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如何指導人們去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與奧秘的新邏輯體係,突破瞭現代通行的邏輯教材的舊框框,為傳統邏輯的發展方嚮提齣瞭一個引人矚目的獨特的改革方案,觀點鮮明,反對用數理邏輯取代傳統邏輯的片麵看法,主張改造並發展傳統邏輯,使之更好地為現代人的思維服務。書中將傳統邏輯在認識、錶達和論辯等方麵的應用充實為三大部分,精選瞭100個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索故事進行評析,通過剖析其中所蘊含的邏輯哲理,藉以提高讀者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
作者簡介
劉潤澤,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教授,中國邏輯學會會員,北京創新研究所國際漢語部主任,北京創新學會研究員,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國防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書畫傢聯誼會北京藝術創作中心理事。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保障部老乾部大學任教,獲總後勤部政治部頒發的優秀教師榮譽證書。已齣版著作:《傳統邏輯體係探析》《趣味論辯學》《現代漢語詩韻》《計謀與謀局》《邏輯智慧精粹》《論辯智慧精粹》《運籌謀略》《科學探索邏輯》等。
目錄
第一部分 總論
第二部分 分析法、綜閤法與分類法
分析法
一、對立關係
二、統一關係
綜閤法
分類法
一、種類的分類
二、屬類的分類
第三部分 比較法、遞比法與排除法
比較法
一、事物之屬性相似
二、事物之屬性相等
三、事物之屬性相超
遞比法
一、事物屬性相似之遞比
二、事物屬性相等之遞比
三、事物屬性相超之遞比
排除法
第四部分 聯緣法、溯因法與度果法
一、多因一果關係
二、閤因一果關係
三、一因一果關係
聯緣法
一、事物之存在相聯緣
二、事物之介入相聯緣
三、事物之變化相聯緣
溯因法
一、一因一果之溯因
二、閤因一果之溯因
三、多因一果之溯因
度果法
一、一因一果之度果
二、閤因一果之度果
三、多因一果之度果
第五部分 覓差法、對照法與察變法
覓差法
一、有果有因與無果無因之覓差
二、有果無因與無果有因之覓差
對照法
一、因果關係有誤之對照
二、因果關係無誤之對照
察變法
一、化一為一之演化
二、化一為多之演化
三、化多為一之演化
四、化多為多之演化
第六部分 歸納法、演繹法與類比法
歸納法
一、事物屬性之歸納
二、事物類彆之歸納
三、事物屬性比較之歸納
四、事物因果關係之歸納
五、事物演化規律之歸納
演繹法
一、事物屬性之演繹
二、事物類彆之演繹
三、事物屬性比較之演繹
四、事物因果關係之演繹
五、事物演化規律之演繹
類比法
一、事物屬性之類比
二、事物類彆之類比
三、事物屬性比較之類比
四、事物因果關係之類比
五、事物演化規律之類比
第七部分 認識事物的基本原則
第八部分 探索故事百例評析
1.魯班發明鋸子的傳說
2.魯班發明木船的傳說
3.管仲妙策齣迷榖
4.公孫隰朋找水泉
5.煉丹爐中翻火焰
6.張衡奏報地震
7.鮑子都智尋書生傢
8.華佗發明麻醉劑
9.祖衝之論月食
10.孫思邈治療“雀盲眼”
11.孫思邈發現“老鶴草”
12.曹紹夔除“妖”
13.瀋括論海潮
14.李時珍在脈象分類中的錯誤
15.唐伯虎智點鴛鴦譜
16.老吏智斷疑案
17.蟠桃會八仙射金錢
18.發現“神麯”的傳說
19.梅花鹿泡溫泉
20.麯煥章發明雲南白藥
21.哈尼人發明治傷良藥的傳說
22.古井在哪兒?
23.吳吉昌科學種棉花
24.李四光測齣大油田
25.鴿子辨認方嚮之謎
26.姑娘們的節日禮物
27.誰與誰是夫妻?
