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生活在宋朝: 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

假装生活在宋朝: 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骅 著
图书标签:
  • 宋朝
  • 汴梁
  • 京都
  • 生活指南
  • 历史
  • 文化
  • 风俗
  • 旅行
  • 古代生活
  • 趣味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08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16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一部《清明上河图》《水浒传》《宋史》

容纳不了的知识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瓦市勾栏、纵酒斗茶、雅集山水、吟诗抚琴……


? 穿越到宋朝,如何实现小目标,落户京都?

带你体验房奴的幸福生活!

什么?宋朝也有催婚??

看文人如何品酒斗茶?

相扑宝贝,美男天团,

人约黄昏后……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中国历史上经济*富庶、政治*开明、“*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为文本对象,形成一部“漂”在宋朝的全新生活指南,一部开启宋朝穿越之旅的完全攻略。作者以近100万字的史料阅读查证为依托,以通俗幽默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宋朝的整个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职场奋斗,精英文化,婚姻家庭,时尚娱乐……每份史实,皆有出处,绝无乱造。

打开《假装生活在宋朝 : 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读者便是这本书的主角,以一个宋朝人的身份,原汁原味地体验宋朝的民俗民风、社会生活,使读者获得历史知识的滋养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魅力。


作者简介

马骅:

电视剧《白鹿原》、华谊兄弟、安徽卫视策划。

先后从事新闻宣传、广告创意策划等工作。在国内省部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行业分析文章约20万字。

作为主创参与策划《白鹿原》《大唐荣耀》《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多部历史剧及口碑大剧省级卫视黄金时段推广项目。

曾为配合华谊兄弟投资拍摄的42集电视剧《五鼠闹东京》在安徽卫视播出,策划并出演宣传片《新春欢乐宋》节目(共21集)。该节目以活泼的方式,介绍了宋朝社会生活的风貌,还原真实的历史。


精彩书评

如果说历史如画,那么两宋王朝,就是其中*为清秀的一片小桥流水,以假装生活在宋朝的名义,做一叶轻巧的扁舟,徜徉在青翠风景之间,看汴京的喧嚣风华,听雁门的铿锵铁马,叹临安的如醉香风,在千百度的辗转留恋间,寻一种情怀感念。

