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孩子的父亲,也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位音乐家,在我小时候,父亲的音乐生涯正处于最好的年景。
我的女儿和千万中国孩子一样, 曾经是一位琴童。也许真像她的小提琴老师所说,她是小提琴家的“好材料”,因为她的“乐感”好,视谱能力强,而且天生一双大手。这最后一点很重要,我要是有一双和她一样的“大手”,就可能随父亲一直把琴学下去,即便成不了小提琴家,日后欣赏音乐的乐趣恐怕会大不一样。
我的女儿最终没有走小提琴家的路。其实在她还没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想通了一个道理—不从事音乐专业同样可以享受音乐。同时,我更愿意看到女儿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她喜欢唱欧美流行歌曲,喜欢读书,喜欢胡写乱画,当然也痴迷芭比娃娃和泰迪熊。很早就开始伴随她的小提琴,只是众多她比较喜欢的玩具之一。令我特别高兴的是,这件玩具后来竟然“终于”成为她的最爱。连续几天不拿起小提琴来“玩玩”,她就憋得难受。记得在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后,她总会说:“可以痛快地拉拉琴了。”
确实,每个假期都是她练琴最多的时光。那可是心甘情愿地练啊!想想,从女儿第一次接触小提琴到她中学毕业有十余年,要是当年她便这样钟爱小提琴,我真会认为家里诞生了一个音乐天才。因为在我的认识中,所谓天才就是天生的缘分,一点都勉强不来。可惜,女儿不是天才,她后来对音乐的兴趣是在欣赏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在中国,像女儿这样虽为琴童但并不指望走专业道路的孩子何止千万?这些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不出提升修养、丰富生活、开发智力甚至考试加分等理由。不过,在我接触到的琴童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因为学琴而喜欢上音乐,有些甚至还因此憎恶音乐,抗拒音乐。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悲哀。
音乐到底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益处,已毋庸多言。我只希望那些让孩子学琴的父母和已经坐到琴凳上的孩子们不要辜负了音乐的美意。音乐会唤醒沉睡的灵魂,犹如春风拂过,天地温馨如梦。人的一生一旦有音乐相伴,精神会获得最大的满足。音乐,是可以给人带来伊甸园般幸福体验的魔法。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艺术语言,具有超凡的感召力。美好的音乐没有欣赏的年龄界限,特别是西方音乐史上历时近千年积淀下来的伟大经典,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应当欣赏并热爱的珍宝。这些作品中某些片段所呈现的美妙瞬间,不仅在音乐的世界里脍炙人口,在人类文明史上同样声名显赫。
或许,对孩子们来说,要迅速理解一些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性、宗教性和文学性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心灵也许能够更为直接地感受这些作品中纯粹的情感,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是直指人心的。
欣赏音乐无所谓入门与否,任何人都可以从任何入口进入。我们可以先通过浪漫派登堂入室,也可以轻易被巴洛克风格吸引,而古典乐派的海顿和莫扎特则因贴近现实生活而散发迷人魅力。每个人的机缘不同,进入音乐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之所以强调机缘,是希望每一个孩子——包括琴童——爱上音乐的过程是完全发自内心、不受外在干扰的。
音乐充满了无法言尽的玄妙。无论你爱上的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是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和马勒,或者你已经走得更远,进入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和理查? 施特劳斯的世界,你都能将这些音乐家引为知己,通过他们感知世间万物的奥秘。听音乐一定要听“好”的音乐。“好”的音乐不仅指好的作品,还包括好的演绎、好的解读。当身边没有那么多高质量的现场音乐会可听时,经典录音便是良师益友。
我为孩子们选择的音乐并不局限于“儿童音乐”,更确切地说,不全是“儿童题材”的音乐。我更多强调的是,要让孩子在身体和意识的成长期接触到具有一定内容指向的经典音乐。本书所选曲目以巴洛克时代为开端,从古典主义、浪漫乐派、民族乐派进入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涉及一百余位作曲家,三百余首作品(包括选自大型作品的精彩片段)。我在书中以乐曲的主题关键词作为篇章标题,并对入选的曲目进行了必要的背景介绍和言简意赅的导读解说。
本书十六章的排列体现了音乐欣赏的循序渐进。章节越往后,音乐的主题就越复杂。不过,“节日”“情感”“夜曲”“梦幻”几章的部分曲目也适合放在开始的章节中。
读者们可以扫描扉页背后的二维码,进入“音乐之友”公众号,免费聆听我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书中所选音乐的名家名版。在《陪孩子一起听音乐》付费订阅专栏中,我将进一步深入解读书中的经典音乐,扫描书签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每日更新的语音讲解。我在这里也要一并感谢“库客音乐”提供版权。
感谢诗人北岛先生给我这个机会。
感谢董秀玉女士和李学军挚友的信任。
感谢我的小伙伴邢华、康宁、范芮、张纯、吴斌、刘迎、陈亮的鼎力支持。
感谢所有盼望本书出版并热忱阅读的你们。
刘雪枫
2017年3月1日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买了《给孩子的音乐 [6-16岁]》这本书,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也不少,但当我真正翻阅之后,我简直惊为天人!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真的太棒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而且每一步都设计得如此巧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重要的音乐概念。它从最基础的节奏、节拍入手,但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拍手、跺脚、打鼓等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节奏的魅力。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旋律、和声,并且巧妙地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我记得有个章节是关于“音的表情”,它用了很多非常贴切的比喻,比如“高音像小鸟在歌唱,低音像大象在散步”,这些生动的描绘,一下子就能让孩子对音高产生具象的认知。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音乐欣赏片段,并且给出了非常独到的赏析角度,让孩子们不仅仅是“听”音乐,更是“懂得”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我发现,我的孩子不再是随便听听歌,而是会主动问我:“妈妈,这段音乐听起来很着急,它想表达什么呢?”这种主动思考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强大的引导作用。这本书就像一个全能的音乐向导,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孩子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让我觉得,这次购买真的太值了!
