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1)內容新穎。本書新增瞭電子閤同、電子簽名、電子認證法律製度(第三章)、互聯網金融法律規範(第八章)、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製度(第十章)等前沿性法律問題,在其他金融法教材中還未涉及這一塊。本書以我國新的金融法律法規為基礎,參閱國內外金融法學研究的新理論成果,結閤新的金融體製和金融動態,係統介紹瞭互聯網金融所有重要的領域,如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銀行等,對相關法律關係、法律問題、法律製度等做瞭深入研究和分析。
(2)體例新穎。本書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編寫體例上彰顯瞭可讀性和互動性。每章前有“本章目標”和“本章簡介”,每章末有“本章總結”和“課後作業”。書中除瞭理論教學,還配有相關案例和解析,突齣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打破瞭傳統“羅列發條”的經濟法教材編寫模式,通俗易懂,開拓瞭學生的視野,更好地滿足培養既懂專業知識又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還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復閤型”金融人纔的需求。
本書根據經濟類專業的本科學生學習和掌握經濟法的需要,從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齣發,以相關*新經濟法律法規為基礎,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兩個細分領域電子商務和金融相關法律法規作瞭全麵係統的介紹。全書共分為十章,第1章闡述瞭電子商務法和金融法的産生和發展、基本概念、法律關係以及我國的金融監管體製,這是整個互聯網金融法規的基礎;第2章主要介紹瞭電子閤同、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的相關法律製度,這部分內容屬於電子商務法,是本書內容的重點之一;第3章至第7章以及第9章主要介紹瞭藉貸閤同法、金融擔保、融資租賃、支付結算業務、保險業以及金融犯罪相關法律製度,這部分內容屬於金融法律製度;第8章主要闡述的是互聯網證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銀行等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規範,這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第10章介紹的是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製度,這是互聯網金融法律製度研究的*新進展。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論述問題深入易懂,是專門為高等學校經濟院係、法律院係本科生撰寫的教材,同時也可供研究生、大專生使用,並可作為國傢經濟、金融立法的參考資料。
第1章 緒論 1
1.1 電子商務法、金融法的産生和發展 2
1.1.1 電子商務法的産生與發展 2
1.1.2 金融法的産生與發展 2
1.2 電子商務法、金融法的概念、調整對象
和主要內容 3
1.2.1 電子商務法的概念、調整對象
和主要內容 3
1.2.2 金融法的概念、調整對象和
主要內容 4
1.3 電子商務、金融法律關係 6
1.3.1 電子商務法律關係 6
1.3.2 金融法律關係 6
1.4 我國的金融監管體製 7
1.4.1 中國人民銀行 7
1.4.2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8
1.4.3 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9
1.4.4 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11
本章小結 12
本章作業 12
第2章 電子閤同、電子簽名、電子 認證
法律製度 13
2.1 電子閤同法律製度 14
2.1.1 閤同與電子閤同 14
2.1.2 電子閤同的訂立 15
2.1.3 電子閤同的效力與履行 18
2.1.4 電子閤同的違約責任 23
2.2 電子簽名法律製度 24
2.2.1 電子簽名概述 24
2.2.2 電子簽名法律製度 28
2.3 電子認證法律製度 30
2.3.1 電子認證概述 30
2.3.2 電子簽名認證過程中各方當事人
的法律關係 31
2.3.3 電子簽名認證機構的權利義務和
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及免責
情形 32
本章小結 36
本章作業 37
第3章 藉貸閤同 39
3.1 藉貸閤同的特徵與成立 40
3.1.1 藉貸閤同的法律特徵 40
3.1.2 藉貸閤同的成立 40
3.2 藉貸閤同的效力、履行、變更、轉讓
及其終止 43
3.2.1 藉貸閤同的效力 43
3.2.2 藉貸閤同的履行 43
3.2.3 藉貸閤同的變更 49
3.2.4 藉貸閤同的轉讓 50
3.2.5 藉貸閤同的終止 53
3.3 藉貸閤同的違約責任 57
3.3.1 藉貸閤同違約責任的法律特徵
和構成要件 57
3.3.2 藉貸閤同違約責任的形態 58
3.3.3 藉貸閤同違約責任的具體
形式 60
3.3.4 藉貸閤同違約責任的免責
事由 63
3.4 民間藉貸閤同效力及錶現形態 64
3.4.1 民間藉貸 64
3.4.2 民間藉貸閤同 65
3.4.3 民間藉貸閤同的成立和生效的
區彆 70
3.4.4 未生效的民間藉貸閤同 71
3.4.5 效力待定的民間藉貸閤同 73
3.4.6 可撤銷的民間藉貸閤同 75
3.4.7 無效的民間藉貸閤同 77
3.5 網絡藉貸閤同的性質分析 77
3.5.1 網絡藉貸的現行法依據 77
3.5.2 網絡藉貸中的閤同類型 80
3.5.3 網絡藉貸閤同的性質 82
3.5.4 網絡藉貸的民事糾紛 82
本章小結 85
本章作業 86
第4章 金融擔保法 103
4.1 金融擔保概述 104
4.1.1 金融擔保的特徵 104
4.1.2 金融擔保的功能 104
4.1.3 金融擔保的分類 105
4.2 保證 106
4.2.1 保證人 106
4.2.2 保證閤同 106
4.2.3 保證方式 107
4.2.4 共同保證 108
4.2.5 保證期間 109
4.2.6 保證範圍 109
4.2.7 貸款保證保險 110
4.3 抵押 115
4.3.1 抵押的範圍 115
4.3.2 抵押閤同 116
4.3.3 抵押登記 116
4.3.4 抵押權的效力 116
4.3.5 抵押權的實現 118
4.3.6 最高額抵押 120
4.3.7 抵押權設立過程中的法律
風險 121
4.3.8 房地産抵押 127
4.4 質押 146
4.4.1 質押概述 147
4.4.2 動産質押 148
4.4.3 權利質押 154
本章小結 173
本章作業 174
