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品讲义

中公版·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品讲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新 著
图书标签:
  • 遴选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笔试
  • 中公
  • 2018年
  • 精品讲义
  • 考试辅导
  • 教材
  • 职业规划
  • 公务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43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9631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遴选公务员考试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8
字数:6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品讲义》的编写,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原则,紧跟时政热点,将党的报告重点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囊括其中,带领考生把握考试趋势。书中不仅对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的遴选常考题型进行整理和分类,指导科学备考的方向,还对考试涉及的学科理论知识进行深度讲解和分析。全书基础理论和示例讲解相结合,并放置中央及地市历年遴选真题,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购书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120分钟笔试精讲课程+笔试备考资料随时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品讲义》共有六篇内容,分为总论篇——遴选公务员笔试常识,四篇包含遴选四大常见题型——综合基础题、案例分析题、公文题、对策性论文高效提分方法的讲解,以及第五篇——历年真题精解,将遴选考试的知识体系全面详细地展现在考生面前。其中,遴选笔试真题部分囊括2013—2017年中央及山东、河北、云南、福建、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区的遴选笔试真题,并配有科学规范的参考答案,为考生备战提供有效的指导,提升考生实战能力。

目录

第一章公开遴选(2)
第一节什么是遴选(2)
第二节遴选制度的发展与特点(6)
第二章遴选笔试怎么考(11)
第一节考试公告分析(11)
第二节考试测评要素(12)
第三节常考题型整体解读(13)
第三章教你科学备考遴选笔试(18)
第一节带着积极心态(18)
第二节“四多”好习惯(19)
第三节科学备考时间规划(20)
第一章综合基础题怎么考(24)
第一节遴选常考综合基础题(24)
第二节综合基础题考查内容及要求(30)
第二章综合基础题必背知识点(40)
第一节政治(40)
第二节经济(53)
第三节法律(60)
第四节管理(79)
第五节科学技术、历史(84)
第六节热点政策(97)
第七节练习题(109)
第一章案例分析题怎么考(122)
第一节考查能力(122)
第二节常考题型及特点(124)
第三节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134)
第二章案例分析题作答步骤(136)
第一节立足材料,准确把握(136)
第二节联系实际,合理发挥(139)
第三节加工要点,规范作答(140)
第三章分析问题类案例分析题(144)
第一节题型分类(144)
一、概括分析(144)
二、评论分析(145)
三、启示分析(145)
四、解释分析(146)
五、关系分析(146)
六、比较分析(146)
第二节技巧点拨(148)
第三节练习题(163)
第四章解决问题类案例分析题(168)
第一节题型分类(168)
一、常规型对策(168)
二、计划组织协调(169)
三、应变处置(169)
四、人际关系(170)
第二节技巧点拨(170)
第三节练习题(188)
第一章公文题怎么考(192)
第一节认识遴选公文题(192)
一、公文改错题(192)
二、公文写作题(192)
三、公文处理题(193)
第二节常考公文类型及特点(193)
一、法定公文(193)
