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唯識 唯識宗及其祖庭

萬法唯識 唯識宗及其祖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興中 著
圖書標籤:
  • 唯識宗
  • 佛教哲學
  • 中國佛教
  • 唯識學
  • 佛教思想史
  • 祖庭
  • 佛教文化
  • 顯教
  • 宗派
  • 佛教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64344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384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叢書總體上有以下七個特點。
  一是八宗兼備,每宗一冊。本叢書的主綫是縱嚮勾勒,橫嚮分類,體係清晰,結構完整。
  二是時空落實,主要體現在宗派與祖庭兼備,既有對宗派的介紹,也有對祖庭的描述,有助於實現時空的定位。
  三是古今貫通。從淵源講起,在追溯曆史的同時,關注當下的狀況,實現瞭古今的呼應,避免瞭學術界常見的重古薄今。
  四是史論結閤。宗派的曆史與宗派的學說同等重要,祖庭的沿革與祖庭的神韻均受到關注。
  五是解行並重,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既注重對宗派理論的解析,也注重宗派理論的當代價值,對於那些在現代生活中具有藉鑒價值的學說給予重點介紹。
  六是內外同觀。佛學也稱為內學,佛教以外的學說則被稱為外學。從佛教信仰的視角觀察,宗派的曆史與宗派的信仰一般會更加豐滿,而從佛教以外的視角觀察,則可能更加客觀。二者結閤起來,纔可能更加全麵準確地再現宗派和祖庭的曆史與文化底蘊。
  七是雅俗共賞。本叢書不追求觀點的創新,盡管也有很多創新,而重在追求通俗化的呈現。盡管在通俗化方麵也並未達到我的期望,但總體上看,通俗易懂依然可算作是本叢書的一個亮點。

目錄

一、唯識學派在印度的傳承 001
(一) 傳說中的祖師彌勒 003
1. 彌勒是誰 003
2. 彌勒的齣傢與成佛 005
3. 彌勒信仰 008
(二) 實際創始人無著和世親 011
1. 無著的生平 011
2. 無著與彌勒 012
3. 世親的生平 013
4. 無著度化世親 014
(三) 後繼輩齣的論師 016
1. 競相作釋的十大論師 016
2. 傑齣貢獻的其他論師 020
二、地論師和攝論師在中國的興起 025
(一) 三僧閤譯十地經論 027
1. 主譯者菩提流支 028
2. 閤作者勒那摩提 028
3. 協助者佛陀扇多 030
(二) 見解不同,道分南北 031
1. 北道代錶道寵 031
2. 南道代錶慧光 032
(三) 地論三師隋代興盛 034
1. 關中僧猛開創潮流 034
2. 淨影慧遠引領法門 035
3. 靈裕弘法苦心經營 037
(四) 真諦開創攝論學派 040
1. 在華期間,顛沛流離 041
2. 譯經廣博,弟子眾多 044
三、中國唯識宗的創立和發展 049
(一) 釋門偉器初祖玄奘 051
1. 投身佛門,誌存高遠 051
2. 西行求法,學冠天竺 054
3. 歸國弘教,法門領袖 057
4. 精進譯經,成就偉業 059
5. 弘唯識學,創法相宗 062
6. 培養弟子,廣傳法脈 064
(二) 三車和尚二祖窺基 068
1. 窺基的生平 068
2. 窺基的弟子 070
(三) 西明旁係新羅圓測 072
1. 圓測的生平 072
2. 西明派的傳承 073
(四) 三祖慧沼和四祖智周 074
1. 三祖慧沼大師 074
2. 四祖智周大師 076
(五) 唐末以後唯識學的衰落 077
1. 唐末五代的唯識學 077
2. 宋元明清時期的唯識學 082
(六) 近代唯識學的復興 092
1. 近代唯識學復興概況 092
2. 近代唯識學復興的主要人物 093
四、唯識宗的基本教義 103
(一) 唯識宗所依的經論 105
1. 六經 106
2. 十一論 107
3. 《成唯識論》 112
(二) 唯識宗的主要理論 115
1. 五位百法 115
2. 八識與唯識無境 117
3. 轉識成智 119
4. 種子說與五種性說 121
5. 三性三無性說 124
(三) 因明學 126
1. 因明的意義 126
2. 玄奘與因明 127
五、唯識宗祖庭 129
(一) 大慈恩寺 131
1. 建造背景 131
2. 幾度興廢 133
3. 寺院現狀 136
4. 大雁塔 140
5. 玄奘三藏院 147
6. 現任方丈增勤法師 152
(二) 玉華寺 154
1. 寺院概況 154
2. 由宮到寺 157
3. 二聖序文 158
4. 玄奘譯經與圓寂 160
5. 曆史變遷 162
6. 文物遺存 163
(三) 興教寺 164
1. 玄奘遷葬 165
2. 飽經滄桑 166
3. 寺院現狀 167
4. 慈恩塔院 169
5. 常明和尚與現任方丈寬池法師 172
六、玄奘文化在當代的繁榮 177
(一) 有關玄奘的寺院 179
1. 玄奘生前駐锡與寂後歸葬的寺院 179
2. 玄奘頂骨捨利供


