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

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尾木藏人 著,王喜文 译
图书标签:
  • 工业4
  • 0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智能制造
  • 数字化转型
  • 工业互联网
  • 未来工厂
  • 技术创新
  • 产业升级
  • 自动化
  • 人工智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35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707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全球的视角诠释工业4.0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讲述德国、美国、中国、日本关于工业4.0的战略和标杆企业的实践
提出工业4.0的演进方向:定制化生产+后市场服务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巡视员、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馆科技领事 郑维强
工业4.0读书会发起人 曹晖
联袂推荐
《工业4.0:zui后一次工业革命》作者王喜文翻译

提出攀登工业4.0峰顶的新路径:
◎摒弃传统的“硬件式”思维模式
◎放弃以往的成功经验
◎用软件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问题
◎将产品的物理资源优势转化为数据资源优势
◎从硬件向软件、服务产生附加值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智能的服务
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内容简介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的第1章先从7个角度简明扼要地让大家了解“工业4.0”;第2 章、第4章、第5 章从全球的视角,展示德国、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第3章则对身在日本的我们的未来生活变化做一个预测;zui后一章即第6章对工业4.0时代日本应采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一些思考。读者朋友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阅读。
第2章的德国、第4章的美国、第6章的日本部分,还加入了对各国一些专家的访谈内容。其中,德国的访谈对象是向总理默克尔提交《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的执笔者―― 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制造技术和自动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约阿希姆· 塞德尔曼(Joachim Seidelmann), 美国的访谈对象是IBM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技术官(CTO)斯凯· 马修斯(Sky Matthews),日本的访谈对象是知名经济学家、日本一桥大学创新研究中心的仓诚一郎教授。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围绕“工业4.0”及其驱动因素―― 物联网来分析全世界的大趋势,希望对大家开启新商业模式、研究未来生活或职业教育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尾木蔵人(Kurando OGI)
三菱UFJ 研究咨询公司国际Advisory事业部副部长
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系统设计· 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德国萨克森州经济振兴机构日本代表部代表
1960年生于日本岛根县。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毕业后,1985年进入日本东京银行(现为日本三菱东京UFJ银行)工作。先后在德国、奥地利、波兰、阿联酋、英国等国工作14年,主要从事日本企业“走出去”促进工作(其中,2005年曾受波兰日本经济委员会表彰)。
此后,调到日本进出口银行(现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工作,主要面向亚洲各国及地区,负责协调IMF、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之间的融资业务。2014年4月任现职。
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人工智能(AI)委员会审查员
企业活力研究所生产制造竞争力研究会委员
IVI(产业价值链主导权)学术会员
曾多次参加“新闻观察9”和“早安日本”(日本NHK电视台)等日本电视节目,曾在《日本经济新闻》和《周刊经济》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译者简介
王喜文(1974.11—)
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日语本科毕业,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工学博士,科技情报学博士后,高级工程师(科技管理系列)。曾在北京第1机床厂工作两年,后在日本开发十余年计算机软件,有着12年的工业和信息化一线实践经历。2009年,王喜文博士毅然放弃一家日本公司软件开发技术总负责人的职务和高薪待遇,回国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工作,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正处级干部。王喜文博士的特殊的、跨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得到中央****工委统战群工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党委以及北京市委统战部的关注。2011年7月他被选派挂职北京市房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参与过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招商项目;2014年10月被选派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读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民主党派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16年7月被选为北京“百人党外专家团”成员,为北京市的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工业 4.0”是什么?
1 令全球关注的“工业 4.0”大潮
2 第一至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工业 4.0“打底”
3 工业 4.0 要实现怎样的“智能工厂”?
4 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工业 4.0 之间的关系
5 商业模式要变了!
6 被机器人取代之后,制造业的就业形势
7 未来的工厂是生态环保型工厂

第2章“工业 4.0”的冲击
1 来自德国的冲击波!工业 4.0= 第四次工业革命
2 起因是对 Google 和 Apple 等 IT 巨头的恐慌
3 “智能工厂”第一回合已经开战
4 德国到处都是擅长“制造”的中小企业
5 由政府主导、举全国之力的工业 4.0 战略
6 不为大众所知的超级创新集团
7 德国眼中的“智能工厂”是什么样?
8 终极目标,“让国内所有工厂互联!”
9 戴姆勒的品牌标语“:新时代汽车,戴姆勒造就!”