二、事务文书(196)
第三节公文写作基本要求(198)
第四节公文拟制和公文办理(205)
第二章公文改错常见错误(207)
第一节文种使用错误(207)
第二节违反行文规则(213)
第三节语言表达错误(214)
第四节格式要素不规范(217)
第三章遴选常考公文写作方法(223)
第一节法定公文(223)
一、通知(223)
二、报告(227)
三、请示(231)
四、函(233)
五、批复(236)
第二节事务文书(238)
一、调研报告(238)
二、讲话稿(247)
三、简报(251)
四、工作方案(257)
五、回复(260)
第三节练习题(262)
第一章对策性论文怎么考(268)
第一节对策性论文题型概述(268)
第二节对策性论文评分标准及写作误区(271)
一、观点明确,忌散漫(271)
二、联系实际,忌脱节(271)
三、结构完整,忌残缺(272)
四、思路清晰,忌混乱(274)
五、见解深刻,忌肤浅(276)
六、论证有力,忌空谈(276)
七、语言合理,忌口语(277)
第二章对策性论文写作方法(279)
第一节大方向要把握准(279)
一、立意(279)
二、结构(282)
三、论证(286)
第二节细节处处见真功(297)
一、标题(297)
二、开头(300)
三、结尾(305)
第三节高分写作实用技巧(308)
一、活用万能框架轻松写作(308)
二、妙用修辞增添文章光彩(318)
第四节练习题(321)
第三章时政热点精讲(328)
热点一从严治党(328)
热点二依法行政(333)
热点三“两学一做”(337)
热点四服务型政府(340)
热点五精准扶贫(344)
热点六作风建设(347)
第四章名言警句精选(351)
一、古代经典名言(351)
二、领导人重要语录(354)
第一章中央机关遴选历年真题精解(358)
2017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试题B卷
(主任科员以下公开遴选职位)(358)
参考答案(364)
2016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B卷(主任科员以下公开遴选职位)(366)
参考答案(369)
2015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A卷(精选)(处长、副处长公开遴选职位)(372)
参考答案(373)
2015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C卷(主任科员以下公开遴选职位)(375)
参考答案(378)
2014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试题A卷(精选)
(处长、副处长公开遴选职位)(381)
参考答案(381)
2014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试题B卷(公开选调职位)(384)
参考答案(384)
2014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试题C卷
(主任科员以下公开遴选职位)(387)
参考答案(389)
2013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B卷(副处级类)(393)
参考答案(393)
第二章各地遴选历年真题精解(396)
2016年4月山东省德州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精选)(396)
参考答案(397)
2016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直党群系统遴选(选调)工作人员笔试试题(精选)(400)
参考答案(400)
2015年5月云南省文化厅公开遴选笔试试题(精选)(405)
参考答案(407)
2014年5月福建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遴选笔试试题(410)
参考答案(411)
2014年北京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精选)(416)
参考答案(416)
2014年天津市级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419)
参考答案(420)
2013年11月陕西省级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423)
参考答案(42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27)