——历史畅销书作家、《被遗忘的盛世》《不容青史尽成灰》系列作者 张嵚

调动所有感官,望闻问切,妙趣执笔,复盘盛世之下的生活棋局。璀璨宋朝,旖旎而来,历经沧桑的容颜,竟然新鲜如昨。

——历史畅销书作家、《大清钱王》《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作者 萧盛


目录

第一篇 城市套路深,涨点姿势保生存

第1 章 “姐姐”?这可是亲妈|家庭与称谓 002

第2 章 首先要有个小目标:京城户口|户籍制度 011

第3 章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走遍大宋|货币制度 016

第4 章 做个房奴,关键要Hold 住|住宅建筑 020

第二篇 演好升职记,职业规划是前提

第1 章 爱江山,谁能青史留名|皇位更替 028

第2 章 高薪高福利低风险,画面太美|文官仕途 046

第3 章 薪资水平不赖,地位却属备胎|武将仕途 051

第4 章 霸道总裁,就是那么炫酷狂跩|商人地位的提升 055

第5 章 脑洞大开,屌丝也可以逆袭|市井职业 060

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

第1 章 唱一首《爱情买卖》,锣鼓喧天|皇室婚典 068

第2 章 首选高学历,爹,给捉个绿衣郎|榜下捉婿 074

第3 章 媒人是单身狗的终结者|民间婚俗 079

第4 章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妻妾关系 085

第5 章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得是多大的误解|再婚 090

第四篇 舌尖上的大宋,且吃且珍惜

第1 章 有钱就是任性,饭局就是身份|社会阶层饮食 098

第2 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吃了呗|美食汇 104

第3 章 一盏香茗,一言不合就是一场较量|茶文化 111

第4 章 释兵权、吟诗写词之必备,也是醉了|酒文化 116

第五篇 男神女神,时尚达人之路

第1 章 兄台,目前流行什么款|男子服饰 122

第2 章 都市丽人,主要看气质|女子服饰 128

第3 章 所谓颜值,也得靠捯饬|发型与美妆 133

第4 章 闻香识美人,上流奢华风|香道 137

第六篇 娱乐与文化,接地气才有收视率

第1 章 名士的朋友圈,最爱晒旅行|名胜 142

第2 章 在这里,柳永安静地做着美男子|青楼 147

第3 章 美男天团,皇家人真会玩|蹴鞠与马球 153

第4 章 奇葩的粉丝就是那么多|瓦市勾栏 158

第5 章 什么相扑士,弱爆了,且看相扑宝贝|女子相扑 163

第七篇 节假日黄金周,这盛世如你所愿

第1 章 一年之首,此元旦非彼元旦|春节 168

第2 章 踏春,上坟不妨碍游乐|寒食节 172

第3 章 祭祖先,顺便吃碗馄饨|冬至 174

第4 章 少年,人约黄昏后吧|元宵节 177

第八篇 谁都会有那么一天,人生终点站

第1 章 规律逃不脱,入土方为安|民间丧葬风俗 182

第2 章 观念,居然如此超前|火葬 186

第3 章 礼节,皇帝都得照办|吊慰 189

第4 章 不孝的官员,何止被吐槽|丁忧制度 192

结 语 196


精彩书摘

第1 章

“姐姐”?这可是亲妈|家庭与称谓

一、皇宫称谓有规矩

对读者您来说,了解一段社会史,通常的渠道是阅读前人的史料和后人的文章。在浩瀚的知识体系中,您是一位理性的观察者。如今的人们每每讲求“体验”二字。从您翻开这一页开始,咱们给您的设定就是一位亲身体验者和唯一主角,以穿越的方式前往宋朝,做一段感性的社会史之旅。穿越是一场特殊的旅行,它同样需要事前做好功课,熟悉攻略,从您落脚、开口的一刻起,处处充满了学问。

皇宫是众多“今穿古”题材的首选之地。一是它和普罗大众有着遥远的距离,充满神秘感。二是从社会史考察的角度,它也是您穿越旅行经典路线上的必去“景点”。因此,就让您的这次宋朝之旅也从皇宫开篇吧。

找准坐标,目的地宋朝,身份皇子。一瞬间,当您缓缓地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古香古色的房间里,未及喘上一口气,便听见一个声音惊喜地喊道:“官家、圣人,二大王醒了。”这句话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建议您闭上眼睛装一会儿晕。

利用装晕这会儿工夫,您尽快消化一下那句话所包含的信息:首先,“官家”是您宋朝皇帝的专用称呼。在宋朝,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有时也称“大家”或“官里”。但您现在作为皇帝子女中的一员,却不可以称他为“官家”。也许您会得瑟: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叫父皇吗。


您如果真这么叫了,估计马上就会听到“病糊涂了”的叹息。在宋朝,“父皇”和“皇帝”都属于书面语,不用作口头称谓。日常生活中,与寻常百姓家一臣们一样,应该称皇帝为“陛下”。至于电视剧中最流行的“皇上”一词,并不存在于宋朝的口头称谓中。书面语中会称皇帝为“今上”或“上”,把“皇”与“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写的例子很少。另外,“万岁”应该算是一种皇帝专用的祝福语,也不能用作称谓,例如:朝会见皇帝时,三呼万岁。大臣单独面奏时,则称“恭祝陛下圣躬万福”。

那么“圣人”又是哪位呢?别急,先看看《铁围山丛谈》中的一句话:“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

这句话就是告诉您:朝廷、皇宫里的人称皇帝为官家,称皇后为圣人,称嫔妃为娘子。

听过文圣武圣、酒圣诗圣,没想到宋朝皇后也称圣人吧?比如皇后姓刘,就可以叫作“刘圣人”。但这还是别人的叫法,以您现在皇子的身份,却不能这么叫。

于是您就问了:那我该叫皇后什么?母后?您这么一叫,又“病糊涂了”。

“母后”一词与“父皇”一样,在宋朝只能用作书面语。皇子皇女无论是否皇后所生,在平时口语中,都得称皇后为“孃孃”或“娘娘”。但同时,“娘娘”也是太后的通用称谓。因此,皇子皇女们称皇后为“孃孃”的概率应该比“娘娘”大得多。 在正式场合,皇子皇女们可以和大臣们一样,称皇后为“皇后娘娘”。

现在,只剩下一个“二大王”还不清楚是谁的称呼了。这屋子里,一个官家、一个圣人,还有一个正躺在床上装晕的您。“难道二大王就是我?”没错,二大王就是您,您就是二大王。您心里嘀咕开来:“不是应该叫殿下吗,难道这里是山寨版宋朝?”

