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丝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

风云丝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英杰 编
图书标签:
  • 气候
  • 一带一路
  • 丝绸之路
  • 沿线国家
  • 气象
  • 地理
  • 环境
  • 区域气候
  • 风云气象
  • 中国气象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638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07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平装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开启了全新的靠前合作,并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
  为了使人们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和人文风貌,《风云丝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以气候作为视角,运用翔实而丰富的数据,以独特的眼光审视历史沿革和资源禀赋,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气候特质、气候所造就的风光、风情及其时令特征。内容专业而又跨界,既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地理和气候评述,也可作为旅游的气候攻略。
  《风云丝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由“气象先生”宋英杰主编,是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宋英杰,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专家,《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1988年起担任气象预报员,1993年成为气象节目主持人。2004年在全国性评选中获得 “气象先生”称号。2012年荣获播音主持界“金话筒奖”。
  科研及业务之余,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兼职教授。
  宋英杰以其专业背景、知性形象、自然诙谐的语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对节气、谚语、月令等气象相关传统文化遗产潜心钻研,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旧润泽着我们对于万千气象的体验。

目录

东亚篇
01 中国气候素描
02 蒙古国——半载寒冬一瞬夏

西亚篇
0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
04 阿曼——北回归线上宁静的土地
05 巴林——“夏马风”的烦恼
06 卡塔尔——波斯湾的明珠
07 科威特——黄沙与黑金的汇聚之地
08 黎巴嫩——旅游业发达的中东国家
09 沙特阿拉伯——吹尽黄沙始到金
10 叙利亚——海边的“火炉”
11 也门——阿拉伯半岛上的雨水“首富”
12 伊拉克——50℃的体验
13 伊朗——三类气候的汇聚之地
14 阿富汗——亚洲的心脏之国
15 以色列——水神话的缔造者
16 巴勒斯坦——亚非欧之要冲
17 约旦——季节分明,严重缺水
18 埃及——最严酷的气候,最悠久的文明

南亚篇
19 巴基斯坦——身在海岸等“风”来
20 不丹——多样的气候,同样的幸福
21 尼泊尔——地形与气候的多样化之国
22 孟加拉国——“水之国”难熬的夏季和雨季
23 马尔代夫——为假日定制的气候
24 斯里兰卡——茶香氤氲的多彩之岛
25 印度——独孤求败的热带季风

亚欧交界篇
26 阿塞拜疆——气候最多样的高山国家
27 格鲁吉亚——气候造就的红酒发源地
28 塞浦路斯——葡萄酒的古老王国
29 土耳其——旅行者的天堂
30 亚美尼亚——北纬40 度上的神奇国家

东欧篇
31 白俄罗斯——气候温润
32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很好气候
33 乌克兰——广袤而湿润的平原
34 爱沙尼亚——水边的居住者
35 拉脱维亚——东北欧的“风信鸡”
36 立陶宛——波罗的海黄金

南欧篇
37 阿尔巴尼亚——山鹰之国
38 保加利亚——玫瑰之国
39 波黑——森林与喀斯特的协奏
40 黑山——亚得里亚海岸的多山之国
41 克罗地亚——地中海的明珠
42 罗马尼亚——多瑙河之波,地中海气旋的终点
43 马其顿——巴尔干半岛上的多山国度
44 摩尔多瓦——与葡萄的不解之缘
45 塞尔维亚——恶劣天气下的体育强国
46 斯洛文尼亚——森林王国
47 希腊——特别的地中海气候,给特别的希腊

中欧篇
48 捷克——欧洲的中心
49 斯洛伐克——海洋性向大陆性的过渡
50 匈牙利——三种气候态交织的内陆国家

中亚篇
51 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
52 吉尔吉斯斯坦——起伏的山脉,跳跃的气候
53 塔吉克斯坦——高原之上的中亚水塔
54 土库曼斯坦——沙漠无边,气候无常
55 乌兹别克斯坦——两河之间,旱地之上的白金之国

