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回忆录

麦克阿瑟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著,陈宇飞 译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二战
  • 麦克阿瑟
  • 军事
  • 历史
  • 美国
  • 传记
  • 太平洋战争
  • 战略
  • 冷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51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722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2
字数:4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他是美国*有影响和争议的军事家、政治家、五星上将
  ◆他一生经历了美军在20世纪的大部分战史,参加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还主持过声名远播、至关重要的西点军校。
  ◆他是澳洲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现代日本的改造者,更是亚太格局的构建者。
  ◆他就是美国的军魂: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回忆录》(全译本)由麦克阿瑟亲自撰写,讲述其传奇一生,是我们了解20世纪世界历史和当代美国战略格局极有价值的文本。

内容简介

  麦克阿瑟是一个传奇,他把美军的强悍与弱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美军受勋*多的将军,却饱受非议,甚至被临阵解职。他是澳洲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现代日本的改造者,更是亚太格局的构建者。他的军事天才和卓越的战略能力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他成名于墨西哥战场,参加了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美军战史。麦克阿瑟是少有的具有政治远见的军事家,他的亚太战略思想至今影响着美国国策。
  《麦克阿瑟回忆录》由麦克阿瑟亲手撰写,记录其传奇一生,讲述他在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每一场重大战役中的经历,以及对那些富有争议性问题的看法。本书是了解20世纪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格局极有价值的文献。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国人称其为“麦帅”,美国少有的军事天才、政治家,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19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和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成为史上第-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20世纪的每一场奠定现代世界格局的战役,都有麦克阿瑟的身影。解放菲律宾,使其成为*一被外国授予元帅称号的美国人;对日本的现代化改造,则使日本奉其为“救星”。作为美国*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年轻的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军的强悍与弱点。

精彩书评

  麦克阿瑟将军为美国人民立下的汗马功劳是无法估量的。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将领,还是*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

  麦克阿瑟将军代表着美国的良知。
  无论私人层面还是官方层面,我都要感谢麦克阿瑟将军为国家所做的杰出贡献。他在战争时期及和平年代的功绩是美国历史上彪炳千古的篇章。
  ——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

  我深感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有关正式职守的问题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以及联合国特别委托我的责任,我已决定更换远东统帅。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于他在重大责任岗位上对国家作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国人民深表谢意。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杜鲁门(美国第33任总统)

  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造福谋利的成就堪称名垂青史的奇迹。是他把我国从投降后的混乱和衰败之中挽救过来,引上恢复和重建的道路。是他将民主深深植根于我们社会的各个阶层。是他为和平解决方案铺平了进路。他自然受到了我囯全体民众*深切的尊敬和爱戴。我国对他的难舍之情我已无法言表。
  ——吉田茂(日本首相)

目录

序 / 1
第一章 早年生活(1880—1912) / 1
第二章 华盛顿和韦拉克鲁斯(1912—1917) / 41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19) / 52
第四章 捍卫和平(1919—1941) / 77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撤离菲律宾(1941—1943) / 118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攻势(1943—1944) / 151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征服日本(1944—1945) / 222
第八章 占领日本(1945—1950) / 270
第九章 在朝鲜的挫折(1950—1951) / 329
第十章 老兵归去(1951—1964) / 402
索 引 / 435
图集