28.五大洲的代號
29.猜帽子遊戲
30.段元星用肉眼發現一顆新星
31.天文學傢巧熄戰火
32.王子與女神
33.聰明的囚徒
34.阿基米德揭開王冠的秘密
35.大西洋島上的神像
36.生死鬮
37.阿麗絲在“健忘的森林”裏
38.荒島上的患病船員
39.比薩斜塔上的實驗
40.印第安人發明金雞納霜
41.波義耳發明酸、堿指示劑
42.牛頓揭開光譜的奧秘
43.羅濛諾索夫發現“物質不滅定律”
44.羅濛諾索夫探索“運動能夠産生熱”
45.奧恩布魯格發明叩診法
46.富蘭剋林揭開雷電之謎
47.卡文迪什揭開物質化閤的奧秘
48.伏打發明電池
49.琴納發明牛痘免疫法
50.戴維發現“笑氣”
51.奧斯特發現電磁效應
52.捨拜恩發明火藥棉
53.古德伊爾發明硫化橡膠
54.帕金製成苯胺紫
55.德維爾發現“氫脆”現象
56.諾貝爾發明安全炸藥
57.李斯特發明消毒法
58.沙皇審理紐扣失蹤案
59.貝采利烏斯發現催化劑
60.鮑細霞的肖像
61.莫爾頓發明麻醉藥
62.“萬能”溶液
63.施旺發現動物細胞核
64.李比希發明化肥
65.法拉第發現漂白劑
66.施瓦布探索地球的磁暴周期
67.李比希改進顔料生産法
68.巴斯德揭開發酵之謎
69.巴斯德發明消毒法
70.薩剋斯揭開植物産生澱粉的秘密
71.愛因斯坦的智力題
72.斯米爾諾夫發現大鐵礦
73.巴斯德戰勝炭疽病
74.科赫發現結核杆菌
75.凱庫勒夢中的科學發現
76.巴斯德徵服狂犬病
77.穆瓦桑製成人造金剛石
78.門捷列夫的偉大預言
79.倫琴發現X 射綫
80.貝剋勒爾發現放射性元素
81.居裏夫婦發現鐳元素
82.查德威剋發現中子
83.蘭特斯坦納發現血型
84.“卡介苗”的誕生
85.福爾摩斯探案
86.法布爾揭開昆蟲求偶的秘密
87.理發師的告示
88.艾剋曼發現維生素
89.貝剋蘭發明酚醛塑料
90.剋勞德製成霓虹燈
91.布裏爾利發明不銹鋼
92.勞倫斯製成新元素
93.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94.弗洛裏提純青黴素
95.科學傢發明農藥
96.伍德沃德發現大銅礦
97.揭開“怪洞”之謎
98.啤酒冒氣泡引起的發明
99.發黴的花生與癌癥
100.生物鍾
編後語
一、關於概念
二、關於判斷
三、關於推理
精彩書摘
邏輯學是研究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與基本原則的學說。
列寜說:“邏輯學是和認識論一緻的。……邏輯學是關於認識的學說,是認識的理論。……在《資本論》中,邏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同一門科學。”(《列寜全集》第38捲,人民齣版社,1959年版,第186、194、375頁)列寜闡明,邏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同一門科學。
這裏所介紹的邏輯學即列寜所說的“邏輯學”,它是“和認識論一緻的”,是“關於認識的學說”,是“認識的理論”。
本書所研究的內容,包括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與基本原則,這些內容即通常所說的“科學方法論”的內容。
在科學史上,曾經産生過很多偉大的科學發現與發明。例如,倫琴發現X射綫,居裏夫婦發現鐳元素,貝剋勒爾發現放射性元素,查德威剋發現中子,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奧斯特發現電磁效應,伏打發明電池,琴納發明牛痘免疫法,古德伊爾發明硫化橡膠,波義耳發明酸、堿指示劑,卡默德、介蘭製成“卡介苗”,富蘭剋林揭開雷電之謎,卡文迪什揭開物質化閤的奧秘,等等。這些偉大的科學發現與發明,都是藉助於邏輯方法完成的。
這裏介紹的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可視之為辯證法的具體方法。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認為:“歸納是‘上升的辯證法’,……分類是‘下降的辯證法’。”(《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齣版社,2004年版,第129頁)柏拉圖把“歸納”和“分類”稱之為“辯證法”是有道理的。
認識客觀世界,要應用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去思索,遵循認識事物的基本原則去探尋,無論是自然科學問題還是社會科學問題,都要藉助於這些邏輯知識去研究。
列寜說:“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列寜選集》第4捲,人民齣版社,1972年版,第453頁)這裏介紹的邏輯方法,是認識客觀世界時所用的最具體的科學方法。
認識客觀世界,首先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去接觸客觀外界的現象形成感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步。感性認識是由人的眼、耳、鼻、舌、身五個感覺器官完成的,是人的感覺器官對事物的認識結果。
我們認識到太陽明亮、晴空蔚藍、湖水碧綠、櫻桃鮮紅、駱駝高大、螞蟻微小、青山靜立、江水奔流等,這些是由視覺器官——眼睛完成的;認識到鳴蟲啾啾、燕語呢喃、溪流淙淙、海濤呼嘯、琴麯悠揚、炮聲隆隆等,這些是由聽覺器官——耳朵完成的;認識到桂花香、狗屎臭、狐狸臊、山羊膻、魚蝦腥等,這些是由嗅覺器官——鼻子完成的;認識到青梅酸、甘蔗甜、黃連苦、秦椒辣、柿子澀、食鹽鹹等,這些是由味覺器官——舌頭完成的;認識到冰雪涼、火焰熱、海綿軟、岩石硬等,這些是由觸覺器官——身體的肌膚完成的。這些都是感性認識。
認識到事物的光色、形狀、動態、靜態、聲音、氣味、滋味、涼熱、軟硬等屬性,都是感性認識。感性認識屬於事物之片麵的、現象的、外部聯係的東西,是人的感覺器官所能感覺到的。
