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

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永,王誌恒,徐曉婷 著
圖書標籤:
  • 裸子植物
  • 植物分類學
  • 植物地理學
  • 係統學
  • 植物學
  • 生物多樣性
  • 植物區係
  • 進化生物學
  • 植物生態學
  • 世界植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3328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549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科學專著:自然資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23
字數:19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基於國傢相關研究平颱,首次係統梳理和綜閤瞭全球裸子植物分類學研究成果,收錄瞭全球12科85屬所有1118種現存裸子植物,每種都有分布、氣候和瀕危等級等關鍵數據。本書填補瞭國內外相關空白。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新的分類係統,將裸子植物劃分為蘇鐵亞綱、銀杏亞綱、買麻藤亞綱和鬆柏亞綱;整閤國際新研究動態,介紹瞭裸子植物科和屬的係統學研究曆史和現狀;首次係統地編纂瞭全球12科85屬1118種現存裸子植物的物種名錄和地理分布,每種提供瞭名稱、瀕危等級、分布圖及氣候特徵數據,全麵反映裸子植物物種多樣性現狀。此外,書中還配有310幅精美的彩色圖片,展示重要的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分布特徵,便於讀者識彆。本書可作為植物分類學和生態學研究者,以及農業、林業、園林、中藥材等專業的高校師生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者參考用書。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Global Gymnosperms by Yong Yang, Zhiheng Wang, and Xiaoting Xu, adopts the most rec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ymnosperms based on phylogeny. The book accepts 1118 extant species of gymnosperms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subclasses: Cycadidae, Ginkgoidae, Gnetidae, and Pinidae. A brief introduction is given of the taxonomic history and recent advances in ou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12 families,with 85 genera,of living gymnosperms. Most significantly, it presents a complete catalogue of living gymnosperms including species names (Chinese names, scientific names and synonyms), IUCN red list status, distribution maps, altitudinal ranges, and climatic data. This makes it a complete reference of our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diversity of living gymnosperms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book provides 310 colour figures, displaying important taxonomic character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iving gymnosperms, facilitating readers to identify and better understand gymnosperms.The book is suitable for researchers of taxonomy,ecology,forestry,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作者簡介

楊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係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傢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從事植物分類、係統演化、區係地理研究;發現多個新屬種,提齣麻黃科演化新理論。王誌恒: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員,入選中組部“青年韆人計劃”,從事植物多樣性格局研究。徐曉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助理研究員,從事植物多樣性格局研究。

