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数学论文写作(原书第二版)》旨在描述一个科学家需要知道的关于数学论文写作的大部分知识。针对论文写作、修改、出版、幻灯片制作、学术演讲、学术海报制作等主题,本书给出了许多非常适用的准则、经验和技巧;在对英语和LATEX编辑工具的使用方面,也给出了许多经验之谈,《数学论文写作(原书第二版)》通过许多例子来阐述所讨论的思想和原理,特别是,第7章包含了许多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文献中摘取出来的片段,并详细评论了如何对这些片段进行改进,虽然强调的主要是数学写作,但本书讨论的很多要点和问题是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写作是相关的。
《数学论文写作(原书第二版)》的主要目标读者是研究生。他们一般对于科技写作缺少经验和知识,并且常被撰写报告或论文的任务所吓倒,《数学论文写作(原书第二版)》既可以顺序地阅读,又可以在出现数学写作问题时用作参考,因此,《数学论文写作(原书第二版)》可以作为各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一般科研人员的综合手册。
内页插图
目录
译者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基本原则
第2章 写作者的工具及推荐阅读
2.1 词典与辞典
2.2 用法和风格指南
2.3 技术写作指南
2.4 一般性阅读
第3章 数学写作
3.1 定理是什么?
3.2 证明
3.3 例子的作用
3.4 定义
3.5 记号
3.6 文字与符号
3.7 展示方程
3.8 排比
3.9 数学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4章 英语使用
4.1 A还是An?
4.2 缩写形式
4.3 表达绝对的词语
4.4 主动态与被动态
4.5 形容词和副词的滥用
4.6 -al和-age
4.7 模糊不清的“This”和“It”
4.8 英式与美式拼写
4.9 大写
4.10 常见拼写错误或混淆
4.11 一致性
4.12 缩写
4.13 悬垂分词
4.14 区分
4.15 换词求雅
4.16 枚举
4.17 错误的If
4.18 连字符
4.19 连接词
4.20 误用和歧义词
4.21 数字
4.22 省略这些词?
4.23 段落
4.24 标点
4.25 说得好,才会觉得它更好
4.26 表达清楚你的意思
4.27 句子的开头
4.28 简化
4.29 同义词选择
4.30 时态
4.31 怎么称呼你自己
4.32 词序
第5章 当英语不是母语时
5.1 用英语思考
5.2 阅读和分析其他论文
5.3 区别
5.4 冠词
5.5 序数词
5.6 否定词
5.7 句式结构
5.8 连接词和段落
5.9 拼写
5.10 保持简单
5.11 使用字典
5.12 标点符号
……
第6章 撰写论文
第7章 稿件修正
第8章 发表论文
第9章 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
第10章 准备演讲
第11章 进行演讲
第12章 准备海报
第13章 TEX和LATEX
第14章 关于写作和研究的工具及资源
附录A 希腊字母表
附录B TEX和LATEX符号汇总
附录C GNU Emacs——最有用的60余条指令
附录D 数学及其他组织
附录E 说明文写作奖项获得者
术语
参考文献
姓名索引
主题索引
前言/序言
自本书第一版出版后的五年以来,我收到了来自读者的大量电子邮件和信件,他们对本书进行了评论并为改进本书提出了建议,在我自己阅读、写作、编辑,以及审阅和指导学位论文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想法。在所有这些信息的帮助下,我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第二版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下面这几章。
·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由于本书的许多读者是研究生,很自然增加了关于如何撰写学位论文以及如何处理论文答辩的建议。
·进行演讲,对第一版修订后的章节“写作一个报告”中给出了关于准备演讲幻灯片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本章阐述了如何在听众面前发表演讲。
·准备海报,作为在会议或其他场合进行交流的媒介,海报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但我们许多人缺乏准备海报的经验。
·TEX和LATEX,自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LATEX2ε已经成为了LATEX的官方版本,解决了诸如LATEX用语不兼容、对字形的处理、对PostScript图形的嵌入等问题。鉴于此,我将关于TEX、LATEX及相关工具的讨论放到了一个新的章节。给出了关于使用TEX和LATEX进行数学排版的更多技巧;扩充了对BIBTEX和索引的讨论,在附录B(TEX和LATEX符号汇总)中还增加了AMS字体中的许多数学符号。
对于原有的章节在第二版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在“发表论文”这章的“如何评审”这一节,针对出版过程中论文评审这个重要环节提供了一些建议;在“撰写论文”这一章,为引用万维网上的条目提供了推荐格式。
“关于写作和研究的工具及资源”是重新命名的一章。其增加了新的一节“图书馆分类法体系”,可以帮助读者在图书馆进行高效的查找,这个章节中关于因特网的内容根据万维网(本书第一版中未涉及)进行了全面重写。本书很少给出URLs(Web地址),原因有两个。第一,URLs可以而且的确在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第二,如果你想知道关于本书中提到的几乎任一主题的更多知识,你只需要选择适当的关键字(例如,“数学写作”“Roget同义词词典”或“索引社团”),然后从Web浏览器调用你喜欢的搜索引擎即可,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你所寻找的信息或详细的Web页面。