禪悅梵音:探尋古老智慧的沉靜之旅 在浩瀚的東方哲學圖譜中,總有一些深邃的思想,如同一泓清泉,洗滌著浮躁的心靈,引人步入對生命本質的探求。本書《禪悅梵音:探尋古老智慧的沉靜之旅》便是一次這樣的旅程,它並非追溯某一個特定宗派的起源與發展,亦非聚焦於某個寺院的曆史沿革,而是試圖從更廣闊的視角,擷取佛教思想中那些關於“心”的精妙論述,編織成一張理解生命、洞察實相的精美圖捲。 我們生活的世界,常常被物質的錶象所迷惑,被感官的喧囂所裹挾。我們以為眼見為實,耳聽為真,卻鮮少停下來審視,這“眼”與“耳”所感知到的,究竟是真實的世界,抑或是我們內心投射齣的幻影?《禪悅梵音》正是從這最根本的問題齣發,引導讀者一同踏上嚮內觀照的旅程。 本書的開篇,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迷霧,迴溯人類早期對精神世界的種種猜想與探索。在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體係中,人們是如何理解意識的起源?“我”是誰?“存在”的本質是什麼?這些古老而永恒的追問,構成瞭人類文明的基石。我們將看到,早在佛教體係尚未完全成熟之前,那些閃耀著智慧之光的哲思,便已為後來思想的繁榮埋下瞭伏筆。 隨後,本書將目光聚焦於那片孕育瞭無數精神瑰寶的土地——古印度。在這裏,在恒河的岸邊,在寂靜的山林間,偉大的佛陀以其慈悲與智慧,開啓瞭嶄新的覺醒之路。我們並非要在此詳細梳理佛教戒律的演變,或是列舉曆代高僧的生平事跡,而是要從中提煉齣那些對“心”的理解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論點。例如,關於“無我”的洞見,它如何挑戰瞭我們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觀念?關於“緣起”的智慧,它如何揭示瞭世間萬物相互關聯、生滅無常的真相?這些並非枯燥的教條,而是洞察生命真相的鑰匙,是理解我們內心世界運作機製的精妙模型。 《禪悅梵音》並非一本教義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位慈悲的嚮導,引導讀者在浩瀚的佛法海洋中,尋覓那些觸及靈魂深處的寶藏。本書將著重闡釋佛教哲學中關於“心”的幾種重要麵嚮。 首先,我們將探討“心”作為一切經驗的源頭。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聽到的聲音,所感受到的情緒,無一不是通過“心”來接收、處理和解讀的。當我們遭遇挫摺時,是外界的環境直接導緻我們的痛苦,還是我們內心對睏境的解讀引發瞭情緒的波動?當他人給予我們善意時,是那份善意本身具有魔力,還是我們內心對善意的接納和感恩,纔讓我們體驗到溫暖?本書將通過深入淺齣的闡述,揭示“心”是如何主動構建瞭我們所感知到的現實,從而引導讀者認識到,改變內心,便是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其次,本書將觸及“心”的二元性與超越性。我們常常被“我”與“非我”、“好”與“壞”、“樂”與“苦”等二元對立的觀念所束縛。這些二元性的分彆,是心識活動的必然産物,也是導緻我們産生煩惱和執著的根源。然而,佛教思想中更深邃的部分,在於揭示超越二元性的可能性。那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它並非抹殺一切分彆,而是消融瞭分彆背後的執著與顛倒夢想。本書將藉助於譬喻和公案,嘗試觸碰這種超越性的智慧,讓讀者在理解二元世界的同時,也能窺見那更加廣闊、更加自由的內在空間。 再者,我們還將深入理解“心”的無常與變化。我們以為“我”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存在,然而,我們的念頭、情緒、認知,時刻都在遷流變化。如同奔騰的江河,從未有哪一刻是相同的。認識到“心”的無常,有助於我們放下對“永恒自我”的執念,學會與變化共處,不為暫時的順境而懈怠,也不為眼前的逆境而絕望。本書將通過對“五蘊”、“十二處”等概念的現代性解讀,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我”是如何不斷地被構建和解構,從而培養一種更加靈活、更加豁達的生活態度。 《禪悅梵音》並非一味地講述理論,它更注重將這些深邃的智慧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連接。書中將穿插一些古老的故事、禪宗的公案,以及曆代智者對人生睏惑的解答。這些故事並非僅僅是曆史的片段,而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們如同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例如,某個禪師如何通過一句話,瞬間點破弟子長年纍月的執著?某個故事如何展現瞭放下我執後,內心的豁然開朗?這些生動鮮活的案例,將幫助讀者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切身的體悟。 本書還將探討“心”與“境”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觀照“心”,來轉化“境”。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往往會抱怨環境、抱怨他人。然而,真正的問題,可能並非齣在“境”,而是齣在“心”對“境”的解讀。本書將引導讀者學習如何運用內觀的智慧,去審視自己的情緒反應,去覺察那些不自覺産生的負麵思維模式。當“心”不再被外境所牽引,當“心”能夠保持一種平靜、客觀的態度時,我們會發現,即使是相同的“境”,也會呈現齣不同的麵貌。 此外,《禪悅梵音》也將涉及“心”與“行”的互動。智慧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它最終要落實到我們的行為中。當我們逐漸理解瞭“心”的運作規律,當我們開始放下執著,培養慈悲,那麼我們的行為自然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並非刻意的僞裝,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本書將鼓勵讀者將所學到的智慧,運用到人際關係、工作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體驗到智慧帶來的寜靜與喜悅。 在全書的結尾,我們將再次迴到“禪悅梵音”的主題。我們所追尋的“禪悅”,並非高高在上的玄妙境界,它就蘊藏在當下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覺察之中。而“梵音”,則是內心深處那份純淨、清澈的聲音,它一直都在,隻是被我們的雜念所遮蔽。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夠在閱讀之後,開啓一段屬於自己的內在覺醒之旅。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把鑰匙,讓讀者自己去開啓心門,去探索屬於自己的那份生命智慧。 《禪悅梵音:探尋古老智慧的沉靜之旅》是一次對心靈的深度對話,一次對生命本質的溫和叩問。它邀請您放下對外在世界的執著,轉嚮內心,去聆聽那屬於您自己的,最深刻的“禪悅梵音”。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願這本書能成為您靜心安神的港灣,成為您探索生命意義的指引。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關於佛教思想的著作,我感到心神為之一振,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全新認知世界的門扉。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將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哲學概念,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緣起性空”這一核心思想的闡釋,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大量生動的比喻和曆史典故,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萬事萬物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微妙關係。不同於以往閱讀的佛學書籍,這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更注重與現代人生活經驗的連接,使我們能在日常的煩惱與睏惑中,找到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卑不亢、尊重傳統的態度,既沒有盲目推崇古老的教條,也沒有輕易否定其價值,而是在一種批判性繼承中,展現齣對真理的執著探尋。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套全新的思維框架,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方式。

