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極簡生活提案:減去不需要的物件,過著自己希望的舒適生活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無印良品極簡生活提案:減去不需要的物件,過著自己希望的舒適生活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蜜雪兒 著,陳心慧 译
图书标签:
  • 無印良品
  • 極簡生活
  • 收納整理
  • 生活提案
  • 家居
  • 簡約
  • 舒適生活
  • 港台書籍
  • 繁體中文
  • 生活風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奇光出版
ISBN:9789869368889
商品编码:12717575948
开本:17 x 22 cm
出版时间:2017-03-29
页数:128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就算東西不多,也可以過著自己希望的舒適生活。
減去不需要的物件,就會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日本極簡生活家不藏私經驗分享「輕鬆極簡生活模式」,
教你用少少的東西簡單生活,
用無印良品的商品打造舒適的居家環境,
以及讓人生變得更簡單自在的10個習慣!


◆斷捨離的具體實踐!zui輕鬆簡單的極簡生活方式!日本極簡生活家不藏私經驗分享,隨手實踐,立即見效!
◆食?6?4衣?6?4住,從玄關到客廳,從廚房、衣櫥到浴室,追求美好居家生活,面面俱到!
◆15招用無印良品打造舒適生活空間的訣竅,從收納整理到設計裝飾再到推薦好物,簡單實用,輕鬆營造生活美學!
◆10個讓人生變得更簡單自在的生活好習慣,清楚明白,一生受用!
◆貼心叮嚀&重點提示,提供更多參考知識、實用訣竅和便利工具!

什麼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想要在什麼樣的屋子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想穿什麼樣的衣服?想用什麼器具烹調食物?
要如何減少東西?留下什麼東西?
又該如何整理屋子過生活呢?


作者因先生工作關係而時常搬家,從中體會研究出一套捨棄東西一身輕的生活型態。

搬家雖然會伴隨離開習慣的地方和友人的寂寞心情,但也會在新的地方找到新的發現和體驗。作者將焦點放在事情好的一面,認為都是因為她學會放手,過著極簡生活的緣故。

作者認為只要生活上有好夥伴「無印良品」在身邊,無論住在哪裡,「家」一直都會是家人zui放鬆的場所。她希望將東西減到zui少,減輕負擔,自由生活,感受平靜的幸福。

減少東西,其實也就是正視對於自己而言,什麼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整理房間就是整理心靈,也與「整理人生」息息相關。隨著東西的減少,就算是不擅長收拾的人,也可以在短時間內輕鬆完成家事。慢慢地,生活開始產生變化,比起身邊被許多東西圍繞的時候,每天的心情更加平靜,也更加愉悅。

作者希望拿起這本書的讀者,每天都可以過著愉快幸福的生活。


作者簡介
蜜雪兒 Michelle

1978年出生於日本山形縣。關西外國語大學英美語系畢業後,與外籍人士結婚。目前與美國丈夫和三個孩子住在神奈川縣橫濱市。因為丈夫調職的關係,迄今曾在夏威夷、神奈川縣葉山、加州等不同地方生活。現在,除了養育三個孩子之外,也為雜誌和朝時間.jp的「朝美人模式」寫作連載。著有《每天變得更開心 開始早起生活的方法》(SB creative)。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畢業,現任專業日中翻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長壽飲食》、《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美味雜學:炒熱餐桌氣氛的300個話題》、《代表的日本人》、《世界史的誕生:蒙古的發展與傳統》、《打動人心!這樣企畫就對了:LINE?6?4AKB48?6?4無印良品?6?4日清食品?6?4豐田汽車?6?4麒麟特保可樂?6?4艾詩緹美妝等打敗不景氣的產品熱銷術》、《一生受用800招!老奶奶的生活智慧:收納打掃?6?4烹飪洗衣?6?4保健美容?6?4節約環保的美好生活整理術》等。

