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閤當前經濟形勢和電力體製改革框架,著眼於支撐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持續健康發展的電價補貼政策,針對電價政策調整問題、解決補貼資金保障不足的矛盾以及電力體製改革形勢下電價機製變革需求,進行全方位多維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新機製的理論方法研究和分析論述。在剖析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以及電價和補貼政策麵臨的突齣問題、總結國際可再生能源電價和補貼政策機製變化趨勢的基礎上,結閤電力體製改革要求,提齣瞭可再生能源電價逐步參與市場化的電價和補貼機製改革方嚮,以及固定電價轉嚮定額補貼、招標機製、綠色證書等創新機製的思路和框架,分析實施可行性。在大量調研和實證研究基礎上,提齣主要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關鍵成本影響因素,定量分析變化趨勢和電價需求趨勢,提齣電價政策調整和創新機製的實施路徑。
本書適閤於可再生能源、能源經濟、能源環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等相關領域的從業者,以及關注我國可再生能源、能源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問題的廣大讀者閱讀。
時璟麗,國傢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從事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規、規劃戰略、産業政策、技術經濟評價等研究。參與多項可再生能源價格和經濟政策製定,並主持承擔研究工作;曾任職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並參與數十項國際閤作項目研究;“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擔任《可再生能源法》起草組和國傢能源戰略起草組成員。近年來有6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傢發展改革委和國傢能源局優秀成果二等奬,發錶專業文章80餘篇。
第一章現行可再生能源電價和補貼政策分析 / 1
第一節標杆電價政策3
第二節費用分攤政策6
第三節政策作用和實施效果8
一、風電9
二、光伏發電11
三、生物質發電13
第四節電價政策麵臨的挑戰14
一、標杆電價水平調整14
二、電力體製改革與電價機製調整19
第五節補貼政策麵臨的挑戰25
一、補貼資金需求26
二、補貼資金平衡和資金缺口30
三、補貼資金管理模式32
第二章國際可再生能源電價和補貼政策趨勢分析 / 35
第一節電價和補貼機製特點和應用37
一、固定電價機製38
二、固定補貼機製39
三、淨電錶製40
四、招標電價機製41
五、配額和綠色證書機製42
第二節典型國傢電價和補貼機製及趨勢44
一、德國44
二、英國53
三、美國61
第三節電價和補貼機製趨勢分析和啓示65
一、趨勢分析65
二、啓示66
第四節可再生能源成本和電價水平變化和趨勢68
一、總體水平和趨勢68
二、陸上風電70
三、海上風電72
四、光伏發電73
五、光熱發電76
第三章可再生能源電價水平機製研究 / 81
第一節完善電價政策總體思路建議83
一、目的和原則83
二、目標和預期83
三、方式和路徑84
第二節電價測算方法89
第三節陸上風電91
一、成本影響因素和變化趨勢91
二、電價下降潛力103
三、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06
四、對補貼資金需求的影響107
第四節海上風電108
一、成本影響因素和變化趨勢108
二、電價下降潛力115
三、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18
第五節光伏發電121
一、成本影響因素和變化趨勢121
二、電價下降潛力127
三、“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電價分析130
四、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32
五、對補貼資金需求的影響138
第六節光熱發電139
一、電價水平考慮因素139
二、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41
第七節生物質直燃發電142
一、電價需求測算和分析142
二、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44
第八節垃圾焚燒發電146
一、電價需求測算和分析146
二、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47
第九節生物質沼氣發電149
一、電價需求測算和分析149
二、電價水平建議方案152
第四章可再生能源電價創新機製研究 / 155
第一節定額補貼機製157
一、與固定電價機製比較157
二、目的和原則158
三、方式和路徑158
四、補貼水平確定161
第二節招標機製166
一、作用和可能效果166
二、定價機製路徑168
第三節綠色證書交易機製169
一、概念和含義169
二、建立及實施的基礎170
三、框架思路170
四、綠色證書價格測算173
五、實施經濟性影響177
六、與其他機製的銜接179
第五章結論 / 185
附錄主要可再生能源電價和補貼相關法規政策 / 191
參考文獻 / 228
圖目錄
圖1-12016年主要電源電價水平4
圖1-2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調整以及補貼發放情況6
圖1-3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情況和“十三五”預期8
圖1-42007—2015年風電新增和纍計裝機容量及其增速9
圖1-52015年部分省份風電纍計裝機10
圖1-62007—2015年風電上網電量及其增速11
圖1-72011—2015年光伏發電纍計裝機容量及其增速12
圖1-82011—2015年光伏發電年發電量及其增速12
圖1-92011—2015年生物質發電纍計裝機容量13
圖1-102008—2016年風電和光伏發電單位初始投資變化情況15
圖1-11分月度風電和光伏發電新增裝機情況17
圖1-122010—2015年風電限電情況19
圖1-132016—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需求測算結果29
圖2-1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政策及分布38
圖2-2德國可再生能源電價機製演變45
圖2-32001—2015年德國光伏發電市場新增規模47
圖2-42000—2015年德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水平及構成49
圖2-5英國綠色證書的流通圖57
圖2-6英國差價閤約機製電費結算示意圖59
圖2-72001—2015年美國風電纍計裝機容量62
圖2-82015年不同貼現率水平下光伏發電和陸上風電平準化成本69
圖2-92010年和2015年貼現率7%情況下光伏發電和陸上風電平準化成本69
圖2-101983—2014年全球陸上風電學習麯綫分析71
圖2-11全球海上風電開發投資情況72
圖2-122009—2025年光伏發電全球加權平均成本下降趨勢和比重74
圖2-132015年各主要國傢光伏發電BoS成本構成情況75
圖3-12008—2015年國內風電機組市場價格情況92
圖3-22015—2020年2兆瓦風電機組單位韆瓦成本變化預期93
圖3-32011—2015年雙饋發電機價格及2017—2020年價格預測94
圖3-42011—2015年輪轂曆史價格趨勢95
圖3-52015—2020年風電場單位初始投資變化預期97
圖3-6五年及以上銀行長期貸款利率調整(1996—2015年)102
圖3-7陸上風電電價水平方案建議106
圖3-8我國近海風電項目平均水深和離岸距離109
圖3-9海上風電初始投資水平變化預期113
圖3-10國內晶矽光伏組件價格變化情況122
圖3-11光伏組件成本影響因素敏感性分析122
圖3-12光伏發電係統投資變化預期126
圖3-13各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年等效利用小時數以及2016年電價情況134
圖3-14光伏發電標杆電價和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水平建議方案136
圖4-12005—2016年煤電標杆電價變化情況160
圖4-22005—2015年秦皇島港動力煤離岸價160
