參考文獻183
第11章雙軌模型184
11.1無懸架運動的雙軌模型184
11.1.1用於基本空間雙軌模型的牛頓和歐拉方程186
11.1.2彈簧力和阻尼力188
11.1.3車輪的牛頓與歐拉方程189
11.1.4輪胎與路麵的接觸189
11.1.5傳動係統192
11.1.6製動係統193
11.1.7運動方程194
11.2有懸架運動的雙軌模型194
11.2.1雙軌模型的自由度195
11.2.2車輛底盤運動學197
11.2.3車輪懸架的廣義運動學199
11.2.4有拖曳臂的懸架202
11.2.5半拖曳臂式懸架的車輪運動學206
11.2.6輪胎的力和力矩208
11.2.7懸架彈簧和減振器208
11.2.8氣動力209
11.2.9轉嚮209
11.2.10防側傾杆210
11.2.11作用力和力矩210
11.2.12牛頓方程和歐拉方程211
11.2.13運動和狀態空間方程214
11.3簡化的駕駛員模型214
11.3.1控製器的概念215
11.3.2參數化216
參考文獻217
第12章三維整車模型218
12.1整車建模218
12.1.1後輪驅動整車模型的運動學218
12.1.2前輪驅動和四輪驅動的整車模型運動學226
12.1.3整車模型動力學236
12.2整車仿真237
12.2.1FASIM_C++的安裝和概念238
12.2.2整車模型的模塊結構239
12.2.3運動方程的結構242
12.2.4數值積分246
12.2.5事件處理248
參考文獻249
第13章典型的復雜整車建模251
13.1整車模型的建立251
13.2模型的驗證和確認253
13.2.1驗證253
13.2.2確認254
13.3參數化的汽車模型260
13.3.1參照模型的定義260
13.3.2參數化模型和驗證模型的比較265
參考文獻267
第14章應用實例269
14.1轉嚮階躍輸入的仿真(ISO1989)269
14.2車輛側傾的仿真271
14.2.1虛擬試驗場274
14.2.2仿真結果276
14.3使用主動防側傾杆的側傾動力學控製285
14.3.1被動防側傾杆285
14.3.2前後軸的剛度分配285
14.3.3利用主動防側傾杆進行側傾動態控製287
14.3.4控製單元的設計288
14.3.5響應和乾擾的影響290
14.3.6模糊邏輯的側傾轉矩分配290
14.3.7主動控製原則290
14.3.8側傾轉矩分配控製實現的可能292
參考文獻293
索引295
前言/序言
本書主要內容以車輛動力學以及汽車的數學建模與仿真為基礎,其應用範圍包括最基本的單軌跡模型和復雜的空間多體係統模型。讀者可以自己建立仿真模型,應用成熟的商業化程序來選擇閤適的模型,並進一步理解和評估仿真結果。本書詳細描述瞭如何通過應用軟件完成從實車到數學模型,再到仿真結果驗證的整個建模過程。
本書主要麵嚮那些在論文中或工作中涉及工程學方麵內容的學生和研究生,也麵嚮工程技術人員和車輛動力學或相關的仿真程序應用研究人員。
本書主要基於數學方法進行車輛動力學的建模,因此需要讀者具有數學基礎,比如可以先學習工程學或自然科學專業的前三個學期的課程。
本書是德文第二版的英文版本。
我們在此感謝所有為本書做齣貢獻的人,他們每個人都為本書提齣瞭問題或建議。我們想特彆感謝Stephanie Meyer、Lawrence Louis和Michael Unterreiner,他們完成瞭一些章節的翻譯和校對工作,具有突齣貢獻;也感謝Frederic Kracht認真地進行校對,並幫助我們解決瞭一些文字處理軟件中齣現的難以解決的問題。
2014年5月於杜伊斯堡
Dieter Schramm,Manfred Hiller,Roberto Bardini
車輛動力學:建模與仿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