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技术》是未来社会的预言书。
任何人都无法准确地告诉你,2050年将会涌现哪些改变世界的黑科技;就像30年前,没人可以预测到今天的苹果、*、脸谱网和谷歌。虽然预测未来十分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在发生的趋势,有依据地发现未来技术的蛛丝马迹,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还分布不均。本书提出了勾勒未来科技图景的三大工具:从过去,从现在,从科幻故事中构建未来世界。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大脑接入互联网,替换身体中损坏的“零件”,食用实验室里培育的奶制品。如果足够幸运,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生产力更高、能源更丰富,并且更加平等的社会里。
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创始人、联合主席。
丹尼尔·富兰克林(Daniel Franklin)
《经济学人》执行主编。1983加入《经济学人》,以前主要撰写关于苏联以及东欧的文章,后来担任华盛顿分社社长。他还是《大转变:2050年的世界》(Megachange)一书的合编者。
译者简介:
黄强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目前任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某境外机构,高级工程师、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曾多次获得人民银行科技进步奖。
引力波为我们在宇宙中打开了一扇新窗户,能够让我们探索宇宙中被隐藏的时空以及各种狂暴事件。为了发挥其全部的潜力,我们需要在太空中部署数百万公里的精密仪器阵列。
弗朗克·韦尔切克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技术本身并不会带来性别平等。但是,通过帮助女性建立以前她们不曾有过的联系,智能手机一定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梅琳达·盖茨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创始人、联合主席
当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决策等方面变得更加复杂时,当机器人能够胜任日常工作时,当机器学习为专业能力*好、技术*好的工人的工作带来革命时,所有的岗位、人才和专业都将岌岌可危。
琳达·格拉顿 伦敦商学院管理实践学教授
如果要窥探技术的未来,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过去、现在,以及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
汤姆·斯丹迪奇 《经济学人》 杂志副主编
大数据不会把天堂带到地球上来,人工智能也不会让我们长生不老。狮子不会躺在羔羊旁边, 我们也不会把冲锋枪换成自拍杆。但是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将被数据优化,世界能够变得更美好。
肯尼思·库克耶 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作者
序 邂逅超级技术 // V
第一部分? 基础
第 1 章 预测未来的水晶球 // 003
如果要窥探技术的未来,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过去、现在, 以及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
历史之镜 // 004
明天重复今天 // 005
从科幻小说中发现未来 // 007
实战 // 009
未来在加速前进? // 015
第 2 章 未来技术的物理基石 // 017
基础物理的进步为其与技术的关系开创了一个质变的新局面。 牢固的基础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机会和挑战。光明的前途就在前面,也潜伏着危险。
从神秘到精通 // 018
世界系统化 // 022
臆想之事 // 031
机遇 // 032
第 3 章 生物技术的潜能 // 041
从制药到生产,生物技术将为个人、企业和经济打开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
把互联网接入自己的大脑 // 044
当软件遇上湿件 // 046
生物技术繁荣的基础 // 047
生物工程的未来 // 050
从磁盘到 DNA // 053
牛奶工厂和生物经济 // 054
你好! 机器牛 // 056
第 4 章 超越摩尔定律 // 058
微处理器性能的巨大进步使得计算革命成为可能。未来, 革命还将以其他方式继续下去。
强弩之末 // 059
3D芯片和量子计算 // 062
消逝的计算机 // 065
摩尔定律的终结 // 067
第 5 章 技术发展史: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 069
要想了解未来 30 年事情将如何变化, 可以参考过去 30年各种技术浪潮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波浪潮: IBM和七个小矮人 // 070
第二波浪潮的赢家: 微软和甲骨文 // 072
一浪快过一浪: 第三波和第四波浪潮 // 073
技术浪潮与风险投资家 // 074
第五波和第六波:大数据和物联网 // 076
第七波到来: 人工智能浪潮 // 076
浪潮退去之后 // 081
第 6 章 创新大辩论 // 084
关于在未来技术是否能像过去一样给发展和生产力带来飞跃引起了激烈的争辩。
令人悲观的数据和统计的假象 // 086
被低估的指数效应 // 088