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文中說:“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纍多瞭,就會産生一個飛躍,變成瞭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
所得到的感性認識需要應用邏輯方法進行加工,使之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思想,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步。理性認識是由人的大腦完成的,是人的思維器官大腦對事物的認識結果。
人們常把感性認識比作原材料,把大腦比作加工廠,那麼,邏輯方法則好比是加工廠裏的機器。也就是說,大腦是用邏輯方法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的。隻要掌握瞭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應用邏輯方法進行一番加工,就能得齣閤乎客觀實際的結論,達到對事物規律性的理性認識。
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有十五種:分析法、綜閤法、分類法,比較法、遞比法、排除法,聯緣法、溯因法、度果法,覓差法、對照法、察變法,歸納法、演繹法和類比法。
認識客觀世界,要認識事物的五個內容:事物的屬性、事物的類彆、事物屬性的比較、事物的因果關係和事物的演化規律。
認識事物的屬性,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運用分析法與綜閤法完成的;認識事物的類彆,是運用分類法完成的;認識事物屬性的比較,是運用比較法與遞比法完成的;認識事物的因果關係,是運用聯緣法、溯因法、度果法、覓差法與對照法完成的;認識事物的演化規律,是運用察變法完成的。在此基礎上,還要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與類比法,對事物的五個內容進行歸納、演繹與類比的認識。這些內容是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進行邏輯思維的範疇。
毛澤東說過:“認識的真正任務在於經過感覺而到達於思維。”(《毛澤東選集》,第1捲,人民齣版社,1968年版,第262頁)
應用邏輯方法,就能夠使認識“經過感覺而到達於思維”,得以完成“認識的真正任務”。
例如,我們觀察到:太陽能發光,牛郎星能發光,織女星能發光,天狼星能發光,比鄰星能發光,老人星能發光,愛普西侖星能發光,等等,這些都是用人的感覺器官眼睛所得到的感性認識。應用歸納法,通過思索,概括齣太陽、牛郎星、織女星、天狼星、比鄰星、老人星、愛普西侖星等屬於恒星,就歸納齣“恒星能發光”這個結論,把所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瞭理性認識。
毛澤東說:“感性的認識是屬於事物之片麵的、現象的、外部聯係的東西,論理(即邏輯——編者注)的認識則推進瞭一大步,到達瞭事物的全體的、本質的、內部聯係的東西。”(《毛澤東選集》,第1捲,人民齣版社,1968年版,第263頁)
認識客觀世界,通過觀察、調查、實驗等各種實踐活動,接觸客觀外界的現象形成瞭感性認識,經過應用邏輯方法進行加工,就可以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隻要所掌握的感性材料是豐富而真實的,並且正確地應用邏輯方法進行加工,就能夠得齣符閤客觀實際的結論,探索齣客觀世界的規律與奧秘。
邏輯方法都各有自己的特徵,在認識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采用不同的邏輯方法。但是,它們之間又是相互聯係、相互補充的。應用邏輯方法進行探索,既要瞭解它們各自的特徵,又要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補充,這樣纔能達到認識復雜的客觀世界的目的。
恩格斯說:“經驗自然科學積纍瞭如此龐大數量的實證的知識材料,以緻在每一個研究領域中有係統地和依據材料的內在聯係把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簡直成為無可避免的。建立各個知識領域互相間的正確聯係,也同樣成為無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學便走進瞭理論的領域,而在這裏經驗的方法就不中用瞭,在這裏理論思維纔能有所幫助。”(《馬剋思
恩格斯選集》,第3捲,人民齣版社,1972年版,第465頁)
這裏介紹的邏輯方法即進行“理論思維”的科學方法,掌握瞭它們,不但可以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與奧秘,還可以加工整理前人的實踐經驗材料。由於沒有采用正確的邏輯方法,隻是憑“經驗的方法”,前人的很多實踐經驗材料還沒有形成係統完善的科學理論,有待於應用邏輯方法進行加工,使之形成係統完善的科學理論體係。
應用邏輯方法進行探索,要遵守認識事物的基本原則,這個基本原則就是同一原則。
同一原則要求認識結果必須符閤客觀實際,和客觀世界達到一緻。衡量一個認識結果是否遵守瞭同一原則,必須通過實踐檢驗。凡符閤客觀實際的認識就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對於錯誤的認識要予以修正,使之和客觀世界達到一緻。
……
前言/序言
劉潤澤先生是一位業餘作者,他以高度熱情長期探索邏輯問題,取得瞭可喜成果,對我國文科大學講授的傳統邏輯內容和體係,提齣瞭富有創造性的係統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
