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与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与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智勇 著
图书标签:
  • 纳兰容若
  • 清诗词
  • 爱情诗
  • 古典文学
  • 情感
  • 人生
  • 诗词鉴赏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27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9978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5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爱情怀抱憧憬的人;在情中有所经历的人;喜欢纳兰性德诗词的人;文学爱好者

★ 纳兰容若,王国维推崇备至的词人,被其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纳兰的才华在于,将尘世难解的爱恨情仇,用深入骨髓的词藻,以及或深或浅的抒情写景,磨砺成直击人心的锋芒,将世间难以看破的“情”字剖开,让其中的笑或泪,都一一展现。

★ 作者痴迷于纳兰容若多年,潜心研读,在“天涯论坛”等网络平台连载阅读心得,广受读者喜爱。他将纳兰其人其诗与尘世的爱恨情仇相衔;其喜其悲,在文字间尽现。


内容简介

纳兰容若,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容若的词句饱含痴情与哀伤,和他传奇的一生相互交织、相互投射,长久以来被后人解读、追捧。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纳兰容若之词,他不拘于前人的理解,用清新优美的文字讲述了纳兰容若惆怅的一生,用真情解读他那纠缠着悲喜的情词,以及痴狂的爱情。

作者简介

薛智勇,中学高级教师。尤爱中国古典文学,多年潜心研读诗词,其读书笔记在“天涯论坛”等网络平台连载,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被多家文学网站转载。

精彩书评

网友 悠然:

我喜欢在花疏月朗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地读他的词,一个人在他的忧伤里忧伤,一个人在他的伤感里放纵自己内心的那份伤感。你的文字也让人亦是如此!


网友 兰馨儿:

相思,未晚。如此,甚好!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语,却足可以抚慰多少红尘之心。


网友 周慧:

人生,在路上,我们的灵魂,在路上。 ----如此喧嚣的人生,还有如此的静美的心情,难得!


目录

情之卷 如初见 001

人生若只如初见 002

一片伤心画不成 014

天上人间情一诺 021

瘦尽灯花又一宵 029

但是有情皆满愿 035

春情只到梨花薄 040

初之卷 故作羞 045

小立恨因谁 046

回头忍笑阶前立 055

背立盈盈故作羞 062

料应情尽, 还道有情无 070

劫之卷 又忆卿 079

枇杷花底校书人 080

惜花人去花无主 088

刚作愁时又忆卿 098

忆来何事最销魂 103

缘之卷·一相逢

109

蓦地一相逢 110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115

一往情深深几许 123

殇之卷 一双人 131

一生一代一双人 132

定与韩凭共一枝 139

十年踪迹十年心 148

此恨何时已 157

赢得更深哭一场 168

风雨消磨生死别 176

恋之卷 梨花影 181

一片幽情冷处浓 182

相看好处却无言 188

夕阳潜下小楼西 193

而今独伴梨花影 199

梦之卷 随逝水 205

聒碎乡心梦不成 206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214

暗忆欢期真似梦 219

半世浮萍随逝水 224

算来好景只如斯 230

不是人间富贵花 236

醉之卷 他生里 243

共君此夜须沉醉 244

谁道破愁须仗酒 256

凭君料理花间课 262

谁道飘零不可怜 26

月之卷 似当时 275

辛苦最怜天上月 276

月似当时, 人似当时否 282

又误心期到下弦 287

愁之卷 各自愁 297

一种烟波各自愁 298

一般易到伤心处 303

一事伤心君落魄 311

睡起欲写两眉愁 319

独自闲行独自吟 323

嫩寒无赖罗衣薄 329

错之卷 当时错 337

而今才道当时错 338

多情自古原多病 349

遍翻眉谱只寻常 355

我是人间惆怅客 363

当时只道是寻常 369

后记

诗意地活着 375


精彩书摘

但是有情皆满愿

谁人能够跨越这隔世的忧伤,

倾心一场,终成殇。

月下花无语,西风独自凉,

谁欠谁一段,返生香。

浣溪沙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佛经云:“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一切皆虚空。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若是有情皆遂愿,世间哪

得相思味。如此多少有些自我解嘲的一句,道出了相思的无奈,道出了

爱而未得的感慨。似秦少游的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相遇后的别离,自我安慰般的无奈。