东南亚篇
56 东帝汶——南半球的亚洲国家
57 菲律宾——太平洋上的台风门户
58 柬埔寨——东南亚的天然福地
59 老挝——湄公河畔的一方宁静
60 马来西亚——“避风港”
61 缅甸——丝路上的翡翠
62 泰国——泰热泰雨“泰”有趣
63 文莱——长夏悠闲
64 新加坡——雨林气候之美
65 印度尼西亚——赤道上的千岛之国
66 越南——似曾相识的风物和季节
《风云丝路:探寻中亚腹地的历史回响与现代脉动》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即广袤的中亚地区。不同于传统上对丝路贸易商品、宗教传播的侧重,本书将历史的目光投向了塑造了这片土地的深层力量:地理环境的变迁、文明的交融与冲突、以及在现代全球化浪潮下,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所经历的深刻转型。 我们试图勾勒出一幅多维度的中亚图景,理解其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独特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第一部分:地理的塑造与文明的摇篮 中亚,这片被高耸山脉环绕、被广袤沙漠切割的内陆区域,其地理特征深刻地决定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形态与分布。《风云丝路》首先从地理学的角度切入,详细考察了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对区域气候和水文系统的影响。 绿洲与瀚海的辩证关系: 本章深入分析了阿姆河、锡尔河等内陆水系对定居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塔克拉玛干、克孜勒库姆等沙漠如何在阻碍交通的同时,也成为了天然的文化屏障,孕育出独特的游牧文化与绿洲文明的共存模式。我们考察了古代灌溉系统的技术演变,例如坎儿井(地下水渠)的原理及其在干旱环境下的可持续性研究。 气候变迁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结合考古学和古气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探讨了历史上中亚地区几次重大的气候波动(如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如何影响了绿洲城市的兴衰、游牧部落的迁徙路线,乃至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与衰退。例如,某些时期强降雨导致的河道改道,如何使得繁盛一时的古国如楼兰、米兰突然从历史记录中消失。 战略地理的凸显: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这种“桥梁”和“屏障”的双重身份,是理解其历史命运的关键。本部分通过对古代帝国(如大月氏、贵霜、粟特)疆域变迁的梳理,揭示了对水资源和交通要道的控制如何成为中亚政治权力的核心来源。 第二部分:文明的交汇与冲突的遗产 丝绸之路并非一条笔直的商业大道,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信息传输网络。中亚是多种信仰、语言和技术发生碰撞与融合的熔炉。 信仰的东渐与西传: 本章详尽考察了佛教从中亚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重点分析了贵霜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如何将希腊雕塑风格融入印度教义,并最终影响了敦煌和中国内地的佛教造像。同时,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信仰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上并行或交替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不以教义的胜负论英雄,而是关注不同信仰体系在社会结构、法律实践和艺术表达上的相互渗透。 粟特人的商业帝国: 粟特语成为中亚国际贸易的“通用语”,他们的商业网络横跨数千公里。本书细致描摹了粟特商人在异域建立的侨民社区(“Sogdian Diaspora”),分析了他们的商业契约、宗教自由的维护,以及最终在伊斯兰化浪潮中逐渐融入新主体的过程。 游牧与定居的永恒张力: 匈奴、突厥、蒙古等一系列游牧民族的兴衰,是中亚历史的主旋律之一。本书深入探讨了游牧民族的军事组织、社会结构(如部落联盟的形成与瓦解),以及他们与富庶绿洲城邦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既有暴力征服,也有文化借用和政治联盟的建立。这部分旨在超越“野蛮人入侵”的简单叙事,揭示游牧文化对欧亚大陆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现代转型中的中亚五国 进入近现代,中亚的命运被卷入了沙俄扩张、苏联构建和后冷战时代的复杂博弈之中。 帝国的遗产与边界的重塑: 本章剖析了沙俄和苏联时期对中亚地区进行的强制性地理重划(如民族划分和边界设定),这些人为干预对当代中亚国家的民族认同和地区稳定留下的深刻挑战。我们分析了苏联时期的大型工业化项目(如棉花种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长期负面影响。 能源、地缘政治与新丝路的博弈: 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获得了独立,它们立刻成为了全球能源版图上的重要角色。本书详细梳理了里海和中亚油气资源开发的历史,以及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布局。这不仅是资源竞争,更是不同发展模式和安全理念的较量。 文化身份的再建构: 在后苏联时代,中亚各国都在积极重塑自身的历史叙事,试图在伊斯兰传统、突厥文化(或波斯文化影响)、以及苏维埃现代化经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本书考察了当代中亚文学、电影和历史教科书如何处理这段复杂的过去,以及“泛突厥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与限制。 总结与展望: 《风云丝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失批判性的中亚历史地理学框架。它强调,理解中亚,就是理解人类文明在极端地理条件下如何生存、适应和创造。这片区域并非历史的“过客”或“通道”,而是世界的关键节点,其古老的风云与现代的脉动,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欧亚大陆的稳定与发展。本书力求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邀请读者共同穿越历史的尘埃,触摸中亚腹地复杂而迷人的现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风云丝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丝路历史以及现代经济合作的遐想。我一直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更是因为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地缘政治考量。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以及穿越沙漠、翻越雪山的艰辛旅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代商旅的足迹,了解那些沿途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变迁。同时,我也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气候概况”这一相对冰冷的科学概念,与充满人文气息的“丝路”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气候变化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例如干旱、洪涝、极端天气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的阻碍,我想这一定是书中重点探讨的内容。我也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或许是关于某个古城因气候变化而衰落的传说,又或者是某个现代国家如何利用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动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并能从气候的角度理解这条经济走廊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