目錄
Contents
前言
家庭成員介紹

Chapter 1 用少少的東西簡單生活
喜歡室內裝飾,但不擅長整理

STEP 1玄關
這是每天都想穿的鞋子嗎?
管理小孩鞋的方法
玄關地板不放東西

STEP 2客廳
只放一個靠墊和毛毯
我們家的玩具箱是無印良品的檔案盒
文件和郵件「看到馬上處理」

STEP 3廚房
平時大人用的餐具只有這些
孩子用的餐具也只有這些
廚房用具和烹調器具一樣一個
平常使用的餐具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捨棄瀝水籃,只用廚房擦手巾
食材只買當天要用的量

STEP 4衣櫥
春、夏、秋的衣服只有這些
冬天的基本單品只有這些
沒有特別日子穿的衣服
孩子們有幾件衣服呢?
從皮包開始極簡化

STEP 5浴室?6?4廁所?6?4洗臉台
我們家的適量大約如此
洗臉台下的收納也非常簡單

COLUMN 捨棄書籍的方法

Chapter 2 用無印良品的商品打造舒適的房間
我選擇無印良品的理由
紙膠帶是必需品
根據材質選擇無印良品的收納用品就一目瞭然
我們家使用的無印良品收納用品
在玄關,把必要東西放在隨手就可拿取的位置
孩子們都在客廳念書
方便家裡所有人拿取
不需要收起來,不過分收納
收納箱要分門別類,保持簡單
方便家人整理的設計
善用牆壁裝飾、收納
衣物的收納一目瞭然
讓孩子們可以自己拿取放回
選擇簡單且觸感佳的東西
出門行囊輕便,不手忙腳亂

COLUMN 與無印良品一起打造晚年生活
我們家除了收納用品外的無印良品商品

Chapter 3讓人生變得更簡單的10個習慣
習慣1 開門讓空氣流通
習慣2 將想法寫在筆記本上
習慣3 帶著感恩的心吃喜歡的食物
習慣4 擁有「準備著就安心」的東西
習慣5 有效利用早上的時間
習慣6 不要改變他人,接受原來的樣子
習慣7 提高時間的品質
習慣8 相信孩子,在一旁守護
習慣9 邀請朋友來家裡作客
習慣10 與大自然共度時間

