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刻闡述領導權力的真諦、領導權力的來源、領導權力的本質,以及如何正確而科學藝術地使用領導權力……
2.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暢銷書作者劉玉瑛新力作
3.領導乾部廉潔從政、提升領導素養必備讀本
領導乾部每時每刻都麵臨著權力、利益的種種現實考驗,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行使權力,就會齣現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以權尋租等不正常的現象。這種不正常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著黨群關係和乾群關係,影響著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為此,作者撰寫瞭本書,與領導乾部這個“關鍵的少數”談談領導權力的來源、領導權力的本質、如何正確而科學藝術地使用領導權力等問題。書中案例豐富,還引用瞭一些古代典故、曆史事件等,可讀性強,可作為黨員乾部的廉政教育讀本。
劉玉瑛,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全國乾部教育培訓師資庫專傢,人社部乾部教育培訓師資庫專傢,校外多傢院校兼職教授,著有《關鍵在於落實》、《與領導乾部談底綫》、《給領導乾部提個醒》、《工作講方法,領導有藝術》等書籍30餘部,發錶文章近百篇,曾6次獲得中共中央黨校教學科研奬。其中《關鍵在於落實》一書,十年暢銷不衰,銷量突破50萬冊;《給領導乾部提個醒》被評為全國第三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做真正的黨員》被評為全國黨員教育優秀培訓教材。《給領導乾部提個醒》,《老實人不吃虧》和《誠信決定存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齣版總署聯閤推介為百種優秀思想道德讀物。
馬正立,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共中央黨校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專業博士生(在讀),主要研究領域為執政黨建設、領導科學。在《公共管理評論》、《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思想教育研究》、《領導科學》、《學習時報》等各級報刊雜誌網絡公開發錶文章40餘篇。
第一章 領導權力與權力本質
一、領導權力的本質 // 2
(一)領導權力及其基本點 // 2
(二)領導權力的內在屬性 // 3
二、領導權力的來源 // 7
(一)權力來源的幾種觀點 // 7
(二)權力來源的基本事實 // 9
三、領導權力的構成 // 11
第二章 領導權力與領導權威
一、領導權威的內涵 // 14
(一)以領導客體自願性為基礎 // 14
(二)以領導活動正當性為保障 // 17
二、領導權力與領導權威 // 21
(一)領導權力與領導權威相聯係 // 21
(二)領導權力與領導權威相區彆 // 25
三、領導權力轉化為領導權威的實踐藝術 // 26
(一)領導權力轉化為領導權威的重要意義 // 26
(二)領導權力轉化為領導權威的基本要素 // 28
(三)領導權力轉化為領導權威的主要方式 // 38
第三章 領導權力與領導責任
一、領導責任的層次體係 // 46
(一)領導責任的立體分析 // 46
(二)領導責任的剖麵解析 // 53
二、領導權力與領導責任 // 58
(一)領導權力與領導責任相對應 // 59
(二)領導權力與領導責任相背離 // 63
三、領導責任對領導權力的約束保障 // 64
(一)領導責任約束領導權力 // 65
(二)領導問責保障領導權力 // 66
第四章 領導權力與權力運用
一、把好用人權,嚴守財務權 // 72
(一)把好用人權,謹防權力“蘇丹化” // 72
(二)嚴守財物權,防止權力“撲滿化” // 79
二、節製決策權,把牢事項權 // 87
(一)節製決策權,避免“拍腦袋”行為 // 87
(二)把牢事項權,警惕權力“互花米草” // 93
三、善用執行權,用好監督權 // 97
(一)善用執行權,提升政策執行力 // 98
(二)用好監督權,規避鏈條式腐敗 // 104
第五章 領導權力與用權藝術
一、用權廣納群智,規避不當心態 // 114
(一)勤政作為,不可獨斷專行 // 114
(二)絕嗜禁欲,不可心態失衡 // 117
二、用權懷民於心,常思變革創新 // 122
(一)薄身厚民,不可特權錯位 // 122
(二)變革創新,把握正確航嚮 // 126
三、掌握工作方法,審勢量權務實 // 132
(一)調研摸真,創果贏實 // 132
(二)審時度勢,量權揣情 // 138
等。。。。。。。。。。。。。。
前 言
美國經濟學傢、新製度學派的主要代錶人物加爾布雷斯說過:“很少有什麼詞匯像‘權力’一樣,幾乎不要考慮它的意義,而又如此經常地被人們使用。”這句話把權力的流行程度和使用頻率概括得非常到位。
的確,權力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種復雜現象。對這種復雜現象,從古希臘的先哲到近現代的專傢學者、領袖領導,都從不同角度對權力的來源、權力的使用、權力的製約、權力的監督等,進行過不懈地追問與探索,提齣過許多精闢的見解和對策。
盡管這樣,作為權力的使用者——領導乾部這個“關鍵的少數”,並非都對有關權力的直接或相關問題,有著清醒而正確的認識。也正是因為如此,領導乾部隊伍齣現瞭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以權尋租等不正常的現象。這種不正常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著黨群關係和乾群關係,影響著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影響著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
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們撰寫瞭《與領導乾部談權力》,與領導乾部這個“關鍵的少數”談談領導權力的來源、領導權力的本質、如何正確而科學藝術地使用領導權力等問題。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很多專傢、學者所撰寫的專著和論文給瞭我們許多啓示和啓迪,同時,本書也引用瞭一些古代典故、曆史事件以及現代書籍敘述的典型案例和網絡媒體報道的真實資料,在此我們謹嚮這些作者緻以誠摯的謝意。
本書在齣版的過程中,新華齣版社黃春峰給予瞭鼎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我們也嚮他錶示衷心的感謝!
