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

開講啦·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央電視颱綜閤頻道節目部 編著 著
圖書標籤:
  • 科普
  • 科學
  • 中國
  • 科技
  • 講座
  • 開講啦
  • 知識
  • 前沿
  • 創新
  • 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742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7648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鄔賀銓、潘建偉、裴端卿、王貽芳、李建剛、李德毅、麯道奎、米格爾·埃斯特班、顔寜、饒毅、楊培東、戚發軔、毛萬標、範瑞祥、楊宏、黃旭華、陳德明、吳希明、唐長紅、陸軍、李東、鬍旭東,國寶級科學傢為你講述,如何成為那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有所謂的嘩眾取寵,也拒絕不負責任的炒作,本書為青年少打開一扇通往這個世界的大門,用嚴肅勵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用彆人的故事,啓迪他們的人生。

◎互聯網、細胞科學、高能物理、人工智能、量子力學、神舟號飛船、宇宙空間站、“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係統、核潛艇、鏇翼飛行器、生命科學……在人生的某個節點,看到這樣一本書,發現書中科學世界奧妙無窮,於是,你的人生軌跡從此不同……

◎總有那麼一個人,讓你視為榜樣;總有一句話,讓你奮發嚮上。


內容簡介

成為那個改變世界的人

無限接近世界的真相

科技對於我們來說,仿佛很遙遠,我們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有些事情,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探究過。

今天,我們站在這裏,天空、星辰、世界的真相依然在那裏。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我們不能永遠活在搖籃中。我們曾錯過海洋,但我們不能再錯過宇宙。將來我們應該走得更遠,其實,不是為瞭鮮花和掌聲,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書中國寶級的科學傢們,匯聚成一股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讓全世界看到瞭中國的崛起。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青年一代: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人生。

《開講啦》官方授權圖書,書中收錄瞭嘉賓們自己的人生經曆與成長故事,充滿瞭正能量的演講中包含他們關於人生的思考,對於未來的憧憬,同時解答瞭青年們心中的睏惑。他們闡釋瞭科技怎樣讓中國舉世矚目,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他們的人生中,我們或許能看到未來的路。


作者簡介

中央電視颱綜閤頻道節目部是以新聞為主的綜閤類電視頻道,是中央電視颱第*套節目,於1958年9月2日開播。

《開講啦》欄目是中央電視颱綜閤頻道(CCTV-1)的優秀重點電視節目。節目麵嚮中國的青年觀眾群體,邀請“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嘉賓,以演講為載體,傳遞正能量,聆聽思想的聲音。節目於每周六22:30在中央電視颱綜閤頻道首播,每期50分鍾。節目自2012年開播以來,已纍計播齣200餘期。2016年,《開講啦》實現轉型升級,用主動的姿態講述中國故事,由過去個人奮鬥的個體故事上升到傢國情懷的中華民族勵誌,再次受到青年人的熱捧。


精彩書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 鄔賀銓

互聯網之路永遠是挑戰與機會共存,風光與風險同在;未知多於已知,永遠都有故事;顛覆不是新聞,一切皆有可能;成功不靠復製,唯有創新永恒;英雄不問齣處,希望寄托草根;大智移雲之峰,網絡強國圓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王貽芳

我們要追求的應該說不是一個諾貝爾奬,而是要追求掌握人類的各種各樣的知識,集閤人類的共同的能力,建造一個中國的科學中心,使得未來我們中國也能夠成為世界的科學中心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長 李德毅

大傢對人工智能還要多想一點,就像我們對科學要有一點兒敬畏之心一樣,對人工智能也要有一點兒敬畏之心。

生物學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饒毅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第*個角度是從生物的角度,做人;第二個角度是從個體的角度,做有趣的人;第三個角度是從社會的角度,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 戚發軔

不怕輸在起跑綫上,起跑綫在短跑中起作用,而人生、事業是馬拉鬆。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我們每一個人在起跑綫上都不那麼完美,但是不要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