作者觀點鮮明,反對用數理邏輯取代傳統邏輯的片麵看法,主張改造並發展傳統邏輯,使之更好地為現代人的思維服務,突破瞭現代通行的邏輯教材的舊框框,為傳統邏輯的發展方嚮提齣瞭一個引人矚目的獨特的改革方案。
該書材料豐富翔實,書中引用的大量例證亦是其它邏輯讀物從未用過的新鮮材料,給人帶來一股清新氣息,即使選用他人用過的一部分老材料時也都賦予新意,每個實例都是經過反復琢磨、消化吸收後用自己的話語寫齣來的,絕無一例是照抄照搬、簡單移植的。
作者對人們熟知的權威理論提齣挑戰,具有理論勇氣。如對直言三段論19個正確式進行具體分析後,尖銳地指齣:“其中隻有兩式正確,餘者都違背瞭三段論公理。”衝擊瞭書齋中的沉悶空氣,真是振聾發聵。專業邏輯工作者由於思維定勢,往往缺乏業餘作者這種大膽探索的精神。
作者治學嚴謹,一絲不苟。每一論點,每個實例,都是認真思考、刻苦鑽研、不斷修改的結果。語言樸實流暢,通俗易懂。
該書既然是一部創新之作,總會有不夠完善的地方,自然會引起各種不同的批評。不管它有多少疏漏和不當之處,但從總體上看,它仍不失為一本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好書。
我們相信,此書的齣版不僅是一件幸事,而且也一定會有利於提高邏輯學術水平,有利於貫徹百傢爭鳴的方針。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教授
麻保安
前言
這部《趣味邏輯學》,是筆者經過多年探索,對傳統邏輯進行改造與發展後形成的新邏輯體係,如中國人民大學麻保安教授所作之評論:“突破瞭現代通行的邏輯教材的舊框框,為傳統邏輯的發展方嚮提齣瞭一個引人矚目的獨特的改革方案。”
這部書介紹的是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與基本原則。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有十五個:分析法、綜閤法、分類法,比較法、遞比法、排除法,聯緣法、溯因法、度果法,覓差法、對照法、察變法,歸納法、演繹法和類比法。認識事物的基本原則是同一原則。
認識客觀世界,要認識事物的五個內容:即事物的屬性、事物的類彆、事物屬性的比較、事物的因果關係和事物的演化規律。這些內容是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進行邏輯思維的範疇。
在科學史上,倫琴發現X射綫,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羅濛諾索夫發現“物質不滅定律”,奧斯特發現電磁效應,富蘭剋林揭開雷電之謎,卡文迪什揭開物質化閤的奧秘,伏打發明電池,琴納發明牛痘免疫法,古德伊爾發明硫化橡膠,波義耳發明酸、堿指示劑,印第安人發明金雞納霜,諾貝爾發明安全炸藥,布裏爾利發明不銹鋼,卡默德、介蘭製成“卡介
苗”,穆瓦桑製成人造金剛石,剋勞德製成霓虹燈等等,這些偉大的科學發現與發明,前人的邏輯理論是解釋不瞭的。這部書從理論上圓滿地解釋瞭這些問題,可以啓發人們進行類似的科學探索。
這部書介紹的很多邏輯方法是前人沒講清或沒講過的,因而可以指導人們解決很多尚未弄清的認識問題。例如,我國中醫兩韆多年來一直沒分清脈象的種類,用這裏介紹的分類法,可以將脈象的類彆析理得種屬分明,使我國中醫的脈學理論發展一大步。前人的很多理論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錯誤,這裏所介紹的邏輯方法可以解決其中很多問題,使之進一步完善。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這部書所介紹的即是一套關於“理論思維”的知識,掌握瞭這套知識,必將會加強我們的理論思維,幫助我們在攀登科學高峰中取得優異成就。為瞭便於廣大青少年讀者更好地掌握這門知識,書中精選瞭一百個引人入勝的探索故事作瞭評析,通過剖析其中所蘊含的邏輯哲理,藉以提高讀者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
筆者2000年齣版的《傳統邏輯體係探析》一書,承濛中國人民大學的麻保安教授作序。由於本書是該書內容的一部分,亦是該書內容之精華,為瞭使讀者瞭解本書的學術價值與實用價值,本書延用麻保安教授的序言,特此說明,再一次感謝麻保安教授。
劉潤澤
編後語
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創立瞭形式邏輯科學,建立瞭直言三段論的演繹邏輯。16世紀,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否定瞭亞裏士多德的演繹邏輯,創立瞭歸納邏輯。亞裏士多德的演繹邏輯和培根的歸納邏輯,構成瞭形式邏輯的基本內容,為形式邏輯的形成與發展奠定瞭基礎。
恩格斯說過:“形式邏輯本身從亞裏士多德直到今天都是一個激烈爭的場所。”(《馬剋思恩格斯選集》,第3捲,人民齣版社,1972年版,第465—466頁)
當前,由於數理邏輯的長足發展,針對形式邏輯所進行的論爭愈加激烈。很多人認為,應該在數理邏輯指導下改造發展形式邏輯。有些人甚至認為,應該用數理邏輯取代形式邏輯。
首先,我們認為數理邏輯代替不瞭形式邏輯。
《簡明數理邏輯基礎》中說:“傳統邏輯(即形式邏輯——引者注)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們正確錶達思想,正確進行論辯。……這一作用是數理邏輯不能勝任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決不會用數理邏輯的語言來錶達和論辯。其次,傳統邏輯討論的一些和認識論有關的問題,數理邏輯也是處理不瞭的。”(劉治旺等人著,福建人民齣版社,1985年版,第7頁)
我們贊同劉治旺先生等人的看法,形式邏輯中關於“錶達思想”“進行論辯”以及“一些和認識論有關的問題”,“數理邏輯也是處理不瞭的”,因而數理邏輯代替不瞭形式邏輯。形式邏輯是需要改造和發展,但是,在數理邏輯指導下改造和發展形式邏輯並非正確途徑。
應該如何改造和發展形式邏輯呢?
我們認為,改造和發展形式邏輯應該從它所研究的具體內容入手。
形式邏輯所研究的具體內容有哪些呢?
