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清教授及弟子将多年讲课和实践中经历的典型问题汇总、筛选出1000例,给出贴合PPP政策体系的解答,同时注重创新性、前瞻性和启发性,堪称PPP实务宝典。
许经营项目融资(PPP)模式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供给模式,2014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广PPP模式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书基于三位作者多年的PPP研究及实践经历,结合上万名学员的提问互动,汇集成1000个问答,分成8章,按照实践流程分别包括理论与政策、项目干系人、识别与论证、准备与立项、采购与谈判、执行与监管、移交与退出、案例与实践等。本书可帮助读者更直观系统地掌握中国PPP实务的要点和难点,全面解答PPP实务中的共性问题,也涉及个别的疑难问题,尝试给出建设性意见,为政策完善和实务创新提供思路。
2014年,有一个英文缩写——PPP(Public�睵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政企合作,现在官方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业内人士如有人不知道PPP,那只能说他out(过时或者外行)了。自1985年国内第一个BOT项目,即深圳沙角B火电厂项目实施开始,到1996年原国家计委批准的来宾B电厂以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并至2015年期满移交以来,中国的PPP理论与实践探索一直没有停歇过,往往每5~10年就会随着经济周期掀起一阵PPP热潮。而2014年这一波热潮,可谓盛况空前(不一定绝后),陆续涉及200多份政策性文件(含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上百家PPP中心、1万多个入库PPP项目,十几万亿元投资规模让各路投资人蜂拥而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各相关部委高级官员、地方政府各级执行官员以及囊括各类属性的投资人与金融机构等,都对PPP翘首以盼,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也将我国的PPP理论与实践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2014年以后PPP在各大搜索引擎中的前百条都指向Public�睵rivate Partnership相关报道为一个有力佐证)。
我和师弟冯珂是幸运的,我们在校期间或许是某种感觉,抑或许是某种默契,让我们不约而同而又在当时很懵懂地先后选择了跟随王守清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毕业之后,我的工作和PPP一直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选择到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也是因为在毕业之前,柯永建师兄(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Senior Lecturer)提到,京投公司是PPP界实务大腕,去这家公司工作一定会收获不少。冥冥之中,必有定数,我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京投公司,先后在京投公司全资子公司轨道路网公司、京投公司本部融资计划部、京投公司参股子公司京津冀铁投公司工作,历时6年时间,足以让我收获很多实务的经验和教训,也激发了我想进一步探索实务背后规律和理论的兴趣。
恰逢PPP大火,在导师的推荐之下,从2015年开始我成为空中飞人,在全国范围内分享PPP的理论与实务心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讲课诱导我思考、思考又促使我继续讲课。到2016年,我发现世界很大,希望出去走走,于是离开国企,正式开始行万里路,到目前为止,我的足迹已踏遍祖国30个省市(除西藏以外),眼界和胸怀也更宽阔并淡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正在筹备的清华PPP研究中心,并加入了中心开始工作,就这样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1〗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自序〖2〗母校,并从在校时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转到了目前就职的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也暗示着我在PPP理论研究的道路上将逐步迈入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领域。
作为清华大学PPP研究团队的成员和有着多年PPP实操经验的PPPer,我在以往关于PPP模式的研讨活动中,接触并感受到了许多来自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关于PPP模式实务操作方面的困惑,更感受到了各方想要规范做好PPP的迫切心情。因此,我有了写东西的想法,想力所能及地答疑解惑,同时也想将我对PPP理论与实践百感交集的感悟记录下来,从一开始每周写10条问答,到每周写一个系列约100条问答,再到如今这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专著。
路行百里猛回头,泪眼婆娑至感动,被自己的认真和坚持所打动,是一种终生难忘的体验。于我个人而言,写下这本书也是对自己过去PPP领域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鲁迅先生说,写东西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于我则是希望把它刻画成永恒的记忆,在我2017年9月正式踏上公共管理领域研究探索之旅前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本书是我和师弟冯珂经过大量文献阅读、案例分析、项目测算和研讨,同时经过反复拜读导师守清教授在公开自媒体上编织的又长又美的围脖(微博)后(请忽略我们的盲目崇拜,毕竟是我们的导师,因为我们迄今为止在科研道路上的阅历和记忆都被这位老先生给霸占了),梳理目前PPP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上千个问题,并以现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为依据,针对其中各个操作环节的重难点做出的详细解答。
本书的核心内容按照PPP模式的操作流程划分了8个章节,包括理论与政策、项目干系人、识别与论证、准备与立项、采购与谈判、执行与监管、移交与退出、案例与实践。参与本书编写的几位突出贡献者,在此一一感谢,他们分别是毛亮(负责书稿最初的整编)、申龙(第1章和第5章部分问答)、董创建(负责第3章部分问答)、栗志(负责第5章部分问答)、同门师妹兼研究生同学张博(负责全书的格式调整),以及高中同学陈博和胡萍萍。
中国式PPP的理论与实践尚处规范和调整的阶段,可以预见,关于什么是PPP模式的规范操作仍将处于长期讨论之中,对于PPP理论框架的完善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永远都会在路上,希望本书能为建设PPP康庄大道添砖加瓦。我们试图用做科学研究的态度、站在理论框架的视角进行解答,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业界同侪和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也恳请大家集思广益,让真理越辨越明。
作为一名项目管理人员,我经常需要与财务和法律团队协作,共同推进PPP项目。过去,我在与他们沟通时,常常会因为对融资细节和法律条款的理解不够深入而感到吃力。《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状况。它用一种非常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将PPP项目融资中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项目融资结构设计”的解答。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项目的现金流特征、风险等级、以及投资人的偏好,来设计最优化的融资结构,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组合,如何确定债务股权比例,以及如何进行信用增级等。这对于我来说,不仅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财务团队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融资方案的讨论和决策中。此外,书中对于“法律合规性”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阐述了PPP项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面临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如何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确保项目的合规性。这让我意识到,在PPP项目融资中,法律风险的规避同样至关重要。