雖然我母親一直深信她的兒子是大學生,不可能忘瞭養育他的父母,但是30 年一直沒有迴傢,她難免也有怨言。我聽我的妹妹講,我母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是滿臉淚水呀,我母親終於自豪不已瞭。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傢 潘建偉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珍視和加以保護的,那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有心靈的自由和獨立的思想。正因為我們從古到今保證瞭我們思想的獨立性,我們纔能夠保證我們想法的韆變萬化。

“長徵五號”係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李東

每個人都有他最初的夢想,有的人堅持下來瞭,有的人中途改變瞭,但是不管你選擇瞭什麼,年輕的朋友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不要讓這個世界的浮華乾擾瞭你的視野,不要因為短期內沒有得到迴報就沮喪或者放棄,不要急功近利。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事業是需要你花很長時間去努力、去追求的。


目錄

序 / VI

互聯網改變瞭我們什麼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 / VIII

中國互聯網發展之路 / 2

互聯網時代,痛點就是起點 / 6

探索的動機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傢,潘建偉 / 12

對科學保持原始興趣的初心 / 14

探索的動機 / 16

細胞的命運

細胞生物學傢,裴端卿 / 22

初識細胞 / 24

細胞的命運 / 26

科學有什麼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 / 32

科學是個舶來品 / 34

科學的四點用途 / 36

我的“太陽”在中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李建剛 / 44

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 / 46

“人造太陽”不是夢 / 50

人工智能在奔跑:“無人駕駛”即將成為現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長,李德毅 / 58

把駕駛交給機器人 / 60

對人工智能要有敬畏之心 / 63

機器人的時代到來瞭

中國科學院教授、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主席,麯道奎 / 66

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 / 68

機器人産業大有可為 / 70

我來中國做科研

中國973項目首位非華裔首席科學傢,米格爾·埃斯特班 / 76

立誌成為一個探索者 / 78

我來中國做科研 / 81

女科學傢都去哪兒瞭

生物學傢、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顔寜 / 86

金錢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標準 / 89

科學傢的世界對性彆沒有偏見 / 93

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生物學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 / 98

人所以為人,是件神奇的事 / 100

要做有趣的人和事 / 102

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 105

原創科學改變世界

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化學傢,楊培東 / 108

認識納米科技 / 110

原創科學從0到1 / 114

不怕輸在起跑綫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 / 118

一生就乾一件事 / 122

不怕輸在起跑綫 / 124

麵朝大海,仰望星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總工程師,毛萬標 / 128

我經曆瞭中國航天事業的低榖 / 131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 134

探索“航天夢”的未來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範瑞祥 / 138

“長徵七號”的驚世一飛 / 140

颱上10分鍾,颱下10年功 / 142

路雖遠,行則將至

載人航天總體部空間站係統總設計師,楊宏 / 148

載人航天那些事兒 / 150

路雖遠,行則將至 / 155

隱姓埋名30 年,此生無悔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 158

艱難的核潛艇研製之路 / 160

此生無悔 / 167

堅定是一種力量

中國反導任務靶場試驗係統副總設計師,陳德明 / 170

堅定是一種力量 / 174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書寫自己的履曆 / 177

追求極緻的挑戰

中航工業鏇翼飛行器首席設計專傢,吳希明 / 180

緊張是我慣有的心態 / 182

追求極緻的挑戰 / 186

鯤鵬展翅的背後

中航工業“鯤鵬”運-20 總設計師,唐長紅 / 190

從被震撼到被信任 / 193

上下齊心,其利斷金 / 196

挺起民族脊梁

“空警2000”總設計師,陸軍 / 200

預警機的由來 / 202

造中國的“爭氣機” / 206

十年磨一“箭”

“長徵五號”係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 / 212

我的航天夢 / 214

十年鑄箭 / 218

“長徵五號”發射前的163 分鍾

“長徵五號”首飛任務01 指揮員,鬍旭東 / 222

“長徵五號”升空一波三摺 / 225

研發過程“九死一生” / 229


精彩書摘

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生物學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

精彩語句: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第一是從生物的角度,做人;第二是從個體的角度,做有趣的人;第三是從社會的角度,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所謂你們這一代纔流行、我們那一代沒聽過的“高富帥”“白富美”,在我耳朵裏麵這些詞特彆難聽。我認為這6 個字把人完全當成動物在肉市上做交易,我覺得這是很悲慘的事情。

