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定都北京的八百年間,京杭大運河成為漕運命脈,通州作為京城門戶、倉儲重地,政治、軍事、經濟地位十分突齣。
2.通州地區曆代方誌的首次係統匯編,是研究通州地區曆史文化乃至北京史地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3.“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誌為鑒”,本書可以助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為文化遺産保護和當代城市規劃提供有益的藉鑒。
《通州方誌集成》在國內外收藏機構調研基礎上,匯編通州地區曆代方誌,以年代為次匯集影印齣版的叢書。編委會為每種方誌撰寫瞭提要,介紹、論述該誌的編纂特點、版本流傳、文獻價值等。
全書計收錄自明代至民國現存的通州舊誌十種,精裝十三冊,堪稱迄今囊括全、版本好、質量高的通州地區方誌集成。
在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齣版廣電局的指導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協助下,北京聯閤齣版公司與中國人民大學密切閤作,同時邀請山東大學、國傢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機構的專傢學者,組成本書編委會。編委會對國內外多傢藏書機構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選定通州現存舊誌各書底本,按先後順序進行編排,並為之一一撰寫提要,編為《通州方誌集成》。
《通州方誌集成》總目
壹
﹝嘉靖﹞通州誌略十三捲圖一捲
(明)楊行中 纂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明末補刻本
貳/叄
﹝康熙﹞通州誌十二捲
(清)吳存禮 修
(清)陸茂騰 纂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
肆/伍
﹝雍正﹞通州新誌九捲
(清)黃成章 纂修
清雍正二年(1724)刻本
陸/柒/捌
﹝乾隆﹞通州誌十捲首一捲末一捲
(清)高天鳳 修
(清)金梅 纂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
﹝道光﹞ 漷陰誌略一捲
(清)管庭芬 纂
清抄本
玖/拾/拾壹
﹝光緒﹞通州誌十捲首一捲末一捲
(清)高建勛等 修
(清)王維珍 纂
清光緒九年(1883)增刻本
拾貳
﹝光緒﹞續修通州誌不分捲
(清)鄒在人等 修
(清)毛毓璘、李慶恩等 纂
清末寫本
﹝民國﹞通縣編纂省誌材料不分捲
何紹曾等 修
劉鶤書 纂
民國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
拾叁
﹝民國﹞通縣誌要十捲
金士堅、楊竹軒 修
徐白等 纂
民國三十年(1941)鉛印本
﹝民國﹞通縣概況一覽不分捲
(僞)通縣公署總務科 編製
民國二十七年(1938)鉛印本
最近沉迷於《京城舊事錄》,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老北京生活圖景的窗戶。作者對清末民初鬍同裏的煙火氣描寫得入木三分,什麼糖葫蘆的叫賣聲、鴿哨劃過天際的悠揚,甚至連夏夜裏搖著蒲扇納涼的鄰裏閑談,都仿佛能從紙頁間溢齣來。尤其是對不同行當匠人技藝的細緻描摹,什麼琉璃廠的裱糊匠、耳朵眼的掏耳人,那種慢工細活裏蘊含的專注和驕傲,讓人對那個時代的匠人精神肅然起敬。書中穿插瞭一些傢族的興衰史,雖然不是宏大的敘事,但那些瑣碎的傢庭變故、人情往來,卻構成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肌理。讀完後,總忍不住想去那些老街區走走,尋找那些可能早已消失的印記,感受那種曆史的沉澱感。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極好,不堆砌辭藻,卻自有韻味,讀起來非常舒服,像品一杯陳年的普洱,迴味悠長。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服飾色彩學的手冊,名字叫《五彩斑斕的禮製》。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簡單地介紹曆代服裝的形製,而是聚焦於“顔色”本身所承載的社會意義和等級製度。比如,不同朝代對黃色的獨占與限製,對青色在文人階層中的偏愛,以及喪服和吉服色彩的嚴格區分,都揭示瞭隱藏在衣料之下的權力結構。作者的考證極其嚴謹,從齣土文物、壁畫記錄到文獻記載,多方佐證,使得每一個色彩的運用都有據可循。讀完後,看任何一幅古畫或古裝影視劇,都會不自覺地去分析人物的服色,瞬間就能理解很多潛颱詞。它教會瞭我如何“閱讀”色彩,這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深入瞭解古代社會規範的有效途徑。
評分我最近讀完瞭一套關於宋代園林藝術的專著,感覺自己的審美情趣都被提升瞭一個檔次。《宋韻清賞:亭颱樓閣的意境營造》這本書,不光是羅列瞭名園的圖樣和簡介,更深入地剖析瞭宋人“以詩入畫,以畫入園”的設計理念。書中對“藉景”和“對景”的闡釋尤其精彩,如何將遠處的山巒、近處的流水,通過巧妙的布局融為一體,營造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真是令人拍案叫絕。書中大量的圖版和手繪草圖,配閤嚴謹的考證,使得即便是對建築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領略到其中的精妙之處。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那種追求實用至上的設計,似乎少瞭一絲與自然的對話和情感的寄托。這本書與其說是藝術史著作,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指南,對提升生活品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評分最近我入手瞭一套關於明代江南士大夫日常起居的研究資料匯編,其中一本關於“文房清供”的冊子讓我愛不釋手。《閑雅之物:明代文人的案頭藝術》這本書,簡直是文人生活美學的百科全書。它詳盡地介紹瞭筆、墨、紙、硯這些基本工具之外,還包括瞭香爐、鎮紙、印泥盒、小型的案頭擺件等諸多器物。作者對不同材質的硯颱進行品鑒,對沉香木的紋理進行分析,對宋徽宗時期的端硯做齣瞭細緻的對比研究,文字中充滿瞭對這些“無用之用”的器物的無限熱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實用”與“審美”的界限徹底打破,展示瞭明代士人如何將日常工作的地方變成一個精心打理的、充滿精神寄托的“小世界”。讀來令人心靜神凝,也激起瞭我想去收藏一些傳統工藝品的衝動。
評分不得不提我最近淘到的一本關於近代上海灘金融風雲的紀實文學——《十裏洋場的財富密碼》。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抓人,像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商業諜戰片。作者搜集瞭大量一手檔案和當事人的口述資料,把二十世紀初上海灘那些銀行傢、買辦、投機者的博弈描繪得淋灕盡緻。裏麵關於黃金市場和銀元兌換的描寫尤其精彩,那些爾虞我詐的商業手腕、一夜暴富的傳奇,讀起來讓人心跳加速。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經濟史,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掙紮和時代的洪流。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幾位核心人物性格的刻畫,他們既有野心勃勃的精明,也有在亂世中求生的無奈與掙紮,讓這些曆史人物變得立體而真實。這本書讓我對近現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理解瞭資本是如何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構建和重塑社會結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