第3章“工业 4.0”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1 人类是否会因此失业,还是会诞生新的职业?
2 用可穿戴设备联结各种人工智能的生活
3 智能工厂得到普及之后,大家就可以不必“坐班”了?
4 不会说英语的危机
5 人工智能是否“可控”?
6 生活支出会因工业 4.0 发生怎样的改变?
7 工业 4.0 时代的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4章“工业互联网”的冲击
1 新工业革命第二回合在美国引爆!
2 信息化驱动的国家战略
3 人工智能巨头 IBM 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4 让制造业回归美国!
5 Google“智能汽车”的冲击
6 德国大企业也纷纷加入工业互联网联盟!
7 制造业巨头 GE 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第5章亚洲大动向

1 中国追求新技术
2 韩国的企业纷纷靠近德国
3 印度走向世界软件工厂

第6章日本制造之路
1 新工业革命因日本的加入而启动第三回合!
2 再不加入新工业革命,日本企业将会被历史遗忘
3 制造与软件的融合
4 将日本工匠的技术数字化
5 日本中小企业巨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机遇
6 老龄少子化社会的对策,让更多女性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7 日本能否成为“制造领袖”?

后记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
  印度最大的集团是TATA集团,印度产业界能被称为“波两”的人就是具有强大实力的代表性人物。波西是指波斯人。以前波斯商人是白人,是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政策的支持者,在印度经营红茶等产业,在开拓流通渠道过程中在印度定居,成为印度人,深深扎根。日本所熟悉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中的主角,一般都是类似高鼻梁白人那样的容貌,他们是由波斯血统的演员扮演的。
  印度企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印度人所擅长的计算机系统开发领域。
  以往,美国硅谷的IT企业经常将系统开发以软件外包的形式委托给印度班加罗尔的系统工程师。
  这种开发方式主要是利用了美国与印度的时差。美国每天傍晚的时候,将未完成的编程工作交给印度接着开发。美国的黑夜恰好是印度的白天,班加罗尔继续推进系统开发工作,第二天早上再交给美国继续。美国与印度之间通过这种工作接力,使得系统开发的速度得到了提升,是一个革命性的开发方式。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使用了印度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才得以实现这样一种商业模式。
  但是,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只是让印度成为美国的一个软件外包基地。系统的设计环节大多仍在美国硅谷进行,印度人才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但是,如今印度培养出来的大量优秀“印度人才”开始直接到美国工作,在美国IT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图书简介: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 作者:[在此处填写作者姓名] 出版时间:[在此处填写出版年份] --- 拥抱变革:理解工业4.0的深层逻辑与未来图景 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奇点之上,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全球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结构。这场被称为“工业4.0”的革命,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和伦理的系统性变革。本书《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指南,帮助我们理解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核心驱动力及其对未来世界的深远影响。 本书摒弃了对工业4.0概念的肤浅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实践逻辑。我们从回顾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演进轨迹入手,清晰界定第四次革命的独特性——即以信息物理系统(CPS)、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如何首次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 第一部分:基石的构建——工业4.0的核心技术矩阵 本卷内容聚焦于支撑工业4.0得以实现的八大关键技术支柱。我们详尽阐述了每一项技术的原理、发展阶段及其在工业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1. 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IIoT): 深入探讨了传感器、网络协议和边缘计算如何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工厂骨架。我们分析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的整个链条,强调了实时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在工业环境中的极端重要性。 2. 增材制造(3D打印): 不仅介绍了几种主流的3D打印技术(如SLS、FDM、SLA),更侧重于讨论其如何颠覆传统供应链、实现按需制造和高度定制化生产。特别关注了材料科学在增材制造领域取得的突破及其对产品性能的提升。 3. 大数据与分析: 阐述了海量工业数据(设备运行数据、供应链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如何通过高级算法转化为可执行的洞察。讨论了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优化和能效管理等场景的具体模型构建。 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聚焦于AI在决策支持系统、自主机器人控制和复杂系统优化中的应用。详细剖析了深度学习在视觉检测、故障诊断中的实战案例,以及强化学习在流程控制中的潜力。 5.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 区分了传统自动化与工业4.0时代下的协作机器人(Cobots)。分析了人机协作的新范式,探讨了机器人如何从简单的重复劳动者转变为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的“数字员工”。 6.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探讨了云计算如何提供弹性、强大的计算资源来处理大规模模型训练和数据存储,而边缘计算则如何保证关键任务的低延迟响应,两者之间形成的高效协同架构。 7. 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 分析了这些沉浸式技术在远程协助、复杂装配指导、员工培训以及产品设计评审中的革命性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操作的精确度。 8. 网络安全与数据主权: 鉴于万物互联带来的巨大安全风险,本书用专门章节详细论述了OT(运营技术)网络安全框架,包括零信任架构在工业控制系统(ICS)中的部署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数据合规性与主权问题。 第二部分:重塑的生态——智能制造的蓝图与实践 工业4.0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本部分将理论推向实践,描绘出未来工厂的运作模式。 1.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这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本书详尽解释了如何构建高保真度的数字孪生模型,用于模拟、测试和优化物理资产的生命周期,从设计阶段直至报废处理。 2. 柔性化生产与定制化大规模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探讨了供应链如何通过实时数据流实现动态调整,以及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快速重构的生产线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保持成本效益。 3. 新型供应链管理: 工业4.0要求供应链从线性链条转变为一个相互连接的生态网络。内容涵盖了区块链技术在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利用AI进行需求预测和库存优化的前沿实践。 4. 能源效率与可持续性: 智能工厂如何通过实时监控和优化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分析了循环经济原则在智能制造中的融入,推动“绿色制造”。 第三部分:超越工厂——经济、社会与伦理的深层考量 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来不局限于车间。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视角拓宽至宏观层面,探讨工业4.0带来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和伦理挑战。 1. 劳动力的未来与技能重塑: 深入剖析自动化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与机遇。我们强调了“人机共生”的未来工作模式,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和再培训体系的构建方向,聚焦于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数字素养的培养。 2. 商业模式的颠覆: 探讨了产品向服务(Product-as-a-Service, PaaS)转型的趋势。制造商不再仅仅销售产品,而是通过嵌入的智能技术提供持续的性能保障和优化服务,这彻底改变了价值创造和收入获取的方式。 3. 监管、伦理与治理: 面对高度自主化的系统,谁来承担责任?本书审视了AI决策的黑箱问题、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边界,以及跨国界技术标准统一的必要性。探讨了建立适应工业4.0时代的全球性监管框架的迫切性。 4. 全球竞争格局的演变: 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采纳和推动工业4.0战略上的差异,以及这如何重新分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地缘经济力量。 ---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战略地图。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叙事结构,帮助决策者、工程师、研究人员乃至每一位关注未来的人士,在纷繁复杂的技术浪潮中找到清晰的航向,把握住这场深刻变革所蕴含的巨大机遇,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工业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采用了一种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错综复杂的电路图案和一些抽象的数据流线条,给人一种未来感和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封面上“工业4.0”几个字醒目而有力,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则暗示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仿佛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我之所以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被这种设计所吸引,它勾勒出了一个宏大叙事的轮廓,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个人对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趋势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刻改变社会和经济格局的变革。工业4.0这个概念,自从被提出以来,就不断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行业论坛和学术讨论中,它所描绘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生产模式,听起来既令人兴奋又带有一丝神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封面一样,为我展现一幅清晰、立体、全面的图景,让我能够理解这场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它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模式。我尤其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那些隐藏在技术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和潜在影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罗列。