做有趣的人,包括對於我來說做有趣的科學傢,我覺得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科學是對真理的追求,是對自然的好奇。所以如果沒有大腦,科學可能不會誕生。

人物小傳:

饒毅,著名生物學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他曾主持由美國國傢科學基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支持的Gordon國際會議,為30多種國際雜誌審稿,經常正式應邀為世界重要學術機構演講。

他曾於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係任教並領導獨立的實驗室。2004 年起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他於2007年迴國,受聘齣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獨立演講

人所以為人,是件神奇的事

我在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做人。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我們人類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這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這個進化是從無生物到有生物,無核到有核,單細胞到多細胞,多細胞到整個個體的過程。當然有簡單的個體,也有復雜的個體,有植物、微生物、動物。我們所說的動物包括低等的、小小的蟲子,也包括更高等的,一直到有脊椎類、哺乳類、靈長類,最後還有我們智人。在智人裏麵,有一個從猿到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一步跨過來的。所謂的北京猿人不是我們在座各位的祖先。我們現在的智人主要是來自東非。他們從東非遷徙到歐洲,從印度次大陸南下到東南亞,從中國的南部遷嚮北部,在這個過程裏逐漸就變成瞭我們各地的人,最後變成瞭我們自己。

演化到最高的形式即我自己的時候,我就覺得能夠有我這樣一個人在世界上,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不僅有整個生物的進化,而且包括你傢族的傳承,都非常神奇。那麼既然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那你就應該珍惜。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要跟其他的生物,包括其他的高等動物有所差彆。我們不能否認我們是動物,因為我們也有個體生存、種係繁衍的需求。我們也得需要食物、住房、配偶,但是我們不能跟動物一模一樣吧?所謂你們這一代纔流行、我們那一代沒聽過的“高富帥”“白富美”,在我耳朵裏麵這些詞特彆難聽。我認為這6個字把人完全當成動物在肉市上做交易,我覺得這是很悲慘的事情。我們跟動物最大的區彆是我們具有人的特性的大腦,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有高級的認知,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有文明的社會,我們的大腦為我們帶來今天日新月異的世界。所以隻要你用大腦做一些高級的進化、為你帶來一些高級的認知,這樣用大腦的生活纔是人的生活。所以做人用腦,這是我的觀點。下麵兩點可能各有選擇,我自己覺得特彆重要,有些人肯定不覺得特彆重要,但我們可以探討。

要做有趣的人和事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第一是從生物的角度,做人;第二是從個體的角度,做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包括對於我來說做有趣的科學傢,我覺得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科學是對真理的追求,是對自然的好奇。所以如果沒有大腦,科學可能不會誕生。在和平年代你選擇做哪個行業都可以,你甚至當律師也可以,當主持人也可以,做什麼事情是你的自由。做科學也不需要誰獻身,你願意做你就做,不願意做就做彆的事情。

科學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基因變化後影響睡眠的實驗。假設這是果蠅的腦袋,你可以看見一個熒光蛋白是由特定的基因錶達的,你可以看到這個基因在哪個地方,在哪個區域起作用。我們發現其中有些基因被改變以後,可以讓果蠅不睡覺;有一些基因我們改變以後又可讓果蠅睡覺睡得特彆多;還有一些基因被我們改變以後,果蠅就白天睡覺晚上玩。我們還做過老鼠的研究。我們把老鼠的一些基因改變以後,這個老鼠在選擇跟誰睡覺方麵就會齣現問題。這個當然不是睡眠問題,這是性偏好的問題。我們實驗室曾經還做猴子的研究。我們的實驗對象是一隻小猴子,它和其他小猴子是不一樣的,這種不一樣不是在外麵而是在裏麵,我們改變瞭它的一個基因。它的基因被改變以後,我們就發現它對母親的愛減少瞭。有人說我們是奇葩,專門虐待動物,在基因水平上虐待動物。其實不是,我們通過改變基因,就知道哪些基因會使其他的猴子更愛它的媽媽。所以我們是通過異常來瞭解正常。這些實驗好玩得很,這些動物的外觀和細胞基因錶達都是很漂亮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做這些研究,居然有人給我們錢,不僅給我們飯吃,還給我們研究經費,我覺得這樣做科學實在是一種幸福。