目錄

前言

編寫說明


第1章緒論1

1.1裸子植物的發現曆史1

1.2裸子植物的分類依據1

1.3裸子植物的分類係統4

1.4裸子植物的研究價值和意義14

1.5裸子植物生存狀況與保育14第2章蘇鐵亞綱 17

2.1蘇鐵目 17

2.1.1蘇鐵科 19

2.1.1.1蘇鐵屬 19

2.1.2澤米鐵科90

2.1.2.1波溫鐵屬 91

2.1.2.2角果澤米屬92

2.1.2.3雙子鐵屬 108

2.1.2.4非洲鐵屬 118

2.1.2.5鱗木鐵屬 164

2.1.2.6澳洲鐵屬166

2.1.2.7小蘇鐵屬192

2.1.2.8蕨鐵屬193

2.1.2.9澤米鐵屬194第3章銀杏亞綱243

3.1銀杏目243

3.1.1銀杏科243

3.1.1.1銀杏屬245第4章買麻藤亞綱249

4.1百歲蘭目253

4.1.1百歲蘭科253

4.1.1.1百歲蘭屬254

4.2買麻藤目255

4.2.1買麻藤科255

4.2.1.1買麻藤屬255

4.3麻黃目291

4.3.1麻黃科291

4.3.1.1麻黃屬292第5章鬆柏亞綱345

5.1鬆目346

5.1.1鬆科346

5.1.1.1冷杉屬348

5.1.1.2銀杉屬410

5.1.1.3雪鬆屬412

5.1.1.4油杉屬418

5.1.1.5落葉鬆屬422

5.1.1.6長苞鐵杉屬440

5.1.1.7雲杉屬442

5.1.1.8鬆屬493

5.1.1.9金錢鬆屬626

5.1.1.10黃杉屬628

5.1.1.11鐵杉屬638

5.2南洋杉目650

5.2.1南洋杉科650

5.2.1.1貝殼杉屬652

5.2.1.2南洋杉屬666

5.2.1.3沃勒米杉屬683

5.2.2羅漢鬆科684

5.2.2.1絨袍杉屬687

5.2.2.2非洲杉屬688

5.2.2.3雞毛鬆屬693

5.2.2.4陸均鬆屬702

5.2.2.5鐮葉杉屬718

5.2.2.6白袍杉屬722

5.2.2.7泣鬆屬724

5.2.2.8沼銀鬆屬725

5.2.2.9白銀鬆屬728

5.2.2.10寒壽鬆屬729

5.2.2.11竹柏屬730

5.2.2.12寄生鬆屬735

5.2.2.13小泣鬆屬737

5.2.2.14葉枝杉屬738

5.2.2.15羅漢鬆屬743

5.2.2.16核果杉屬817

5.2.2.17扭葉杉屬826

5.2.2.18卓杉屬830

5.2.2.19巽他杉屬831

5.3柏目833

5.3.1金鬆科833

5.3.1.1金鬆屬834

5.3.2柏科835

5.3.2.1星鱗柏屬838

5.3.2.2密葉杉屬840

5.3.2.3智利翠柏屬843

5.3.2.4澳柏屬844

5.3.2.5翠柏屬858

5.3.2.6扁柏屬861

5.3.2.7柳杉屬876

5.3.2.8杉木屬879

5.3.2.9柏木屬881

5.3.2.10寒壽柏屬892

5.3.2.11智利喬柏屬893

5.3.2.12福建柏屬894

5.3.2.13水鬆屬895

5.3.2.14美洲柏木屬897

5.3.2.15刺柏屬911

5.3.2.16甜柏屬993

5.3.2.17水杉屬996

5.3.2.18鬍柏屬999

5.3.2.19燈颱柏屬1000

5.3.2.20巴布亞柏屬1001

5.3.2.21火地柏屬1003

5.3.2.22側柏屬1004

5.3.2.23北美紅杉屬1009

5.3.2.24巨杉屬1011

5.3.2.25颱灣杉屬1013

5.3.2.26落羽杉屬1014

5.3.2.27香漆柏屬1018

5.3.2.28崖柏屬1020

5.3.2.29羅漢柏屬1028

5.3.2.30南非柏屬1030

5.3.2.31金柏屬1034

5.3.3紅豆杉科1037

5.3.3.1穗花杉屬1039

5.3.3.2南紫杉屬1044

5.3.3.3三尖杉屬1045

5.3.3.4白豆杉屬1056

5.3.3.5紅豆杉屬1058

5.3.3.6榧屬1073第6章地理分布格局1082

6.1全球裸子植物物種多樣性格局1083

6.2裸子植物的多樣性和特有性1083

6.3裸子植物地理格局的成因1086參考網站1089

參考文獻1091

常用術語1111

學名索引1113

中文名索引1201


前言/序言

裸子植物是高等植物演化中承前啓後的類群,嚮前聯係蕨類植物,涉及種子的起源,嚮後聯係被子植物,涉及花起源等重大理論問題。裸子植物占世界森林麵積的1/3以上,與陸地生態係統的維持和人類的生存、生活息息相關。裸子植物起源古老,大多數類群已絕滅,現存四條傳代綫,即蘇鐵類、銀杏類、買麻藤類和鬆柏類。裸子植物的很多種類具有獨特的係統發育屬性和利用價值,因此裸子植物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類群。

不論是研究還是利用裸子植物,人們首先關注的問題是地球上有哪些種類?它們長在哪裏?然而,十餘年前,當作者著手進行裸子植物分類和演化研究時,發現缺少一本係統介紹裸子植物分類的著作。蘇鐵類和鬆柏類還有一些編目的書可供參考,而買麻藤類的著作十分缺乏,甚至不清楚這個類群到底有多少種。因此,我們逐漸積纍這方麵的資料和數據,目標就是齣版一本能提供裸子植物全部種類名稱和地理分布的著作。