技术充分发挥潜力的滞后效应 // 090
技术变革带来的麻烦 // 093
更加不平等的未来 // 096
第二部分? 各个行业的超级技术
第 7 章 欢迎来到 2050 年的农场 // 101
一个拥有 100 亿人口的星球如何养活自己。
农业革命 // 104
都市中的田园 // 107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 109
第 8 章 医疗保健和病人的权利 // 111
医学的快速进步将同时让人类和社会受益匪浅。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 112
个性化医疗和“组学” 的时代 // 116
分子影像 // 119
超伦理问题 // 119
超级技术 MEGATECH
IV
第 9 章 能源技术:再生能源的崛起 // 121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以及储电技术的进步, 能源的消费模式即将迎来剧变。
阳光普照 // 123
风中摇曳 // 126
人民的力量 // 128
加州之梦 // 129
路漫漫 // 131
煤炭工人的烦恼 // 134
变革的时代 // 135
第 10 章 制造业的新材料 // 138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结合将同时改变可以生产什么以及怎么生产。
“编织” 汽车 // 138
黑色艺术品 // 140
回收利用 // 147
制造业回流 // 148
第 11 章 技术改革战争:巫术和非对称 // 151
西方国家将从武器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中受益匪浅,但这也为敌人留下了可以利用的新漏洞。
创造性破坏 // 153
火与硫黄, 精确制导武器 // 156
思想之战 // 160
上九天揽月 // 163
已知的未知 // 165
第 12 章 个人技术 // 167
随着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很有可能渗透到我们的身体里面。
虚拟现实 // 168
增强现实的世界 // 171
为什么这次与众不同 // 173
技术最终植入人的身体 // 175
无处可藏 // 177
第三部分? 超级技术与社会
第 13 章 人工智能的伦理 // 185
虽然怪物机器统治人类的威胁目前还是杞人忧天,人类滥用机器的风险却是真实存在的。
为人工智能设定边界 // 188
“信息圈” 里的婚姻 // 191
小心人类 // 194
第 14 章 数据驱动的世界 // 197
大规模的、 创新的、 无处不在的数据应用将使得很多事情变得更容易、 更便宜、 更丰富。
自我疗愈 // 199
数据与教育 // 201
取代律师 // 203
就业的末日? // 206
因果倒置 // 208
数据, 无处不在 // 209
第 15 章 掌握自己的命运 // 211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位女性都有一部智能手机, 那将彻底改变她们的生活。
并不难实现 // 214
第 16 章 超级技术和超级不平等 // 215
技术带来了很多的不平等, 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解决不平等。
分界与学校 // 217
可汗学院 // 220
免费教育 // 222
数据革命 // 225
技术与政治家 // 226
第 17 章 工作岗位和机器的崛起 // 229
技术正在挑起一系列关于未来工作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任何机构成功的关键是具有适应性。
机器能解放我们的大脑吗 // 230
机器能否决定一切 // 232
机器能否让权力扁平化 // 233
第 18 章 短篇故事:探视时间 // 238
这是 2050 年,技术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各种问题。
第 19 章 短篇故事:恒河水 // 249
2050 年,是各种星际探险和科研活动的时代。
第 20 章 史海钩沉:工业革命的教训 // 265
为了评估本书对于技术未来的看法是否合理,我们可以看看过去的一些关键事件。
自我意识? // 268
蒸汽动力 // 271
意外的后果 // 275
对策 // 276
致 谢 // 281
序 邂逅超级技术
本书旨在从较长的时间维度来思考技术的发展。我们把目光锁定在2050年,是为了找到这段时间内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基本动力。本系列书的前一本——《大转变:2050年的世界》(Megachange: The World in 2050)于2012年出版,对全球的人口、宗教、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本书仅关注一点——技术,但是超级技术的范围很广泛,几乎会给所有一切带来影响。
显然,我们无法肯定2050年的技术将会是什么样,就像30年前,没人可以预测到今天的苹果、*、脸谱网和谷歌,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还是很有趣、很有意义的。本书汇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的观点,囊括了科学家、企业家、学者、科幻作家以及《经济学人》杂志的记者等,大家对于未来几十年技术将怎样演变和影响我们做出了预测。
工具和平台
本书从基础开始,第一部分的前六章,讨论了未来技术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技术变革的驱动力和限制。我们应如何着手研究未来的发展?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和生物学将取得哪些进展?技术的发展将会遇到哪些瓶颈?投资者如何看待新技术,目前他们正把资金投到哪些领域?技术的变革是否会像大家预测的那样迅猛,抑或逊色于20世纪的技术革命?