根本就没错,您不用嘀咕和质疑。在宋朝,只要您还是皇子身份,身份低于您的人都得敬称您为“大王”,“二大王”就代表着您现在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如果您特喜欢“殿下”这个称呼,那就努力争取升职吧,等您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您就会如愿以偿被敬称为“太子殿下”了。

等把这些信息消化完了,您缓缓睁开眼睛,一对相貌堂堂、气质高贵的中年男女已经站在床边,关切地注视着您。您酝酿一下感情,声情并茂地喊:“爹爹,孃孃。”您心里正要为自己的演技点个赞,一位衣饰华贵的妇人突然扑到床头,比您更加声情并茂:“二哥,你总算醒了,姐姐我都快急死了!”

您这回是真的晕了:“又是哥又是姐,这位阿姨,咱俩到底谁是谁的哥,谁又是谁的姐啊?”

简单跟您说明一下吧:这位阿姨是您现在这个身份的生母,你得叫她“姐姐”;您现在是这位阿姨的亲生儿子,她得叫您“哥”。


前言/序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它的时代,有这样抱负填膺、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它的时代,有这样随遇而安、悠闲自适的旷达人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它的时代,有这样遗恨无穷、心有不甘的复兴之梦。“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在它的时代,有这样豪迈雄浑、热血喷张的激烈壮怀。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它的时代,有这样柔肠百结、瑰丽妖娆的婉约风流。

“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它的时代,有这样微言大义、意蕴无穷的深刻哲理。

是的,它就是距离我们千年之遥的宋朝。

曾经有人问“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如果您能穿越,您最喜欢回到中国哪个朝代?”这位《大败局》系列和《吴敬琏传》的作者,想了想说:“宋朝。”

和吴晓波先生一样对宋朝做出高度评价的,其实早就大有人在。

陈寅恪先生1943 年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给出结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提出,范仲淹、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没有从根本得到实现;但是他们为人、为学的精神意气一直影响到最近时期的中国。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他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他陈述宋代的城市生活是“自由而奢华”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宋朝取得的耀眼辉煌,在中外学者的笔下一一呈现,打破了关于宋朝“积贫积弱”的不公正评价和误解。

宋朝自开国之君赵匡胤始,崇文抑武,导致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场搏击中屡屡以不思进取的弱者形象出现,最终也为外族灭国,是以被冠上“弱宋”之称。但由赵匡胤开启、贯穿始终的文人治世,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造就出无与伦比的全民盛世。

超百万人口的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乃当世冠绝天下的商业繁荣大都会,坐拥十倍于同时期欧洲最大城市的人口,彰显着宋朝经济的蓬勃气象。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异常的一颗明珠,散文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

横空而出的宋体字、举世无双的《清明上河图》和革命性的活字印刷术,等等,见证着宋朝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登上封建时代的顶峰。这些斐然成就,得益于对文人、文化艺术的宽容和提携,因此宋朝也被冠以中世纪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誉。

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宋朝社会趋于平民化、世俗化和人文化。这样的宋朝,被有识之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幸福感的朝代。

假如给您一次穿越的机会,假如您和吴晓波先生的愿望是一致的,那么来吧,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假装生活在宋朝,您将成为这本书的主角,以一个宋朝人的身份原汁原味体验一回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职场奋斗和文化娱乐等民俗民风、社会生活。

带着这本穿越宋朝的生活指南和必备攻略,开启一段愉快而又难忘的旅程,做一个最具幸福感的宋朝人吧!