精彩书摘

  总论篇
  遴选公务员笔试常识
  第一章公开遴选
  第一节什么是遴选
  一、遴选的内涵
  (一)广义的遴选
  广义的遴选,主要是“慎重地选拔;谨慎选择”的意思。这个词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如公文写作、投标竞标、干部选拔。
  王安石《辞男雱说书札子》:“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讲艺之臣,犬为遴选。”
  雷绍性《名说》:“其遴选代表,为国民任事,较今统领之任期为尤短。”
  陆游《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以十分之一,遴选骁勇有纪律之将,使之更出迭入,以奇制胜。”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南朝梁刘孝标注:“按王隐《晋书》载侃临终表曰:‘……伏愿遴选代人,使必得良才,足以奉宣王猷,遵成志业。’”
  《新唐书·贾曾传》:“玄宗为太子,遴选宫僚,以曾为舍人。”
  (二)狭义的遴选
  狭义的遴选,专指遴选公务员考试。
  遴选公务员考试,就是把基层优秀公务员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是在公务员队伍中“二次择优”,是各级行政机关内部竞争性选拔转任的一种考试形式。
  二、公务员公开遴选
  根据《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党政机关从下级机关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也是党政领导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遴选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公开遴选机关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公开遴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纯粹意义上的公务员公开遴选主要是指地方公务员遴选,遴选机关包括省直机关、市直机关、县直机关,遴选范围多局限于某一省、市甚至县,遴选职位多为非领导职位。
  而广义上的公务员公开遴选,包括公务员遴选和领导干部遴选,是在纯粹意义的遴选的基础上,把中央机关遴选涵盖在内。中央机关遴选不同于地方公务员遴选的是,其遴选范围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考,遴选的职位多为领导职位。
  (一)遴选与公务员统招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的联系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二者都是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和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2.二者的区别
  (1)招考对象有区别
  (2)考试科目有区别
  (3)考试难度和测评重点有区别
  (4)招考规模有区别
  (二)遴选与公选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的联系
  (1)二者都是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和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2)二者考试组织实施流程和考试形式基本相同
  (续表)
  (3)注重“考什么,干什么”,测查要素基本一致,重在能力考查
  遴选考试和公选考试都以“考什么,干什么”作为考试宗旨,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测查要素集中指向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二者的区别
  (1)考试性质有区别
  (2)考试依据有区别
  (3)考试难度和测评重点有区别
  (4)招考范围有区别
  第二节遴选制度的发展与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从基层选拔大批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这是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战略任务。”
  2013年,《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颁布实施,标志着公开遴选工作进入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阶段,为建立公开遴选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公开遴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打破了基层公务员成长的“天花板”,为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开设了“专车道”,以类似于竞争性选拔的方式,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公开公平公正地选用干部,为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基层公务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
  一、遴选制度确立的背景
  (一)新进入国家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经验少,难以较快地适应党政机关的新环境
  新进入国家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多为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经验少,难以较快地适应党政的新环境以及处理党政新工作。高层次机关“三门”干部多,基层干部比例偏少的现状总是为人诟病。由于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应届大学生成为主力军,他们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成长经历弊端显现,没有工作经验钳制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基层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的宝贵财富,应该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二)作为级别层次较高的上级党政机关,更需要优秀的基层工作者加入
  作为高层次机关的公务员需要肩负决策和领导的责任,基层工作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是来自基层的声音,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优秀基层工作者的加入,使得上级机关的活力显现、公共决策能力提高。
  (三)相配套和补充的公务员录取资格规定出台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务员队伍,“考碗热”持续增温,但是公务员招考却出台了新政策——自2012年起,即“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同时健全从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机关工作,为公务员遴选制度下的基层公务员提供后备军。
  (四)公务员遴选试点工作的成功
  早在2009年,青海、银川等地实施了吸收“草根”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紧接着上海、深圳等地的公务员遴选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试点的经验有利于我国全面遴选工作的开展。
  2010年,重庆、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开展了公开遴选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总结省级机关公开遴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公务员局于2010年8月12日发布《201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决定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开展公开遴选试点工作,从省级以下机关遴选优秀公务员到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
  201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2011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决定在中央机关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工作。