一本好的法律書籍,不應該僅僅是條文的堆砌,更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並且能夠指導讀者的實踐,而《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在此之前,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媒體報道的零散信息層麵,總覺得它是一個充滿機遇但也隱藏著風險的領域。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進互聯網金融的法律世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法律規定印象深刻。它詳細解釋瞭信貸資産證券化的運作模式,以及相關的法律要求,這讓我對這種金融創新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書中還對“影子銀行”的界定和監管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讓我看到瞭監管部門如何去識彆和管理那些遊離於傳統金融體係之外的金融活動。讀到書中關於“信息披露義務”的章節時,我更是豁然開朗。它解釋瞭為何信息披露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如此重要,以及相關的法律要求,這讓我能夠更加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法規的匯編,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從而在投資和參與中更加明智和自信。
評分在我心目中,《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讀物,更像是一本揭示互聯網金融“潛規則”的“葵花寶典”。長久以來,我對這個行業的認識,總是帶著一絲朦朧和不確定。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瞭,原來那些看似復雜的業務背後,都有一套清晰的法律法規在默默地運行著。《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體係化”的解讀。它沒有孤立地講解某個法規,而是將不同法規、不同業態有機地聯係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監管沙盒”的介紹。它讓我看到瞭監管機構如何通過設立“監管沙盒”,來鼓勵金融創新,同時又能夠有效控製潛在的風險。這是一種更加靈活和包容的監管方式,讓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此外,書中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詳盡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詳細介紹瞭消費者在遭遇金融糾紛時,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徑,以及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讀到這裏,我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心,仿佛手中握有瞭一把鋒利的武器,能夠應對潛在的風險。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從業者看的,更是給每一個參與互聯網金融的普通民眾準備的,它讓我們明白,創新並非無法無天,而是需要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評分坦白說,在拿起《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之前,我對“法規”這兩個字總有一種距離感,覺得它們是高高在上的、冰冷而遙遠的。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並沒有像傳統的法律書籍那樣,堆砌大量的晦澀術語,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法律條文“翻譯”成瞭我能夠理解的白話。比如,在講到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時,它詳細分析瞭《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瞭什麼是“備付金集中存管”,以及這項製度對於保障資金安全的重要性。我還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風險提示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部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是普遍存在的,而這本書通過闡述強製性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對欺詐、誤導行為的法律界位,讓我看到瞭法律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守護消費者的利益的。它讓我明白,那些看似細小的規定,背後都蘊含著保護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的良苦用心。我曾經因為不瞭解一些細則,而錯失過一些機會,也因為盲目相信而遭受過損失。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導師,一步一步地引導我,讓我學會辨彆風險,理解規則。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在充滿變革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法律的底綫依然是不可逾越的。對於那些和我一樣,希望在這個領域更加明智地進行投資和參與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地麵對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評分當我拿到《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一本能夠解答我心中關於互聯網金融法律疑惑的權威讀物瞭。長期以來,我一直對這個領域的監管政策感到模糊不清,總覺得它像一個不斷變化的遊戲,規則也隨之變化。這本書以其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結構,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負麵清單”和“正麵清單”的解讀。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監管的態度往往是動態調整的,而書中詳細闡述瞭這兩種管理方式的應用,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哪些行為是被鼓勵的,哪些是被禁止的,以及哪些需要進一步的審慎評估。讓我尤為受益的是,書中對“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中的法律適用差異進行瞭詳細的比較分析。這對於我理解不同類型機構在閤規方麵的側重點非常有幫助。它讓我認識到,並非所有打著“科技”旗號的創新都能夠逃脫金融監管的範疇,而是需要根據其業務實質,來套用相應的法律法規。讀到書中關於“隔離牆”製度的章節時,我更是豁然開朗。它解釋瞭為何一些互聯網金融平颱需要設立專門的風險隔離機製,以保障用戶資金的安全,避免與平颱自身的經營風險混淆。這本書就像一本“操作手冊”,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瞭解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遊戲規則”,從而在投資和參與中更加審慎和明智。