汴京风物志:北宋都市生活图景 缘起与概述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鲜活、立体、细致入微的北宋都城汴京(开封)的社会生活画卷。不同于侧重宏大叙事或政治史的传统史籍,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市井烟火、衣食住行、文化习俗等微观层面,力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宋代都市百科全书。我们通过梳理宋人笔记、地方志、出土文物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侧写,试图重现九十万人口的超级都市在和平年代所展现出的繁荣景象与日常肌理。 第一章:城池的脉络与空间秩序 1.1 汴京的格局:河流与街巷的交织 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与传统中轴对称的都城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个以水系为骨架的有机生长体。本章首先详细描绘汴京的城墙、城门体系,重点解析“内城”与“外城”的划分逻辑。我们将深入探讨贯穿全城的汴河、贾鲁河等水系在城市运输、排水乃至居民日常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分析水运如何塑造了城市的经济地理。 1.2 “坊市制”的解体与夜市的兴起 唐代严格的“坊市制”在北宋汴京已基本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街巷”和“行院”的混合模式。本节详述主要的商业区域,如朱雀门大街、东西十字街的布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宋代商业时间概念的转变——夜禁的松弛使得夜市的繁荣成为可能。读者将了解到夜市如何从非官方的游离状态,逐步被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以及夜市中摊贩的叫卖声、灯火阑珊的景象如何构成了宋人夜晚的独特体验。 1.3 居住的形态:从官府宅邸到平民瓦舍 宋代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催生了多样化的居住形式。本章区分了官宦士大夫的“宅邸”与平民百姓的“里巷”结构。对于后者,我们将详细介绍“厢房”、“梯楼”等建筑细节,探讨多代同堂或合租现象的普遍性。此外,对服务于新兴市民阶层的“瓦舍”、“勾栏”等娱乐建筑的选址与功能,也将进行深入剖析,展示城市生活的多面性。 第二章:衣食住行的实用指南 2.1 食物的革命:宋人的餐桌文化 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走向精细化、多样化的重要转折点。本章以《东京梦华录》等为蓝本,细致罗列汴京的著名食肆、小吃和茶坊。从北宋宫廷的“冷膳”到街头巷尾的“炙鸭”、“炒栗”,本书旨在重建宋人的味觉地图。此外,关于饮品——茶文化的兴盛,包括“点茶”、“斗茶”的技艺细节以及茶馆的社交功能,也将作为重点阐述。 2.2 穿戴的时尚:不同阶层的服饰风尚 本书描绘了从皇帝的衮冕到士人儒生的深衣、再到平民百姓的直裰、襦裙等不同阶层的日常装束。重点分析宋代服饰的审美倾向——偏向素雅、内敛的风格,以及季节性服饰的变化。对于女性的妆容、发髻,以及特定节令(如上元节)的盛装打扮,本书也提供了翔实的描述。 2.3 交通与出行:车马与步行的哲学 在没有机动车辆的时代,汴京的交通主要依赖人力与畜力。本章分析了汴河的水运效率与陆路上的马车、轿子的使用规范。我们将探讨城内行走的礼仪,例如官员出行的“回避”制度,以及普通市民如何利用步行为主的生活方式来适应拥挤的街道。对漕运的依赖性,也反映了汴京的物资来源是如何依赖全国的输送网络。 第三章:市井百态与职业生态 3.1 商业的繁荣:行会、估客与杂货铺 北宋的商业高度发达,行会组织对特定行业的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本书详述了如金银器作、丝绸织户、米行等主要商业行会的运作模式。对“估客”(类似现代的批发商或中间商)和“把势”(类似现代的体力劳动者或搬运工)的生存状态,也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3.2 百业的众生相:手工艺人与服务业 除了大宗贸易,手工业和服务业构成了城市活力的基础。本章收录了制瓷、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实际操作环境)、画像、修伞、补鞋等众多“百工”的生存状态。我们尤其关注当时的服务业,例如为市民提供解闷、排忧的“说话人”、说书艺人以及为士人服务的书童、伙计等群体。 3.3 法律与秩序:维护都市运转的机制 一个拥挤的超级都市需要有效的管理。本章分析了“厢军”、“巡检”在维护治安中的角色,以及地方政府(如开封府)对市场价格、卫生环境的管理手段。对盗窃、欺诈等常见城市犯罪的惩处方式,也揭示了宋代法律实践的细节。 第四章:精神生活与休闲娱乐 4.1 瓦舍勾栏:市民的剧场 瓦舍和勾栏是宋代市民娱乐的中心。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娱乐场所的结构、票价以及演出的内容。从“杂剧”的表演形式(包括科扮、唱词、说白)到说笑话、玩魔术等“杂伎”,为读者还原了宋人如何度过他们的闲暇时光。对著名艺人(如“团社”领袖)的介绍,也展现了当时演艺圈的生态。 4.2 精神的寄托:宗教与风水 在世俗娱乐之外,宗教信仰仍然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本章探讨了佛教、道教在汴京的寺观布局,以及士庶对神祇的供奉习惯。同时,民间对风水、卜筮的需求旺盛,说明了在不确定性高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对预测未来的渴望。 4.3 节庆与仪式:城市生活的节奏点 本书最后聚焦于汴京的重大节庆活动,尤其是上元节(元宵节)的盛况。对灯火、烟火、百戏表演的描述,展现了整个城市如何从日常的忙碌中解放出来,进行一次盛大的集体狂欢。通过对这些节庆仪式的分析,可以窥见宋代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 结语:时间的灰尘与不朽的余音 汴京的繁华如白驹过隙,但它所奠定的市民文化基础、商业模式以及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本书力图做的,就是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这座消失的千年古城,在读者的想象中重新焕发生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不仅仅是标注出“东市”和“西市”的位置,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商业区与居住区、宗教场所之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影响。书中对于汴梁城内水系和交通网络的分析尤其精彩,让人能清晰地勾勒出那个时代物流和信息传播的脉络。这种从大格局到微观细节的切换自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城市地理学功底。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对照着地图来想象,而书中的描述足够清晰和富有逻辑,使得那种想象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地理基础之上的。它让我对一个古代大都市的运作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远比我原先想象的要精妙复杂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吸引人,它懂得如何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巧妙地穿插那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小确幸”。比如,它会用一整段篇幅来描述宋人如何度过一个炎热的午后,从纳凉的器具到流行的消暑零食,再到文人们的清谈内容,描绘得细致入微,充满画面感。这种叙事手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平衡了学术性和可读性。你不会觉得在啃一堆拗口的史料,而是在听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慢悠悠地给你讲述他亲历的往事。特别是当它谈到某些文化习俗的演变时,那种对比和反差带来的趣味性,让人读完后总想找人分享几句书中的奇闻异事。这本书在构建场景和氛围的营造上,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真是太棒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爱不释手。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配合着仿古的纸张质感,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内页的排版也很有心思,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雅致。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区域时的那种精细度,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罗列,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描绘。比如讲到茶楼酒肆,作者似乎对当时的器具、饮品甚至服务员的着装都下了不少功夫去考证,读起来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茶香和市井烟火的味道。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市井小民的日常起居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让人在视觉和心灵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评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真实感”的极致追求。这并非一本简单的历史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部详尽的生活百科全书,但叙述方式却比教科书生动百倍。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社会结构和阶层差异时的那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它没有过度美化宋朝,而是把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比如商业的发达与底层劳工的艰辛并存的现象,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书中对某一类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流程描述,那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细节考证,让我这个外行人都能大致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管理模式。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更多的是由无数普通人琐碎而又充满智慧的日常构筑而成的。这种基于事实的深度挖掘,让整本书的份量陡然增加。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学术著作,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出乎意料地鲜活和具有亲和力。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复杂的社会经济数据转化为生动的故事片段。它的幽默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不是那种刻意的插科打诨,而是在描述某些历史细节时,自然流露出的对古人生活智慧的赞叹或调侃。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次因为书中描述的某个情景而会心一笑,甚至忍不住会代入角色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种高度的代入感,使得知识的接收过程变得极其愉悦和有效。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历史题材的沉闷感,让读者真正沉浸到那个时代的情绪和逻辑之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