這本書我從頭到尾都看完瞭,總體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著作。它並非那種輕鬆讀物,而是需要讀者帶著思考、帶著批判的精神去品味。作者在開篇就拋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那就是權力並非全然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與具體的行為、決策以及人際互動緊密相連。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理論與我自身工作和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對照。舉個例子,書中關於“權力獲取的隱性渠道”的論述,就讓我對一些團隊內部微妙的權力動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那些錶麵上不顯眼的溝通方式、信息傳遞的節點,甚至是共享信息時的細微保留,都可能成為權力流轉的關鍵。我發現,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權力定義為職位的高低,而是更側重於描述權力在組織內部如何被感知、被運用、被挑戰。這種對權力運作機製的細緻剖析,讓我在理解一些復雜的人際關係時,少走瞭不少彎路。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權力“腐蝕性”的警示。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渲染權力的負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理論分析,揭示瞭權力在不加約束時可能産生的負麵影響。這促使我反思,在追求效率和目標的同時,如何纔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權力所裹挾。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隻是理論知識,更是一種實踐的指導,讓我能夠更審慎、更負責任地看待和使用權力。
評分翻開這本書,仿佛走進瞭一個精心構建的思想迷宮,每一頁都充滿瞭作者深邃的洞察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權力與責任的辯證統一”這一章節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將責任看作是權力的附屬品,而是將其提升到瞭與權力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認為責任是權力的基石和生命綫。他通過曆史上的諸多案例,生動地展示瞭那些擁有巨大權力卻忽視責任的領導者,最終是如何走嚮覆滅的。這種“得之於民,失之於民”的道理,在書中被闡述得淋灕盡緻。我記得其中一個關於古代王朝興衰的分析,讓我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權力越大,越需要敬畏,越需要時刻警醒自己肩負的責任。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套簡單的“權力秘籍”,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權力的本質,去理解權力背後所承載的重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領導力並非來自於對權力的掌控,而是來自於對責任的擔當。這種認識,極大地改變瞭我過去對於“權力”的狹隘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權力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信任,一種委托。而要維係這份信任,就必須時刻以責任為導嚮,以民為本。讀完後,我感到內心有一種被洗滌的感覺,對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有擔當的領導者,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結構非常獨特,它像是一場層層遞進的智力挑戰。作者在內容設計上,並沒有遵循傳統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模式,而是以一種更加哲學和反思性的角度切入。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權力獲取的閤法性來源”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權力閤法性歸結於法律法規或組織規章,而是將其延伸到瞭道德層麵、文化層麵,甚至是一種集體認同的層麵。他通過對不同社會體製下權力閤法性構建方式的比較,展現瞭權力運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一點讓我非常受啓發,因為在現實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看似符閤規定,但卻難以獲得廣泛認同的決策。書中對這種“閤法性危機”的探討,為我理解和應對這類問題提供瞭全新的視角。我記得其中一個關於“群眾基礎”的論述,讓我意識到,即使擁有再大的權力,如果不能獲得被領導者的認同和支持,那麼這種權力也是脆弱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我去思考那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去審視權力背後的邏輯,去理解為什麼有些權力能夠長久存在,而有些則曇花一現。它拓展瞭我的思維邊界,讓我不再局限於錶麵的規則,而是能夠看到權力運作的更廣闊的圖景。
評分對於這本書,我首先想錶達的是,它是一本“慢熱型”的書,需要時間和耐心去消化。作者在敘述方式上,並沒有采取那種直接灌輸式的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的隱喻、類比和故事,引導讀者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道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權力與人性的博弈”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將人性簡單地分為善與惡,而是深入剖析瞭人性中那些普遍存在的弱點,比如貪婪、恐懼、虛榮,以及這些弱點如何與權力相互作用,産生復雜的後果。他通過對一些曆史人物的心理剖析,展現瞭權力如何放大或扭麯人性中的某些特質。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真實,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一些人在權力麵前,性格發生微妙的變化。這本書讓我反思,作為領導者,如何在擁有權力的同時,保持對自身人性的警惕,如何纔能在這種博弈中占據主動,而不是被權力所控製。我記得其中一個關於“自我約束”的論述,對我觸動很大。作者強調,真正的權力,並非來自於外部的製約,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覺醒和自律。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具有瞭超越一般管理理論的深度。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玩轉”權力的書,而是一本讓你“理解”權力的書。作者在語言風格上,非常注重邏輯的嚴謹和觀點的清晰,但同時又不失藝術的美感。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權力轉移的模式與風險”的分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權力轉移定義為“交接”,而是將其分解為多種模式,比如繼承、選舉、革命等,並詳細分析瞭每種模式的潛在風險和可能帶來的後果。他通過對不同政治體製下權力轉移的比較,揭示瞭權力穩定性的重要性,以及不當的權力轉移可能引發的社會動蕩。這一點讓我對“製度設計”有瞭更深的理解。我意識到,一個好的製度,不僅僅是設計得有多麼精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在權力轉移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保障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書中對“權力真空”的警示,讓我對一些組織改革中的潛在隱患有瞭更清醒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在進行權力結構調整時,必須充分考慮其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並提前做好預案。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個人的得失,去審視權力的宏觀運行規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