纳兰袭用了王次回的诗句。次回有诗说,“但是有情皆满愿,妙莲

花说不荒唐”。王次回似比纳兰更参透世间情事,字句中透露着浓浓的

佛意。

纳兰的这首《浣溪沙》,词句之间也是多有佛意。纳兰原本对佛学

就多有涉猎,自幼学习书法,曾临摹赵孟頫手书的《法华经》。《法华经》

全称《妙法莲华经》。自卢氏去世后,纳兰便生趣渐消,此后其词作中

开始流露出一种向佛的倾向,词中佛之意象也渐渐增多。

词境即心境,词心即我心。纳兰生于华阀,性本忧郁,情近乎悲。

梁启超称之“古之伤心者,别有怀抱”,应是一语道破纳兰心结。纳兰

亦自言,“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低落的心绪诉诸

词端,生成凄婉幽怨的凄美之境。陈其年用“哀感顽艳”四个字来概括

纳兰词的意境,尤为精当。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的词,惹人心痛,似那南国的红豆,生而为相思。纳兰的词,

独为多情人而吟咏,读来教人心有所感。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纳兰

的寂寞?

多情之人皆寂寞。纳兰半生沉湎于相思,一生独自品味孤独。在一

首《金缕曲》中,纳兰便发出了“料也觉,人间无味”的叹息。这一叹,

便耗尽了余生。

康熙十六年(1677)是纳兰人生重要的拐点,也是纳兰词风的转折

点。这一年的五月三十日,爱妻卢氏去世,纳兰迟迟不忍将其下葬,灵

柩停在双林禅院一年有余。其间,纳兰常流连于此,夜宿双林禅院,且

作有两首《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天

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由此而后,纳兰便偶有一些词作,

充满佛家色彩。

纳兰词集初刊之时,纳兰正是年少风流、意气风发之时。纳兰用北

朝独孤信的典故,欲学那独孤信,一派侧帽风流,给自己的词集取名为

《侧帽词》,引得家家争唱。后顾贞观将其词重新刊印,更名为《饮水

词》,取《五灯会元》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

此时,纳兰已心意渐冷,与尘世已渐隔绝,似有红尘看破之意。

顾贞观在《纳兰词? 原序》中这样说道:“容若天姿超逸,悠然尘外,

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悽

惋而后喜悦。”“如听中宵梵呗”,也是佛意明显。

中国古代文人,雅好佛学者众多。然如纳兰,身为满族贵胄,入关

不久,年少成名,任职清要,却也对佛学情有独钟者,实为少见,值得

玩味。

纳兰后来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楞伽山人。此号来自大乘佛教《楞

伽经》,唐代诗人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深受此经影响。梁佩兰

悼纳兰的挽诗道:“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

纳兰看尽人间悲喜种种,心生红尘厌倦。厌世,缘于爱之深切。向佛,

只因情缘难了。

纳兰此词,佛意浓厚。“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等

皆为佛语。

“慈云”一词是佛家语,在佛经里很常见。因为佛家称佛的慈悲如

大云覆盖世界,容若用在此处,代指佛祖。

“稽首”是一种跪拜礼,属“三叩九拜”的“九拜”之一,从周代

就有了,《周礼》中便有记载。

“返生香”之典,乃取返生还魂之意。《海内十洲记》载:聚窟洲

有一座神鸟山,山上有返魂树,如果砍下这种树的树根和树心,在玉釜

里煮成汁,煎成丸,就成了所谓的惊精香,也叫返生香。埋在地下的死

者一闻到它的香气就会复活,复活之后便再也不会死去。

“妙莲花”,指的是《妙法莲华经》。“花”通“华”,汉字里本

来没有“花”字,“花”是后起的俗字。

佛家谓,“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称佛名号能“破除

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又云《妙法莲华经》“能大饶益,

一切众生,充满其志”。

纳兰与卢氏三载情缘,一朝断绝。死者已矣,生者悲不自禁,遂生

痴想。他曾不止一次祈求佛主,使亡妻还魂。也曾在篆烟残烛之中,忍

泪推详佛经。然而,无论他多么虔诚,终是无法如愿,徒惹愁肠百转。

情到绝时,便生痴想。纵无情处,亦是多情。

满纸佛音,却不为大彻大悟。痴于情中,寄望还魂,盼后身之缘,

终难满愿,却仍眷眷于此。

正是这眷眷不忘的深情,构架了纳兰词的风骨。

无人可以真正看破红尘,所谓看破,逃避而已。一心向佛,也只是

一种逃离,一次自我的救赎,心中那一丝光亮却永远没有熄灭。

佛念不惹尘间事,一花一木总关情。淡淡轻愁如烟,悠悠红尘相思,

断不了的是尘世情缘。

情非所愿,空惹思量。心空无物,唯情难忘。

谁人能够跨越这隔世的忧伤,倾心一场,终成殇。

月下花无语,西风独自凉,谁欠谁一段,返生香。


前言/序言

此一生,与谁初见

我喜欢,夜深时,一个人的独处。

夜色阑珊,独自一人,展开书卷,掬一捧月光入杯,饮一片澄明入心。此刻,我心柔软,一颗心归于安然。

此一生,可有一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有一人,与你共享这称意相宜的寻常风月?