评分

横空而出的宋体字、举世无双的《清明上河图》和革命性的活字印刷术,等等,见证着宋朝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登上封建时代的顶峰。这些斐然成就,得益于对文人、文化艺术的宽容和提携,因此宋朝也被冠以中世纪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誉。

评分

原装正版,装帧精良,印刷精美,内容新奇,另辟蹊径,生动有趣,物流迅速,赞!

评分

带着这本穿越宋朝的生活指南和必备攻略,开启一段愉快而又难忘的旅程,做一个最具幸福感的宋朝人吧!

评分

    多少年的旖旎与荒唐、残酷与深沉、哀怨与痴狂、压抑与放荡,集结成一部史,酝酿成一部书,呈送君前。

评分

一百块钱买到了这么多好书,真划算啊

评分

原装正版,装帧精良,印刷精美,内容新奇,另辟蹊径,生动有趣,物流迅速,赞!

评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评分

《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囊括了政治、军事、文化、人才等不同方面的隐秘奇闻。权利斗争很残酷而某些方面也很荒谬;才子佳人很浪漫但结局并没有传说的那样圆满;文人骚客,写得出好文章,也干得出争议事;市井轶闻,很奇葩,却也很真实。

评分

魏晋知识分子与乱世时代的碰撞,刻画人物形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