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电力体制改革框架,着眼于支撑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持续健康发展的电价补贴政策,针对电价政策调整问题、解决补贴资金保障不足的矛盾以及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下电价机制变革需求,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新机制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分析论述。在剖析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电价和补贴政策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国际可再生能源电价和补贴政策机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逐步参与市场化的电价和补贴机制改革方向,以及固定电价转向定额补贴、招标机制、绿色证书等创新机制的思路和框架,分析实施可行性。在大量调研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关键成本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变化趋势和电价需求趋势,提出电价政策调整和创新机制的实施路径。
本书适合于可再生能源、能源经济、能源环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以及关注我国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的广大读者阅读。
时璟丽,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规划战略、产业政策、技术经济评价等研究。参与多项可再生能源价格和经济政策制定,并主持承担研究工作;曾任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并参与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担任《可再生能源法》起草组和国家能源战略起草组成员。近年来有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专业文章80余篇。
第一章现行可再生能源电价和补贴政策分析 / 1
第一节标杆电价政策3
第二节费用分摊政策6
第三节政策作用和实施效果8
一、风电9
二、光伏发电11
三、生物质发电13
第四节电价政策面临的挑战14
一、标杆电价水平调整14
二、电力体制改革与电价机制调整19
第五节补贴政策面临的挑战25
一、补贴资金需求26
二、补贴资金平衡和资金缺口30
三、补贴资金管理模式32
第二章国际可再生能源电价和补贴政策趋势分析 / 35
第一节电价和补贴机制特点和应用37
一、固定电价机制38
二、固定补贴机制39
三、净电表制40
四、招标电价机制41
五、配额和绿色证书机制42
第二节典型国家电价和补贴机制及趋势44
一、德国44
二、英国53
三、美国61
第三节电价和补贴机制趋势分析和启示65
一、趋势分析65
二、启示66
第四节可再生能源成本和电价水平变化和趋势68
一、总体水平和趋势68
二、陆上风电70
三、海上风电72
四、光伏发电73
五、光热发电76
第三章可再生能源电价水平机制研究 / 81
第一节完善电价政策总体思路建议83
一、目的和原则83
二、目标和预期83
三、方式和路径84
第二节电价测算方法89
第三节陆上风电91
一、成本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91
二、电价下降潜力103
三、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06
四、对补贴资金需求的影响107
第四节海上风电108
一、成本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108
二、电价下降潜力115
三、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18
第五节光伏发电121
一、成本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121
二、电价下降潜力127
三、“光伏领跑技术基地”电价分析130
四、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32
五、对补贴资金需求的影响138
第六节光热发电139
一、电价水平考虑因素139
二、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41
第七节生物质直燃发电142
一、电价需求测算和分析142
二、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44
第八节垃圾焚烧发电146
一、电价需求测算和分析146
二、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47
第九节生物质沼气发电149
一、电价需求测算和分析149
二、电价水平建议方案152
第四章可再生能源电价创新机制研究 / 155
第一节定额补贴机制157
一、与固定电价机制比较157
二、目的和原则158
三、方式和路径158
四、补贴水平确定161
第二节招标机制166
一、作用和可能效果166
二、定价机制路径168
第三节绿色证书交易机制169
一、概念和含义169
二、建立及实施的基础170
三、框架思路170
四、绿色证书价格测算173
五、实施经济性影响177
六、与其他机制的衔接179
第五章结论 / 185
附录主要可再生能源电价和补贴相关法规政策 / 191
参考文献 / 228
图目录
图1-12016年主要电源电价水平4
图1-2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调整以及补贴发放情况6
图1-3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情况和“十三五”预期8
图1-42007—2015年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及其增速9
图1-52015年部分省份风电累计装机10
图1-62007—2015年风电上网电量及其增速11
图1-72011—2015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及其增速12
图1-82011—2015年光伏发电年发电量及其增速12
图1-92011—2015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3
图1-102008—2016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单位初始投资变化情况15
图1-11分月度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情况17
图1-122010—2015年风电限电情况19
图1-132016—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需求测算结果29
图2-1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及分布38
图2-2德国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演变45
图2-32001—2015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新增规模47
图2-42000—201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水平及构成49
图2-5英国绿色证书的流通图57
图2-6英国差价合约机制电费结算示意图59
图2-72001—2015年美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62
图2-82015年不同贴现率水平下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平准化成本69
图2-92010年和2015年贴现率7%情况下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平准化成本69
图2-101983—2014年全球陆上风电学习曲线分析71
图2-11全球海上风电开发投资情况72
图2-122009—2025年光伏发电全球加权平均成本下降趋势和比重74
图2-132015年各主要国家光伏发电BoS成本构成情况75
图3-12008—2015年国内风电机组市场价格情况92
图3-22015—2020年2兆瓦风电机组单位千瓦成本变化预期93
图3-32011—2015年双馈发电机价格及2017—2020年价格预测94
图3-42011—2015年轮毂历史价格趋势95
图3-52015—2020年风电场单位初始投资变化预期97
图3-6五年及以上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调整(1996—2015年)102
图3-7陆上风电电价水平方案建议106
图3-8我国近海风电项目平均水深和离岸距离109
图3-9海上风电初始投资水平变化预期113
图3-10国内晶硅光伏组件价格变化情况122
图3-11光伏组件成本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122
图3-12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变化预期126
