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2017*新版花卉设计专业科普书,超800幅精美图片展示每种花的季节产地、文化寓意、品种形态,甚至解剖面,为读者展示每一朵花的生命与美。在花卉知识介绍完成后,还配有专为花艺爱好者提供的花艺展示——让每一朵花绽放生命与美丽,用花艺点亮家居生活。
2008年,瑞秋?齐格弗里德创办了名为“Green&Gorgeous;”的花卉农场并一直经营至今。Green&Gorgeous;位于牛津郡的乡野中心,它的存在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当地、应季的花卉选择。在这个农场上,瑞秋与她的搭档阿希礼专门种植应季花卉,主要供于婚礼等特殊场合。与此同时,他们还开设了相关的花艺及园艺课程,课程种类丰富多样,能够满足爱好者及专业人士的不同需求。瑞秋的花艺设计风格自然又富有特色,在她看来,她的工作就是她对花的爱的表现。
全球*级花艺培训机构“中赫时尚”花艺设计技术总监曹江老师:
——DK《花之书》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领你入门并快速掌握基本花艺手法的通道,让你无需艳羡花艺大师而成为自己的美丽制造者。
北京*佳创新餐厅之一,三里屯“Tomacado花厨”创始人Karen Kong:
DK《花之书》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的花艺书。一直觉得功夫在诗外,花艺的基础是美学的积累和审美的提高,从挑选花器到花材的知识和造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本花之书中。
前言 / 6
花艺设计 / 8
冬日与早春 / 28
晚春与初夏 / 80
夏末与秋日 / 142
热带花卉 / 204
索引&感谢 / 220
银莲花
我爱银莲花——冗长沉闷的冬日过后,
谁能不爱它们这份如珠宝般明亮的色彩。
银莲花色彩浓烈、形状突出,因此自成一束便就打造出完美的花艺效果,简约又不简单。花瓣底部长有一圈绿色的衬叶,把花朵衬托得愈发明艳动人。此外,银莲花的瓶插寿命相当长,给人一种难以抵御的怀旧之情。
茎干长度:80厘米
花朵大小:8厘米
寿命:7-10天
形态:单瓣
颜色:蓝色、紫色、粉色、红色、白色
香味:无
最佳拍档:黒叶峨参、花毛茛、蓝铃花
购买须知:花心干净、紧实,无花粉;花瓣颜色均匀、统一;整体形状呈杯状。可切割或折断茎干来检查其内部状况。
花园种植:银莲花性喜凉爽、潮润,其球茎于秋季播种,春天开花。湿润、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是它们的理想生长环境,一般于早春开花。
前期准备:将茎干重新修剪成尖角,再插入水中滋养一整夜。期间用橡皮筋在茎干上部及底部捆绑住,以便茎干保持直挺的姿态。
花艺设计:银莲花性喜凉爽,因此花器里的空间不能过于拥挤。不管是自成一束的花艺设计,还是在混合花艺中担任“焦点”花的角色,银莲花都是不错的选择。
养护须知:银莲花所在区域要保持凉爽,避免阳光直射。它们对水分的需求相当强烈,因此每两天就要换一次水。
银莲花代表着“永不消逝的爱”——在希腊神话中,银莲花是从阿尼多斯(“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的情人)身上洒落的血水中生长出来的。
春天里的怀旧花瓶
我用一束珊瑚色的银莲花,一些峨参就打造出了如此显著热烈的效果。翠绿色的峨参使得黑色的花心愈发突出,华丽的雕花玻璃瓶使得整体的怀旧气息更加突出。
准备材料:
25朵银莲花
10枝黒叶峨参
花剪
中号玻璃花瓶
花艺步骤:
1.?花瓶加水;修剪银莲花枝条,长度差不多为花瓶高度的两倍。
2.?在花瓶中插入四至五枝银莲花,打造出圆顶形的外轮廓。
3.?基本外轮廓出来后,将剩下的银莲花沿着外轮廓一枝一枝进行试插比划,找出最佳的位置与长度,随后将枝条修剪至最佳长度,并插入最合适的位置。长短不一的枝条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效果。
4.?将黒叶峨参沿着低矮的银莲花插入花瓶中,从而使得银莲花更好的与花瓶相融合。
养护须知:
银莲花的瓶插寿命为7-10天,在此期间能够长高5厘米,所以每两天就需要修枝条换水。
前 言
世上最幸福的事,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赚到钱。这样的幸运儿少之又少,而我便是其中的一个。在我看来,种花及花艺的最终目的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在本书中,将与你分享我的自然花艺技术。
在从事花艺事业之前,我在园艺领域工作了很多年。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户庄园负责家庭菜园,在这个典型的英式菜园里,我在里面种植蔬菜及鲜花,可以随心所欲地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以便满足我的花艺灵感及需求。经过六年的学习与不断试验,我以此为机遇,在牛津郡的乡野中心创建了自己的花卉农场“Green& Gorgeous”。在这个农场里我种植了当地、当季以及自然的花卉品种,为许多供应商提供花卉来源。我并没有经过正式的训练,也不敢自诩为花艺专家。我在做花艺设计时全凭直觉与感受,灵感全部来源于花园及自然界里生长的植物。自然界的植物状态就是我的花艺风格,这样一来,我在设计花艺时就会追求自然丰盈之感,以便为授粉昆虫留出充足的空间来煽动翅膀。在我看来,我的工作就是对花的一种爱之体现。
本书的开篇是根据我的花艺步骤慢慢展开的。首先从花器入手,根据花器的尺寸、形状及材质分别列出相应的花器,然后便是鲜花与衬景叶的选择。一直以来,我都选用当季的花卉,这样既能大大缩小选择范围,也能更加直接地呈现出自然的花艺组合——当季的鲜花搭配起来更加和谐、自然。
我将花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衬景叶、“焦点”花及“点睛”花。这三个阶段是我的花艺法则,在以下篇章我将作详细的介绍。此外,我还将介绍正面花和中心花饰的制作法则,以及手捧花的制作步骤。
我在设计花艺时喜欢追求自然丰盈之感,以便为授粉昆虫留出充足的空间来煽动翅膀。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最喜爱的60种切花,这些切花按照季节进行划分,归纳在了相应的章节里。每一种花的介绍都包含了其作为切花的基本信息、切花展现方式及购买或采摘该花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此外,其中一半的鲜花附有对我的花艺技巧与方式的详细介绍。