《逻辑与论证:学术写作的基石》 作者: [虚构的作者名,例如:王明,李芳] 出版社: [虚构的出版社名,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 [虚构的年份,例如:2023年] --- 内容简介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严谨的逻辑是航行的灯塔,清晰的论证则是抵达真理彼岸的坚实船只。《逻辑与论证:学术写作的基石》并非一本关于特定学科知识点的教科书,它是一部深入剖析学术思维、论证结构与批判性阅读的工具书和方法论指南。本书旨在为所有致力于提升学术写作质量的读者——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青年学者,还是需要进行严谨报告撰写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逻辑工具箱和写作框架。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读者跨越“知道”与“表达清楚”之间的鸿沟,使复杂的思想能够以无可辩驳的清晰度和令人信服的力量呈现出来。我们坚信,优秀的学术作品不仅依赖于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依赖于对论证有效性的精妙把控。 结构与特色 全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学术论证体系: 第一部分:逻辑思维的本质与误区(Fundamental Logic and Fallacies) 本部分聚焦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但采取了高度应用化的视角,而非纯粹的理论推导。 1. 演绎与归纳的辩证关系: 详细阐述了演绎推理(如三段论)在确保结论必然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归纳推理(如统计推断、类比论证)在构建新知识和预测趋势中的重要性。通过大量跨学科的实例,展示如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推理模式。 2. 论证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清晰界定了“有效性”(Validity)与“可靠性/真值”(Soundness/Truth)的区别。读者将学会如何评估一个论证的结构是否严密,其前提是否值得信赖。 3. 识别常见逻辑谬误(Informal Fallacies): 本章是本书的亮点之一。我们不仅罗列了“稻草人谬误”、“诉诸权威”、“滑坡谬误”、“非黑即白”等经典谬误,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当代学术文献和网络论辩的真实案例,指导读者如何“捕获”这些逻辑陷阱,避免在自己的写作中陷入自我矛盾,并能有力地反驳他人的不当论述。 第二部分:构建严密的论证结构(Structuring Compelling Arguments) 本部分将抽象的逻辑转化为具体的写作结构。 1. 核心论点的确立与聚焦: 探讨如何将一个宏大的研究问题分解为可操作、可证明的核心论点(Thesis Statement)。重点讨论论点的清晰性、独创性和可争辩性。 2. 证据链条的搭建: 论证的强度取决于证据的质量和组织方式。本章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证据(经验数据、理论模型、历史文献、实验结果)如何相互支持,形成一条坚不可摧的证据链。特别关注了证据的充分性(Sufficiency)和代表性。 3. 反驳与限制(Counterarguments and Limitations): 优秀的学术论证从不回避对立观点。本章详细指导读者如何主动预见、公正陈述并有效地反驳主要的反驳意见(Refutation),同时清晰地界定自己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内在局限性,从而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4. 逻辑流(Flow)的艺术: 讨论句子、段落乃至章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技术,确保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跟随作者的思维路径,体会到论证的内在节奏感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学术语言的精准性与清晰度(Precision in Academic Expression) 逻辑需要精确的语言来承载。本部分关注学术语体的特殊要求。 1. 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强调在跨学科交流中,对核心术语进行清晰、无歧义的界定是避免论证失焦的首要步骤。指导读者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测量、可检验的操作性定义。 2. 语气、视角与客观性: 探讨在保持学术中立性和客观性的同时,如何通过谨慎的措辞(Hedge Words)来体现研究的审慎态度,避免过度概括或武断的断言。 3. 清晰的表达层次: 教授如何使用清晰的句法结构(如避免过长的从句嵌套)和有效的连接词,确保复杂思想的层次感,使读者能迅速抓住主次关系。 第四部分:论证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Argumentation Across Genres) 本部分将方法论应用于具体的学术实践场景。 1. 文献综述中的论证: 如何将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转化为支持自己研究立场的“论据铺垫”,而非简单的信息罗列。 2. 实证研究报告的结构: 如何在“方法-结果-讨论”的框架内,有机地嵌入理论假设的验证过程,使结果的呈现自然地导向结论。 3. 批判性阅读的实践: 引导读者“倒过来”应用本书所学,训练自己像作者一样去解构他人的论证,快速评估一篇论文的逻辑强度和证据可靠性。 适用读者对象 研究生和博士生: 需要系统训练严密思维,为撰写学位论文奠定坚实的逻辑基础。 需要撰写研究报告的专业人士: 包括工程师、政策分析师、商业研究人员等,要求报告结论具有高度的说服力和可追溯性。 所有希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清晰表达能力的学习者: 逻辑是通往一切学科的通用语言。 本书的价值 《逻辑与论证:学术写作的基石》不是关于“如何写得华丽”,而是关于“如何写得正确”。它提供的是一套可内化、可反复应用的思维模型和检查清单。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 从根本上提升论证的内部一致性与外部说服力。 在构思阶段即能预见潜在的逻辑漏洞,并提前加以弥补。 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穿透文字表象,直击论证的核心强度。 掌握逻辑,即是掌握了学术研究和有效沟通的最高技能。 这本书将陪伴您,将您的知识转化为有力量、有影响力的思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