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技术,最好是找到相关工具。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这样的工具,他建议我们到过去的发展模式、现有的“边界案例”,以及科幻作家的“想象中的未来”里寻找线索。然后,他把这些工具在四个很有前景的领域进行测试: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私人太空旅行以及基因工程。这些案例表明我们将迎来一个技术的孕育期(两位科幻作家称这个即将到来的变革时代为“加速带”),这将与17世纪中期的科学革命遥相呼应。
科学领域的进步让“加速带”看起来是可行的。弗朗克·韦尔切克(Frank Wilczek)在其对基础物理学的精湛概述(很多读者会觉得相见恨晚,如果大学里面有如此清晰的解释就好了)中,给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
今天我们有准确的、完整的公式来为核物理、材料科学、化学以及所有合理形式的工程提供基础。
因此,计算可以越来越多地取代技术开发中的实验,从而实现更快的进步。这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为人类服务”,同时“为我们取得更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前景”。但是,它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些可怕的错误(或“失败模式”),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三种是:核战争、生态崩溃,以及人工智能战争。
如果说物理学已经成熟到可以进行创新,那么生物学就是刚刚升起的太阳。罗伯特·卡尔森(Robert Carlson)预测,到2050年之前的几十年中,我们将会研究生命科学中各个部分和各个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技术,包括人的大脑连接互联网、身体各个部件以旧换新,都可能带来伦理方面的问题。同时,整个行业(从食物到制药)都将因为生物工程而转变,因为它将成为一个“制造任何我们在大自然中看到的物体”的平台,以及其他更多的可能。
生物技术巨大潜力的背后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测序能力的“超指数”增长。十年前,《经济学人》把这种效率的飙升称为“卡尔森曲线”(Carlson’s curve),类似于芯片行业驱动数字技术发展的、大家熟知的“摩尔定律”。其实,摩尔定律的效用正在消失。这是否意味着对于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本书中提及的很多有趣的事情都需要运用计算能力)将来会受制于物理极限呢?在蒂姆·克罗斯(Tim Cross)看来,答案很简单:也许不会。其他技术将弥补摩尔定律的失效。没有摩尔定律这个“主节拍器”,进步可能不会那么规律和可预测,但是结合3D芯片、量子计算以及云计算,计算革命将继续下去。
根据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信息技术总是以技术“浪潮”的形式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大概经历了六波这样的浪潮,从早期的大型主机到现在的智能设备以及物联网。在每一波浪潮中,都会涌现一堆公司,但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够顺利到达岸边。每一波浪潮都会吸取上一波浪潮的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硅谷的投资者已经站上了最新的第七波浪潮,目前还处于形成阶段:人工智能。早期的风险投资家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投资人工智能,目前,有数十亿美元正砸向人工智能软件工具和应用公司。安·温布莱德(Ann Winblad)认为“第七波浪潮中,一个快速的、良性的、互相竞争的创新循环为第七波浪潮的形成带来了无形的动力”,我们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感受到这种力量。
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技术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呢?包括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在内的一些人认为,数字革命虽然影响深刻,但是与19世纪下半叶伟大的工业革命相比,它带来的潜在变革还是相对有限的。电力、汽车、室内下水管道和现代医学推动了生产力一个多世纪的快速增长,尽管今天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应用以及机器人的应用很广泛,生产力及其收入增长速度却让人失望。这些技术增加的只是社会的不平等和愤怒,但是正如赖恩·埃文特(Ryan Avent)阐述的那样,对于未来几十年,我们还是有充足的理由更加乐观些。学会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当时的电气化也是如此(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时代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模式与电气化时代基本一致)。与以前技术驱动的经济增长相比,未来的进步将以现在很难想象的方式出现。这并不是说未来的快速变革会很容易应对。相反,它会很困难并且带有破坏性,本书后面的章节将更深入地分析这个问题。
工业革命
在第二部分,我们首先将分析技术为不同的关键行业带来的变革。在这些行业中,农业是最重要的。到2050年,如何养活地球上近100亿的人口?杰弗里·凯尔(Geoffrey Carr)认为,消费者也许能够接受各种即将到来的食物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对植物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能够让农作物进行涡轮增压光合作用(turbo-boost photosynthesis),从而生长得更快,极大地提高产量。城市渔场能够把海洋引到内陆,会让鱼成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除非它被大规模生产的动物产品取代,这些产品,如牛排、牛奶、无壳鸡蛋等,可以直接从细胞进行培育,不需要真正的动物。
