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作者: 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060788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内容简介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爸媽難道會害你嗎?」
「你敢離開,我就跳下去。」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伴侶,與信任的朋友、同事,
但為什麼我們卻總是感到委屈、想逃?
你未曾覺察的「情緒勒索」,正在你的日常裡,一步步逼你就範。
6道關鍵練習,擺脫被情緒勒索,重新掌握人生!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崩壞。
因為當對方一再屈服與退讓,那是因為懼怕,而不是因為親密、信任與愛。
媽媽:「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婆婆:「你把孩子給保母帶。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女友:「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
上司:「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栽培你。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伴侶、親子、職場、人際間,而在華人社會裡,更常見,且更糾葛,因為我們有根深柢固的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以及總是要求孩子「好,還要更好」,而後者,更容易讓人自我價值感低落。
周慕姿心理師以精準且層次分明的角度,剖析情緒勒索的面貌,以及何種人最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並且針對華人文化,提出提升「自我價值感」為避免情緒勒索的最主要關鍵。此外,適時建立情緒界限,搭配練習,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你不該為滿足別人的需求而活。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由專業的諮商心理師討論「情緒勒索」的專書,內容精準,又條理分明,書中的各個例子,更是讓我們讀來,每一則都心有戚戚焉。
作者简介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同時是宇聯心理治療所特約企業講師、企業諮商師;微煦心靈診所兼任心理師;《健康看我》、《醫師好辣》、《大腦先生》等節目的專家群;「風傳媒」專欄作家;「失戀花園」駐站專欄作家。另外,則是歌德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
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政大廣電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曾任中崙諮商中心心理師、新店高中輔導老師、台大心輔中心實習心理師等,並擁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講師資格。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一路上也面臨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
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幫助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
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個人粉絲專頁,「關於你的心裡事─周慕姿諮商心理師」goo.gl/knIyIh
「心曦工作室」goo.gl/hmGhNQ
周慕姿心理師演講、講座經歷,持續增加中……
台北市靜心中學、台北市逸仙國小、台北市百齡高中、台北市北投親子館、台北市國防醫學院、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宇聯心理治療所、台北科技大學、璞成全人發展中心、台北市螢橋國小、墨墨工作室、嘉義高工、純青基金會、精神健康基金會、高雄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基隆百福國中、台北市陽明高中、嘉義中正大學、東吳大學心理系、德明財經大學、全球人壽、亞洲大學、失戀花園inbound.tw、英捷國際、台北三總精神科等。
目录
【推薦序一】拒絕被「情緒勒索」的勇氣/陳鴻彬009
【推薦序二】讓情緒不再被勒索/楊聰財014
【自序】為什麼我們無法拒絕?018
【序言】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026
輯一「情緒勒索」的樣貌
你不乖,所以你應該得到懲罰036
情緒勒索者如何勒索你?045
為什麼我會動彈不得?──擺脫不了的「責任」與「你應該」056
貶低你或你的能力057
引發你的罪惡感058
剝奪你的安全感061
情緒勒索者的模樣064
你拒絕我的要求,就是拒絕我065
無法擺脫的不安全感070
只想到自己074
從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077
怎樣的人,特別容易被「情緒勒索」?084
我想要當好人084
習慣自我懷疑087
過度在乎別人感受088
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090
「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092
輯二「自我價值感」提升,是避免被「情緒勒索」的護身符!
「自信」與「自我價值」的分別100
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中103
童年對自我價值的影響112
文化對自我價值的影響119
聽話,你才是個好孩子119
你應該「總是要更好」124
你不該犯錯,你需要完美127
權威,永遠是對的131
要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138
練習重視自己的感受138
學習瞭解自己143
自我接納的重要性146
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150
尊重別人的感受154
重要練習165
為自己的感受負責/為自己做主167
輯三如何擺脫情緒勒索?
