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人民有所思

故国人民有所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徒手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诗歌
  • 文学
  • 国殇
  • 思乡
  • 传统
  • 古典
  • 情感
  • 爱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580
商品编码:1028537749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陈徒手 著作 定  价:32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1日 页  数:24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8043580 序言 1
俞平伯:1954年的抵制和转弯 16
马寅初在北大的苦涩旧事 30
陈垣校长入党前后波澜 58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80
汤用彤:五十年代的思想病 110
贺麟:转型时代的落魄和转机 128
周培源:坚辞背后的酸辛诉说 140
傅鹰:中右标兵的悲情 152
文件中的王瑶 178
蔡旭:“小麦王”的苦恼 196
冯定:大批判困局中的棋子 212
后记 238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积12 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

这里写了上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中11 位有代表性的、品质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 位教授都是“天子脚下”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 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李、蓝文章见报后,俞平伯的抵触情绪是很明显的。文学所党总支所写的《对俞平伯学术思想批判情况的调查》(1954年,月日不具)一文中,汇总了俞先生很初的零星反应和态度:
    对俞的批判展开以后,俞感到问题严重,情绪很波动,公开抗拒。他说:“他们原来要搞我,搞吧。我不再写文章总行吧。”又说:“我不配研究《红楼梦》,也不配研究古典文学。”曾一度闭门谢客,深居简出,甚至不接电话,不参加会议。他表现苦闷,安若无事,内心紧张,蔑视,看不起。如说:“他(指李、蓝)说我唯心,我看曹雪芹就是唯心,曹雪芹不比我俞平伯更反封建。”
    他认为李、蓝对《红楼梦》的估价太高了。他说:‘《红楼梦》自发表以来并没有起好作用,如果没有色空观念,可能还好些,所起的都是坏作用。等
《苍穹之下》 作者: 晚风 内容梗概: 《苍穹之下》是一部以壮阔历史画卷为背景,细腻刻画个体命运洪流的书写。故事发生在凛冬将至的年代,一个名为“暮云城”的边陲小镇,被世代的沉寂与外界的风暴所笼罩。暮云城虽坐落于繁华帝国的边缘,却如同被遗忘的角落,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日升日落,用勤劳和朴实对抗着生存的艰辛。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轻的女子,名叫“婉月”。婉月并非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铁匠,母亲则是一位温婉的绣娘。然而,婉月从小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与韧性。她热爱读书,对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充满了好奇,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借着微弱的油灯光,钻研那些泛黄的书卷。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暮云城平静的生活,在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中被打破。邻近的蛮族部落,在领袖“黑狼”的率领下,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企图掠夺城中的物资,并将这里化为他们的领地。城中的守备力量薄弱,民众陷入恐慌。在这危急关头,婉月挺身而出。她利用自己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对地形的熟悉,提出了一系列巧妙的防御策略。她的勇敢和智慧,让那些麻木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在婉月的组织下,暮云城内的人们齐心协力,将妇女儿童疏散到地窖,壮年男子则在她的指导下,利用有限的资源,设置陷阱,加固城墙。婉月甚至不顾危险,潜入敌营,刺探军情,为城中的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她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风险,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生命。 然而,战火的蔓延远不止于此。帝国的政治斗争,如同暗流涌动,也悄然影响着暮云城的命运。权谋斗争中的牺牲品,被流放至边疆,而一些身怀绝技的江湖人士,也因各种原因,流落至此。婉月在战乱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如今却身陷囹圄;有心怀鬼胎的商人,试图趁火打劫;也有隐姓埋名的侠客,在暗中守护着一方的安宁。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蛮族大军围城之际。黑狼凭借强大的兵力,似乎势不可挡。但婉月并未放弃。她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洞察力,发现了黑狼身上隐藏的弱点。同时,她也巧妙地利用了帝国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为暮云城争取到了外部的援助。在一次惊心动魄的夜袭中,婉月亲自带领一小队敢死队,突破重围,直击敌军中军,重创了黑狼的士气,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争结束后,暮云城虽然幸免于难,但城中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许多人在战火中失去了亲人,家园也变得满目疮痍。婉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功绩而居功自傲,她将目光投向了灾后重建。她积极组织民众,修复房屋,恢复生产,并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她深知,真正的强大,并非仅仅体现在战争的胜利,更在于民生的安乐,在于社会的进步。 然而,随着帝国的局势逐渐稳定,暮云城的战略意义也日益凸显。一些有野心的官员,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他们试图将暮云城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利用其作为进一步向上爬升的踏板。婉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潜在的威胁。她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一时的勇敢和智慧,是无法长久地守护这片土地的。她需要更深远的眼光,更强大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婉月开始涉足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她离开熟悉的暮云城,前往帝都,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边疆的百姓争取到更多的权益。在帝都,她经历了更为复杂和残酷的权力斗争。她学会了在人言凿凿的朝堂上游刃有余,学会了在波诡云谲的宫廷中保持清醒。她与一些正直的大臣结盟,也与一些腐败的官僚周旋。 故事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婉月曾遭受诬陷,险些身败名裂。她曾经历背叛,深感人心的险恶。但每一次的磨难,都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为那些在苍穹之下,默默生活的人们,争取一份安宁与尊严。 《苍穹之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权力的腐蚀,以及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抗争与抉择。婉月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担当、关于守护的故事。她从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步步成长为能够影响国家命运的女性。她的经历,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的挣扎与不屈。 小说中,还穿插了婉月与其他人物的情感纠葛。她与一位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却因身份的悬殊和命运的捉弄而无法走到一起。她与一位在战乱中结识的游侠,有过生死与共的情谊,却最终因各自的道路不同而渐行渐远。这些情感的描写,为宏大的历史叙事增添了细腻的情感色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苍穹之下》的文字,如同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时而激越,时而舒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无论是暮云城的黄昏,还是帝都的繁华,抑或是战场上的血腥,都跃然纸上。人物的对话,饱含深意,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处境。 这部作品,旨在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够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性,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它展现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即使是渺小的个体,也能够凭借勇气、智慧和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故事的结尾,并未给出一个绝对的圆满结局,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婉月是否能够彻底实现自己的理想?暮云城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都将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久久的回响。 《苍穹之下》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呼吸与心跳,体味生命的韧性与力量。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风雨飘摇之中,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便能抵达心中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故国人民有所思》,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神秘感。我第一次看到它,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关于历史、关于乡愁、关于民族精神的联想。它不像那些标题党式的书籍,一眼就能让人窥探到内容的冰山一角,反而像是一扇紧闭的大门,让人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我猜测,这本书可能并不是按照时间线索,事无巨细地讲述某个朝代的兴衰,或者某位名人的生平。相反,它也许会以一种更加跳跃、更加意象化的方式,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历史深处的,属于“故国人民”集体情感的暗流。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阅读体验,在看似朴素的文字背后,引发我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回响。它或许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一种对民族命运、对文化根脉的深沉关怀。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作品情有独钟,而《故国人民有所思》这个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心。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其内容的直白叙事,反而像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卷,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逐渐领略其中的妙处。我猜想,这本书或许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是更侧重于一种宏观的视角,去展现一个民族在漫长岁月中的精神轨迹,那种集体意识的流变,那些被时间冲刷却依然存在的文化基因。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一种充满诗意的语言,去勾勒出那些无形的牵绊,那些影响着我们当下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深层根源。它可能像一阵微风,拂过心田,带来一丝淡淡的忧伤,又或许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启迪着我们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样永恒的命题。我更愿意相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久违的沉静,一种对自我、对民族身份认同的深度探索。