裸子植物物種多樣性是高等植物四大門類中最少的,僅1118種。但是,裸子植物分類學研究一直十分活躍,有很多疑難問題受到人們關注,並且目前仍然遺留一些問題。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國際上不斷有相關的研究報告,更新瞭裸子植物係統發育、分類、地理分布等方麵的知識,本書反映瞭大多數這方麵的變化。有一些分類方案還不成熟,我們維持瞭傳統的分類方案,留待有更成熟的研究之後再做確定。

本書編研期間,得到很多領導、老師、同行和朋友的無私幫助。感謝馬剋平研究員和覃海寜研究員多年來的支持和鼓勵。傅德誌研究員在數據庫編目方麵提供技術指導。硃相雲研究員在命名方麵給予建議。張壽州老師、周繇老師、王康博士、侯學良教授、劉冰博士、張榮京博士、葉建飛博士、許為斌博士、黃俞淞博士以及李璐教授等同行和朋友提供瞭一些植物彩色圖片。劉冰、曾剛、賴陽均和肖天文等研究生幫助收集和整理瞭一些數據。Keith Rushforth幫助潤色瞭英文內容提要。我們在裸子植物物種編目研究期間,曾得到標本資源共享平颱項目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本書的齣版得到國傢科學技術學術著作齣版基金的資助。在齣版過程中,我們得到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責任編輯唐繼榮博士的大力幫助。在此,一並緻謝。

對於裸子植物這樣備受關注的類群,其研究文獻浩如煙海。雖然我們積纍多年,但仍然感覺時間不夠,一些工作並不完美,一些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如模式標本數據收錄不全、一些學名需要考訂、一些分類復閤群需要界定、一些觀點還在爭論。因此,本書隻是我們工作的階段性總結。由於時間倉促,加上作者水平所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3月於北京編寫說明編寫說明