评分

收到这本《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真的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系统的学术气息。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开篇部分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从历史的纵深出发,回顾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节点和核心技术,为理解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让我这个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 M.A.U.L. 顺利地跟上思路。书中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也十分详尽,我特别注意到关于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场景的描绘,这些细节的呈现,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不再是空中楼阁。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现了工业4.0的实际落地过程,以及它对企业运营、供应链管理、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带来的切实改变。我从中看到了许多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例如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新兴技术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把握它最前沿的理念和最颠覆性的技术。《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极其系统和深入的方式,为我展现了这场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的面貌。我尤其欣赏作者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他能够将庞杂的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他的思路,一步步深入理解工业4.0的核心要素。书中的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各种新兴技术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技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这场革命的进程。我被书中对于“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概念的精彩阐释所吸引,这些概念听起来很新,但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让我明白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工业4.0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协作方式的转变。它促使我开始思考,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义“生产力”、“创新”以及“价值创造”。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的期待,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尤其是在我所在的行业。虽然书中确实涉及了大量的技术细节和应用案例,但我更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如何做”的技巧层面,而是更多地探讨了“为什么”和“将走向何处”的宏观问题。作者的笔触非常流畅,语言也易于理解,即便是一些复杂的技术概念,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类比,变得清晰明了。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人本化智能”的探讨,它强调了在追求技术效率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一直认为,任何技术革命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服务于人,而不是将人异化。书中对于供应链的智能化重塑、个性化定制的兴起,以及绿色制造的趋势等方面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为我理解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更像是一幅宏大的蓝图,它让我看到了未来可能的样子,也激发了我对如何适应和引领这种变化的思考。

评分

我是一个习惯于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的人,因此在阅读《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时,我更关注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观点。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技术堆砌,而是试图去挖掘这场变革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乃至哲学意义。我发现作者在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它们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数据隐私问题以及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保持了审慎的警惕。书中关于人与机器协同工作、数据驱动决策的讨论,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场所有了全新的想象。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技术趋势时,能够将其置于全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之下,这使得我们对工业4.0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也更能把握其发展脉络和潜在的风险与机遇。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场正在发生的革命,有了一种更加深刻和多元的认知,也促使我开始思考个人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定位自己。

评分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一次买了多本复制粘贴?

评分

活动价格实惠,书本值得一看,很喜欢!

评分

Bucuo dew shuif. shjjcn

评分

包装盒很好,下次还来

评分

没有收到发票, 为什么?

评分

快递不错,觉得应该学习的东西,看了再来追评内容吧

评分

这书可以不用买

评分

这书可以不用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