精彩书摘

  第八章占领日本(1945—1950)
  ............
  投降仪式结束六天后我才首次访问东京。占领期间,我将定居在美国大使馆,从横滨的新格兰德酒店至此不过22英里,然而这22英里却唯见大片焦黑的瓦砾和破败之象。
  我把司令部设在东京商业区的第一大厦(DaiIchiBuilding)1,与天皇的宫邸隔护城河相望。占领政府的运作模式在现代史上绝无仅有。作为职业军人,我却承担民事职责,对将近8000万人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我将一直保有这一大权,直到日本能够向世界证明这个国家已经准备好、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成为所有自由国家大家庭中负责任的一员。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及其人民像战争后期的日本这般遭到彻底的摧毁。不仅军事上惨败、武装力量覆灭,也不光工业基地被夷为平地、土地被外国军队占领。许多世纪以来,日本人一直相信日本式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信仰如今在完败的痛楚中荡然无存。这一灾难带来的冲击在现代史上绝无仅有。在这与世隔绝的岛国上,极端的封建主义曾长盛不衰,并最终导致日本民族对自身武力及文化优越性近乎神话般的狂信。
  尽管缺乏铁、煤、多种金属、棉、石油等几乎全部现代工业所需的必要原料,但日本在20世纪仍然实现了繁荣,这主要得益于该国人民的勤劳节俭。通过国际贸易和商业谈判,他们从世界各地进口原材料——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从美国进口棉花,从马来亚和东印度群岛进口橡胶、锡和石油。同时,亚洲数百万劳工阶层都负担不起生产成本更高,因而更加昂贵的欧美商品,但日本低廉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能够满足这一市场所需。
  多年来,日本的基本国策和目标一直在于保障该国的工业原料产地。日本吞并了台湾、朝鲜和满洲,并试图将整个中国置于其掌控之下。日本帝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数十亿利润被投入到这些海外领地。事实上,日本走向战争的其中一项原因便是担心罗斯福总统会发动同盟国对其实施经济制裁。不论这样的判断正确与否,日本都认为制裁会瘫痪其工业,继而引发国内革命,所以希望占据这些对于其工业帝国而言至关重要的原料产地,永久维持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在整个战争期间,受到蒙蔽欺骗的日本民众一直都相信己方正在走向胜利。而现在这一切顷刻间如梦方醒,日本人被无法想象的废墟和灾难所吞没。在这苦难的时刻,他们和其他人类一样试图寻求宗教的支持。然而在这紧要关头连宗教也抛弃了他们。日本传统的神道教和佛教早已被政府渗透控制,成为法西斯统治集团的一部分。
  由于被赋予如此巨大的权力,我面临着一生中最艰难的处境。权力是一回事,如何运用则另当别论。军事知识帮不上忙,我必须成为经济学家、政治家、工程师、生产主管和教师,某种程度上我还得成为神学家。我必须重建这个几乎被战争彻底摧毁的国家。无论我早年接受的是怎样的伦理教育抑或天性如何、灵魂深处对人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如何,我都必须用荣誉、公正和同情来填补日本在政治、经济、精神层面的空虚。将日本民族从军事极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从政府内部推进自由化。在这一过程当中,日本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场。盟国的初衷是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并惩罚战犯。然而日本的实验必须走得比这更远,对此我心知肚明。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在现代企图通过军事占领来征服一个国家是注定要失败的。
  对于军事占领我并不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作为师长的我曾率领麾下的彩虹师驻扎在莱茵河西岸。我对军事占领的弊端拥有亲身体会:民治被军事统治所取代;被占领民族丧失自尊自信;中央集权和独裁制日益占据主导,而地方自治和代议制随之式微;在外来武力的淫威下,国民精神不振,道德水平下滑;占领军不可避免地腐化堕落,权力的疾病在他们中间滋生蔓延,进而产生某种种族优越感。倘若军事占领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应有的慎重对待,被占领一方往往沦为占领者的奴隶。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几乎每场军事占领都为未来的战争埋下了导火索。我研究过亚历山大、恺撒以及拿破仑的生平,他们都是伟大的将帅,却无一例外地在军事占领期间犯下了同样的错误。我努力回忆多年前父亲教给我的他自己担任菲律宾军事总督时的教训,然而深深的疑虑始终挥之不去。面对意料之中的危险我能成功吗?疑虑将为我提供最佳的保障,而恐惧将成为我最大的优势。
  从接受最高司令任命的那一刻起,我已经明确表示将会通过天皇和帝国政府的官僚机构来实施何种政策。我深谙日本政府的治理方式及其优劣所在,因此认为自己计划中的改革应该同时带给日本现代的进步思想与实践。去军事化是第一要务,接下来的任务包括惩治战犯、建立议会制政府雏形、对宪法进行现代化改造、推行自由普选、赋予女性选举权、释放政治犯、