評分《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部關於互聯網金融“遊戲規則”的百科全書。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對這個行業的法律邊界感到模糊。這本書以其詳盡的分類和深入的分析,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的法律要求印象深刻。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這些犯罪活動也變得更加隱蔽和復雜。書中詳細闡述瞭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金融機構在履行這些義務時需要采取的措施,這讓我看到瞭法律在維護金融秩序和國傢安全方麵的重要作用。而且,書中對於“數據治理”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法律適用,也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這些新興技術帶來瞭無限的可能性,但同時也伴隨著新的法律挑戰,而本書則嘗試為這些挑戰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對“監管科技”(RegTech)的發展進行瞭介紹,它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被用來提升金融監管的效率和有效性,這是一種將科技與法律相結閤的創新思路。這本書不僅能夠幫助我理解現有的法律框架,更能讓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有所預判,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作。
評分對於一個對金融市場和法律領域都略知一二的人來說,《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知識的金礦。它沒有像市麵上其他一些泛泛而談的書籍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一些概念,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細分領域,並且對其法律法規進行瞭詳盡的解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闡述印象深刻。在互聯網金融産品日益多樣化、復雜化的今天,如何確保投資者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産品,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産品,以及相應的投資者適當性要求,讓我對如何理性投資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書中還對“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法律地位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愈發突齣,而這本書則從法律層麵,闡述瞭相關的保護措施和懲罰機製,讓我能夠更加放心地使用這些便捷的服務。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對一些新興的金融科技領域,比如“金融租賃”和“供應鏈金融”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瞭探討,這讓我看到瞭作者對於行業前沿的敏銳洞察。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和前瞻性於一體的佳作,它不僅能夠幫助我理解現有的法律框架,更能讓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有所預判。
評分作為一個對技術發展和金融創新都充滿熱情的人,《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無疑是一場精神盛宴。我一直關注著互聯網金融的動態,但總是覺得缺少一個係統的框架來理解其中的法律脈絡。這本書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認知空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穿透式監管”的深入剖析。在互聯網金融的復雜業務模式下,傳統的監管方式往往難以觸及真實的業務實質。這本書通過詳細的案例分析,解釋瞭監管機構如何運用“穿透式監管”的理念,去識彆和防範風險,以及它對於打擊非法集資、洗錢等犯罪活動的重要作用。此外,書中對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法律規製,也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雖然這部分內容可能還在不斷演進,但書中已經對現有的一些法律框架和潛在的風險進行瞭非常有價值的分析,讓我對未來監管的走嚮有瞭一定的預判。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閤規科技”(RegTech)的提及,它展現瞭科技如何被用來提升金融監管的效率和有效性,這讓我看到瞭技術創新與法律監管並非是對立關係,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法規的匯編,它更像是一個戰略性的指南,幫助我理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遊戲規則”,以及在未來科技浪潮中,法律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於任何希望在這個領域深耕、並且追求長遠發展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提供瞭寶貴的智慧。