  (五)公开遴选公务员全面开花,成为大势所趋
  2012年中央机关统一组织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转入正式实施后,增加了职位数量,提高了职务层次,扩大了选拔范围。可以说,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深化和推进中,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2013年,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均开展了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
  二、遴选制度实施现状
  (一)中央机关遴选
  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机关组织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探索从基层选拔机关公务员新模式。有了试点的经验,2012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由“试水”阶段转入正式实施阶段。2013年《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颁布实施,为公开遴选提供了制度化保障。2013年的中央机关遴选,已经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
  试点以来,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规模整体呈扩大趋势,职务层次也由主任科员扩展到副处级和正处级。在中央机关首次统一的公开遴选中,有63名基层公务员脱颖而出;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120名,其中包括10名处长、副处长和110名主任科员;2014年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共253人;2015年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共400人;2016年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共521名,人数达到历史最高。2017年计划遴选和选调人数有所回落,共360人。计划收窄这一变化加大了考试的竞争性。
  另外,各级别职位考生分卷考试、缩短面试开考时间、重视考察环节等举措,也体现出考试组织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以及公正性。
  随着“今后,在职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名参加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政策的实施,今后,中央机关面向基层机关选拔公务员,将主要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这个变化说明,中央机关遴选公务员,在招考思路上突出面向基层的政策导向,将更加重视公务员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和实践,从而也会鼓励更多的年轻公务员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选公职: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讲》—— 开启您的公职梦想之路 引言 在竞争激烈的公务员遴选考试中,一份精准、系统、高效的备考资料至关重要。2018年,无数 aspiring 公职人员将目光聚焦于此次考试,他们渴望在笔试环节脱颖而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深知广大考生的需求,《精选公职: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讲》应运而生,它并非一本简单罗列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份倾注了丰富经验与深刻洞察的备考指南,旨在帮助您以最优化的方式,最扎实的准备,迎接这场挑战。 本书致力于为考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笔试备考框架,涵盖了遴选公务员考试的核心考点、精髓难点以及命题趋势。我们深信,真正的“精讲”在于化繁为简,在于提纲挈领,更在于引发考生的独立思考与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您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应用。 第一篇:深入剖析考试体系,精准定位备考方向 备考的成功,始于对考试本身的深刻理解。本书的第一篇,将带领您全面解读2018年遴选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体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 考试性质与目标深度解析: 遴选公务员考试,顾名思义,是面向已有公务员身份的在职人员选拔更高层级或更重要岗位的考试。其核心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本书将深入分析考试对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重点,以及如何在实际的考试内容中体现这种要求。 2. 历年考情分析与命题趋势预测: 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本书将对近几年遴选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真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各科目的分值分布、题型结构、考查的知识点频率、难易程度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社会发展热点以及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对2018年的命题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帮助您提前布局,抓住重点。 3. 各科目核心考点梳理与归纳: 遴选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内容通常涵盖行测和申论两大模块,但其侧重点和深度与普通公务员考试有所不同。 综合能力测试(类行测): 这一部分并非简单考查逻辑思维和常识推理,而是更加侧重于对公文写作、公文改错、信息检索与处理、法律法规应用、政治理论理解等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能力。本书将对这些特定能力的考查形式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例如,在公文改错方面,我们将从格式、逻辑、语言、标点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附带大量经典错例分析。 申论: 申论是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核心科目。本书将重点讲解申论的审题技巧、材料分析方法、文章结构布局、语言表达规范等。特别强调,遴选考试的申论往往更侧重于对考生理论素养、宏观视野、政策理解以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察。我们将深入分析历年真题中出现的各类主题,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法治建设等,并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阐述和论证思路。 4. 考试答题策略与时间管理: 掌握了知识,还需要有效的答题策略。本书将为考生提供一套科学的答题流程和时间分配建议,帮助您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得分。这包括如何快速审题、如何合理分配各题型答题时间、如何应对难题、如何检查答题等。 第二篇:行测精要突破——聚焦遴选岗位特需能力 不同于普通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遴选考试的“行测”部分更加侧重于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模拟和考察。因此,本书的第二篇将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1. 公文写作与公文改错精析: 公文写作是公务员的基本功,也是遴选考试的重中之重。本书将系统讲解各类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如请示、报告、通知、通报、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稿等,并提供实用的写作模板和素材。在公文改错方面,我们将从常见错误类型入手,如概念混淆、逻辑不清、表述不准、格式违规等,通过大量实例进行辨析和纠正。 2. 