除瞭作為一個職業,做科學研究也要做有趣的。我自己在學校一直講課,我講本科生的課,我也講研究生的課,我希望讓我的學生覺得科學裏麵有一些非常好玩、非常優雅、非常激動人心的工作。除瞭做研究工作和教學以外,我自己也喜歡讀書,有時候忍不住跟彆人分享,就像小學生齣黑闆報一樣,最近我們幾個大人也想齣黑闆報,然後找不到黑闆,乾脆齣瞭微信公眾號。我們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對智力、對知識的欣賞和享受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們還是覺得好玩是一個很大的目標。所以除瞭做好玩的科學、教好玩的課程,到讀好玩的書和齣好玩的微信公眾號,我覺得我很喜歡做一個有趣的人。

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從社會角度來說,我們當然得做有意義的人。做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我這一代人來說是一個問題,對於你們來說可能是更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和平年代的中國人。我在9 年前迴北大,我堅決拒絕任何人給我戴上“愛國”的帽子。我認為愛國隻能用來描述20世紀40 年代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進行過博士後工作,後來迴到戰爭中的重慶工作的張昌紹教授。他是藥理學傢,他在戰爭期間可以留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決定迴到祖國,這叫愛國。有他這樣的科學傢從西方引進我國所缺乏的科學傳統和當時的現代科學,纔有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 年代初期,屠呦呦和其他科學傢在中國做的研究。他們做的研究是從中藥青蒿中獲得化學單體抗瘧藥青蒿素。他們的研究結果造福於中國,造福於人類,所以他們所做的是有意義的工作,他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我這一代,特彆是像我自己這樣的人,不僅完全沒有資格標榜自己愛國,而且我很擔心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意義不大,甚至沒有意義。

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希望我的研究有些時候不隻是看哪個老鼠跟哪個老鼠交配,還要對我們其他的學術或者應用有意義。這種意義可能是我們發現瞭新的基因,細胞如何控製睡眠、如何控製各種社交活動,我們也可能發現一種藥物,可以讓人的時差倒過來。我說這句話不是笑話,我們實驗室最近有一個研究生在用人體的細胞做實驗。人體的細胞在培養皿的時候,他丟一個藥上去,那個細胞就改瞭9 個小時的時差。我現在熱切地等著這個實驗是不是在動物身上、在人身上有作用。像這樣的有可能對人類有用處的(實驗),偶爾我也悄悄地做一做,因為我希望自己有一部分工作能夠有意義。可以是科研工作有意義,也可以是教學工作有意義,萬一自己做得有限,我的教學工作做得很投入,我就希望我的學生以後做得很好。最後總結一下就是,做人,做有趣的人和做有意義的人。

謝謝大傢。

小撒記錄

饒教授顛覆瞭我心目當中院長學者的形象,我覺得學者應該是很嚴肅的,但他是如此的有趣、善辯,甚至可以說相當霸氣。當有人問他做研究有什麼用時,他說,我實驗室做研究的目的是給我講笑話提供材料;當有人說他,你自己沒經曆過苦難卻來這裏教大傢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好像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他說,首先他並不擅長宣揚自己的苦難,其次人也不一定非要經曆苦難,做一個你喜歡的事情你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經曆苦難。我想,之所以年輕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還是跟我們過去的一些傳播的語態和語境有關係,總覺得一個有所成就的人站在講颱上要給年輕人傳遞點什麼的話,一定得先從苦難開始,一定要從睏難中走齣來,纔能真正站在一個光輝的頂點,其實不是。我們完全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直到做齣成就來。無論是這場演講還是後麵的互動問答,饒教授其實一直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選擇自己的職業和興趣愛好,你想乾什麼是外力改變不瞭的。就像那個一直學金融學到理科狀元後非要當新聞記者誰也拉不迴來的姑娘。讓我們共同嚮著有趣的生物去進化吧,就像饒教授說的,要用大腦做人,做一個有趣的、有意義的人!


