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出版專業的必備聖經
兩岸三地出版界,一致公認入行必讀
不只有設計風格,更有編輯實務、歷史沿革、版型全覽、印刷技術、產業趨勢、經典裝幀……
如此全面而完備,保證前所未見!
所有關於「書」的不解困惑,都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如何落版?如何選擇開本、紙張、裝幀方式和特殊加工?欄位有多少種可能?統計數據有哪幾種變成圖形的方式?多語文版本要如何設計?圖文書有多少種版式?書背要如何設計?如何用插畫、攝影、圖紋、文字完成書封?如何做出風格化的封面?如何把頁面想成一幅畫來設計?什麼是西方歷代抄本愛的版式?黃金分割是設計人的必備常識?從古典到現代,網格的設計有何變化?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毛澤東的《毛語錄》曾締造史上何等無敵暢銷數字?
◎從美術設計、編輯到出版人,兩岸三地出版界,一致公認入行必備聖經
◎500幅圖示,全面認識一本書的催生與完成,如此完備前所未見
◎編務如何分工?如何落版、開版、選開本、紙張,所有專業實務,一次學
◎從歷史沿革到產業趨勢,全面解析書籍的過去與未來
◎愛書人_陳建銘_翻譯,專家_江瑞彰_審定,絕對值得信賴的中文譯本。
關於一本書的學問,遠超乎你的想像!
這本堪稱介紹書籍設計裝幀的聖經,兼具全面性跟實用性。結構嚴謹的文字搭配豐富的照片及圖表,讓讀者從所有與跟書有關巨細靡遺的類目,包括選用字體、版型設計、圖片搭配、電腦軟體、紙張材質、印刷方式、圖書裝訂等,詳細介紹。
內容詳附各式好用工具及中英名詞對照,幫助提升你的專業能力。特別的是,本書舉出各種不同屬性及功用的圖書,列舉這些不同圖書的不同設計及裝幀方式,更增加愛書人及設計者的見聞及知識。無論是愛書人、設計人、藏書人,都不能錯過的好書。
原書名:《書設計.設計書:書籍編輯、設計、風格、印刷全事典》
作者簡介
安德魯?哈斯蘭Andrew Haslam
1987年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之後於倫敦經營自己的工作室,為兒童製作科學、歷史和地理書籍。1994年,贏得美國物理學會佳科學著作獎,1997年得到地理學會金牌獎,表彰他對地理學的貢獻。曾在英國好幾所大學教授平面設計和編排設計,過去六年,擔任倫敦中央聖馬汀藝術和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媒體傳達設計(MA Communication Design)課程的課程總監。與菲爾?班恩斯(Phil Baines)合著有《植字與排版術》(Type and Typography)。
譯者簡介
陳建銘
一九六五年出生。現無正職,餘暇從事翻譯,兼營書籍設計。
迄今譯有《查令十字路84號》、《菩薩凝視的島嶼》、《乞丐國王的時空指環》、《藏書之愛》、《嗜書癮君子》、《紙房子》、《托爾金的袍子》。目录
目录
I何謂「一本書」?
1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書的起源/ 必也正名乎:書是什麼?/ 出版產業:書籍的商業價值/ 新科技:書籍的未
來/ 印刷的威力:書籍的影響力
2催生一本書
出版舞台上的要角/ 書籍的起點
3邁出設計
書籍設計的四大類型/ 設計簡報
II 書籍設計師的課題
4版式
黃金分割、費氏數列及其衍生體系/ 布令賀斯特氏的半音階體系/ 自黃金分割衍生的科
比意模矩體系/ 有理矩形與無理矩形/ 有理矩形與無理矩形/ 紙度:英制與A度標準
依據頁面內部元素決定版式/ 變形版式、非矩形版式
5網格
對稱頁面或不對稱頁面/ 幾何網格/ 維拉爾?德?奧涅庫爾氏的頁面規劃法
保羅?雷內氏的單元劃分法/ 根號矩形/ 依據度量單位規劃網格/ 模矩級數表
現代派網格/ 依據版面元素建構的網格/ 欄間數列表/ 不設置網格的書籍
6排版
欄高/ 廓義:分段/ 行文對齊方式/ 行文的水平間距/ 行文的垂直間距
7字元
字級/ 如何決定文字級數?/ 字體的顏色、反差與階層/ 字體的形象與性格
III 文字與圖像
8內容架構
落版單/ 目次/ 頁碼/ 章節結構/ 解說/ 腳註、旁註、出處註、尾註/ 段號
尾署/ 詞彙表/ 索引
9圖解術
把統計數據化為圖形/ 識別/ 圖表與示意圖/ 地理投影法:將地表攤平的技術
呈現相互關係的圖解/ 在二維空間上呈現三維空間/ 連續圖解:循序漸進分解步驟
顯露物體內部細節的圖畫/ 符號:象形符號與表意符號/ 表格與矩陣/ 表記系統與書籍
10編排
準備工作:整理文字檔案與圖像檔案/ 紙上操兵:用落版單草擬圖文配置
情節串流圖板:撰寫內容和委製圖片的依據/ 根據內文進行編排/ 編排手法舉例:以文字為主的書籍/ 編排手法舉例:以圖像為主的書籍/ 把頁面當成一幅畫來經營
劇本:圖像化的口語/ 探索視覺文化的書籍/ 兒童故事繪本/ 攝影集
11封皮與書衣
依據明確的指令進行設計/ 封皮樣式:個別處理或三面一體/ 前封、書脊、後封的元素
封皮的類型
IV 製作
12印前作業
線稿與階調/ 網屏/ 色彩/ 雙色印刷/ 混色與階調/ 全彩印刷/ 校正打樣/ 組頁
13紙張
紙張特性/ ISO紙度、北美紙度、英倫紙度/ 紙重/ 厚度/ 走紋/ 透光率/ 表面加工
表面處理/ 色澤/ 挑選合宜的書籍用紙
14立體紙藝
從底頁摺出90°直角造型/ 外接其他零件的摺式/ 運用180°摺式組造立方體或圓柱體
頁面上的轉輪與滾動效果/ 拉柄/ 活用各種立體構成原理
15印刷
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上機/ 凹版印刷/ 孔版印刷:網版印刷
16裝訂
傳統手工裝訂/ 邁入機械裝訂/ 裝訂步驟/ 前切口裝飾/ 徒手加工/ 機器加工/
書衣/ 附件/ 植貼/ 光柵透視圖片/ 立體全像/ 裝幀用料/ 裝訂的類型/ 緊縮膠膜
附錄修整文稿格式
ISO認證拉丁字符集甲集對應英式與美式麥金塔電腦鍵盤快速鍵便覽
延伸閱讀/ 詞彙釋義/ 索引