我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美的享受,也希望你能由此获得灵感与启发并立刻行动,找一些当季或当地的花卉来为自己设计一束花束,或是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上一些自己喜爱的花卉。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即便是没有完全理解其中深奥的生物化学机制,单是欣赏其呈现方式就已经是一种享受。图文的搭配把握得恰到好处,那些精细的手绘插图,仿佛是植物学家的显微镜下的观察记录,与文字描述相得益彰,互相印证,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它没有回避复杂的科学术语,而是通过清晰的结构和深入浅出的解释,将那些晦涩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被普通爱好者理解的知识模块。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总结部分常常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并非要求读者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带着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花草,去进行自己的实验和探索。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法,成功地将一个被动的阅读者转化成了一个主动的、充满好奇心的探究者,它真正做到了启发而非灌输,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并每次都有新发现的典籍。
评分阅读过程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似乎拥有连接不同文化中对花卉理解的能力,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古代文明如何崇拜、记录和利用花的轶事。从古埃及的墓葬壁画到中世纪修道院的花园设计理念,再到东方哲学中对昙花一现的领悟,这些历史的碎片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关于“花”的多维叙事框架。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极其丰富,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知识边界的拓展。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花卉色彩象征意义的讨论,它揭示了颜色是如何跨越地理和时间,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宏大,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照料的不过是自然界一个微小分支的显现,而这个分支,却与人类文明的兴衰紧密相连,这种历史纵深感让人对“美”的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坦白说,我对植物养护方面的专业书籍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很多内容是故作高深,或者脱离实际操作。然而,这本书在技术层面的论述,展现出了惊人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它深入剖析了水分张力和渗透压在根系吸收中的微妙平衡,这对于那些总是在“浇水过多”和“浇水不足”之间徘徊的园丁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指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病虫害防治的部分,极力推崇一种“生态平衡”的理念,而非简单粗暴地使用化学制剂。它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营造一个健康的微生态系统来自然抵御侵扰,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但一旦掌握,效果立竿见影。这种由内而外调理健康的哲学,不仅适用于花卉,似乎也映射着更广阔的生活智慧,让人在处理园艺难题时,也多了一份从源头解决问题的耐心和能力。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时,我抱着寻找一些新奇花卉品种介绍的心态,但很快就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图鉴,而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讲述宇宙万物的韵律。它巧妙地将植物学知识融入到一系列近乎诗意的散文中。比如,它描述到某种稀有兰花如何在极度干燥的环境下积蓄力量,等待那一场恰到好处的骤雨,那种描写带来的画面感,比任何高清摄影作品都要震撼人心。其中关于花粉传播机制的探讨,不再是枯燥的生物学名词堆砌,而是被描绘成一场精密而浪漫的空中芭蕾,每一种昆虫或风的参与,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角色和使命。这种将科学观察转化为感性体验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院子里那些习以为常的野草,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都蕴含着宏大的生存智慧,令人深思,也让人对手边的一切事物都多了一份谦卑之心。
评分这本园艺巨著,简直是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自然之魂。我原以为自己对植物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死板分类,但读完后,才惊觉生命力的展现远比想象中要复杂、要迷人得多。书中对植物生长周期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嫩芽破土而出的那份坚韧与喜悦。尤其是对不同光照条件和土壤酸碱度如何影响花朵色彩饱和度的探讨,简直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描述的不仅仅是花朵的形态,更是它们在特定环境中挣扎、适应、最终绽放的整个生命哲学。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冲到花园里,去验证书中所述的每一个微小观察。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季节性记忆”的章节,它阐述了植物如何“记住”过去的环境信息,并以此指导未来的生长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深度,远超一般的园艺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