  解放农民、建立自由劳工运动、鼓励自由经济、废除军警镇压的做法、营造自由而负责的媒体氛围、教育自由化、分化中央集权、实行政教分离等等。
  这些任务占据了我接下来五年以上的时间。尽管其中有些做起来相对容易,有些遭遇困难,但所有任务最终均告完成。随着改革的推进,在逐步得到更多自由的同时,日本民众与我这个驻日盟军最高司令之间还建立起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互信关系。我一直致力于为日本民族争取公正的对待,甚至不惜违背我所代表的那些大国的意志,当日本人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就不再视我为一个征服者,而是开始将我当作日本的保护者看待了。这些人民突然被置于我的掌管之下,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在精神上引领他们,又要在现实层面管理好他们。从一开始我就告诫我们的军队,世人将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来评议我们的国家,占领工作的成功全然仰仗他们的从容镇定和自律自制。总体而言,他们的表现是无可指摘的。他们以身作则,使这个闭塞岛国的许多古风陈习为之一变,令日本民众心生敬佩,不愧为亲善的使者。
  在发布法令方面,我倍加小心,避免对日本传统文化或者日本生活方式横加干涉。我频繁发表公开讲话,建议日本人以一种合理而有益的方式糅合两种文明的精华。同时我也谨慎地告诉他们,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在这方面毫不借鉴他人。我鼓励各行各业的日本人到西方国家旅行,并尽可能促成这样的访问。我一直认为占领之所以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我坚持主张在教化日本民族的同时我们也应发自内心地向对方学习。为了还日本人以尊严和追求,我下了一番心血。随着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回归,他们逐渐开始热诚而友善地交流思想。这种相互尊重成了美日两国人民评价彼此的基石,占领工作也因此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一篇充满人性温情的独特华章。
  其中有些问题的根源之深远是我们在1945年夏天全面停火时无法想象的。
  照理说,日本是二十世纪的文明,但事实上它却更接近于封建社会,尽管封建制度早在四个世纪之前就已被西方国家摒弃。日本人的生活中甚至还存在着某些比封建主义还要古老的东西。虽然经过了三千年的进步,西方世界早已对神权政体弃如敝履,但这一制度却在日本绵延至今。天皇被视为神,普通日本人甚至都不敢抬眼一睹统治者的真容。这位神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话就是律法。其无上权力的背后是一小群特权家族,分别掌控着日本的军队、政府机构和经济命脉。民权乃至人权都是不存在的。只要乐意,统治集团可以对日本百姓私有财产和劳动成果恣意夺取。1937年至1940年期间,超过60000人被秘密警察以“危险思想”的罪名逮捕入狱。实际上从美国的角度来划分,日本更接近古代的斯巴达,而不像其他任何现代国家。
  日本的战败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国家被彻底击垮了。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失败——无数工厂、数不清的住宅、整座整座的城市都被夷为平地;另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失败——几乎整整四年日本人都坚信胜利在望,每个通告栏都在吹嘘军队的大捷。不仅如此,日本人还被告知他们正在进行某种圣战,正在对抗目空一切的野蛮人。日本必须赢得战争,以阻止强暴、谋杀和其他不可名状的罪行。作为美军领导人之一,我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诋毁对象。当美军于1945年8月踏上日本国土时,美军指挥官暴虐成性、美军士兵贪得无厌的成见早已铭刻在每个日本人的心里。
  从一开始我就尽力消除日本人的这些错误观念。在“密苏里号”上发表的演说中,我非常审慎地向日本人做了保证。之后过了几日,当我把司令部搬到第一大厦的时候,又公开发表声明称“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无意压制日本,只想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我一再强调我们肩负着多重使命。是的,我们的确打算摧毁日本的战争力量。是的,我们的确想要日本为过去的错误接受惩罚。这些都是写在投降条款里的。但是我们也认为,要实现我们的目的,最好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日本,一个给予全体日本人自由和公正的日本。当然,这个新的日本还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自卫能力。我下定决心,那些我们曾在战场上为之奋斗过的原则在占领行动中也要得到遵循。
  战争期间盟军海空力量对日本建立的封锁相当有效,导致平民的食物供应严重不足。许多遭受严重轰炸的社区都面临饥荒的威胁。在日军占领之下,沦陷区人民尽管一贫如洗,却要被迫为侵略者提供数量充足甚至堪称奢侈的给养。时过境迁,如今成为被占领一方的日本人自然没有理由得到更好的待遇。然而,日本的食物紧缺现状一经确认,我当即下令禁止占领军从民间征用粮食,同时要求华盛顿立刻开始输送救济粮。效果立竿见影,日本高层的态度从原先毕恭毕敬的礼貌变成毫无保留的信任。日本的新闻界起先半信半疑,如今也开始齐声赞扬。
  ……