如果我们不需为饥饿担心,那么就应该考虑让大家的生活更健康一些。过去,医疗保健行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相对较慢,如今变化节奏正在加快。搅局者将来自多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更廉价的基因组测序。医疗保健行业将迎来非凡的改变:新的应用程序以及更加复杂的人工智能工具将完成以前医生的工作;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的“靶向治疗”将主导药物的开发;全新的子行业将出现,如再生医疗以及与数据聚合相关的领域。基安里科·法鲁吉亚(Gianrico Farrugia)指出,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这些变革将带来似曾相识的结果:医疗行业将和其他行业一样,把患者视为客户。
能源行业的未来可能就没有这么明晰了,我们将逐渐减少使用造成气候变化的燃料。安妮·舒卡特(Anne Schukat)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将大幅减少,可再生能源会迅速崛起,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其成本正在不断下降。电池技术的巨大进步也将带来帮助:家用以及商用的“分布式”能源存储将逐渐推广。过去大家都担心会出现能源短缺,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以及使用“压裂法”开采到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未来的能源将十分丰富。
新材料的使用也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制造业的能源使用效率。正如保罗·麦基里(Paul Markillie)指出的那样,从宝马i3电动汽车由碳纤维“编织”而成,可以看到未来的一些端倪:与传统工艺及材料相比,i3的生产过程节省了50%的能源以及70%的水。这只是材料科学革命的一部分,除了碳纤维,还有诸如具有记忆功能以及自我组装功能的“智能”材料,以及通过分子级操作创造特定物质,甚至改变物质对光、电、水、热的反应。新材料也有助于叠加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普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3D打印。随着材料以及工艺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曾经流向海外的制造业将会回流,以便更加靠近用户。
新材料也将应用于军事工业,如为士兵提供更为轻便、更加灵活的盔甲。其他技术,包括激光枪和军用机器人也将投入战场。在防御系统制造方面,美国仍引领全球,但是其潜在的对手正在奋起直追。本杰明·萨瑟兰(Benjamin Sutherland)认为,到21世纪中期,西方世界在精确武器方面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西方还保存的一个希望是文化优势:思想自由也许能让他们的士兵更加有效地使用智能设备来发挥其聪明才智。
其实,这些技术的影响极为深远。利奥·密拉尼(Leo Mirani)预测,他们给人类行为带来的影响可能将超过智能手机和网络。他的笔下描述了一个这样的2050年世界:虚拟现实眼镜取代了智能手机,与说外语的人交流时会同步进行翻译,你将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名字,因为当你与别人交谈时,所有你知道的关于这个人的信息都会自动显现。他认为技术将越来越接近我们的身体,甚至进入我们的身体。当这一切发生后,人们将更加关心那些从我们身上收集的大量数据,以及收集这些数据的公司将如何使用它们。
社会变革
目前来看,即将出现的各种技术对社会和政策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这是本书第三部分关注的内容,首先,我们看看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担忧的领域:人工智能。超级智能机器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吗?卢西亚诺·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认为机器并不是问题所在,人类为这些机器创造的环境有可能是症结所在。
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肯内特·库基尔(Kenneth Cukier)指出,在一个数据驱动的世界里,目前难以做到的事情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昂贵的东西将变得更加便宜,稀缺的事物将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医生可以使用大数据系统来做诊断,老师将使用数据来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律师能够更快、更低成本地找到相关的证据和判例。虽然这些以及其他职业不会被技术消灭(我们甚至可能会需要更多的医生、老师和律师),但是人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学习新的技能。
即将到来的数字革命会给发达国家带来剧变,但这并不是技术引起剧变的唯一方式,它给贫困国家带来的变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想象的世界里,每个妇女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这将给包括医疗保健、农业、银行业等带来变革,到2050年,肯定可以实现。
这是技术减少世界不平等的一个例子。阿德里安·沃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列举了最近一些导致不平等加剧的例子,将来,技术也许能扭转这种情况。例如,技术能帮助我们发现和挑选更有才能的年轻人,而不管其社会背景,给那些原本可能一生默默无闻的人一个发光的机会。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健康领域,无论是打击腐败,还是维持社会安定,技术都会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即将到来的破坏性是如此之大,人们越来越担心这对于工作来说意味着什么。机器是将导致工作“空心化”,还是会创造就业岗位?新的工作岗位能否快速提供给失去工作的人?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提出了企业家和决策者在面对未来工作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个结论——任何机构成功的关键都是具有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在设计职业阶梯时需要创造性,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想象力,在进行培训时需要灵活性并用一种新的态度面对机器伙伴:“工人和他们的机器人同事一起合作将取得怎样的伟大成就呢?”
