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

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希宁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齐鲁画派
  • 于希宁
  • 中国画
  • 艺术史
  • 美术
  • 文化
  • 历史
  • 山东
  • 绘画技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30583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960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齐鲁画风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2
字数:11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美术爱好者
  1.通过现代制版、印刷手段,尽可能以高精度,较为清晰的画面效果,供学习者观赏、临摹之用。是一套中国画学习者能较好地与大家“对话”的实用性图书。
  2.该图书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既适合图书馆或个人收藏又适合美术爱好者欣赏临摹,实为经典绘画临摹范本。
  3.该图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画家各个时期的画作,是一本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画家和临摹学习的精美画册。
  4.本书完整收录了于希宁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再现了其艺术历程。其资料之珍贵,艺术之精湛,均是近几十年来画苑所少见的。

内容简介

  本套画册是齐鲁画风系列画册之一,系统介绍了大家于希宁先生的求学经历、创作作品、写生教学、大事年表等,反映出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学术主张和作品导向,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画家不同阶段的文化状态、作品风格、品质及价值取向等各个层面内容,形成可供后续教育研究的美术文献。通过对于希宁先生及另外几位大家的全面介绍,可看出山东美术发展的脉络,为深入研究齐鲁文化内涵和山东画风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对于宣传“齐鲁画风”、推动“齐鲁画风”的形成和完善将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于希宁,1913年出生于潍坊,擅长花鸟画。1933年进入上海新华美专学习,1936年毕业于上海新华美专,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等。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历任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美术专修科、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美协山东分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五届、六届省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院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刘大为 ??? 1
于希宁先生的花卉艺术 孙美兰 ??? 3
图 版
工笔花鸟册题记一 俞剑华 700px×750px·1934 年??? 3
工笔花鸟册题记二 黄宾虹 700px×750px·1934 年??? 4
工笔花鸟册之一 700px×750px·1934 年? 5
工笔花鸟册之二山茶白头 700px×750px·1934 年??? 6
工笔花鸟册之三鹌鹑螳螂 700px×750px·1934 年??? 7
工笔花鸟册之四觅食图 700px×750px·1934 年? 8
工笔花鸟册之五蜻蜓白寥 700px×750px·1934 年??? 9
工笔花鸟册之六 700px×750px·1934 年? 10
东篱秋色 2275px×650px·1937 年 11
蕉竹图 3475px×850px·1938 年? 12
花卉册之一萱草 650px×925px·1943 年? 13
花卉册之二鱼乐 650px×925px·1943 年? 14
花卉册之三螳螂野菊 650px×925px·1943 年?? 15
花卉册之四青藤笔意 650px×925px·1943 年?? 16
荷 2950px×675px·1947 年 17
白梅手卷 625px×3225px·1947 年 18
晋 祠 975px×1475px·1955 年?? 20
燕子矶望长江 975px×1550px·1956 年?? 21
太湖写生 725px×550px·1956 年 22
玉 兰 3400px×2000px·1956 年?? 23
晨 露 1650px×1125px·1962 年?? 24
蔬 果 1700px×1125px·1962 年?? 25
辛 夷 2275px×775px·1974 年?? 26
全是雪精神 2475px×1300px·1975 年??? 27
牡丹册之一 850px×1150px·1975 年??? 28
牡丹册之二 850px×1150px·1975 年??? 29
牡丹册之三 850px×1150px·1975 年??? 30
牡丹册之四 850px×1150px·1975 年??? 31
雨 后 3275px×1675px·1978 年?? 32
扶 桑 1900px×1225px·1978 年?? 33
牡丹情 1675px×1100px·1978 年?? 34
舞婆娑 2125px×1275px·1978 年?? 35
梅 3400px×1675px·1978 年 36
芭蕉绣球 3400px×1675px·1979 年 37