清楚辨識「情緒勒索」的樣貌172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175
重要練習184
情緒勒索對我們的影響188
當你開始小心翼翼:失去自尊的第一步188
自我懷疑:我是否真的做得不夠好?189
對自己失望:為什麼我沒有原則?191
忽略自我:失去感覺與表達感受的能力192
合理化:面對對方要求與自己順從的行為194
習慣取悅:讓對方開心,以減少衝突197
以害怕為基礎的互動關係199
我為我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但不為你的──建立情緒界限的重要200
如何建立情緒界限?──內在篇205
先和自己好好對話205
重要練習209
只要我決定了,這就是界限210
情緒「界限」,不是情緒「底線」213
重要練習216
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217
你的人生,不需要為別人負責222
我願意承諾:我會好好保護我自己225
重要練習一227
重要練習二228
練習建立情緒界限的步驟:停、看、應234
停: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235
重要練習240
看: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剛剛發生什麼事246
應:擬定因應策略、練習並應用256
開始改變吧!262
在閱讀完這本《情緒勒索》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很能處理人際關係的人,也覺得自己很了解「愛」的樣貌。然而,書中那一句句直擊心扉的描述,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好好審視自己過去的經歷。那種被壓迫感、那種「我為了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的無奈,原來並非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而是有系統、有目的的「勒索」。作者周慕姿老師筆觸犀利,卻又充滿同理心,她沒有將情緒勒索者一味地妖魔化,而是深入探討了造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以及被勒索者如何陷入無法掙脫的泥沼。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界線」的探討,原來我們經常為了維持關係,而犧牲了自己最基本的權利。當我開始練習在伴侶關係中設定界線,即使一開始有些生澀,但慢慢地,我感覺到自己找回了掌控感,不再像過去那樣,彷彿對方的一句話就能將我推入深淵。這本書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心中長久以來隱藏的陰影,讓我明白,真正的愛,應該是建立在尊重與自由之上,而非束縛與控制。
评分我一直以為職場上的爾虞我詐,是能力和情商的較量,直到讀了這本《情緒勒索》,才驚覺原來在那些「不得不」的壓力背後,隱藏著如此陰暗的操縱。職場上的情緒勒索,往往更加隱晦,它不會赤裸裸地展現,而是巧妙地融入工作流程和人際互動之中。那些「這個案子很重要,你得犧牲週末來完成」、「如果你不幫我,別人都會覺得你這個人很難相處」之類的話,聽起來似乎是正常的職責要求,但仔細回想,卻讓人感到窒息。作者透過大量的實例,揭示了職場中常見的情緒勒索模式,例如利用責任感、製造緊迫感、或是將個人問題轉嫁給他人。我曾經因為害怕被同事排擠,而承擔了過多的工作,導致身心俱疲。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原來我並不是唯一一個經歷這種困境的人。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如何在職場這個複雜的環境中,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如何以專業和尊重的態度,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不再讓無止境的工作壓力吞噬我的生活。
评分對於「愛」這個字,我一直抱持著一種理想化的想像,認為愛就應該是無條件的付出和犧牲,直到這本書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我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作者周慕姿老師以她深厚的心理學功底,將「情緒勒索」這個概念闡述得淋漓盡致。她沒有用太過學術的語言,而是用貼近生活的語言,讓我們能夠輕鬆理解,卻又能在理解之後,感受到那份強烈的衝擊。書中對於伴侶關係的探討,尤為觸動我心。那些看似甜蜜的誓言,背後卻可能隱藏著控制和脅迫。當愛變成了一種束縛,當付出變成了一種義務,那種窒息感便油然而生。我曾經為了挽留一段感情,而一再退讓,一再委屈自己,最終卻發現,我所做的努力,並沒有換來真正的幸福,反而讓自己變得面目全非。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愛,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單方面的索取和奉獻。它讓我意識到,我值得被愛,也值得被尊重,我不需要為了愛而失去自我。
评分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起自己過往的生活片段,那些被壓抑的情緒,那些難以啟齒的痛苦,原來都有了合理的解釋。這本書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潛藏的脆弱,也看到了那些曾經傷害過我,或者我曾經傷害過的關係模式。作者對於「窒息的相處」的描寫,極其生動,仿佛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被情感綁架的無力感。書中對於親子、伴侶、職場這三大生活場域的情緒勒索現象,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每一個場景都彷彿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故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受害者心態」的探討印象深刻,原來我們有時候也會在不自覺中,成為情緒勒索的施加者。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建立更健康、更平等、更自在的互動模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識別情緒勒索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找回自我、珍愛自己的成長手冊。
评分翻開這本書,簡直就像是掉進了一個我曾經無數次跌倒的陷阱,只是這次,我看到了陷阱的樣貌,也學到了如何識別和避開。作者精準地描繪了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似無害,實則暗藏殺機的對話模式。那些「我都是為你好」、「你這樣讓我很失望」的說辭,在書中被一一剖析,原來它們不是關心,而是操控。尤其是在家庭關係中,親子之間,那種深厚的情感羈絆,往往讓被勒索者感到無比的痛苦和掙扎。我曾經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而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愧疚,彷彿自己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他們的讚許。這本書讓我明白,我並沒有錯,只是我太過在意對方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書中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了許多與我相似的經歷,這份共鳴讓我感到不再孤單。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了具體的策略,教導我們如何以堅定而溫和的方式,拒絕不合理的請求,如何找回自己言語和行動的主導權。這段閱讀旅程,讓我重新認識了「獨立」的意義,原來獨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自主,更是心理上的解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