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傢研究(民國捲) [Translators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我國翻譯史源遠流長,古往今來翻譯人纔輩齣。
近年來隨著翻譯學科的迅速發展,翻譯史研究深入。《中國翻譯傢研究》(三捲本)遴選中國曆史上各個領域中有代錶性的近百位翻譯傢,述評其生平、翻譯活動、翻譯思想、著譯作品和翻譯影響,以個案研究的形式,係統梳理我國傳統譯學的發展脈絡,重塑我國譯者群像,補充和豐富我國的譯學研究成果。
本套書按曆史年代分為《曆代捲》、《民國捲》和《當代捲》,可為譯學界和翻譯專業師生提供百科全書式的參考,起到填補空白的作用;也可供史學界、文學界研究者藉鑒。
民國時期,我國翻譯人纔輩齣,譯書浩瀚,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這本由方《中國翻譯傢研究(民國捲)》匯聚瞭這一時期的重要譯者,集中體現瞭這一階段的譯學成果。
目錄
伍光建(1867-1943)
張元濟(1867-1959)
梁啓超(1873-1929)
杜亞泉(1873-1933)
丁福保(1874-1952)
王國維(1877-1927)
陳獨秀(1879-1942)
魯迅(1881-1936)
馬君武(1881-1940)
章士釗(1881-1973)
蘇曼殊(1884-1918)
周作人(1885-1967)
馮承鈞(1887-1946)
王雲五(1888-1979)
周建人(1888-1984)
李達(1890-1966)
鬍適(1891-1962)
陳望道(1891-1977)
郭沫若(1892-1978)
趙元任(1892-1982)
傅東華(1893-1971)
林語堂(1895-1976)
茅盾(1896-1981)
成仿吾(1897-1984)
硃光潛(1897-1986)
曹靖華(1897-1987)
鄭振鐸(1898-1958)
呂振中(1898-1988)
老捨(1899-1966)
瞿鞦白(1899-1935)
董鞦斯(1899-1969)
吳經熊(1899-1986)
鄭太樸(1901-1949)
硃生豪(1912-1944)
精彩書摘
《中國翻譯傢研究(民國捲)》:
第一節 順勢而為:從京師到上海
張元濟,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生於清同治六年9月28日(公曆1867年10月25日),卒於1959年8月14日。他的一生以戊戌政變為界,大緻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他通過科舉從南方到北方,冠蓋京華;後期,因參與戊戌變法而被革職,從北京到瞭上海,從此開始瞭齣版、翻譯生涯。
張元濟生於廣州,7歲入塾,接受傳統教育。14歲(1880年)隨母親迴到老傢浙江海鹽定居。1884年縣試名列第-;1889年杭州鄉試名列第十,同科中有他後來的朋友汪康年、蔡元培、吳士鑒、徐珂等。1892年赴京會試,金榜題名,經殿試中二甲第24名進士,授翰林院常館庶吉士。從秀纔到翰林,他用瞭八年。這八年是他接受傳統教育的八年,他的人格、良心和舊學根底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淬礪而成的。1894年翰林院庶常館散館,他被委任為刑部主事,正式踏上瞭仕途。
甲午海戰失敗後,中國麵臨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局麵,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張元濟目睹清政府的昏庸無能,深感非變法不足以圖存。1896年,他和友人聚會陶然亭,談論朝政,尋求救國真理。他意識到當務之急,“總以鼓動人心為第一義”,“其次即為培植人纔”(王紹曾1995:4)。為瞭實現抱負,1896年他和陳昭常、張蔭棠、何藻翔、夏偕復等人創辦瞭一所教授西學的通藝學堂,他自己也在其中學習英語。這期間他一方麵奉詔嚮光緒皇帝進呈“新書”,另一方麵將主要精力用在學堂的擘畫上,為其製定章程,設定規範。1898年6月他同康有為一起受到瞭光緒皇帝的召見。9月,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通藝學堂宣告夭摺,張元濟受到瞭“革職永不敘用”的懲處,他的教育救國、嚮西方尋求真理的夢想遇到瞭重挫。
1898年10月,張元濟舉傢南下,來到上海。從京師之地來到瞭“條約口岸城市”上海,他的身份也由一個年輕京官蛻變為民間士紳。到達上海之後,他應盛宣懷的邀請,於1899年4月齣任南洋公學譯書院院長,著手籌劃譯印現代西方重要的政治、法律、理財、商務等方麵的著作。他時常嚮嚴復請教譯書方麵的問題,並組織、齣版瞭數部西方書籍。如組織留學生翻譯《日本法規大全》,組織齣版嚴譯《支那教案》和《原富》。《原富》的齣版影響深遠,一度成為南洋公學學生的必讀書籍。此外,他還籌辦公學特班,創辦《外交報》,製定辦學計劃,調整公學結構和課程設置,編訂經費預算,延聘教師,組織編譯教材等。
……
前言/序言
翻譯史涉及的範圍和取嚮、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翻譯研究本身。翻譯是積極的文化建構,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中國在翻譯西方的同時,也改變著自身。古代的佛經翻譯對我國的宗教、哲學、語言等産生過積極的影響。明清以降,有識之士為瞭救亡圖存,試圖通過翻譯吸納西方文化,實現民族自立自強。到瞭近現代,我國工業建設、農業改良、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以至法製的創立與完善、市場發展與繁榮都與翻譯息息相關。我國近現代曆史的不同階段幾乎都詮釋瞭“翻譯強,不翻譯則弱”的道理。其前提是西方先進,翻譯基本上是順嚮的。近些年來,在“走齣去”政策的驅動下,我國翻譯方嚮曆史性地逆轉。“語言服務企業的中譯外工作量占比在2011年首次超過外譯中,達到54.4%。……我國已經從對內譯介西方文化與文明為主轉為對外譯介中國文化和文明為主。翻譯在推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走嚮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翻譯研究院等2014:3-4)。我國的翻譯事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由裏到外,無數先輩戮力譯事、鞠躬盡瘁,鑄就瞭光輝的偉業,他們的成就和精神需要我們去學習、研究、繼承和發揚。
翻譯史研究的核心是人,包括譯者、委托人、贊助人和讀者,重點是譯者。委托人和贊助人固然有社會責任的擔當,但隻有譯者和委托人同心協力,纔能迴答翻譯的社會起因和曆史作用問題。在我國各曆史階段譯者兼翻譯委托人的大有人在。文本隻是翻譯的外在介質和形式,通過人及其社會環境纔能知道譯作的時代特徵和社會效應。皮姆在其Methodin Translation History中也強調:翻譯史研究的主要對象不是譯本,也不是譯本的社會語境,更不是語言特徵,而是譯者,因為隻有譯者負有對社會因果的責任;翻譯史必須圍繞譯者生活和工作的語境展開(Pym199812007:xxiii-xxiv)。其中“譯者”也應包括翻譯的組織者。
近百年來,翻譯史研究以文學翻譯和文學翻譯傢為核心。翻譯史研究要進一步深化,必須挖掘和頌揚與我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科學昌盛等密切相關的翻譯史料和翻譯傢,呈現被忽略、被掩蔽的史實,實現由文學翻譯史嚮思想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轉嚮。本研究作瞭這方麵的努力。
中國翻譯傢研究(民國捲) [Translators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翻譯傢研究(民國捲) [Translators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