前言/序言

一檔節目和它的價值觀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30年來隱姓埋名、無怨無悔,用自己的故事闡釋瞭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人生;戚發軔、毛萬標、範瑞祥、楊宏、李東、鬍旭東,一代又一代堅持不懈的航天人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告訴我們什麼是“誌當存高遠”;而通過不懈努力、頑強拼搏最終站到瞭裏約奧運會最高領奬颱上的女排姑娘們,則為全國的青年人完美詮釋瞭“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隻有立足自身,於實處用力,纔能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開講啦》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由個體的“小我”到中國夢的“大我”,由個人奮鬥的個體勵誌到傢國情懷的中華民族勵誌。

從節目形態來說,《開講啦》可稱為“安靜”——沒有廉價的笑聲和簡單的感官愉悅。但“安靜”的背後是並不安靜的思想碰撞和心靈滌蕩。曾經有一位青年代錶在節目中說過:“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隻不過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罷瞭。”青年人通過節目中嘉賓的分享與交流,領悟到所謂“靜好”正是無數人艱辛的努力與付齣,“中國夢”是無數人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氣質正是《開講啦》的魅力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誌青年接續奮鬥。廣大青年要以國傢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誌存高遠,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並為之終生奮鬥”。①開播五周年的《開講啦》一直以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一直堅持弘揚主鏇律、傳播正能量,保持主流媒體的品格和風範,講責任、講品味、講格調,每一期都當作開篇之作去精心打磨、精細製作。我們堅信“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為此,我們將不懈努力!

王曉真

中央電視颱總編室主任兼綜閤頻道總監

① 齣自習近平同誌2016年4月26日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錶座談會上的講話。——編者注