《齐鲁画风:大家于希宁》 艺术之道的探索与传承 于希宁先生,这位在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艺术巨匠,其一生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尤其在花鸟画领域,更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的艺术生涯,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生命赞歌,也是一部深刻阐释“齐鲁画风”精髓的史诗。本书,并非仅是罗列于希宁先生的作品,而是试图深入剖析其艺术生涯的脉络,解读他如何将齐鲁大地的自然风骨与人文精神融入笔墨,如何在高古的传统技法中注入时代的气息,从而创作出既有深厚传统功力,又充满现代生命力的画作。 齐鲁文化的浸润与滋养 山东,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素有“孔孟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孕育出于希宁这样的大师级艺术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齐鲁文化,以其刚健、质朴、敦厚、内敛的特点,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精神气质,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于希宁先生的画作,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他的笔触,有时如刀刻斧凿般刚劲有力,展现出泰山般的雄浑气势;有时又细腻婉转,流露出鲁国士人的温厚情怀。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齐鲁风貌:黄河的壮阔、海滨的清新、鲁西平原的厚重,以及那些在田间地头、山野林间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本书将着重探讨于希宁先生如何从这片土地汲取灵感,将齐鲁大地的自然景观,如蓬勃生长的牡丹、矫健的雄鹰、以及充满生命活力的各种花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他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中不失刚毅;他笔下的雄鹰,威猛矫健,气势磅礴;他笔下的花鸟,则栩栩如生,充满动感与情趣。这些形象,无不凝结着他对于齐鲁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传统与创新的双重奏 中国画讲究师承,也强调创新。于希宁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便是将这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早年师从名家,深得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对历代名家的笔墨技法有着扎实的掌握。然而,他并未止步于对传统的摹仿,而是积极探索,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本书将详细梳理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学习历程,从其早年的师从经历,到他对古代绘画理论的研习,再到他对不同画派的借鉴与融合。我们将深入分析他在工笔、写意等不同技法上的造诣,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技法进行创新性运用。例如,他在写意花鸟画中,是如何通过大胆的笔墨泼洒,打破程式化的束缚,赋予画面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他在设色上的独到之处,又如何使画面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呈现出更加鲜活的色彩与光影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于希宁先生在创作中,对于“写意”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写”而非“画”,而是通过高度概括和提炼,捕捉物象的精神,以“意”统“形”。他的人物画,虽然数量不多,但同样体现出他对神韵的把握,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山水画,则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豁达开朗的胸襟。 “齐鲁画风”的时代解读 “齐鲁画风”,并非一个固定的程式,而是一种精神气质的体现。于希宁先生的作品,无疑是“齐鲁画风”在新时代的最重要注脚之一。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成功地将齐鲁大地所孕育出的那种质朴、雄浑、内敛而又充满生机的精神,转化为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绘画语言。 本书将通过对若干代表性作品的深入解读,来阐释“齐鲁画风”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我们将探讨于希宁先生的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他如何回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例如,他笔下的花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寄寓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对于传统水墨语言的革新,也是对中国画发展方向的一次积极探索。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于希宁先生的艺术教育事业。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后辈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所创立的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他对学生们艺术理念的熏陶,对于“齐鲁画风”的传承与发扬,功不可没。他的教学理念,强调“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根”,这正是“齐鲁画风”精神的延续。 艺术的力量与永恒的魅力 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他的画作,既有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又不乏下里巴人的亲切感。他的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引起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 本书将不仅仅局限于对画作技法的分析,更将着重挖掘于希宁先生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他的艺术,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带领读者走进于希宁先生的艺术世界,去感受他笔下的生命律动,去体悟他所传达的艺术真谛。我们希望读者在欣赏他精湛技艺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种来自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一位伟大艺术家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是对于希宁先生艺术成就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深入解读,也是对“齐鲁画风”这一独特艺术现象的一次重要研究。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于希宁先生的艺术价值,以及“齐鲁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本书的编撰,力求客观、严谨,同时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我们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作品图片,以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全面、深刻的于希宁艺术世界。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艺术爱好者、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让我们一同在“齐鲁画风”的笔墨之间,品味大家于希宁不朽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深入阅读《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书时,我逐渐领悟到,于希宁先生的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他身处齐鲁大地,汲取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之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书中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无论是对泰山雄姿的描绘,还是对泉城风光的刻画,都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于希宁先生并非固步自封,他同样注重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理念。他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我特别欣赏他作品中对墨色的运用,那种浓淡干湿的变化,层次分明,充满了生命力。他能够用最简单的笔墨,勾勒出最复杂的意境。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于希宁先生精湛的绘画技艺,更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在传承和发展中国画方面的巨大贡献。他的艺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诠释,也是对艺术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阅《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时,我便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于希宁先生的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东方韵味,它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我尤其欣赏他笔下的人物画,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幅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他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和情感,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书中的一些对人物画的解读,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于希宁先生在人物造型和情感表达上的功力。同时,我也被他画中的花鸟所打动。他笔下的花鸟,色彩鲜艳,形态生动,仿佛能够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花朵的芬芳。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于希宁先生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更感受到了他所代表的“齐鲁画风”的独特魅力。这种画风,既有北方山水的阳刚之气,又不失南方水墨的细腻温润,形成了一种刚柔并济、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也更加敬佩于希宁先生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评分