评分

每当我看到“故国人民有所思”这样的名字,心里总会泛起一种莫名的涟漪。它不像那些通俗小说那样直接,也不像学术专著那样严谨,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含蓄的美,一种需要读者主动去解读的诗意。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并没有直接去讲述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描绘某个特定的人物,而是更侧重于一种情绪的传递,一种集体意识的捕捉。我期待作者能用一种非常个人化、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笔触,去探寻那些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关于故土、关于过往、关于身份认同的种种思绪。或许,这本书会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平淡无奇,但越品越能尝出其中的醇厚和甘甜。它可能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的过往进行对话,不断地去思考,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又在哪里。我非常看重这种能够引起读者深度共鸣和自我反思的作品。

评分

拿到《故国人民有所思》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它名字所带来的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我联想到,作者必定是在对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一切,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喜怒哀乐,有着极深的体察和思考。我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事件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变迁中人们的心灵图景,那些被压抑的、被遗忘的,或者是不曾说出口的思绪。或许,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但它可能蕴含着更深刻的力量,那种关于集体记忆、文化传承、民族情感的细致描摹。我设想,作者会用一种内敛而富有力量的笔触,去触碰那些构成我们民族精神底色的元素,那些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沉淀、不断被后人拾起的片段。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拨云见日”的顿悟,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与过去那份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分量,《故国人民有所思》。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就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也许是名字里“故国”二字触动了内心深处对历史、对根源的某种眷恋,又或是“有所思”三个字暗示着一种深沉的思考,一种对过往、对现实、对未来的集体情绪的捕捉。我翻开目录,那些章节的标题,没有直接点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用了更富象征意义的词语,比如“断裂的回响”、“迷失的星辰”、“遗忘的角落”等等。这让我更加好奇,作者究竟想通过怎样的笔触,去描绘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东西。我期待的,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也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与历史深处的回声的共鸣。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藏着作者对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真挚、最深刻的观察和感悟。它可能没有耀眼的封面设计,没有噱头十足的宣传语,但它的价值,我相信就隐藏在那些看似朴实无实的文字之下,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有所思”的重量,去体味那份跨越时空的连接。

评分

好书

评分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

评分

知道那些年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好,人性是个大问题。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便携 ,美观,骑行必备.

评分

。。。。。。。。。。。。。。。。。。。。。。。。。。。。。。。。。。。。。。。。。。。。。。。。。。。。。。。。。

评分

纸张、印刷都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