《海納百川: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探索》 本書精選瞭近年來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前沿技術突破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等領域湧現齣的前沿性、創新性成果。我們並非簡單羅列成就,而是深入剖析這些“中國力量”是如何孕育、成長並最終改變世界的。 宏觀視野下的科技脈絡: 從“兩彈一星”到“中國天眼”: 迴顧中國科技自主創新之路的艱辛曆程,著重講述老一輩科學傢如何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奠定國傢科技基石。通過對“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展現新時代科學傢們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深空探索等領域的宏偉藍圖與實踐。我們將重點描繪中國空間站“天宮”在軌運行的背後故事,從核心艙的研製到多個模塊的對接,再到空間站上進行的各類前沿科學實驗,無不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智慧與汗水。同時,深入解讀“中國天眼”(FAST)如何突破國外技術瓶頸,以其卓越的靈敏度和觀測能力,在宇宙探索中占據重要地位,並為我們揭示瞭何為“宇宙的耳朵”,它在尋找脈衝星、搜尋地外文明等方麵的潛力。 “中國芯”的逆風飛翔: 剖析中國在集成電路領域麵臨的挑戰與突破。我們將講述從最初的模仿學習到如今的自主研發,中國在芯片設計、製造工藝、先進封裝等環節取得的顯著進展。本書將聚焦於國內在高性能處理器、AI芯片、存儲芯片等方麵的最新研發成果,並探討這些突破如何為信息産業的自主可控注入強勁動力。我們將深入淺齣地解釋芯片的製造流程,從光刻、蝕刻到封裝測試,讓讀者瞭解其中蘊含的精密工藝和技術難度,以及中國科學傢和工程師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在這一關鍵領域實現“中國芯”的突破。 綠色能源的中國方案: 關注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包括太陽能、風能、水電以及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本書將深入探討中國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並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可行的“中國方案”。我們將詳細介紹中國在光伏發電領域的技術迭代,從單晶矽到鈣鈦礦,展現中國企業如何成為全球光伏市場的引領者。同時,深入分析中國在風力發電技術上的進步,包括海上風電的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以及中國在發展先進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固態電池等方麵的探索,這些都是保障新能源穩定供應的關鍵。 細緻入微的前沿領域: 人工智能:從算法到應用,賦能韆行百業: 深入解析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涵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核心技術。本書將聚焦於AI技術在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展示“中國智慧”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將詳細解析AI的幾個關鍵分支,比如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如何讓機器理解並生成人類語言,進而催生齣智能客服、機器翻譯等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如何讓機器“看見”並識彆圖像,在安防監控、自動駕駛、醫療影像分析等方麵發揮巨大作用。通過具體的案例,例如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如何利用AI優化交通流量、提升公共安全,以及在智慧醫療領域,AI如何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 生命科學:解碼生命奧秘,守護健康未來: 關注中國在基因編輯、精準醫療、新藥研發、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突破。本書將介紹中國科學傢在解析人類基因組、開發創新藥物、攻剋重大疾病方麵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現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為人類健康做齣的貢獻。我們將探討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中國科學傢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在基因治療、動植物育種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深入介紹中國在抗癌新藥、疫苗研發方麵的最新進展,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加速新藥研發的進程。此外,還將介紹中國在腦科學、免疫學等前沿領域的研究進展,為理解生命奧秘、應對健康挑戰提供新的視角。 量子科技:引領下一代信息革命: 揭示中國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傳感等領域取得的領先地位。本書將深入淺齣地解釋量子世界的奇妙原理,並展示中國在構建量子計算機、實現量子保通信網絡方麵的最新進展,展望量子科技為信息安全、計算能力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我們將詳細介紹量子計算的原理,以及中國在超導量子比特、離子阱量子比特等不同技術路綫上的研究進展,例如中國科學傢如何構建瞭首颱光量子計算機“九章”,以及在超導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的進展。在量子通信方麵,我們將重點介紹“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成就,以及如何構建瞭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為實現絕對安全的通信提供可能。 創新驅動的實踐範例: 超級工程的中國建造: 選取具有代錶性的重大工程項目,如港珠澳大橋、復興號高鐵、白鶴灘水電站等,從設計理念、技術難題、施工工藝、管理經驗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度解讀。本書將展現中國在復雜工程建設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將聚焦於港珠澳大橋如何剋服海洋環境的嚴峻挑戰,運用創新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實現世界級跨海大橋的建造。深入剖析復興號高鐵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創新,從動力分散式設計到智能化運營,展現中國高鐵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白鶴灘水電站,我們將重點解讀其在超大規模水電站建設中的技術難題和創新解決方案,以及其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數字經濟的中國速度: 探討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包括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等。本書將分析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驅動因素,以及其對社會經濟模式的深刻影響。我們將聚焦於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例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如何改變瞭人們的消費習慣,並為全球數字普惠金融提供瞭藉鑒。深入分析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創新模式,從淘寶、京東到拼多多,展現中國電商如何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並推動綫上綫下融閤。同時,還將重點介紹5G通信技術的部署與應用,以及其如何為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本書的獨特之處: 深入淺齣的解讀: 摒棄枯燥的技術術語,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案例,讓非專業讀者也能理解前沿科技的精髓。 多維度的視角: 不僅關注技術本身,更深入挖掘背後的科學傢精神、國傢戰略、産業生態以及對社會的影響。 前瞻性的展望: 在展現當下成就的同時,也積極展望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鮮活的人物故事: 穿插介紹在這些科技突破背後,那些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工程師和創新者的動人故事,展現“中國力量”的溫度。 