《全球熱帶雨林生態係統研究:結構、功能與保育前沿》 本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全球熱帶雨林生態係統的復雜性、動態演替規律及其在全球生態平衡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作為一部跨學科的綜閤性學術著作,它匯集瞭生態學、生物地理學、氣候學和保護生物學等多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為理解、評估和有效保護這些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棲息地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前沿的實踐指導。 第一部分:熱帶雨林的結構與功能基礎 第一章:熱帶雨林的宏觀生態格局與生物多樣性熱點 本章首先界定瞭熱帶雨林的地理範疇,涵蓋瞭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非洲的中非盆地以及東南亞的各雨林區域。詳細闡述瞭不同地理區域雨林在氣候驅動力(如年降雨量、氣溫波動)影響下形成的結構差異。重點探討瞭“物種豐富度悖論”——即為何熱帶地區物種密度遠高於溫帶,並引入瞭中性理論、能量理論和高物種定域性(endemism)的概念來解釋這種極端多樣性。特彆關注瞭高海拔雲霧林與低地雨林在微氣候和群落結構上的本質區彆。 第二章:植被垂直分層與光能利用效率 本書詳細描繪瞭熱帶雨林典型的五至七層垂直結構,從林冠層(Canopy)、下冠層(Sub-canopy)到林下層(Understory)和地被層。每一層次的植物群落都進化齣瞭獨特的適應策略以獲取稀缺的林窗光能。本章利用遙感技術和現場光閤效率測量,分析瞭不同層次植物的葉片形態學特徵(如葉麵積指數LAI、比葉麵積SLA)如何優化光捕獲與水分蒸騰的平衡。此外,還討論瞭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在生態係統能量流動中的獨特貢獻。 第三章:養分循環的閉閤性與土壤生物地球化學 與溫帶森林不同,熱帶雨林生態係統錶現齣高度“養分貧瘠化”的悖論,即高生物量卻建立在古老、淋溶作用強的土壤之上。本章深入探討瞭養分循環的極度“閉閤性”——絕大部分養分儲存在活體生物量和凋落物中,而非土壤中。核心內容包括: 菌根真菌網絡(Mycorrhizal Networks): 分析瞭叢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在磷、氮吸收中的關鍵作用,以及菌根網絡在樹木間物質傳輸(“Wood Wide Web”)的機製。 快速分解與吸收: 測量瞭凋落速率與微生物分解速率,揭示瞭微生物群落結構如何適應高溫高濕環境,實現養分的“即時迴收”。 土壤酸化與鋁毒性: 討論瞭古老的雨林土壤中常見的養分限製因子。 第二部分:動態過程與生態相互作用 第四章:水文循環、蒸散作用與區域氣候反饋 熱帶雨林是全球水循環的“巨型泵”。本章量化瞭冠層截留、土壤入滲以及蒸散發(Evapotranspiration, ET)過程的精確數據。重點分析瞭“生物泵效應”:植被通過蒸騰作用將大量水分釋放到大氣中,形成降雨反饋循環,並影響區域乃至全球大氣環流。研究瞭森林砍伐如何直接導緻區域徑流增加、地錶溫度升高以及降水格局的改變。 第五章:物種間的競爭、關聯與群落動態 本章聚焦於雨林內部復雜的種間關係,闡述瞭生態位分化如何支持高密度物種共存。內容包括: 傳粉與種子傳播(Mutualisms): 詳述瞭特定動物(如靈長類、蝙蝠、鳥類)對稀有樹種傳播的依賴性,以及由此産生的“搖擺木”(Focal Trees)現象。 植物的防禦化學: 分析瞭次生代謝産物(如生物堿、單寜)在抵抗植食性昆蟲和病原體中的進化權衡。 樹木更新動態: 研究瞭林窗開啓後光照梯度下的幼苗定植與競爭,以及群落的遲滯性與動態平衡點。 第六章:擾動生態學:火災、風暴與退化 熱帶雨林並非靜態不變,本章分析瞭自然和人為擾動對森林結構的影響。重點討論瞭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引發的乾旱事件,特彆是如何通過增加森林易燃性導緻瞭大規模森林火災。此外,也考察瞭颶風或颱風造成的冠層破壞(Gap Dynamics)對群落更替的影響,以及退化林地(Secondary Succession)的恢復速率和路徑。 第三部分:保育挑戰與前沿管理 第七章:氣候變化下的生物地理響應與適應潛力 氣候模型預測,全球變暖將導緻熱帶雨林分布範圍收縮,尤其是高海拔地區的“雲霧帶”嚮上遷移。本章利用氣候模型(如MaxEnt)預測瞭物種分布範圍的潛在變化,並評估瞭物種對溫度和降水變化的生理閾值。核心討論瞭“熱帶雨林對流失的熱敏感性”(Tropical Forest Convective Sensitivity)。 第八章:碎片化生態學與走廊設計 探討瞭農業擴張和基礎設施建設導緻的森林碎片化效應。內容包括:邊緣效應(Edge Effects)對內部微氣候、昆蟲多樣性和捕食者動態的影響。基於景觀生態學原理,提齣瞭連接破碎生境的生態廊道(Corridors)的最小寬度和結構設計標準,以確保基因流動和物種遷徙。 第九章:保護生物學前沿:可持續利用與生態係統服務評估 本章從保護實踐層麵齣發,評估瞭熱帶雨林提供的關鍵生態係統服務,包括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價值(Existence Value)。詳細介紹瞭紅木(REDD+)機製的實施挑戰,以及如何平衡當地社區的生計需求與嚴格的保護目標。最後,展望瞭基於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的熱帶物種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未來方嚮。 本書結構嚴謹,數據詳實,圖錶豐富,是生態學專業研究生、研究人員、政府環境決策者以及熱帶生態保護領域從業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探索未知的浩瀚感。我是一名旅行博主,經常會深入到一些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和高原地帶。在我的旅途中,我見過許多令我驚嘆的植物,其中一些,我隱約知道它們屬於裸子植物,但卻對它們的具體身份和生長環境知之甚少。所以,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為我過去的旅行經曆提供一些知識上的支撐。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代錶性的裸子植物,比如那些生長在寒帶的巨大雲杉、在熱帶雨林裏獨特的蘇鐵,或者在高原上堅韌的忍鼕。我想瞭解它們各自的“傢鄉”在哪裏,以及在那些地方,它們是如何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以及其他動植物和諧共處的。比如,在某個高海拔地區,某種裸子植物為何能抵禦嚴寒?在某個雨林深處,又是什麼讓它們得以繁衍生息?我期待這本書能有一些生動的案例,結閤我在旅行中所見所聞,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真實的自然景象聯係起來,也為我未來的旅行提供一些關於尋找和認識裸子植物的靈感。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聽起來就充滿瞭科學嚴謹性。作為一個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心的業餘愛好者,我尤其被那些擁有奇特形態和悠久曆史的植物所吸引。裸子植物,在我看來,就是一類特彆神秘的群體。它們不像被子植物那樣擁有絢麗的花朵,但它們的鬆果、球果、以及獨特的葉片形態,都充滿瞭原始的美感。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主要是希望能有一個清晰、係統地梳理。我想瞭解,到底有多少種裸子植物?它們之間是如何區分和歸類的?比如,我一直對鬆樹和冷杉的長相有些混淆,希望書中能用清晰的圖文並茂的方式,讓我能夠分辨齣它們各自的特徵。另外,“地理分布”這個詞也引起瞭我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為什麼有些裸子植物隻生長在特定的大洲或地區,而另一些則分布得更為廣泛。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地理或氣候條件,是它們生存和繁衍的關鍵?如果書中能有世界地圖,標注齣不同裸子植物的分布區域,那將是極好的。簡單來說,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個關於裸子植物的“百科全書”式的介紹,讓我能夠對這個古老而迷人的植物類群有一個全麵的認識。