這本書的標題,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聚焦於一個非常具體且重要的研究領域。作為一名在能源谘詢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我深知電力體製改革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是當前能源行業最熱門、最具挑戰性的議題。我猜想,這本書很可能對中國現行的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評估,並重點關注改革如何影響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發展。在電價機製方麵,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探討,在新的電力市場環境下,如何構建一套能夠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成本、環境效益和係統價值的電價形成機製。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對不同類型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的電價政策進行比較分析,並探討如何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投資決策、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技術創新。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價改革趨勢的預測和建議,例如如何將碳定價機製融入電價體係,如何建立輔助服務市場等,從而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深藍色的背景搭配燙金的標題,透著一種專業和權威感。書脊的厚度適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預示著內容的翔實。我一直對中國的電力行業發展以及新能源的融入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近幾年國傢大力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各種政策和改革措施層齣不窮,看得我眼花繚亂,也讓我對未來的能源格局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我一直以來關注的幾個核心議題:電力體製改革、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價機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剖析在當前復雜多變的電力體製改革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電價是如何形成的,又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我尤其想瞭解,在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中,如何纔能設計齣一個既能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又能保障電力係統穩定運行,同時又能兼顧經濟效益和消費者利益的電價機製。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探索這個重要課題的絕佳機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觀點,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當前改革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 title,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最近幾年我們在新聞裏經常看到的關於“棄風棄光”現象的討論,以及政府不斷調整的電價補貼政策。我一直對這些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感到好奇。作為一名對技術和市場都比較感興趣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解析,在電力體製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電價機製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我猜測書中可能會分析不同國傢或地區在可再生能源電價設計上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並將其與中國國情相結閤,提齣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我尤其希望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當前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政策,例如標杆電價、競價上網等,以及這些政策是如何隨著體製改革而不斷演變的。此外,我還對如何解決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並通過電價機製來促進儲能技術和需求側響應的發展感到濃厚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和深入理解這些復雜問題的寶貴機會。
評分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對能源政策和市場運作有著深刻洞察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我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力行業從業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關於新能源並網、電價補貼、綠色證書交易等方麵的討論,但往往缺乏一個係統性的理論框架來支撐這些零散的知識點。這本書的書名,恰好擊中瞭我的痛點。我猜想,書中很可能詳細梳理瞭中國電力體製改革的曆程,從早期計劃經濟下的壟斷模式,到如今逐步引入市場競爭機製的演變,並著重分析改革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特彆是在電價機製方麵,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探討不同類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風電、光伏、水電等,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政策環境下,其電價形成的邏輯和特點。我期待書中能用嚴謹的學術語言,結閤大量的案例數據,闡述如何通過優化電價設計,來引導投資、促進技術進步,並最終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應該能為我解決許多工作上的睏惑,並提升我對整個行業趨勢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氣息,讓我感覺它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緊密聯係著現實的中國電力市場。我是一名對國傢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尤為關注的讀者,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電力體製改革是國傢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環,而可再生能源則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這本書的書名,正好抓住瞭這兩個最前沿、最核心的議題。我非常期待在書中能看到作者對當前電力體製改革的最新動態有著深刻的洞察,比如如何處理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改革中平衡各方利益,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在電價機製方麵,我猜測書中會涉及諸如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容量電價等多種概念,並會深入分析不同電價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終端用戶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幫助我理解這些復雜的機製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電價設計,來激勵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消納,最終推動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