评分这本书《给孩子的音乐 [6-16岁]》让我彻底改变了对音乐教育的看法。我一直以为,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就是要他们掌握多少乐器,或者能背多少乐谱,结果总是让孩子感到压力,而我也总是心力交瘁。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音乐教育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让音乐成为孩子心灵的伙伴,成为他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书中的内容设计非常人性化,它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它用生动的故事和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它则深入探讨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音乐的情感联结”的章节,它通过引导孩子倾听不同情绪的音乐,让他们学会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书中还提供了非常多适合家庭一起进行的音乐活动建议,比如一起在家举办一场“家庭音乐会”,或者一起尝试改编一首熟悉的歌曲。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让音乐融入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看着我的孩子,因为接触了这本书,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感受和表达自己,我真的非常感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音乐启蒙读物,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孩子打开了通往更广阔、更美好心灵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也一直致力于为我的孩子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在我看来,《给孩子的音乐 [6-16岁]》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宝典”!它所展现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如此的先进和全面。它没有局限于单一的音乐流派,而是囊括了古典、流行、民族等多种音乐风格,让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音乐视野。书中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介绍,都非常到位,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艺术的特点,而且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呈现,即便是对音乐不太了解的家长,也能轻松理解,并和孩子一起学习。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音乐的创造力”这一部分,它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创作,哪怕只是简单的哼唱,或者用简单的乐器敲打出一段旋律。这种鼓励创造的理念,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我还发现,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音乐与情绪、音乐与身体律动的关系探讨,这让音乐教育更加立体和多元化。我看着我的孩子,从最初只是跟着书本上的节奏打拍子,到现在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哼唱出属于自己的小调,我真的看到了他身上爆发出的巨大潜能。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它更像是一本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音乐教科书”,引领我们一起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必须说,《给孩子的音乐 [6-16岁]》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儿童音乐启蒙书籍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教孩子音乐就是让他们背谱子、练指法,结果总是事倍功半,孩子学得索然无味,我也感到很挫败。这本书却完全另辟蹊径,它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让他们学会“听懂”音乐。书里的一些章节,我读起来都觉得受益匪浅。它会引导孩子去辨别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通过一些游戏化的方式,比如“听声辨物”,让孩子在玩乐中提升听觉的敏锐度。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音乐情感表达的部分,它告诉孩子,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流露。比如,听到一段欢快的乐曲,孩子能感受到快乐;听到一段忧伤的旋律,也能体会到淡淡的哀愁。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共情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而且,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设定一个固定的学习模式,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探索。有的孩子可能对打击乐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则对管弦乐更感兴趣。这本书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和方向,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口味”。我看着我的孩子,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现在主动要求我陪他一起听音乐、一起感受,那种变化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音乐启蒙,首先应该是“心”的启蒙。
评分天呐,这本《给孩子的音乐 [6-16岁]》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音乐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曾经对音乐一知半解,但又对孩子们的音乐启蒙充满期待的家长,我真的太需要这样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了。我孩子现在10岁,平时听歌就只会点几个流行的,对他来说,音乐似乎只是背景音,可我总觉得,音乐的力量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色彩鲜明,图案生动,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为孩子准备的,充满了活力和想象。我翻开它,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灌输枯燥的乐理知识,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玩伴,带着孩子一步步去感受,去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不同乐器、不同音乐风格的介绍,但都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类比,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理解。比如,它会把小提琴比作会唱歌的蝴蝶,把大提琴比作温柔的大熊,这种形象的描绘,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互动的小环节,鼓励孩子去尝试模仿,去哼唱,去感受节奏。我发现,我的孩子读着读着,就开始跟着书里的提示,用嘴巴模仿不同的音色,用手拍打出简单的节奏,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快乐。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音乐在孩子心中萌芽的希望,感觉就像在为他铺就一条通往未来音乐殿堂的坚实道路,而我,则是一个在一旁默默支持,并分享这份喜悦的同行者。
评分好书,不错,值得推荐,打开艺术之门
评分比较高大上,老师推荐的,看起来有点难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喜欢
评分双十一购的,太太太实惠了,关键物流还给力!京东太太太强大了!!!
评分系列图书中的一本,还是不错的
评分罗锦路龙里路考虑考虑健健康康健健康康可口可乐了看看罗锦路龙里路
评分集齐了全套,觉得还是不错的
评分好书,这一套都不错,活动入,优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