評分

哇,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就像一部史詩!《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光是聽著就覺得沉甸甸的、充滿瞭知識的厚度。我是一名地理專業的學生,一直對生物地理學和生物多樣性有著濃厚的興趣。裸子植物,作為一個在地球上存在瞭數億年的古老類群,其獨特的進化曆程和分布模式,一直是我學術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關注點。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份詳實、權威的參考資料,尤其是在全球裸子植物的係統分類學進展以及它們如何跨越地域、適應不同環境的演化機製方麵。我對書中對不同裸子植物物種的詳細描述,包括其形態特徵、生殖方式、生態習性,以及最重要的——它們在全球範圍內的精確分布範圍,抱有極高的期望。如果書中能結閤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數據,來佐證分類的準確性,那將更加令人激動。同時,我非常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探討影響裸子植物分布的古地理、氣候和地質因素,以及它們在不同區域性氣候下的適應性策略。作為一名學生,我需要在文獻中找到紮實的證據和嚴謹的論證,而這本書,我期待它能成為我研究路上的重要基石。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非常專業,但作為一名普通植物愛好者,我一直對那些高大的鬆樹、挺拔的柏樹,還有形狀奇特的蘇鐵心生好奇。我總覺得它們身上帶著一種古老的氣息,仿佛是地球漫長生命史的見證者。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時,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購買欲。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書中所有艱深的學術術語,但僅僅是衝著能更深入地瞭解這些“活化石”,我就覺得值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易懂的方式,為我揭開裸子植物神秘的麵紗。比如,它們是如何分類的?為什麼有的隻生長在特定的地區?它們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包含大量的精美插圖,最好是不同角度、不同生長階段的實物照片,這樣我纔能在腦海中勾勒齣這些植物的形態,並與我曾經在野外或植物園看到的相對應。此外,如果能附帶一些關於裸子植物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或者它們對人類經濟、文化的影響,那就更完美瞭。總而言之,我期待的是一本既能滿足我求知欲,又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科普讀物。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世界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在我看來,就是一扇通往古老世界的大門。我是一名退休的植物園研究員,從業幾十年來,我對針葉樹、蘇鐵、銀杏這些“幸存者”一直有著特彆的情感。它們是地球生命史上的活化石,見證瞭滄海桑田,經曆瞭無數次的生物大滅絕。所以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深刻地挖掘裸子植物的演化奧秘。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每一個主要裸子植物類群,比如鬆科、柏科、羅漢鬆科等,它們是如何從遠古走嚮今天的,其間經曆瞭怎樣的分化和演變。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能否深入探討裸子植物在地理上的分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是什麼樣的古老地理闆塊漂移、氣候變化,以及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塑造瞭它們如今的“版圖”?我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古植物學的研究成果,通過化石證據來追溯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同時,我也想瞭解,在現代地球環境下,這些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如何與其他生物共同構建生態係統的,它們是否麵臨著滅絕的威脅?這些,都是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