前言/序言

  这部回忆录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亦非自传或日记,尽管它或多或少三者兼具。书中记述的甚至远非我所参与的所有事件的全貌,仅仅是我在翻阅自己的私人备忘录并且灵活运用在本人指示和监督下所做的参谋研究与历史记录后再度忆及的种种事件。未来的史学家如果希望探究战争这出宏大戏码之中某些行动背后的来龙去脉,本书或许能有所帮助。我还希望本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新生代的兴趣,从而令他们认识到,一个像我们美国这样的国家和政府是值得为之而战,甚至在必要时为之献身的。
  写作本书最大的挑战在于我既要详述自己在诸多重大事件中的角色,又要避免无端突出自己的个人作用。
  这部回忆录由我亲笔写成,它记录了我的一生,以及本人在那些关乎民族存亡、人类自由和政治平等的伟大斗争当中的经历。我无意奢求它的文学价值,写作动机亦非沽名钓誉,仅仅是为了唤起世人对本书主旨的关注。所述事实皆有文献证据支持,其间的评论则出自本人,表达的是我对所涉问题的见解,无论他人赞同与否。
  我谨以此书献给那千百万在合众国的伟大战争中浴血奋战的男人和尽职尽责的女人们,同时将其作为一笔遗产留给我的妻儿。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1964年3月


《风云际会:决定历史的瞬间》 内容简介 在世界动荡的年代,一群杰出的人物凭借非凡的智慧、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力,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传奇人物的个人经历,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关键时刻,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群体性力量与决策。它旨在探寻那些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的智慧火花,分析不同势力如何在激流中博弈,以及那些足以扭转乾坤的重大抉择是如何诞生的。 《风云际会:决定历史的瞬间》以宏大的视野,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勾勒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卷。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那些决定国家命运、世界格局的关键时刻,感受在那一瞬之间,无数种可能性的碰撞与融合。 历史的十字路口:群体智慧的闪光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集体智慧”与“关键决策”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它并非歌颂个体的英雄主义,而是强调在历史巨变的关头,往往是不同领域、不同立场的精英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审慎的权衡、甚至是冲突,最终凝聚出具有推动意义的共识或方向。 例如,在二战前夕,各国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外交官以及甚至知识分子,在是否对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或是进行强硬对抗的问题上,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思辨。本书将通过对当时的会议记录、私人信件、以及各方立场分析,展现这种群体性的决策过程如何一步步将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又如何在绝望中孕育出反抗的火种。 再如,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对峙,并非仅仅是两位领导人的意志对抗,而是涉及了无数的智囊团、情报机构、军事将领、经济学家、甚至社会学家等多方面的考量和博弈。本书将聚焦于那些在核危机边缘,如何通过外交谈判、信息传递、以及对彼此意图的反复揣摩,最终避免了世界走向毁灭的关键时刻。这些决策的背后,是无数顶尖智慧的碰撞,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是生存与毁灭的抉择。 决策的艺术:权衡、博弈与远见 “决策”是本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然而,这里的决策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身处复杂环境中的群体性决策。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决策的形成机制: 信息的不对称与获取: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环境下,如何获取准确的情报,如何解读这些情报,以及如何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判断,是历史决策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书将通过历史案例,展现情报工作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情报失误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利益的权衡与取舍: 任何重大决策都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党派利益、个人利益,在决策过程中相互交织,甚至相互冲突。本书将分析在这些利益冲突中,如何通过妥协、制衡、或者坚守原则,最终做出影响深远的决定。 风险的评估与管控: 历史上的重大决策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何评估这些风险,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在明知风险巨大时,为何还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本书着力探讨的。例如,在科技革命的初期,对于一项颠覆性技术,各方是选择拥抱其潜力,还是因其未知性而进行抵制,这种决策的背后,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也是对社会变革的准备。 历史的惯性与突破: 历史并非一张白纸,它有其自身的惯性与规律。然而,真正的历史转折点,往往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既有框架的决策。本书将探讨那些打破历史惯性的“关键少数”,他们的远见卓识是如何在重重阻力下,最终引领历史走向新的方向。 跨越时空的对话:当智者与时代对话 《风云际会:决定历史的瞬间》并非一本枯燥的历史理论著作,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本书将力求做到: 多角度的叙事: 避免单一的视角,力求从不同参与者的角度,展现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揭示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与人性中的挣扎。 严谨的考证: 在历史细节上力求准确,通过对一手史料的挖掘与解读,确保叙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深刻的洞察: 在呈现历史事实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与原因,揭示人类行为的动机与模式,提供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 引人入胜的笔触: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戏剧性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如同亲历其境,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力量。 本书将带领读者思考:是什么让某些时刻成为历史的“决定性瞬间”?在那些风云变幻的关键节点,是英雄的个人抉择,还是群体的智慧涌现?又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人类在迷茫与挑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足以改写未来的选择? 《风云际会:决定历史的瞬间》是一次关于智慧、勇气与远见的探索之旅。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一同思考,一同感悟历史的伟大与渺小,一同理解那个决定我们今天世界的“瞬间”。