评分我一直对PPP项目融资的复杂性感到有些畏惧,尤其是当面对那些庞大、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层层叠叠的法律文件时。然而,《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易于理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融资原理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PPP项目的运作逻辑。我特别喜欢它在解答问题时,并没有仅仅给出“是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在讨论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几种股权安排,还详细阐述了不同股权比例可能带来的控制权、收益分配以及风险承担上的差异,并且还提供了针对不同融资需求和项目阶段的优化建议。这让我意识到,股权结构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此外,书中对于不同融资工具的运用,如银团贷款、项目债券、股权融资、租赁融资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结合了实际项目的经验,给出了融资结构设计、条款谈判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指导。这对于我来说,不仅拓宽了我的融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参与到融资谈判和方案设计中,避免了以往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被动局面。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帮助我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变,真正掌握PPP项目融资的核心技能。
评分我必须说,《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PPP项目融资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坐而论道”的理论著作,而是真正地“脚踏实地”地解决了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最受启发的地方在于,书中对于“风险共担”机制的探讨。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类型的PPP项目中,风险是如何被界定、分配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机制来化解。比如,关于“最低收益承诺”的处理,书中就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答,包括如何设定承诺的阈值,以及在未达到承诺时,政府应如何进行补偿。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成功的PPP项目,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风险共担机制。同时,书中对于“项目评估”的深入剖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如何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是PPP项目成功的基石。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项目评估。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那些渴望在PPP项目融资实务中取得突破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它不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真正地深入到项目实践的每一个细节。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书中提出的问题并非是那种“纸上谈兵”式的假设,而是来源于真实项目中的棘手难题,并且给出的解答也是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行业洞察。例如,在谈到项目收益的测算和预测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常见的测算方法,还详细剖析了影响收益预测准确性的各种因素,比如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等,并且提供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对项目财务可行性进行严谨评估的从业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PPP项目,如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市政工程等,在融资结构和风险分配上的特殊考量,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PPP项目的融资并非“一招鲜”,而是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量身定制。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循循善诱地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我,让我能够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
评分在我看来,很多关于PPP项目融资的书籍,往往过于关注理论层面,而忽略了实操中的具体问题。但《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却完全不同。它就像一本“秘籍”,将PPP项目融资中的各种“潜规则”和“高招”都一一揭示出来。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收益权转让”和“股权质押”等融资工具的深入探讨。这些工具在PPP项目中应用广泛,但如何合理地运用它们,才能最大化融资效率,规避潜在风险,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答。它不仅仅是介绍了这些工具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更是通过大量的实操案例,展示了它们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操作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这让我深刻理解到,PPP项目融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融资工具的灵活运用和精准把握。同时,书中对于“政府信用增级”的分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如何有效地利用政府的信用,为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同时又避免过度增加政府隐性债务,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解答。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价格。我是一名在PPP项目融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对这个领域了如指掌,但《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却依然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尤其欣赏它在“争议解决”方面的探讨。PPP项目由于其复杂性和长周期性,难免会遇到各种争议。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在PPP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来解决这些争议。这让我意识到,在PPP项目融资中,不仅要关注融资的成功,更要关注如何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潜在的争议,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此外,书中对于“项目退出机制”的分析,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PPP项目的周期通常较长,如何设计一个合理、公平的项目退出机制,对于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PPP市场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解答,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PPP项目融资领域的初学者,一开始面对浩瀚的专业知识感到无从下手,理论书籍对我来说过于晦涩难懂。