还记得汤姆·斯丹迪奇提到想象力(以科幻作品的形式)是展望技术未来的工具之一吗?在本书中也包含了一些“想象中的未来”,我邀请两位科幻作家撰写了两篇以2050年为背景的短篇故事。阿拉斯泰尔·雷诺兹(Alastair Reynolds)和南希·克雷斯(Nancy Kress)写得非常精彩,把技术融入生活,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道德问题,让人感觉非常真实。
充满风险的超级技术
贯穿本书的三条主线,从开始到结束一直交织在一起。第一条反映了本书的主题:超大的感觉。到2050年,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性是巨大的。我们很难不为即将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感到兴奋。这是一个充满诱人前景的世界: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服务;能够在更广的范围、更平等地使用这些服务;食物更丰富、能源更清洁、交通更安全;人们更加健康,也有更多的机会。
但就像奥利弗·莫顿(Oliver Morton)在最后一章的深刻总结那样,还是有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可能会带来很多人们预想不到的后果,技术的力量可能会被滥用或带来破坏。保持对前方潜在风险的谨慎是本书的第二条主线:超级技术可能变成破坏性的技术(negatech)。弗兰克·韦尔切克提出了“失败模式”的警告,其他人也提到了一些决策者必须考虑的、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每个行业都将面临动乱:各个工作岗位以及以此为生的人们都将受到威胁。卢西亚诺·弗洛里迪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变革的节奏:
农业革命用了上千年的时间来完成其对社会的全面影响,工业革命也经历了几个世纪,但是数字革命仅仅用了几十年。这也难怪我们会感到困难和措手不及。
变革加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与超大的感觉、风险交织在一起的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观点——未来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科学家、极客、企业家们的创新只是影响技术的一部分。2050年将如何,还决定于政府的决策、公司的战略以及个人的选择,充分利用超级技术取决于每一个人。
书名里的“超级技术”,光是听着就让人联想到那些足以改写历史的力量。而“改变未来社会和商业的技术趋势”,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想了解的痛点——技术如何不仅仅是工具,更是驱动社会进步和商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我之所以如此好奇这本书,是因为我感觉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飞速迭代、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这本书,我想,很可能是一本关于未来蓝图的指南。它或许会详细解读那些正在改变世界的“超级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在模拟、预测和创造方面的潜力将如何进一步释放?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将如何深刻影响人类健康、寿命乃至物种进化?量子技术是否会开启一个全新的计算和模拟时代,破解许多困扰我们多年的科学难题?而且,我特别想知道,这些技术趋势将如何在商业领域掀起巨浪。例如,随着虚拟现实和元宇宙概念的成熟,数字经济的边界在哪里?人工智能的普及,是否会彻底改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流通方式?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是否会在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下成为未来商业的主流?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清晰的认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未来世界可能的样子,以及我们在这个未来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超级技术”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而“改变未来社会和商业的技术趋势”这个副标题,则让我看到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技术如何像一股洪流,塑造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由前沿科技构建的未来世界。想象一下,2050年的社会,可能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模样。也许,通用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辅助决策到创意生成,无处不在。也许,太空旅游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甚至月球和火星的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也许,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数字身份和现实身份的融合将引发新的社会现象。这本书,我猜,会像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描绘出这些令人激动又有些敬畏的技术图景。我尤其关注的是,这些“超级技术”将如何深刻地影响商业的运作。例如,去中心化技术(如区块链)是否会彻底重塑金融、供应链甚至公司治理?新材料的突破是否会催生出全新的产品和产业?生物科技的进步又将如何催生出全新的健康服务和生命科学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析,让我们理解这些技术趋势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将如何共同驱动下一波商业革命。