信息检索、分析与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准确地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并重点讲解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可能涉及到对各种数据、图表、统计资料的解读,以及如何从中得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结论。 3. 法律法规应用与案例分析: 遴选考试对考生的法律素养有较高要求。本书将梳理与公务员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应用这些法律法规。 4. 政治理论与时政热点深度解读: 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的首要素质。本书将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以及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政策部署。同时,我们将结合2018年的重要时政热点,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导向,帮助考生形成清晰的政治站位和深刻的理解。 第三篇:申论高分制胜——从理解到表达的全面提升 申论是考察考生综合素养的“试金石”,在遴选考试中更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的第三篇将引领您在申论备考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1. 审题立意:精准把握材料精髓: 审题是申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书将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审题方法,帮助您快速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题、题眼、写作要求以及隐含的评价角度。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材料(如政策文件、新闻报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等)的特点,以及如何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2. 材料分析:深度挖掘信息价值: 有效的材料分析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础。本书将讲解如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对比等多种分析方法,从材料中提取核心观点、梳理逻辑关系、发现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将重点关注材料中体现的政策精神、现实困境以及创新举措,引导考生进行深度思考。 3. 结构布局:搭建严谨的文章框架: 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其结构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多种经典的申论文章结构模式,如总分总结构、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等,并指导考生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搭建起清晰、严谨、富有逻辑的文章框架。 4. 语言表达:锤炼精炼、准确、有力的文字: 申论的最终载体是文字。本书将指导考生如何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我们将重点关注申论写作中常见的语言问题,如陈词滥调、空洞乏味、逻辑不清等,并提供改进建议。同时,我们将强调在申论写作中运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富有深度的分析和具有感染力的表达,以提升文章的整体水平。 5. 主题拓展与政策视野: 遴选考试的申论往往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敏感度和宏观视野。本书将引导考生将材料内容与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党的理论创新相结合,从而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展现出考生作为一名未来领导者的潜质。 第四篇:备考指导与模拟演练——全面提升应试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转化为实战能力。本书的第四篇将提供全方位的备考指导和模拟演练: 1. 科学备考计划制定: 基于对考试体系和内容的分析,本书将提供一套个性化的备考计划制定指导,帮助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2. 经典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 针对遴选考试的各类题型,本书将提供详尽的解析,总结出经典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这包括但不限于: 案例分析题: 如何从案例中提炼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政策理解题: 如何准确解读政策的内涵、外延及应用场景。 论述题: 如何构建有力的论证,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公文写作题: 如何按照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公文。 其他特色题型: 针对遴选考试可能出现的其他独特题型,提供专项指导。 3. 模拟试卷与精准点评: 为了帮助考生检验学习成果,本书精心设计了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力求贴近真实考试的难度和风格。每套模拟试卷后,都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不仅提供正确答案,更会深入剖析错误选项的迷惑性,以及正确选项的逻辑依据。对于申论部分,我们将提供范文,并对范文的优点进行点评,帮助考生学习其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4. 心态调整与应试技巧: 考试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心态的考验。本书将提供科学的心态调整方法,帮助考生缓解考前焦虑,保持良好状态。同时,我们将分享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如何保持专注、如何有效利用考场环境等,帮助您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结语 《精选公职:2018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精讲》是您通往成功之路的得力助手。我们汇聚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体系,旨在为您提供一条清晰、高效、有针对性的备考路径。我们深信,凭借您的决心和努力,结合本书提供的精髓内容,您一定能够在2018年的遴选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您的公职梦想。翻开本书,开启您的公职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记忆力做斗争的考生,我对那些需要背诵的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总是感到头疼。这本书在处理这类知识点时,展现出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它把所有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术语,都进行了高度的“碎片化”处理。比如,在讲解《宪法》或《民法》中的重要条款时,它不会直接罗列全文,而是用加粗的字体标出核心概念,并在旁边用非常精炼的一句话进行解释,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方式大大减轻了阅读负担。更妙的是,它巧妙地将这些知识点与行测中的“常识判断”和“片段阅读”结合起来。例如,讲完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后,后面会紧跟着一个模拟的片段阅读题,要求你根据这段文字信息来判断某个法律条文的适用性,这种将“记忆”与“应用”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远比单纯的背诵要有效得多。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习,那些原本枯燥的条文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点,而是被嵌入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记忆的持久性和理解的深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在知识点的组织和串联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评分