直到我偶然发现了《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我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这本书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问答”这种形式与PPP项目融资这样一个复杂的领域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地理解 PPP项目的各个环节。书中涵盖了从项目发起、可行性研究、招标采购、合同谈判、融资安排、建设管理,到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融资安排”部分的详尽解答,里面涉及到的各种融资工具、融资结构设计、银团贷款的组建和管理、债券发行的流程和要求,以及如何平衡项目收益和融资成本等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通过书中提出的实际案例,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的融资方式在风险、收益、期限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以及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案。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融资工具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融资条款的谈判技巧、担保措施的设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融资风险等实操层面。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一本“救命稻草”,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PPP项目融资的核心要点,并且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认为,PPP项目融资的精髓在于“落地”,而《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讲解,而是用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解答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合同谈判”部分的深入剖析。 PPP项目的合同,是整个项目的基石,也是风险分配的关键所在。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在特许经营协议、融资协议、担保协议等各种合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条款,以及如何在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条件。例如,书中关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处理,就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包括如何界定不可抗力事件,以及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各方应如何承担责任和进行补偿。这让我意识到了,在合同谈判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项目的最终成功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书中对于“风险管理”的论述,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列举风险,更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风险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并且提供了具体的风险控制工具和方法。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时刻警惕项目风险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几乎涵盖了PPP项目融资的方方面面。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那些看似复杂、难以理解的融资原理,用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解释“建设期贷款”和“运营期贷款”的区别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详细分析了两种贷款在期限、利率、还款方式以及风险特征上的差异,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选择建议。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融资工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此外,书中对于“融资租赁”在PPP项目中的应用,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过去我对融资租赁的认识比较模糊,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它在PPP项目中,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尤其是在设备采购和更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路人”,带领我在PPP项目融资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特许经营项目融资领域的一股清流,填补了我长期以来在实操层面遇到的信息鸿沟。作为一名在PPP项目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无数次在深夜翻阅各种报告、法规,试图找到那些隐藏在项目合同条文深处的细节和诀窍。而《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实操智慧殿堂的大门。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直击核心,将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疑难、甚至可以说是“疑难杂症”都一一呈现,并且给出了清晰、可行、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解答。我尤其欣赏它将问题场景化,仿佛我就是在真实的谈判桌上,面对着投资人、政府部门、律师、金融机构的质询,而这本书就是我最得力的助手,能够迅速提供我所需的知识和策略。例如,在风险分配部分,它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将不同类型的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等,是如何在合同中被界定、分配,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风险规避和补偿机制来化解,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甚至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将书中提出的问题和解答作为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框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书本的厚度,它是一本能够陪伴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实操指南。
评分内容还可以,都是政策性的解答,书的质量和教科书一样,就是里面有不少没内容的白纸页,没印刷上,估计是王老师给我想象的空间,让我自己写
评分很好的书,物流很快!
评分内容还可以,都是政策性的解答,书的质量和教科书一样,就是里面有不少没内容的白纸页,没印刷上,估计是王老师给我想象的空间,让我自己写
评分很好
评分内容还可以,都是政策性的解答,书的质量和教科书一样,就是里面有不少没内容的白纸页,没印刷上,估计是王老师给我想象的空间,让我自己写
评分是正版
评分是正版
评分内容还可以,都是政策性的解答,书的质量和教科书一样,就是里面有不少没内容的白纸页,没印刷上,估计是王老师给我想象的空间,让我自己写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