《海納百川: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探索》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科技創新畫捲,展現中華民族在新時代勇攀科學高峰、改變世界格局的堅定步伐與非凡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的太鼓舞人心瞭!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渾身充滿瞭力量,恨不得立刻就去改變世界。書中講述的那些科學傢和工程師的故事,簡直比任何科幻小說都精彩。他們麵對的睏難,那些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是如何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無窮的智慧和無私的奉獻,最終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的,我都仿佛親身經曆瞭一般。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某個科研項目推進過程中,主人公團隊經曆瞭無數次的失敗,資源短缺、技術瓶頸,甚至還麵臨著外界的質疑和誤解。但他們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團結,互相鼓勵,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最終剋服瞭所有障礙,實現瞭偉大的目標。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尤為寶貴,它提醒我們,無論麵對多大的挑戰,隻要我們有夢想,有決心,有團隊閤作,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科學成就,更是關於中國人民的精神麵貌,那種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奮鬥者精神,讓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我強烈推薦給每一個想要汲取正能量,對國傢科技發展感到好奇,或者隻是想找一本能點燃自己內心火焰的書籍的讀者。它會讓你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改變時代進程的科技發明充滿好奇,而《開講啦·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恰好滿足瞭我這一點。這本書並沒有枯燥地羅列技術參數,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故事化的方式,嚮我們展現瞭這些“中國力量”是如何孕育、成長並最終綻放光芒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科學傢個人經曆的刻畫,他們不僅僅是坐在實驗室裏的“書呆子”,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普通人。他們如何剋服傢庭的反對,如何忍受長期的寂寞和孤獨,如何從細微之處發現問題並深入研究,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比如,書中描繪的一位科學傢,為瞭攻剋一項關鍵技術,幾乎放棄瞭所有的個人時間和愛好,每天的工作時長遠超常人,甚至在生病的時候,腦子裏想的依然是實驗方案。這種 dedication(奉獻)精神,實在令人動容。它讓我明白,科學的進步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後凝聚瞭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力量”有瞭更深刻、更感性的認識,它不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鮮活的生命在書頁間跳躍。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技術充滿瞭敬意,而《開講啦·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中國在這方麵所展現齣的強大潛力與成就。書中並沒有泛泛而談,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具體地展現瞭“中國力量”是如何體現在實際的科技創新和應用中的。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科學傢個人故事的描繪,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夢想的追逐者和實踐者。他們如何在逆境中堅持,如何在質疑中前行,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齣不平凡的貢獻,這些都讓我深感敬佩。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研究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經曆無數次的失敗,纔能最終迎來成功的曙光。書中對於某些技術難題的攻剋過程,描述得細緻入微,讓我能夠窺見科學傢們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它讓我對“中國力量”有瞭更深刻、更具象的理解,它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科技成果,是無數科學傢們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輝煌。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我一直認為,真正的“中國力量”體現在那些能夠引領時代潮流、造福人類的科技進步上。《開講啦·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就精準地捕捉到瞭這一點。它並沒有像教科書那樣枯燥地講解科學原理,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瞭中國科學傢們如何憑藉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在各自的領域裏披荊斬棘,不斷突破。我尤其被那些在條件艱苦、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依然堅持科研的精神所打動。他們沒有被眼前的睏難嚇倒,而是積極尋找解決方案,甚至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地摸索和創新。這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曆程,正是“中國力量”最真實的寫照。書中對於每一個重大科研突破的背景介紹、技術難點分析以及最終的成果展示,都顯得條理清晰,引人入勝。讀完之後,我仿佛也經曆瞭一場科技的盛宴,感受到瞭科技進步帶來的巨大震撼。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讀到的最有價值、最能啓迪思想的讀物之一。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身邊一直隱藏著這麼多瞭不起的“中國力量”。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關注國外的科技成就,而忽略瞭我們自己國傢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開講啦·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那些默默奉獻、為國傢發展貢獻力量的群體。書中講述的那些項目,很多我之前都隻是在新聞上略有耳聞,但通過這本書的深入解讀,我纔瞭解到其背後復雜的研發過程、技術難題以及剋服睏難的非凡智慧。比如,某項突破性技術的問世,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功勞,更是成百上韆科研人員,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工程應用落地,一步一個腳印,反復試驗,不斷迭代的集體智慧結晶。書中的故事,不是宏大敘事,而是聚焦於個體,展現瞭他們麵對挑戰時的思考、決策和行動。這種微觀視角的敘事,反而更能觸動人心,讓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力量”是如何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項目、每一次的攻堅剋難之中。它讓我對自己國傢的科技實力充滿瞭信心,也更加堅定瞭對國傢未來發展的期待。

評分

很不錯。自營正版。慢慢地看,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評分

科學捲: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 不錯

評分

京東真的特彆好,老有這種超級打摺的時候,很多都是新書。每迴都會買好多。

評分

質量不錯,搞活動的時候買的很閤算

評分

喜歡看 這本書內容很豐富 可以知道一些我想知道的

評分

速度很快,包裝也非常好。我們一起聆聽,開講啦

評分

當樣書用,很不錯

評分

好,正版,讀來滿滿正能量。好評。

評分

除運費貴瞭點,其它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