評分一本好的圖書,往往能夠引發讀者深入的思考,而《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在此之前,我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淺顯的層麵,知道它很便捷,也很高效,但卻忽略瞭其背後復雜的法律體係。《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一步步走進瞭互聯網金融的法律世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風險分散”和“風險集中”的法律界定印象深刻。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浪潮中,如何有效管理和控製風險,是監管機構和從業者都麵臨的巨大挑戰。書中通過對不同業態的分析,揭示瞭各自的風險點,以及相應的法律要求,例如,對於網絡藉貸,它強調瞭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並禁止瞭“自融”、“關聯融資”等行為,以防止風險過度集中。我反復研讀瞭關於“第三方存管”和“資金托管”的內容,理解瞭這些製度的設計初衷,是為瞭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使其不被挪用或侵占。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法律並非是阻礙創新的絆腳石,而是為創新保駕護航的基石。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創新,必須建立在閤規的框架之下,纔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對於我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價值觀的重塑,讓我更加堅信,在追求便捷和效率的同時,法律的尊嚴和投資者的權益同樣不可忽視。
評分我一直對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事物充滿瞭好奇,但同時又感到一絲迷茫。新聞裏充斥著各種創新概念,什麼區塊鏈、數字貨幣、智能投顧,聽起來都很高大上,但具體到法律層麵,卻是一頭霧水。《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業態的分類講解,比如,它把網絡藉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第三方支付等一一列舉,然後分彆闡述瞭各自的監管重點和法律要求。這讓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整個圖景有瞭係統性的認識。我曾經一度認為,隻要産品做得新穎,就能吸引用戶,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知道,法律閤規纔是第一道門檻。比如,對於網絡藉貸平颱,書中詳細介紹瞭關於信息中介的定位、藉款人的資質審查、信息披露的標準、風險保證金製度等。這些細節讓我看到瞭監管部門對於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良苦用心。而且,書中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羅列條文,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法規背後的邏輯和意圖,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規定,而不僅僅是“怎樣”去做。我曾經在一些論壇上看到過關於“監管套利”的討論,這本書則從根本上揭示瞭這種行為的風險,強調瞭閤規經營纔是長久之道。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在黑暗中摸索的人,而是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對於那些想要進入這個行業,或者已經在其中摸爬滾打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必修課”。它不僅能幫助你規避法律風險,更能讓你在閤規的框架內,找到創新的突破口。
評分一本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的著作,如我最近剛讀完的那本《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金融係列叢書》,給我的感受簡直可以用“撥雲見日”來形容。在此之前,我對於互聯網金融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媒體報道和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層麵,總覺得這個領域既充滿機遇,又隱藏著諸多未知與風險。當我翻開這本書,纔真正意識到,原來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創新背後,有著如此嚴謹而完善的法律框架支撐。從第三方支付的閤規性要求,到網絡藉貸平颱的風險管理,再到股權眾籌的法律邊界,書裏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解讀。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信息披露的要求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強製性的法律條文,更是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市場公平的關鍵環節。作者用清晰的邏輯和專業的術語,將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易懂,並且輔以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互聯網金融的迷霧,讓我看到瞭閤規經營的重要性,也讓我對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知。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思考,如果當初自己對P2P平颱有更深的法律認知,或許就不會麵臨那些令人頭疼的維權睏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理論的深度,更在於其現實的指導意義,對於任何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的從業者,或者希望在這個領域進行投資的普通民眾,這本書都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必須建立在閤規的基石之上,否則一切的繁榮都可能隻是曇花一現。
評分好
評分很好
評分不錯
評分很好
評分好
評分很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