图3-13各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以及2016年电价情况134
图3-14光伏发电标杆电价和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水平建议方案136
图4-12005—2016年煤电标杆电价变化情况160
图4-22005—2015年秦皇岛港动力煤离岸价160
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对能源政策和市场运作有着深刻洞察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电力行业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关于新能源并网、电价补贴、绿色证书交易等方面的讨论,但往往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来支撑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这本书的书名,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我猜想,书中很可能详细梳理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从早期计划经济下的垄断模式,到如今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演变,并着重分析改革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电价机制方面,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探讨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风电、光伏、水电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政策环境下,其电价形成的逻辑和特点。我期待书中能用严谨的学术语言,结合大量的案例数据,阐述如何通过优化电价设计,来引导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能为我解决许多工作上的困惑,并提升我对整个行业趋势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聚焦于一个非常具体且重要的研究领域。作为一名在能源咨询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知电力体制改革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当前能源行业最热门、最具挑战性的议题。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对中国现行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评估,并重点关注改革如何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发展。在电价机制方面,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构建一套能够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成本、环境效益和系统价值的电价形成机制。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的电价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投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技术创新。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可再生能源电价改革趋势的预测和建议,例如如何将碳定价机制融入电价体系,如何建立辅助服务市场等,从而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 title,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最近几年我们在新闻里经常看到的关于“弃风弃光”现象的讨论,以及政府不断调整的电价补贴政策。我一直对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感到好奇。作为一名对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感兴趣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解析,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价机制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我猜测书中可能会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可再生能源电价设计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尤其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当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例如标杆电价、竞价上网等,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随着体制改革而不断演变的。此外,我还对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并通过电价机制来促进储能技术和需求侧响应的发展感到浓厚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这些复杂问题的宝贵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气息,让我感觉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联系着现实的中国电力市场。我是一名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尤为关注的读者,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电力体制改革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而可再生能源则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本书的书名,正好抓住了这两个最前沿、最核心的议题。我非常期待在书中能看到作者对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有着深刻的洞察,比如如何处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改革中平衡各方利益,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在电价机制方面,我猜测书中会涉及诸如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容量电价等多种概念,并会深入分析不同电价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终端用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机制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电价设计,来激励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消纳,最终推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标题,透着一种专业和权威感。书脊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预示着内容的翔实。我一直对中国的电力行业发展以及新能源的融入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各种政策和改革措施层出不穷,看得我眼花缭乱,也让我对未来的能源格局充满好奇。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几个核心议题:电力体制改革、可再生能源以及电价机制。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电价是如何形成的,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尤其想了解,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既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又能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同时又能兼顾经济效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电价机制。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个重要课题的绝佳机会。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当前改革的脉络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