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第一部独立巨作,黑格尔思想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及其辩证方法都渊源于此。
目录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二、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三、哲学的认识]
[四、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导论
甲、意识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一、事物的简单概念]
[二、事物的矛盾概念]
[三、朝向无条件的普遍性和知性领域的发展运动]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
[一、力与力的交互作用]
[二、力的内在本质]
[Ⅰ超感官世界]
[Ⅱ规律作为差别与同一]
[Ⅲ关于纯粹差别的规律]
[三、无限性]
乙、自我意识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Ⅰ自我意识自身]
[Ⅱ生命]
[Ⅲ自我与欲望]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Ⅰ双重的自我意识]
[Ⅱ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
[Ⅲ主人与奴隶]
二、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
[Ⅰ斯多葛主义]
[Ⅱ怀疑主义]
[Ⅲ苦恼的意识,坏的主观唯心主义]
丙(甲)、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Ⅰ唯心主义]
[Ⅱ范畴]
[Ⅲ空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一、观察的理性
(a)对自然的观察
[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Ⅲ将自然当作一有机整体来观察]
(b)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逻辑规律与心理学规律
[Ⅰ思维规律]
[Ⅱ心理学的规律]
[Ⅲ个体性的规律]
(c)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
[Ⅰ器官的面相学的含义]
[Ⅱ这种含义的双义性]
[Ⅲ头盖骨相学]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Ⅰ自我意识的直向运动;伦理世界]
[Ⅱ自我意识的反向运动;道德世界]
(a)快乐与必然性
[Ⅰ快乐]
[Ⅱ必然性]
[Ⅲ自我意识里的矛盾]
(b)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Ⅰ心的规律和现实的规律]
[Ⅱ将心置人于现实]
[Ⅲ个体性的自大狂]
(c)德行与世界进程
[Ⅰ自我意识与普遍的关联]
[Ⅱ世界进程是普遍在个体性里的现实性]
[Ⅲ个体性是普遍的实在性]
三、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a)精神动物的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
[Ⅰ个体性的概念作为实在的个体性]
[Ⅱ事情自身与个体性]
[Ⅲ相互欺骗与精神实体]
(b)立法的理性
(c)审核法律的理性
译后记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现象学(上卷)》:
乙、自我意识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确定性前此的各个方式对意识说来其真理都是意识自身以外的某种东西。但这个真理的概念在我们经验到、认识到它的过程中便消失了。就对象是直接地自在而言——不论这对象是感性确定性的存在知觉的具体事物、或知性的力——它毋宁被表明为真正地并不存在,而这种自在反而证明它自身仅仅是为他物而存在的一个方式;这种抽象的、自在的对象的概念扬弃其自身于现实的对象中,或者说,那最初的直接的观念扬弃其自身于经验到、认识到它的过程中;而这种确定性消失其自身于真理性中。但是在前此各个阶段所没有的情况,现在却发生了,即现在我们达到了一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和它的真理性是等同的;因为确定性本身就是它自己的对象,而意识本身就是真理。无疑地这里面也还是有一个他物;因为意识区别出这样一种东西,这东西对于它同时又是没有差别的。如果我们称知识的运动为概念,而称那作为静止的统一或自我的知识为对象,那么我们就会看见,不仅就我们说来,而且就知识本身说来,对象都是符合于概念的。或者用另一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称自在的对象为概念,而称那与主体相对立或者为一个对方而存在的东西为对象,那么很明显,那自在的存在和为他物而存在乃是同一的;因为那自在的就是意识;而意识同样又是这样的东西,对于它一个他物(即自在的东西)存在着;并且只是对于意识说来,对象的自在和对象为他物而存在才是同一的;自我是这种关系的内容并且是这种关联过程的本身;自我是自我本身与一个对方相对立,并且统摄这对方,这对方在自我看来同样只是它自身。
[I.自我意识自身]到了自我意识于是我们现在就进入真理自家的王国了。我们要看一看,自我意识这一形态最初如何出现。如果我们把知识的这种新形态,即对于自己本身的知识,与前面的那种知识,即对于一个他物的知识联系起来考察,那么诚然可以说对于他物的知识是消失了,不过这种知识的各个环节同时却仍然保存着,而损失在于它们只是潜在地现存在这里。意谓阶段的单纯的存在,知觉阶段的个别性和与个别性相对立的普遍性,以及知性的对象空虚的内在世界都不复被当作本质,而只是作为自我意识的诸环节,这就是说,作为一些抽象的东西或有差别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意识本身同时是没有存在的或者没有差别的和纯粹消失着的东西。由此看来只是那主要环节本身,亦即对于意识的单纯的独立长存性是失掉其存在了。但是事实上,自我意识是从感性的和知觉的世界的存在反思而来的,并且,本质上是从他物的回归。
……
前言/序言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在一本哲学著作的序言里,如果也像在普通的书序里惯常所做的那样先作一个声明,以说明作者所怀抱的著述目的和动机以及作者所认为他的著作与这同一问题上早期和同时的其他论著的关系,那么这样的一种声明似乎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就一部哲学著作的性质来说是不适宜的、不合目的的。因为,在一篇序言里,不论对哲学作出怎么样周详的陈述,比如说,给哲学的趋势和观点、一般内容和结果作一种历史性的叙述,或就真理问题上各家各派的主张和断言作一种兼容并蓄的罗列,如此等等,毕竟不能算是适合于陈述哲学真理的方式和办法。而且,由于在本质上哲学所探讨的那种普遍性的因素本身就包含着特殊,所以在哲学里比在其他科学里更容易使人觉得,仿佛就在目的或最终结果里事情自身甚至其全部本质都已得到了表达,至于实现过程,与此结果相比,则根本不是什么本质的事情。相反,譬如在解剖学是什么(解剖学是就身体各部分之为僵死的存在物而取得的知识)这样的一般观念里,我们则深信我们尚未占有事实本身,尚未占有这门科学的内容,而必须进一步去探讨特殊。——再者,在这样一种不配被称之为科学的知识堆积里,谈论目的之类普遍性的东西时所采用的方式,通常也就是叙述内容本身如神经、肌肉等等时所使用的那种历史性的无概念的方式,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哲学里,如果也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先作说明,而哲学本身随后又证明这种方式不能把握真理,那就很不一致了。
同样,由于对某一哲学著作与讨论同一对象的其他论著所持有的关系进行规定,这就引进来一种外来的兴趣,使真理认识的关键所在为之模糊。人的见解愈是把真理与错误的对立视为固定的,就愈习惯于以为对某一现有的哲学体系的态度不是赞成就必是反对,而且在一篇关于某一哲学体系的声明里也就愈习惯于只在其中寻找赞成或反对。这种人不那么把不同的哲学体系理解为真理的前进发展,而毋宁在不同的体系中只看见了矛盾。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但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矛盾,人们并不习惯于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同时那把握这种矛盾的意识通常也不知道把这种矛盾从其片面性中解放出来或保持其无片面性,并且不知道在看起来冲突矛盾着的形态里去认识其中相辅相成的环节。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现象学(上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