評分

這是一本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精妙之處的書籍。初讀時,我或許會被那些繁復的術語和精微的辯證所睏擾,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會發現作者巧妙地設置瞭多個“錨點”,幫助讀者固定住理解的航嚮。特彆是書中對於不同時期思想傢心路曆程的刻畫,使得那些抽象的教義,擁有瞭鮮活的生命。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爭議性問題時所采取的平衡視角,他沒有急於給齣最終裁決,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體驗和反思。這種開放性的探討,遠比生硬灌輸更有價值。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被極大地拓展瞭,許多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定論,都開始變得可以被質疑和重新審視。這是一次智力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

這本書在學術研究的深度上,達到瞭一個令人敬佩的高度。作者顯然投入瞭大量的精力進行文獻考證和比較研究,其引用的資料之詳實、考據之嚴謹,令人嘆服。尤其是在對比闡述不同思想流派之間的細微差彆時,作者展現齣大師級的洞察力,能夠穿透錶象,直達核心的論辯焦點。對於真正想深入瞭解該領域脈絡的學者或資深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是一種研究方法的示範。在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查閱作者引用的典籍,這種互動讓我對所學內容有瞭更紮實的掌握。它提供瞭一種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可以更自信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眺望未來的研究方嚮。

評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與驚喜並存的。它不像市場上那些暢銷書那樣,追求速成的快感,而是更像一場漫長的、需要耐心的朝聖之旅。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內斂,情感色彩不外露,但字裏行間流淌著對所研究對象的深厚情感和敬意。我從中體會到一種古典的學問氣象——嚴謹、謙卑而又充滿探索欲。書中對某些關鍵概念的界定,邏輯嚴密到幾乎不留一絲縫隙,這使得它在理論建構上達到瞭極高的純粹性。雖然閱讀過程需要集中精力,但每一次理解上的突破,都會帶來巨大的滿足感。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真正的智慧探索,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和心力的雙重投入,而這本書,無疑是值得這份投入的。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讀起來酣暢淋灕,引人入勝。作者在構建思想體係時,展現瞭高超的邏輯構建能力,層次分明,層層遞進,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牽引著深入到更深遠的思考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紹某個具體學派的觀點時,往往會先描摹齣當時社會或思想界的背景,使得那些看似突兀的理論創新,都有瞭閤理的曆史土壤。這種將思想置於具體曆史情境中考察的方法,極大地增強瞭理論的可信度和厚重感。書中對幾次重要的宗派辯論的描繪,尤其精彩,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瞭思想交鋒的火花。盡管涉及的領域非常專業,但作者的文字功底極強,語言富有張力,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不忍釋捲。

評分

謝謝

評分

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啊

評分

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啊

評分

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啊

評分

謝謝

評分

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啊

評分

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啊

評分

謝謝

評分

謝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