劉治旺先生等人說的對:一個內容是“幫助人們正確錶達思想”,一個內容是“幫助人們……正確進行論辯”,一個內容是“和認識論有關的問題”。
毛澤東說過:“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毛澤東選集》,第1捲,人民齣版社,1968年版,第284頁)
形式邏輯針對的是三個不同對象,應該把它們分開單獨研究,使之形成三個各自獨立的學科。
(一)關於“和認識論有關”的內容,可以結閤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使之形成一套指導人們如何認識事物的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可稱之為“邏輯學”。
列寜說:“邏輯學是和認識論一緻的。……邏輯學是關於認識的學說,是認識的理論。……在《資本論》中,邏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同一門科學。”(《列寜全集》,第38捲,人民齣版社,1959年版,第186、194、375頁)
這個指導人們如何認識事物的理論體係,即列寜所說的邏輯學,也就是這部《趣味邏輯學》所講的內容。
(二)關於“錶達思想”的內容,可以結閤語法和修辭,使之形成一套指導人們如何寫文章的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可稱之為“語文基礎知識”。
毛澤東說:“寫文章要講邏輯。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說話的結構,開頭、中間、尾巴要有一種關係,要有一種內部的聯係,不要互相衝突。……總之,一個閤邏輯,一個閤文法,一個較好的修辭,這三點請你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注意。”(《毛澤東選集》,第5捲,人民齣版社1977年版,第217頁)
這個指導人們如何寫文章的理論體係,包括毛澤東所說的邏輯(去掉非思維形式內容的“純粹的”形式邏輯)。
(三)關於“進行論辯”的內容,可以結閤我國古代的論辯理論和印度的因明理論,建立起一套指導人們如何進行辯論的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可稱之為“論辯學”。
關於指導人們如何進行辯論的理論體係,筆者已經齣版一部《趣味論辯學》。
這樣分開單獨研究,就徹底突破瞭形式邏輯的舊框框,對形式邏輯的理論基礎和體係實行瞭根本改造,使之得到發展。
筆者於2000年齣版瞭《傳統邏輯體係探析》一書,承濛中國人民大學的麻保安教授作序。
麻保安教授評論說:“書中將傳統邏輯在認識、錶達和論辯等方麵的應用充實為三大部分,即上篇——邏輯學,中篇——形式邏輯,下篇——論辯學。這樣,就突破瞭現代通行的邏輯教材的舊框框,為傳統邏輯的發展方嚮提齣瞭一個引人矚目的獨特的改革方案。”
綜上所述,把形式邏輯分為三個各自獨立的學科之後可以知道,隻有指導人們如何認識事物的理論體係纔能叫做邏輯學,其餘兩個內容,一個歸入瞭“語文基礎知識”,一個歸入瞭“論辯學”。由此而論,除瞭這個“認識事物的理論體係”可稱之為“邏輯學”,其他任何理論都無理由叫作
“邏輯學”,否則,就把“邏輯學”一語濫用瞭。
在邏輯學中,有個問題一直沒弄清,這個問題看似不大,但是弄清這個問題之後,會顛覆整個邏輯理論體係,使之全麵崩潰,需要從“人之初”開始,重新整飭邏輯理論。
這個問題是:研究邏輯必須認識事物的五個內容,即事物的屬性、事物的類彆、事物屬性的比較、事物的因果關係和事物的演化規律。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復雜,這裏不展開講。
形式邏輯所講的思維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斷和推理。下麵,順便簡評一下其中的是非。
一、關於概念
《邏輯學辭典》中說:“(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徵的思維形式。”(吉林人民齣版社,1983年版,第802頁)
《大眾邏輯學》中說:“‘名’就是代錶客觀事物的名稱,邏輯上叫做概念。‘實’就是名所代錶的客觀事物。”(周尚榮著,甘肅人民齣版社,1983年版,第18頁)
形式邏輯所研究的“概念”是個思維形式,即周尚榮先生所說的“代錶客觀事物的名稱”。
《形式邏輯簡明讀本》中說:“關於事物的概念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不是一個東西。前者是一種認識,是一種思想,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之中;而後者卻是一種獨立存在於人類的頭腦以外的客觀事物。這是它們的區彆。”(中國青年齣版社,1979年版,第5頁)
所謂“是一種認識,是一種思想”的“概念”是個認識結果,而不是思維形式。
列寜說:“概念是人腦(物質的最高産物)的最高産物。”(《列寜全集》,第38捲,人民齣版社,1959年版,第177頁)
毛澤東說:“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瞭多次,於是在人們的腦子裏生起瞭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即飛躍),産生瞭概念。概念這種東西已經不是事物的現象,不是事物的各個片麵,不是它們的外部聯係,而是抓著瞭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
事物的內部聯係瞭。”(《毛澤東選集》,第1捲,人民齣版社,1968年版,第262頁)
列寜、毛澤東所說的“概念”,都是作為認識結果的“概念”,而不是作為思維形式的“概念”。很多形式邏輯教科書引用他們的論述解釋什麼是“概念”,這是誤解。
客觀上存在著一個事物,頭腦裏形成瞭一個概念,語言中産生齣一個名稱。頭腦裏形成的概念是個認識結果,語言中産生的名稱纔是思維形式,如周尚榮先生所說:“‘名’就是代錶客觀事物的名稱,邏輯上叫做概念。”
《論邏輯規律》中說:“天空中的星星,這是我們在實踐中重復瞭不止億萬次的自然界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在我們的意識中,就以‘星星’這一概念的形式把它固定下來,而當我們再次看到這個現象的時候,我們就以‘星星’這一概念形式來錶達它。……在它還沒有轉為彆的事物而還隻以星星這一事物的性質而存在時,我們就不能以彆的概念形式而隻能以‘星星’這一概念形式來錶達它。”(馬特著,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1984年版,第5頁)
馬特先生所說的是作為思維形式的“概念”,所謂“以‘星星’這一概念形式來錶達它”的說法非常精闢。
形式邏輯混淆瞭作為思維形式的“概念”與作為認識結果的“概念”之間的區彆,所講的基本上都是作為“認識結果”的概念,因而導緻瞭概念理論的混亂,這就違背瞭“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學說”這個定義。
《邏輯學辭典》中說:“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構成判斷,推理的基本要素。”(吉林人民齣版社,1983年版,第803頁)這本書對“概念”的解釋值得商榷。
《邏輯學詞典》中說:“假言判斷:是有條件地斷定某事物情況存在的判斷。例如:‘如果幾個數都能分彆被同一個數整除,那麼,它們的和也能被這個數整除。’”(吉林人民齣版社,1983年版,第723頁)
《邏輯學詞典》所舉的“假言判斷”的例子中,“如果……那麼”是連詞,“幾”“一”是數詞,“個”是量詞,“都”“同”“也”是副詞,“能”“分彆”“被”“整除”是動詞,“它們”“這”是代詞,“的”是助詞,這些構成假言判斷的“要素”是“概念”嗎?周尚榮說:“‘名’就是代錶客觀事物的名稱,邏輯上叫做概念。”“如果……那麼”“幾”“一”“個”“都”“同”“也”“能”“分彆”“被”“整除”“它們”“這”“的”,等等,它們可不是“代錶客觀事物的名稱”。
由上可知,所謂“概念是思維的細胞”之說是含糊的,“概念”並不是“構成判斷,推理”的唯一“細胞”,“構成判斷,推理”的“細胞”有很多,可以說應該包括所有詞類。
清除瞭“概念”理論中作為認識結果的內容,關於“概念”的理論幾乎就沒什麼瞭。作為思維形式的“概念”,隻不過是語法中的“名詞”而已。
二、關於判斷
《邏輯學辭典》中說:“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吉林人民齣版社,1983年版,第384頁)
《邏輯趣話與應用》中說:“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為瞭更準確地錶達我們的思想,判斷的形式無疑還會不斷地增加。”(蘇越、郝卯亮編著,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1992年版,第99頁)
我們贊同蘇越、郝卯亮先生的看法,“判斷”的作用是“錶達我們的思想”。
錶達什麼思想呢?
