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精装)》书正文共有六部分 di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绍傅斯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及其与新潮社、五四运动的关系,这些为他日后学术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介绍傅斯年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实证主义、自然科学、心理分析及比较语言学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回国后,傅斯年建立了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精英,如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史语所成为傅斯年们的舞台? 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讨,傅斯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单一体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论,代表著作是《夷夏东西说》(1935年),并重新描绘出古代历史的画卷。王先生检讨了傅斯年的理论的价值、影响及值得商榷之处。 第四章,《反内省的道德哲学》,作者结合了当时的时代思潮,精辟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矛盾心态,指出傅斯年在反对传统的道德内省哲学时与清代考据派学者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为参照系和武器,对中国的内省的道德传统进行驳斥。傅斯年集中地对“性”、“命”、“令”、“心”这几个关键概念作了详细的辨证,写成《性命古训辨证》(1940年)。 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负》,在这一章中,作者认为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主义兴起、专制政治下民主与独裁辩论的高涨、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个人主义、反传统、倡导纯学术等成为一种负担,并阐述这种转变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时代人所受的影响。 第六章,《中央集权的统治与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将蒋介石看作*有能力的中国领导人,但是蒋介石的独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满,因此他对蒋的态度是复杂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已经渐渐缓解了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张力。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与1895年后的知识思潮》、《结语: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书前附有傅斯年年表,书后附有两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讽刺顾颉刚推翻中国古代史真实性的方法论的小说片段,另一篇是傅与当时的国民党参谋长陈布雷关于蒋介石的为人的谈话——这两篇短文再次为书的标题作下注释:历史与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开的干戈。
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作者在史料的驾驭能力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档案材料被巧妙地融入叙事,但绝不显得堆砌或晦涩,反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和历史现场感。整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起承转合之间自然流畅,即使是复杂的学术观点,也能用清晰且富有洞察力的文字表达出来。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历史争议点时所持的审慎态度,既不回避矛盾,也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将材料铺陈开来,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这种基于扎实学理基础上的冷静叙事,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题材中显得尤为厚重和可信。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角度,更像是在为我们提供一套观察复杂历史事件的分析工具。
评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责任”这个主题的深刻探讨。在那个风云变幻、国家命运悬而未决的年代,知识分子所背负的道德重量和实际操作的困境,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常常从宏观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但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做决定”那一刻的真实压力。它不是在评判对错,而是试图去理解在特定历史压力下,一个人如何努力去践行其心中的“正义”与“担当”。这种对人性复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细腻捕捉,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学术研究,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精神肖像的史诗,引发了我对当代知识人应如何自处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实,更像是在挖掘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体如何被历史洪流塑造,又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和推动时代进程的。作者在描绘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时,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符号,而是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矛盾挣扎的鲜活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与选择,那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拉扯的痛苦与坚韧。尤其是对于他早期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的剖析,可以说是鞭辟入里,让人对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对个体生命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独特价值的关注,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引人入胜,仿佛在跟随一位智者进行一次深度访谈,而非仅仅是阅读历史传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似乎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来构建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谱系。与其按照时间顺序机械地铺陈一生,作者更倾向于围绕几个核心的学术或政治立场进行主题式的深入探讨,然后在这些主题之间穿插关键的人生片段。这种布局使得读者在理解人物思想脉络的同时,也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流动有了更宏观的把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某个重大事件时,如何将个人决策与当时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多维度的交叉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深度。读完之后,留下的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物形象,而是一幅充满张力的近代中国知识图景。
评分从文笔上看,作者的文字功底极深,遣词造句既有古典的沉稳,又不失现代的锐利。很多段落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饱含激情又略带悲剧色彩的语感。尤其是当作者引用或转述某些早期的文稿或信件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这种文学性的表达,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政治史和思想史叙述变得引人入胜,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对学术研究不太深入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这是一部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了完美平衡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悠哉游哉于书香之中,不亦乐乎!感谢京东,优惠给力。信任京东,配送快速。。。
评分物流速度很快,价格便宜,质量信得过,早就想买了,点个赞
评分一切不过是宿命。
评分一切不过是轮回。
评分我们把官阶研究的对象,确定为“官职的分等与分类”和“官员的分等与分类”两点。这个定义,对《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增补本)》叙述的展开具有指导作用。随后三章,计划从三个侧面,考察秦汉品位结构的分等分类特征,它们分别是“比秩”与“宦皇帝者”问题,汉唐间的冠服体制变迁问题,以及“士阶层”的品位安排。
评分在二千****
评分好!!!!!!
评分这本书的书角破损。感觉非常可惜。希望京东以后能够加大对商品的保护力度,避免此事再次发生。因为这个东西是让家人签收的,没有仔细检查,所以错过了申诉的机会。希望以后买书的时候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了,确实让爱书的人感觉很心痛。
评分【赏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