《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之作。于希宁先生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精髓的同时,也大胆地融入了自己的时代感悟和个人风格,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齐鲁画风”。他笔下的山水,既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色彩理论,使得画面既有深远意境,又不失生动真实。我反复观赏书中那些描绘齐鲁大地风光的作品,从泰山之巍峨到泉水之灵动,都充满了生命力。于希宁先生对于景物的观察是极其细致的,他能够捕捉到最细微的形态和色彩变化,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画面之中。同时,他对于传统笔墨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既有苍劲有力的线条,又不失细腻流畅的笔触,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书中那些学术性的评论,更是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于希宁先生的艺术成就,让我对他的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也是对艺术创新的一次探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潜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充满了信心。

评分

《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书,是一次美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于希宁先生的画,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能够瞬间将观者的思绪拉入画中,与之同游。我尤其喜欢他画中的“意境”。他并非简单地复制自然,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空间。在他的画中,我可以感受到山间的云雾缭绕,可以听到溪水的潺潺低语,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气息。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许多其他画作难以比拟的。书中的一些评论家言论,更是让我对他的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于希宁先生在笔墨、构图、意境上的独到之处,让我惊叹于他艺术造诣的深厚。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齐鲁画风”的独特魅力,它既有北方山水的阳刚之气,又不失南方水墨的细腻温润,形成了一种刚柔并济、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于希宁先生正是这一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为了传递一种东方哲学,一种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真谛的感悟。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意趣,感受到新的启迪。

评分

初见《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画集,我的第一感觉是大气磅礴,但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其深处隐藏着一种温润如玉的细腻。于希宁先生的画,并非一味追求宏大叙事,而是在描绘壮丽山河的同时,不忘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我记得有一幅画,描绘的是齐鲁大地的一隅,虽不见巍峨的山峦,却有几株形态各异的老树,在夕阳的余晖下投下斑驳的影子。那树干的纹理,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那枝丫的舒展,又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于希宁先生就是这样,他能够从最平凡的景物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意境,用他那独具匠心的笔墨,将其升华。画集中的题跋,也并非是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画家本人对创作心境的真实流露,有时是一段简短的感悟,有时是一首应景的诗句,都恰到好处地补充了画面所未能完全传达的情感。这让我觉得,与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对话,是如此的直接而又深刻。我尤其欣赏他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虽然是水墨为主,但其墨色的浓淡干湿,层次分明,加上偶尔点缀的淡彩,更是妙不可言。那不是浮于表面的色彩堆砌,而是与墨韵相得益彰,将画面的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度。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如何用他的双手,去描绘他所热爱的土地,去表达他对生活的热情,去传承和发展中国画的精髓。