我对市面上很多公务员教材最大的诟病就是“重理论,轻实战”,总感觉像是在读一本高深的学术专著,而非应试指导书。然而,这本讲义在模拟和实战演练这块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提供那种动辄几百页的模拟题库,而是非常精心地筛选了不同难度、不同考察侧重点的例题,并将这些例题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讲解之后,真正做到了“学完即测,即时巩固”。特别是关于综合分析题的训练部分,它不仅给出了参考答案,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个“评分细则解析”的环节。这个环节非常宝贵,它会告诉你,如果你的答案缺少了“时效性”这个维度,会扣除多少分;如果你的逻辑递进不够清晰,又会如何影响最终得分。这种透明化的反馈机制,让我对“阅卷人视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儿”。这种对考试流程和阅卷标准的深入理解,比单纯刷题来得更有价值。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一本知识的简单汇编,而是一份针对特定考试的“作战手册”,它教你如何去拿分,而不是仅仅教你知识本身。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朴实了,封面那种略带年代感的配色和字体,拿到手上总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十年前的某个考点门口。一开始有点担心内容会不会也一样陈旧,毕竟是2018年的版本,公务员考试的政策和热点变化可是挺快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第一章,试图寻找一些关于申论的宏观指导。讲真,开头的导读部分写得非常扎实,它没有直接罗列考点,而是花了大篇幅去分析历年真题背后所反映出的出题人的“思维定势”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特别是对“提出对策”这类高频题型的拆解,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三明治”结构模型,强调逻辑链条的完整性,这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教辅书都要系统。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判断推理部分时,没有仅仅停留在“记住技巧”的层面,而是深入到背后的逻辑学原理,比如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辨析,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抽象的逻辑符号,这对我们这些文科生来说,简直是救星,让那些复杂的推理题瞬间变得有迹可循,不再是凭感觉蒙对。总体而言,虽然外观不华丽,但内涵的深度绝对对得起它在公考资料界的地位,是那种需要沉下心来啃读的“硬货”。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想攻克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那简直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是公式堆砌,要么是所谓的“神速解题法”,读完后感觉云里雾里,一上考场就全忘光。但这本书在数量关系的处理上,采取了一种“剥茧抽丝”的方法。它没有急着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首先梳理了所有题型可能涉及到的基础数学概念,比如排列组合、概率基础,确保读者对这些“零部件”了然于胸。然后,它展示了不同题型下的经典解题思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方程的应用,它强调的是如何根据题干信息,快速、准确地将文字叙述“翻译”成代数表达式,而不是直接跳到解方程。书中对于“盈亏问题”和“工程问题”的讲解尤其细致,它不仅提供了代数解法,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几何模型辅助理解”的版块,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直观展示数量关系的变化过程。这对我理解那些需要抽象思维的题目帮助太大了,让我意识到数量关系并非只能靠硬算,巧妙的几何转化有时更省时省力。虽然我还没能完全掌握所有技巧,但至少这本书让我对数量关系有了一种敬畏之心,明白了扎实的基础比花哨的技巧更重要。

评分

申论的复习一直让我感到迷茫,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篇幅冗长、材料复杂的“大作文”时,总感觉自己抓不住重点,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空泛无力。这本书的申论部分,可以说是为我拨开了一片迷雾。它没有那种假大空的口号式指导,而是非常务实地从“审题立意”这个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入手。书中对历年申论材料的主题进行了归类分析,比如“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等,并针对每一类主题,提炼出了最核心的几个政策导向和关键词汇。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概括归纳题”的批注非常精准,它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材料中的“原因”、“现象”、“对策”等要素,让你清晰地看到一篇高分答案是如何从看似杂乱的材料中提炼出结构化的要点。至于最后的议论文写作,它提供了几种非常实用的论证结构模板,比如“层进式论证”和“并列式论证”的运用场景和注意事项,让我明白一篇好的文章,结构比华丽的辞藻重要得多。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一套可以依循的、可操作的申论写作方法论。

评分

很好,很实惠,下次还来买。

评分

考试用,时效快,印刷好

评分

感觉印刷质量较差,纸张很薄,不像是正版书

评分

还行吧,不错

评分

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加油加油

评分

东西还是不错的,还可以吧。

评分

用的很好,下次再买。加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帮别人买的,祝愿他成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