上麵提到,研究邏輯必須認識事物的五個內容:即事物的屬性、事物的類彆、事物屬性的比較、事物的因果關係和事物的演化規律。
我們把對事物這五個內容的認識結果用語言錶達齣來,就形成瞭如下五種判斷形式:
1.事物屬性判斷,如:電鰻能放電,荔枝是甜的,磁鐵有吸引力。
2.事物類彆判斷,如:鴨嘴獸是哺乳動物,猴頭蘑是菌類植物,牛郎星是恒星。
3.事物屬性比較判斷,如:血濃於水,蜂蜜甜於蔗糖,長江長於黃河。
4.事物因果關係判斷,如:金屬遇熱則膨脹,馬不吃夜草不肥,月到中鞦分外明。
5.事物演化規律判斷,如:雞蛋有適當溫度則變成雞仔,碳有高溫高壓則變成金剛石。
我們可以看到,這五種判斷不是抽象的詞語,都舉齣瞭它們的具體例子,因而它們都有自己的形式結構,這裏不贅述(可參閱筆者編著的《傳統邏輯體係探析》一書)。
形式邏輯講瞭直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關係判斷、模態判斷和聯言判斷等內容。
《邏輯學大辭典》說:“某一事物情況的存在,會促使另一事物情況的存在;某一事物情況的不存在,也會造成另一事物情況的不存在。假言命題就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這種條件聯係的命題。”(上海辭書齣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07頁)
形式邏輯沒講“假言命題”(即假言判斷)的形式結構,講的是事物之間的“條件聯係”,可知,“條件聯係”可不是“形式結構”,這就違背瞭“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學說”這個定義。也就是說,形式邏輯所講的“假言判斷”不是個思維形式。
形式邏輯講瞭直言判斷的形式結構,直言判斷由判斷主項、判斷聯項和判斷賓項構成等等,這是形式邏輯應該講的內容。可是,除瞭直言判斷,形式邏輯竟然沒講其他所有判斷的形式結構,這就違背瞭“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學說”這個定義。也就是說,除瞭直言判
斷,形式邏輯所講的其他所有判斷都不是思維形式。
形式邏輯所講的判斷,大都不能成立,因之引發瞭一係列錯誤。例如,由於“模態判斷”是因為判斷中有“模態詞”而命名,沒有自己的形式結構,它不是作為思維形式的判斷。因而,所謂的“模態邏輯”也就不能成立,盡管不少作者寫齣瞭洋洋灑灑數十萬言的《模態邏輯》專著。
再如,《邏輯學辭典》中說:“定義:亦稱‘界說’。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例如,‘地主就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或隻有附帶的勞動而靠剝削為生的人。’”(吉林人民齣版社,1983年版,第503頁)所謂“定義”,其實是一種判斷形式——“事物屬性類彆判斷”,它不但“揭示概念內涵”,還揭示事物的類彆:“地主就是……隻有附帶的勞動而靠剝削為生的‘人’。”講清瞭判斷的理論之後,“定義”應該作為一種判斷形式去講。
綜上所述,作為思維形式的判斷隻有五種:事物屬性判斷、事物類彆判斷、事物屬性比較判斷、事物因果關係判斷和事物演化規律判斷。
數理邏輯要研究“命題(即判斷)演算”,由於數理邏輯産生時形式邏輯沒講清判斷的種類,這五種判斷的提齣,會豐富數理邏輯關於命題演算的理論。
三、關於推理
這部書的理論改造發展瞭形式邏輯中的如下內容:分析、綜閤、劃分、分類、穆勒五法、直言推理、選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難推理、傳遞關係推理、混閤關係推理、類比推理、科學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等等。這些內容基本上都屬於認識方法問題,形式邏輯
中作為思維形式的推理,隻有直言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是以直言判斷為基礎的推理形式。上麵提到,作為思維形式的判斷有:事物屬性判斷、事物類彆判斷、事物屬性比較判斷、事物因果關係判斷和事物演化規律判斷。直言判斷包括事物屬性判斷和事物類彆判斷,形式邏輯沒講事物屬性比較判斷、事物因果關係判斷和事物演化
規律判斷,因而也就丟掉瞭以這三種判斷為基礎的推理形式:事物屬性比較演繹推理:“燕子的飛速快於天鵝,金絲燕屬於燕子,金絲燕的飛速快於天鵝”;事物因果關係演繹推理:“金屬遇熱則膨脹,銅是金屬,銅遇熱則膨脹”;事物演化規律演繹推理:“雞蛋有適當溫度則變成雞仔,柴雞蛋屬於雞蛋,柴雞蛋有適當溫度則變成雞仔”。把這三種推理形式補充進去,“直言三段論”纔能得以完善。
綜上所述,形式邏輯關於概念的理論,基本上都是作為“認識結果”的概念,作為“思維形式”的概念,其實質就是語法中的“名詞”。關於判斷的理論,作為“思維形式”的判斷隻有“直言判斷”,其餘判斷都不是“思維形式”。關於推理的理論,作為“思維形式”的推理隻有“直言三段論”。
前麵講到,形式邏輯的理論應該分為三個學科。思維形式的內容應該歸入指導人們寫文章的理論——《語文基礎知識》。作為思維形式的“概念”就是語法中的名詞;作為思維形式的“直言判斷”就是單句;作為思維形式的“直言三段論”就是句群。這樣,纔能使它們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邏輯學大辭典》中說:“數理邏輯:亦稱‘符號邏輯’。用數學方法去研究思維的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科學。……數理邏輯是傳統形式邏輯發展到最新階段的成果。……1930年至今,是數理邏輯蓬勃發展的時期,取得瞭多方麵的成就,形成瞭嶄新的體係。……數理邏輯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它不僅和數學、計算機科學等自然科學常常交織共生,而且和哲學、倫理學、語言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也有一定的聯係,在這些學科的發展中正日益顯示其重要性。”(上海辭書齣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頁)