评分“超级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它暗示着一种能够彻底改变现有格局的力量。而“改变未来社会和商业的技术趋势”更是点明了本书的落脚点,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着眼于现实的演变。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总觉得,我们正站在一个技术大爆炸的前夜,无数前沿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涌现和融合。这本书,我想,会是一份对未来趋势的深度洞察报告。它可能会深入分析那些正在蓄势待发的“超级技术”,比如,第五代甚至第六代通信技术将如何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超高速网络?能源存储和输送技术的突破,是否能真正实现全球能源的清洁化和高效化?脑机接口技术能否开启人类意识和数字世界直接交互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应该会花费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这些技术趋势如何重塑商业的运作逻辑。例如,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是否会彻底改变劳动力市场,带来大规模的职业转型?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是否会在技术赋能下迎来新的发展高峰,还是会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前瞻性预测,帮助我理解在这样一个技术驱动的未来,企业应该如何调整战略,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评分这本书名听起来就让人兴奋不已,超级技术,简直就是未来科幻电影里的名词。我一直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刻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甚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大招”。“Megatech: Technology in 2050” 这个副标题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我的兴趣点,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本身,更是关于这些技术将如何塑造我们二三十年后的世界。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那些正在萌芽,或者已经在实验室里孕育,但尚未完全显现其全部潜力的颠覆性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达到超级智能的水平,届时人类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基因编辑技术又将如何彻底改变医疗健康,甚至生命本身的定义?量子计算是否会开启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解决目前无法想象的复杂问题?还有,我们一直憧憬的太空探索和殖民,在2050年是否会从科幻走向现实?这本书可能会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些宏大愿景的实现路径,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伦理、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巨大挑战与机遇。我特别期待它能够超越单纯的技术介绍,深入分析这些技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编织出2050年的社会和商业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光是“超级技术”四个字就足够吸引眼球了,仿佛一本武林秘籍,里面藏着足以改变世界的绝世武功。而“改变未来社会和商业的技术趋势”这个副标题,则进一步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技术手册,而是对未来社会脉络的深度解读。我一直觉得,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在与人类的需求、社会的结构、经济的驱动力相互交织中前进。这本书很可能就是这样一本宏观视角下的技术预言书,它会去剖析那些可能成为未来社会基石的“超级技术”。我猜测,书中会有一大部分篇幅用来阐述诸如能源革命(清洁能源的普及与储能技术的突破)、智能城市(物联网、大数据、AI在城市管理中的深度应用)、生物技术(个性化医疗、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以及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不会止步于对这些技术的描述,而是会去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城市生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甚至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模式。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未来商业模式的精彩预测,例如,自动化和AI驱动的生产将如何颠覆传统制造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是否会创造出全新的虚拟经济体?数字孪生技术又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产品设计、生产和维护的流程?这本书,我想,应该是一份关于未来商业版图的精彩预演。
评分记得锦江大酒店点解点解
评分写的不错,能开拓视野。
评分正品图书!值得购买!
评分1234567890
评分书不错,可以了解前沿技术
评分我们的确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的,我们的确是一
评分记得锦江大酒店点解点解
评分买了就不会看了,还是要买
评分非常好的物流,非常好的货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