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著
图书标签:
  • 统计年鉴
  • 电子信息产业
  • 中国
  • 产业分析
  • 经济数据
  • 行业报告
  • 信息技术
  • 宏观经济
  • 2016
  • 综合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3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895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字数:6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年鉴全面记载了一年一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统计资料,通过对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分地区、行业、产品门类发展数据的统计和有关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学者的分析论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作者简介

  负责监测分析工业、通信业日常运行,分析国内外工业、通信业形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相关工作。

目录

目录
Ⅰ综合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图表3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13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38
2016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42
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情况47
2016年电子视像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2017年展望53
2017年(第30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分析58
2016年全国主要省市、计划单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67
Ⅱ制造业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表)178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二表)184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三表)190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生产量、销售量和库存量196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汇总表276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分省市产量情况277
Ⅲ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281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一表)282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二表)290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三表)298
Ⅳ进出口情况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统计(一表)304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统计(二表)314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统计(三表)324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出口统计334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口统计(一表)337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口统计(二表)347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口统计(三表)357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进口统计367

前言/序言

  编辑说明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以下简称“年鉴”)是全面记载2016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统计资料,通过对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各地区、各行业、各产品门类发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论述,系统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6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2.本年鉴共分综述、综合统计两部分。
  3.“综述”部分的内容:一是2016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总结和主要行业运行分析;二是2016年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发展评述;三是全国主要省市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4.本年鉴统计范围:(1)在我国境内注册(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及研发的企、事业独立法人单位;(2)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
  5.本年鉴数据来源:(1)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全国工业和投资统计快报数据;(2)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销存、生产能力及计划单列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年报;(3)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海关总署。
  6.本年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局组织编写,并得到部内有关司局、各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相关协会、企业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感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 内容概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是一部系统、全面、权威地反映2015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的年度统计报告。本年鉴紧密围绕国家统计局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的统计工作要求,汇集了国家、地区、行业及重点企业层面的海量统计数据,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企业界及社会公众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深入的行业洞察。 本书的编辑宗旨在于客观、准确地呈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运行态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规模、效益、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区域分布等关键要素,并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分析和解读,本年鉴力求勾勒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5年砥砺前行、转型升级的生动画卷,为理解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产业政策、把握市场趋势、指导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主要内容构成: 本年鉴的结构设计力求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便于读者检索和阅读。其主要内容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概述与主要指标: 本部分通常作为年鉴的开篇,提供对2015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的宏观概览。内容将涵盖: 产业概况: 对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主要统计指标: 集中呈现本年度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统计指标,如: 产业规模: 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等。 生产与消费: 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等。 投资与固定资产: 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情况等。 从业人员与劳动生产率: 行业从业人员总量、结构变化、劳动生产率水平等。 研发与创新: 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新产品开发等。 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额、贸易差额、外商直接投资等。 效益指标: 利润率、亏损面、周转率等。 重点领域发展亮点: 简要提及2015年在集成电路、软件、通信设备、计算机、显示器件、家用电器、数字视听、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主要趋势分析: 对2015年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特征、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此部分旨在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置于更广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审视。内容可能包含: 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对比: 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与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体现产业的相对重要性。 产业结构分析: 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各子行业(如半导体、软件、通信、计算机等)的构成比例及变化趋势,揭示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 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展示电子信息产业在不同地区(沿海、内陆、东中西部)的分布情况、发展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电子信息制造业: 这是年鉴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详细展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运行情况。内容将覆盖: 整体规模与增长: 重点关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等核心指标的年度变化及同比增幅。 产品产量与结构: 详细列出主要电子产品(如集成电路、服务器、计算机、手机、电视机、集成电路芯片、PCB板、电子元器件等)的产量数据,分析产品结构的变化和优化。 企业层面数据: 收集和整理重点电子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包括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以及区域性优势企业的相关统计信息。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深入分析电子制造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以及与技术进步相关的统计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 详细展示电子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新开工项目等,反映产业的扩张和升级能力。 对外贸易: 细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进出口情况,包括各类产品的进出口数量、金额、贸易差额,以及主要贸易伙伴。 效益分析: 评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成本费用、亏损情况等,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将得到重点呈现。内容包括: 行业规模与增长: 重点关注软件业务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行业增加值等指标,反映该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 业务领域构成: 分析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运维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不同业务领域的收入占比及增长情况。 企业主体分析: 统计各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数量、规模、营收能力,包括大型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等。 研发与创新: 披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方面的统计数据。 从业人员与结构: 统计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总数、受教育程度、专业结构等,体现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 区域分布: 分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和发展特点。 五、通信行业: 聚焦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运营服务,展示该行业的统计数据。内容可能包含: 通信设备制造: 产品产量: 如基站设备、通信终端(手机)、光通信设备等产量。 销售收入与利润: 重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经营数据。 通信运营服务: 业务收入: 电信业务总量、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业务收入。 用户规模: 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宽带用户等数量。 网络覆盖与发展: 如4G基站数量、互联网接入速率等。 投资: 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六、集成电路产业: 鉴于集成电路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战略地位,本年鉴将对此进行专项呈现。内容可能包括: 产业规模: 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封测等各环节的销售收入、增加值。 产量与消费: 关键集成电路产品的产量及国内市场消费情况。 企业情况: 主要集成电路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 对外贸易: 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研发与技术: 与集成电路研发、制造工艺相关的统计数据。 七、其他重点领域: 根据当年产业发展重点,年鉴可能还包含对以下领域的统计数据和分析: 显示器件产业: 如液晶面板、OLED面板的产量、销售等。 家用电器: 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销售情况。 数字视听产品: 智能电视、音响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电子元器件: 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分立器件等。 八、区域统计: 本部分将深入展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内容可能包括: 各地区产业规模: 各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就业人数等。 区域产业结构: 分析各地区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势领域。 区域投资情况: 各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区域对外贸易: 各地区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数据。 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发展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 九、行业统计概览与企业名录: 行业整体统计: 提供更细致的行业分类统计数据。 重点企业名录: 列出本年度纳入统计范围的重点电子信息企业名单,为读者提供进一步了解企业信息的线索。 使用价值与读者群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的读者群体广泛,其主要价值体现在: 政策制定者: 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扶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行业研究者: 为学术研究机构、咨询公司提供客观、翔实的原始数据和统计信息,支持产业发展研究和趋势预测。 企业经营者: 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发展方向,为企业战略规划、市场布局、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投资者: 为投资者评估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价值、风险和回报提供数据支持。 社会公众: 帮助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成就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总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以其全面的数据、严谨的统计、客观的分析,真实地记录了2015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轨迹。本书的出版,不仅是过去一年产业发展状况的系统总结,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深入研读,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面貌、内在规律及其发展前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产业政策的研究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中的信息对我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希望通过这份年鉴,能够深入理解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推出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影响。例如,年鉴中关于鼓励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能够帮助我评估政策的有效性。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体现政策导向的指标,比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变化、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以及在关键技术领域获得的政府支持等。此外,年鉴中关于区域政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统计数据,也让我得以观察不同地区在产业政策执行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和发展。这些信息对于我进行政策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无疑是宝贵的素材。