用户评价

评分

《麦克阿瑟回忆录》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亮点。将军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出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我常常被他那些充满哲理的思考所打动,他不仅仅是讲述过去,更是在探讨未来,在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如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战略眼光,影响着世界格局。我尤其欣赏他对战术和战略的精辟论述,那些清晰的逻辑和严密的推理,让我对军事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对人性的洞察也同样深刻,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出不同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智者对话,他用他的人生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

评分

《麦克阿瑟回忆录》这本书,让我对一个时代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军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用宏大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同时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我被他那些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从中提炼出普遍的真理。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看到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涌现出的伟大人物的命运。书中关于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冰冷的战报,更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关注士兵的生死,关注人民的苦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战略和战术的理解,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将战争视为一种艺术,一种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考验。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回忆录》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不是一本轻松的书,它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理解和消化。将军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旁敲侧击,将他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娓娓道来。我被他那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分析所折服,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抽丝剥茧,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够看到他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权衡利弊,做出选择。书中的一些段落,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人不忍卒读,但也正是这些真实的记录,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让我动容的是,在描绘宏大战争场面的同时,他也展现了作为一个人,在面对生死、面对责任时所流露出的情感。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这本书更加立体和丰满。它让我思考,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仅仅需要有卓越的智慧,更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深厚的同情心。

评分

读完《麦克阿瑟回忆录》,脑海中涌动着一股澎湃的思绪,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历了那一场场决定世界格局的战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领导力、战略智慧和人生抉择的深刻剖析。麦克阿瑟将军以其特有的雄辩和宏大的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的笔触时而坚定有力,时而饱含深情,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国家、对军队、对人民的深沉热爱。我尤其被他对于战略细节的描绘所吸引,那些周密的计划、精准的判断,无不展现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同时,书中关于政治博弈和外交手腕的描写也同样精彩,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时代背景下,领导者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这本书不单单是给军事爱好者看的,任何对历史、对领导力、对人性有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它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和魄力,才能支撑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巨著,《麦克阿瑟回忆录》所蕴含的智慧和信息量是惊人的。将军的叙述方式非常严谨,他似乎将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使得历史的画面感极强。我被他那对战略部署的细致描写所吸引,从宏观的战局分析到微观的战术执行,都展现出他深厚的军事功底。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够亲临战场,感受硝烟弥漫的紧张气氛。同时,书中对政治和外交的论述也同样精彩,他深刻地剖析了战争背后的政治博弈和国际关系,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自己决策的辩护和解释,虽然有时显得坚定甚至有些固执,但却充满了逻辑和理由,让我不得不去思考其中的合理性。这本书不仅是军事历史的宝库,更是关于权力、责任和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探讨。

评分

快递很快,师傅人很好,孩子很爱看。

评分

这书有点写流水账,不过,历史性不错。

评分

是澳洲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现代日本的改造者,更是亚太格局的构建者。他的军事天才和卓越的战略能力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他成名于墨西哥战场,参加了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美军战史。麦克阿瑟是少有的具有政治远见的军事家,他的亚太战略思想至今影响着美国国策。

评分

名车明年你那狗你呢公主病SM公司壮士一去兮公狗母狗贡你噢

评分

二战名将功过各半

评分

服务态度好

评分

不错,一次购买下次还再来!

评分

正版图书

评分

非常喜欢,就是内容太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