結語


作者: 蜜雪兒
原文作者:Michelle
譯者:陳心慧
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7/03/2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68889
規格:平裝 / 128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整理的艺术:打造高效、宁静的居家空间》的图书简介,该书专注于空间规划、收纳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整理来提升生活品质,与您提到的那本侧重于“极简生活哲学”和“减去不需要的物件”的书籍内容有所区别: --- 图书名称:《整理的艺术:打造高效、宁静的居家空间》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位虚构的知名整理收纳专家姓名,例如:佐藤惠美] 出版信息: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出版社名称,例如: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内容提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物品的堆积和环境的凌乱所困扰。我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东西,但真正的“拥有感”和“舒适感”却在不断流失。《整理的艺术:打造高效、宁静的居家空间》并非一本倡导“断舍离”或“清空所有”的指南,而是一本聚焦于“如何有效管理现有物品”以及“如何为空间赋予功能和秩序”的实用手册。 本书深入探讨了整理收纳的底层逻辑——空间效能最大化与动线流畅化。作者认为,一个真正宜居的家,不仅需要视觉上的清爽,更需要在日常使用中体现出高度的便利性和适应性。我们需要的不是丢弃,而是精确地安置。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系统性地引导读者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执行,彻底重塑居住环境。 第一部分:构建整理的思维框架——从“混乱”到“结构” 本部分首先跳脱出单纯的“扔东西”思维,着重于建立一套可持续的整理系统。作者强调,整理不是一次性的劳动,而是一种长期的管理机制。 空间诊断学: 学习如何评估家中各个区域的“使用频率”与“存储潜力”。我们探讨如何识别那些看似整洁但实际使用起来效率低下的“死角空间”。 功能分区蓝图: 详细解析如何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路径,科学地划分起居区、工作区、休闲区等。例如,厨房的整理不应只关注橱柜内部,更要考虑备餐、烹饪、清洁这三个动作之间的流畅衔接。 “取用便利性”优先原则: 强调物品的存放位置应与其使用频率成正比。常用的工具应放置在最易拿取的高度和位置,而季节性或不常用物品则应归入次要存储区。 第二部分:收纳技巧的精进——容器的科学运用 本书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如何将“收纳工具”转化为“空间优化器”。收纳容器的选择和使用,是决定空间整洁度与使用效率的关键。 “量身定制”的收纳哲学: 我们反对盲目购买大量统一尺寸的收纳盒。正确的做法是先盘点物品的尺寸、形状和数量,再选择最能贴合物品特性的容器。例如,针对领带和丝巾,使用带有分隔的扁平抽屉式收纳,远胜于直接堆叠。 垂直空间的极致利用: 深入解析如何利用墙面、柜体侧边、门后等被忽视的垂直空间。本书介绍了多层挂件系统、可调节层板的安装技巧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高柜上部空间。 抽屉内部的“矩阵化”管理: 重点教授如何使用小型分隔件,将抽屉内部打造成模块化的“矩阵”。这对于衣物、文具、小型电子元件的收纳尤为重要,确保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固定的“坐标”。 第三部分:特定区域的深度优化方案 本部分针对家中功能复杂、物品种类繁多的高频使用区域,提供了详尽的实操案例与解决方案。 衣橱的季节循环管理: 不仅仅是叠放,更是关于“服装生命周期”的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进出货”流程,确保当季衣物始终保持在最佳取用状态,而过季衣物则能被妥善保护并收纳起来。 文件与信息流的数字化与实体化平衡: 针对办公和学习区域,提供了一套混合式管理系统。如何快速识别需要保留的实体文件(如合同、证书),并建立高效的归档分类法;同时,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备份和整理电子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厨房的“动线厨房”改造: 侧重于烹饪流程的效率。调味品、常用餐具、小家电的摆放位置需要紧密围绕“取用-操作-归位”的循环。我们讲解了如何利用转角拉篮、轨道滑轨等五金件来解决传统深柜取物难的问题。 第四部分:维护与迭代——让整理成为习惯 整理的最高境界是“无需费力维持”。本部分着眼于如何将整理的成果固化为日常生活习惯。 “一进一出”的库存控制: 建立一套简单的物品追踪系统,确保新物品的进入不会破坏现有的平衡。 “十分钟快速复位法”: 教授一套高效的日常微整理流程,只需利用碎片时间,即可将空间恢复到整洁状态,避免累积成大工程。 家庭成员的协作机制: 如何清晰地分配整理责任,并使用直观的标识系统,让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轻松找到物品并正确归位。 第五部分:营造宁静氛围的“减法”艺术 虽然本书侧重于“管理”而非“清空”,但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也探讨了如何通过审慎的“选择性减法”,来提升居家环境的整体舒适度。 视觉噪音的消除: 讨论如何减少暴露在外的杂物数量(如电线、遥控器、零散的文具),通过隐藏式收纳或统一外观的收纳盒,降低视觉上的刺激,从而营造宁静的氛围。 “留白”的空间哲学: 强调在储物空间中预留10%至20%的空余容量,这不仅是为了未来可能增加的物品,更是为了让整个空间拥有“呼吸感”。 《整理的艺术:打造高效、宁静的居家空间》致力于帮助读者,在不牺牲个人喜爱物品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高效的收纳技巧,将家变成一个真正能让人放松、激发创造力的功能性港湾。这不是一次性的“大扫除”,而是对生活方式的精细化设计。 ---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寻求“高效清洁与整理系统”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会带来强烈的认知偏差。我购买它是抱着对日本生活美学能够带来实际操作指导的期待,比如那些精妙的收纳盒设计、不同材质的运用,或者一套科学的物品生命周期管理法。然而,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不在这些“术”的层面,而是在“道”的层面打转。它更像是在售卖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和审视,这本身没有错,但对于我这个“行动派”来说,书里给出的步骤总是在“准备整理”的阶段就停滞了。它让你先去“感受”你和物品的关系,而不是告诉你“先清理掉那些过期三年的化妆品”。读完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储藏室依然一团糟,而我对自己“为什么还不去整理”的内心审视却多了好几层,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反而与我追求的“舒适生活”背道而驰了。