我們知道,傳統形式邏輯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如何認識事物、如何錶達思想和如何論辯是非。數理邏輯“形成瞭嶄新的體係”,已經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具體內容和傳統形式邏輯的三個主要內容已經毫無關係,它絕不是“傳統形式邏輯發展到最新階段的成果”,因此,它也就不能叫做
“數理邏輯”,叫做“數理學”更貼切。
我國沒有自己完整的邏輯體係,學習的是西方的邏輯理論,但是,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要增強民族自信心,敢於對傳統邏輯的“權威理論提齣挑戰”(麻保安語),改造發展傳統邏輯,建立新的邏輯體係,使産生於古希臘的邏輯學完善於中國,早日實現我們邁嚮社會主義邏輯強國的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齣貢獻。
恩格斯說過:“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曆史的産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並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馬剋思恩格斯選集》,第3捲,人民齣版社,1972年版,第465頁)
前人為我們打開瞭認識真理的通路,但他們並沒有窮盡真理。我們應該把前人的學說當作通往真理的橋梁,而不能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應該超越前人,具有更科學的形式和內容。
這部書是一部創新之作,肯定會存在很多不成熟或不妥當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提齣寶貴意見,以利於這門學科的形成與發展,使之進一步完善。
完稿於夏曆丙申年臘月
《思維的樂章:一場穿越概念迷宮的奇妙旅程》 歡迎踏入一個充滿挑戰與驚喜的思想樂園。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一場邀您潛入智慧深淵的冒險。我們將一同剝離日常思維的慣性,直抵邏輯的本質,感受概念交織的精妙,理解推理的力量,並最終領略思維之美的無限可能。 這本書的目標並非是枯燥的學術灌輸,而是點燃您內在的求知欲,激發您對世界運作方式的好奇心。我們相信,邏輯並非是束縛思想的枷鎖,而是解放思維的翅膀,是幫助我們清晰辨析、有力論證、並最終做齣明智判斷的銳利工具。在這裏,您將發現,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哲學思辨,其實早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 第一樂章:概念的萬花筒——如何看見事物的本質 萬物皆有其名,但名稱的背後,是無數細微的差彆與聯係。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帶領您走進“概念”的奇妙世界。我們不會止步於簡單的定義,而是深入探討概念的形成、演化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 您將學會如何解構一個復雜的概念,將其分解為更基本、更易於理解的組成部分。例如,當我們談論“自由”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是政治上的自由,還是心靈上的自由?是行動上的自由,還是思想上的自由?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您將能夠撥開迷霧,洞察不同概念之間的微妙界限,理解它們各自的內涵與外延。 我們將審視一些核心的哲學概念,如“真實”、“虛假”、“必然”、“偶然”、“存在”與“不存在”。這些概念不僅是思想傢的遊樂場,更是我們理解世界的基礎。您將通過具體的例子和思想實驗,學會辨彆不同概念的適用範圍,避免以偏概全或偷換概念的誤區。 此外,我們還將探討“類比”的智慧,以及它在理解新事物中的作用。一個巧妙的類比,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幫助我們快速抓住事物的核心。但同時,我們也會警惕類比的局限性,理解並非所有類比都能成立,過度依賴類比可能導緻誤導。 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您的目光將變得更加敏銳,能夠穿透錶象,直抵事物的本質。您將不再滿足於人雲亦雲,而是能夠獨立思考,形成自己對概念的深刻理解。 第二樂章:推理的羅盤—— navigatING the landscape of arguments 概念的海洋廣闊無垠,而推理則是我們在這片海洋中航行的羅盤。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為您揭示推理的奧秘,教會您如何構建堅實的論證,以及如何有效地評估他人的觀點。 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演繹推理”開始。您將理解什麼是“三段論”,以及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樣的推理是必然成立的。我們將會探索不同類型的演繹推理,並學習如何識彆其中的謬誤,例如“肯定後件”或“否定前件”等常見的邏輯陷阱。 隨後,我們將轉嚮更為復雜和靈活的“歸納推理”。通過觀察一係列具體的現象,我們如何能夠推斷齣普遍性的規律?比如,我們看到很多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是否就能斷定“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將深入探討歸納推理的強度,以及它在科學發現和日常決策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會認識到歸納推理的局限性,即其結論並非必然,而是概率性的。 本書還將重點關注“謬誤”的識彆。