从整体结构和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的野心非常大,它试图构建一个从零开始、覆盖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阅读体验上,它做到了难得的平衡——既有宏观的战略视角,又不乏微观的操作指南。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性了解出版行业的人来说,它无疑是目前市面上最全面、最不偏科的参考资料。每读完一个部分,我都会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又被加固了一层。更难得的是,作者的叙述口吻非常真诚,没有故作高深,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热心地分享经验。这种温度感使得原本可能冰冷的技术知识变得有血有肉,更容易被读者吸收和内化。这本书不仅是案头常备的字典,更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职业导师”,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高度,绝对是出版界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必备收藏品。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编辑”这个环节的理解非常肤浅,总觉得就是校对文字、排版字号那么简单。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对编辑流程的剖析,简直是一部悬疑片。从版权的引进、市场定位的把控,到内容深度的挖掘和作者关系的维护,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博弈和智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选题策划”那一块,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如何通过市场数据分析和文化趋势洞察来确定一本书的“生死线”。这哪里是基础入门,这简直是给资深出版人上的高级研讨课!书里列举了许多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用极其犀利的笔触解构了背后的决策逻辑,让人读得拍案叫绝。这种深入骨髓的行业洞察力,不是随便在网上搜集资料就能拼凑出来的,这绝对是长期浸淫在行业一线的专家才能写出来的真知灼见。这本书让“编辑”这个职业不再是幕后的默默无闻者,而是掌握着文化产品命运的舵手。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其作为“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行业“生存法则”的集合体。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项目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的章节。出版流程牵扯到市场、编辑、设计、印刷、发行等多个链条,如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如何应对突发的危机,书中都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它没有回避行业内的潜规则和常见的合作困境,而是直面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性的应对策略。例如,关于如何与印刷厂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避免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巨额损失,书中提供了一份详尽的“Checklist”,这份清单的实用性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教你“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思维上的引导,才是真正的宝贵财富。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操作者,而是一个能够全局掌控项目的策划者和执行者。
评分印刷工艺的部分,是我最期待也最担心会看不懂的部分。毕竟,胶印、凸印、数字印刷,这些术语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是干巴巴地介绍原理,而是通过大量实物图解和流程分解,把复杂的技术问题变得可视化了。比如,讲到色彩管理时,作者甚至提到了不同纸张的白度如何影响最终的CMYK值,这种细节的考究程度令人咋舌。我特地去对比了书中推荐的几种特殊油墨效果,发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视觉差异竟然如此巨大。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印刷厂向导,带着我穿梭于打样、制版、上机印刷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让我真切体会到,一张纸如何通过机器的“洗礼”变成我们手中的成品。那些关于套准、打孔、裁切的细节描述,虽然技术性强,但通过清晰的步骤图,即便是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也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艺认知框架,极大地提升了对后续设计和编辑决策的预判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磨砂质感与烫金的字体搭配,透露出一种低调而专业的格调。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介绍,结果翻开之后,里面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色彩搭配得极其考究,完全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行业书籍,读起来毫不费力。尤其是一些涉及到纸张选择和工艺处理的章节,作者居然能把那些晦涩的技术名词解释得如此生动易懂,简直是鬼斧神工。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不同装帧方式的对比介绍,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这个门外汉都能清晰地想象出成品的效果。看来,光是这本书本身,就已经是一本极佳的“设计作品集”了。对于任何想踏入出版界,或者对书籍制作工艺有好奇心的人来说,光是欣赏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成功地将理论知识的美感和实操的严谨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书中所涵盖的每一个环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