评分

这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可以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脉络的一份详实记录。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冰冷却又充满力量的数字,它们勾勒出产业的轮廓,反映了宏观的经济走向。我特别关注的是,2016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是如何保持增长韧性的。年鉴中详细的数据,比如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能够帮助我判断产业的景气度,以及哪些细分领域成为了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我能窥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与前几年相比,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所占的比重是否有显著提升?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年鉴提供的地区分布数据,也让我得以了解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特征,哪些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哪些地区正在崛起,这对于理解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电子信息产业的基层从业者,平日里接触到的更多是具体的产品和项目。这次有幸看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让我有机会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我所处的行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的价值在于,它将无数个体的努力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图景。我通过查看年鉴中关于不同产品类别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发展趋势的统计数据,能够更好地理解我所从事的领域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例如,我从事的是某个特定类型的电子元器件生产,我想了解2016年这个领域在全球和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增长速度如何,以及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把握市场机遇,调整自身的工作重点,甚至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要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不能绕过其核心产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窥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展现出的数据,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和创新能力。我注意到,年鉴中关于就业人数、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统计,能够反映出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以及人才结构的变迁。一个产业的繁荣,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此外,我还在年鉴中看到了关于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信息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充满好奇,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6》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智慧的凝练。我尤其欣赏年鉴中关于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统计。2016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我想知道这些前沿技术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研发投入的增长率、专利申请数量、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情况,这些指标都能够反映出产业的创新活力和未来潜力。更进一步,年鉴中关于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数据,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出口额的增长、进口额的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布局,都反映了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这些信息对于我理解产业的国际竞争格局,以及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