謬誤是推理過程中的“暗礁”,一旦觸碰,就會導緻錯誤的結論。您將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邏輯謬誤,從“稻草人謬誤”(將對方的論點歪麯成一個更容易攻擊的形象)到“訴諸權威謬誤”(僅僅因為某個權威人物說瞭,就認為它是正確的),再到“滑坡謬誤”(認為一個事件的發生必然會導緻一連串不可控的負麵後果)。我們不僅會列舉這些謬誤,更重要的是,會教會您如何像偵探一樣,在交流和思考中敏銳地捕捉它們,從而避免被誤導,並提高自己論證的嚴謹性。 這一部分的學習,將使您在麵對信息洪流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您將不再輕易被花言巧語所迷惑,而是能夠審視論證的結構,評估證據的可靠性,並獨立判斷觀點的閤理性。您將成為一個更自信、更理性的思考者。 第三樂章:思維的建築師—— constructing coherent thought 邏輯不僅僅是分析的工具,更是構建清晰、連貫思想的基石。本書的第三部分,將帶領您成為自己思維的建築師,學習如何係統地組織思想,如何清晰地錶達觀點,以及如何避免思維的混亂。 您將學習如何進行“結構化思維”。當麵對一個復雜的問題時,如何將其分解為可管理的部分?如何確定不同部分之間的邏輯順序?我們將介紹一些實用的思維框架,幫助您梳理思路,讓您的思考過程井井有條。 “清晰的錶達”是邏輯思維的另一重要體現。您將瞭解如何使用精確的語言,避免模糊不清的錶述。我們將探討詞語的選用、句子的構建以及段落的組織,以確保您的意思能夠被準確地傳達給他人。我們還會關注“反駁”的藝術,學習如何以一種尊重而非攻擊的方式,指齣對方論證中的不足之處,並提齣建設性的意見。 本書還將觸及“辯證思維”的理念。我們並非要求您成為一個永遠處於爭論中的人,而是理解事物往往是多麵性的,存在著對立的觀點,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夠看到這些對立麵,並在它們之間找到平衡與統一。您將學習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理解不同觀點的閤理性,從而形成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您也將瞭解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維並非是簡單地否定或批評,而是以一種開放、審慎的態度,對信息、觀點和論證進行評估和反思。我們將鼓勵您保持懷疑精神,但這種懷疑是建設性的,旨在追求真理,而非製造對抗。 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您將能夠更有條理地思考,更清晰地錶達,從而在學術研究、工作溝通乃至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展現齣非凡的思維能力。您將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更有效地讓彆人理解您。 第四樂章:邏輯的舞颱—— where ideas dance and conclusions emerge 在前麵的樂章中,我們已經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現在,是時候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舞颱上瞭。本書的第四部分,將帶領您進入邏輯應用的廣闊天地,在各種真實的場景中,感受邏輯的魅力。 我們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邏輯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從科學研究的嚴謹論證,到法律辯護的巧思妙計;從商業決策的風險評估,到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您將看到,邏輯是如何幫助科學傢發現新規律,是如何幫助律師爭取正義,是如何幫助企業傢做齣明智投資,又是如何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齣更好的選擇。 我們將深入探討“證據”的作用,以及如何評估證據的效力。什麼構成有效的證據?如何區分事實與觀點?如何避免被虛假信息所誤導?這些問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 您還將接觸到一些“形式邏輯”的入門概念,但並非是為瞭讓您成為一個邏輯學傢,而是為瞭讓您體會到邏輯的嚴謹性和普適性。瞭解一些基本的邏輯符號和規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推理的結構。 我們還將思考“因果關係”的識彆。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將事件之間的關聯誤認為是因果關係。我們將學習如何區分“相關”與“因果”,避免做齣錯誤的判斷,並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間的真正聯係。 最後,本書將引導您反思“學習邏輯的意義”。邏輯訓練並非是智力遊戲,而是提升我們整體思維能力,培養我們獨立判斷、理性分析和清晰錶達的能力。它將幫助我們成為更具批判性、更具創造性、也更有智慧的人。 尾聲:思維的無限可能 《思維的樂章》並非一個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學習邏輯,就像掌握瞭一門通用的語言,它能夠幫助您在人生的各個領域暢通無阻。它賦予您洞察真相的力量,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清晰錶達的自信。 希望這本書能夠點燃您對思考的熱情,讓您在每一次思考中都感受到樂趣與成長。願您在概念的海洋中自由遨遊,在推理的迷宮中找到方嚮,成為自己思維的卓越建築師。這是一場關於智慧的探索,一場關於理解世界的旅程,而您,是這場旅程中最耀眼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