读到《风云丝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即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一直对“一带一路”倡议所连接的广袤土地和多元文化深感兴趣,而“气候概况”这个词汇的加入,则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一层独特的维度。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文明交流的桥梁,而气候无疑是影响这条古老道路上人类活动最 fundamental 的因素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那些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否会有关于撒哈拉沙漠的灼热,还是关于中亚草原的凛冽寒风?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的皑皑白雪,亦或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这些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它们如何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如何塑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在古代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探讨,这些气候特点在当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评分

这本《风云丝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让我产生了一种穿越感。我总是觉得,“一带一路”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合作的倡议,它更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呼唤。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雄伟的古代城池,是那些在漫漫黄沙中留下的深深车辙,是那些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化交流。这本书的书名,将“气候”这样一个如今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议题,与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丝路”连接在一起,我觉得非常有创意。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那些曾经滋养了灿烂文明的河流,那些阻碍了无数商旅的险峻山脉,以及那些孕育了独特生态系统的广袤草原。气候变化,无疑是影响任何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一带一路”这样横跨如此广阔地域的倡议,其气候概况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那些气候特征对沿线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也许会讲到某个地区因为气候适宜而繁荣,又或者某个地区因为气候恶劣而面临挑战。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描写,以及对那些与气候息息相关的传统生计方式的介绍。

评分

《风云丝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这个名字,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风云”与“丝路”联系在一起,这让我联想到古丝绸之路上的跌宕起伏,以及那些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刻。我对“一带一路”倡议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承载着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书名中“气候概况”的加入,让我感到一丝新意。我一直觉得,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对于古代文明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想象一下,古代的商队如何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前行,又如何依赖当地的气候资源生存和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或许会涉及到高寒、干旱、季风等不同气候带的差异,以及这些气候特征如何塑造了当地的自然风光、生物多样性,甚至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地理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遥远的国度,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同时,我也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气候信息与“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联系起来,例如,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否会影响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和发展潜力。

评分

《风云丝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概况》这个书名,让我一下子联想到许多古老的故事和宏大的地理图景。我一直对“一带一路”所涵盖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感到着迷,而“气候概况”的加入,则让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加立体和有深度。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出那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古老丝绸之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带所呈现出的独特气候景象。从中国的大漠孤烟,到中亚的草原风光,再到西亚的绿洲景色,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无疑对古代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生动地展现这些气候特征,例如,沙漠的酷热如何考验着旅人的耐力,高原的寒冷如何影响着物资的运输,季风的降雨又如何孕育了肥沃的土地。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详实的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让我仿佛亲身经历那段历史,感受气候变化对沿线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深刻烙印。同时,我也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将这些气候信息与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相结合,是否会探讨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