评分

《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深度探访。于希宁先生的画,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气韵生动”。他笔下的万物,不仅仅是形的描摹,更是神韵的捕捉。无论是雄浑的山川,还是婉约的江南水乡(尽管他身处齐鲁,但艺术的视野是广阔的),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在纸上呼吸、生长。我看到他描绘的松树,那苍劲的枝干,仿佛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依然挺立不屈;他笔下的流水,时而湍急奔腾,时而潺潺流淌,都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和情感注入,是于希宁先生艺术最迷人的地方。书中的一些评论文章,更是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于希宁先生的艺术成就,让我对他的创作理念、技法运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评论并非是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真挚的赞美和深刻的见解,能够引导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和欣赏于希宁先生的作品。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于希宁先生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杰出贡献,更体会到了中国画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和哲学内涵。他的画,让我看到了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这种对于“道”的追求,在当代艺术界显得尤为可贵。

评分

翻开《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仿佛瞬间被拉入了一个水墨氤氲的古老空间,那里是齐鲁大地,是于希宁先生泼墨挥毫的舞台。这位先生,我虽未曾得见,但他的画却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本画集,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展示,更像是一本沉甸甸的史书,记录着一位艺术家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初心,传承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历程。我尤其喜欢他笔下的山水,那种浑厚而又不失灵动的笔触,仿佛将泰山之雄伟、趵突泉之灵动、曲阜之古朴,都凝聚在宣纸之上。观赏他的画,我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一种源自黄土地的深沉与厚重,同时又有一种文人墨客的雅致与淡泊。于希宁先生并非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画家,他的艺术,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文化滋养的智慧结晶。他的画,不是为了取悦大众,而是为了与同样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的人们进行灵魂的对话。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他用生命写下的诗篇,每一笔、每一墨,都蕴含着他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感悟。读着附在画作旁边的文字,我能更深切地理解他为何如此描绘,他的情感如何倾注于笔端。这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画风中,我看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看到了泉水的生生不息,看到了古老文明的悠远绵长。这种对家国情怀的艺术表达,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购买《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画集,是我近期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于希宁先生的画,有一种宁静致远的力量,能够抚慰我浮躁的心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常常感到疲惫和压力,而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艺术世界,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他画中的山水,有一种雄浑博大的气魄,能够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画中的花鸟,又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情趣。我尤其喜欢他笔下的牡丹,那种雍容华贵,那种生机勃勃,仿佛能够感受到花开的喜悦。书中的文字,无论是艺术家本人的阐述,还是评论家的解读,都充满了智慧和深刻的见解,让我不仅仅是在欣赏画作,更是在学习艺术的真谛。于希宁先生的艺术,不仅仅是中国画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用自己的画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艺术、关于人生、关于文化的教科书。我将反复阅读,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感悟人生的智慧。

评分

在阅读《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于希宁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所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作品的汇集,更是一部艺术家生命历程的缩影。他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画的创作和传承中,用他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特别留意到书中有几幅描绘孔孟故里的作品,那种古朴庄严的气息,以及人文精神的沉淀,都被于希宁先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描绘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他的画,让我看到了齐鲁大地的深厚底蕴,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书中的文字部分,不仅有对画作的解读,更穿插着一些关于于希宁先生艺术生涯的片段,这些真实的记录,让我更加立体地认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我仿佛能够想象到,在那个时代,他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这种精神力量,比他画作本身所展现的意境,更能触动人心。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为艺术而生,为人民而画”的信念。这本书,也让我思考,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这样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一种对艺术本身的敬畏之心。

评分

《齐鲁画风 大家于希宁》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气韵”的极致探索。于希宁先生的画,最让我着迷的是其“气韵生动”。他并非仅仅在描绘客观物象,而是在传达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他笔下的山水,无论是雄浑的山峦还是潺潺的溪流,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纸上呼吸、生长。这种“气韵”,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方哲学,一种中国艺术家对宇宙万物关系的深刻理解。书中的一些对“气韵”的解读,让我更加明白,为何于希宁先生的作品能够如此打动人心。他的画,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投射。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他传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我尤其喜欢他画中的留白,那种恰到好处的虚实结合,更是将画面的意境推向了极致。留白之处,给了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在画面中遨游。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气韵”有了更深的认识。于希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将“气韵”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艺术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