评分

我一直以为极简主义的核心在于“做减法”,是关于物理空间的解放,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更偏向于一种精神上的“做减法”。它没有提供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断舍离”步骤图解,也没有介绍什么新的分类系统。相反,它似乎在引导读者去质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柜到日程表,甚至到社交圈子。这种内省的过程固然重要,但对于我这样追求效率的人来说,效率的提升才是第一位的。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立即应用到我卧室衣橱里的“妙招”,比如如何利用垂直空间,或者如何根据使用频率来排列衣物。然而,书里提供的多是抽象的理念,比如“拥有你真心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你‘应该’拥有的东西”。这个观点很对,但当我面对一堆“都还不错”的物品时,如何客观地判断“真心喜欢”的标准,书里并未给出有力的工具。这就像一位厨艺大师告诉你“用心去烹饪”,却没告诉你盐和糖的比例该怎么掌握,对于新手来说,光有心是做不出美味佳肴的。

评分

这本号称“极简生活提案”的书,坦白说,我拿起它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实实在在、可以立刻执行的收纳技巧和整理心法。毕竟现代人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囤积,一直是萦绕心头的问题。然而,阅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哲学探讨而非操作手册。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为什么我们要极简”,而不是“如何去极简”。那些关于“物品与自我和解”、“与物质保持距离的美学”的论述,虽然听起来很有深度,但对于一个下班后只想快速把厨房整理干净的普通人来说,显得有些高高在上和空泛。比如,它反复强调要清除“情感包袱”,但我家那个用了十年的旧水壶,与其说是情感包袱,不如说是实在找不到一个功能和容量都完美替代品的无奈之举。我期待的是那种具体到“这个尺寸的收纳盒适合放在哪个高度的架子上”的指导,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内心独白,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适合已经处于某种精神高度的人士,对我这种还在为“到底要不要扔掉那件去年没穿过两次的毛衣”而纠结的凡人来说,缺乏足够的实操指引,读起来颇有一种“说了等于没说”的失落感。

评分

我希望这本书能更接地气一些,多一些真实案例的对比展示,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作者的个人经验和抽象的理论构建。极简生活之所以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承诺能带来“看得见的舒适与便利”,但这本书读完后,我得到的“舒适”更多是一种“我已经想通了,所以可以不整理了”的自我安慰,而非整理完毕后那种清爽的物理感受。例如,它对厨房用品的讨论非常少,而厨房恰恰是现代家庭中最容易堆积杂物的地方。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探讨如何高效处理厨房用具、如何选择耐用且美观的餐具等具体问题,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精神漫步,但对于想知道如何把那些不必要的旧衣物打包出售的读者来说,这份邀请函显得过于空灵,缺乏明确的指引方向和实用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相当的文艺,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晦涩,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穿插其中,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解谜。我尝试去理解作者对于“留白”和“空无”的推崇,试图从中汲取一些整理的灵感,但很快我就被那些过于诗意的表达拉出了整理的现实情境。比如,书中提到“让家具拥有呼吸的空间”,这句话很有画面感,但当我实际去测量我的客厅时,我需要的是一个精确到厘米的布局建议,而不是一个关于空气流动的哲学思考。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纪念品”的实用建议,毕竟很多东西是无法轻易割舍的,它们承载着回忆,硬要用极简的理念去清洗这些回忆,反而会带来新的精神负担。这本书更像是一篇长篇的散文诗,而不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改造物理环境的工具书,阅读体验上显得有些飘忽不定,难以抓住重点去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