此一生,可有一人,与你遥遥相望,心灵相伴?可有一人,与你许下一世清浅,得半生安然?

此一生,谁与谁擦肩,谁与谁初见?

走过,懂得,无须苛求。有一人懂你,足矣。

不舍的,未必是情深不移。

放下的,未必是情浅缘悭。

爱过,醒悟。爱,原来是一种错,一场悲喜交错。

莫轻许诺言,莫轻言别离。他生缘,凭谁记?

错过,懂得。爱,只在一念之间。

谁能守住一颗宁静之心,不为惊扰?去寻一方心灵的安放之所,孤独终老?谁能放下执念,只求两心相牵,共度流年?

人,本该诗意地活着。

当我们衣食无忧,便以为可以随遇而安,一无所求。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恰恰是诗意生存的空间。精神的缺失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

我们缺失的,不是写诗填词的技巧,而是品读吟诵的情怀。

你是否因一首诗而感动?

你是否一个人静静地对着书卷而穿越了空间?

情是诗歌的生命,唯有用真情去品味,方能领悟诗人的情感。

浅吟低唱的词句,跨越时空的阻隔,投射到后世悲哀的轮回中。

世事如落花,我心自空明。

夜阑,人静。借一缕月光,展一卷书,吟一首诗,填一阕词,酌一杯酒。掩卷,我心安然。

有诗,有酒,足以慰平生。



《诗意栖居: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命哲学》 引言:寻觅隐逸的精神疆域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它们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怀、体悟生命哲学的空间容器。这本《诗意栖居: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命哲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寻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到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背后,所蕴含的深邃生命哲学与审美旨趣。我们不关注那些华丽的园林史料或技术细节,而是着重于解析园林作为一种“心灵景观”所承载的东方智慧。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园林选址的玄机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从一开始就遵循着道家“道法自然”的宇宙观。选址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对天地气机、风水脉络的精妙把握。本章将探讨古代文人在选择园址时,如何洞察山川的走向、水流的形态,以求得“藏风聚气”的理想境界。 山水秩序的模拟: 园林如何以有限的空间,构建出无限的江山气象?我们将分析苏州园林中“小中见大”的手法,如何将崇山峻岭、江湖烟波浓缩于一方天地。这是一种对宇宙秩序的微观再现,体现了古人将自我融入自然秩序的渴望。 阴阳五行的空间布局: 园林中的建筑、水体、植物配置,无不暗含阴阳平衡的理念。阳刚的假山与柔美的池水,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这种对立统一的结构,映射了古代哲人对生命平衡状态的追求。 第二章:移步换景的生命体验——空间序列的叙事性 古典园林并非一览无余的平面画卷,而是一部需要时间来阅读的立体长诗。其核心魅力在于“移步换景”的空间序列设计,这恰恰对应了生命在不同阶段、不同心境下对世界的认知变化。 “藏”与“露”的辩证法: 园林中曲折的回廊、半掩的漏窗、忽隐忽现的山体,构成了“藏”的艺术。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制造了悬念与期待感,正如人生中不断的探索与发现。只有经历“藏”,才能更好地体会“露”——豁然开朗时的心境。 意境的构建与心灵的投射: 每一处景致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涵,如“曲水流觞”的雅集,“疏影横斜”的清幽。读者将被引导去思考,这些场景是如何成为文人心灵的投射地,承载了他们对功名、隐逸、友情的复杂情感。 第三章:石头与水:永恒与流变的哲学载体 在园林艺术中,石头与水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两大基本元素,它们分别象征着永恒的坚固与瞬间的变幻,是生命哲学最直观的物化形态。 太湖石的“丑拙之美”: 假山的堆叠艺术,尤其是对嶙峋怪石的选择与布局,展现了对“不完美”的欣赏。这些被视为“丑”的石头,因其独特的肌理和姿态,被赋予了超越世俗的生命力。这暗示着对生命中坎坷与磨砺的接纳。 水的“至柔至刚”: 无论是平静如镜的池塘,还是潺潺流淌的溪涧,水体以其包容性、灵活性,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处世之道。水在园中扮演着连接者、洗涤者的角色,是生命能量流动的象征。 第四章:植物的语言——季节流转中的生命周期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并非简单的装饰,它们是时间的标记,是生命循环的缩影。本章重点解读植物选择背后的文化含义。 四季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探究梅、兰、竹、菊“四君子”如何在园中占据核心地位,它们代表了君子在逆境中坚守气节的理想人格。同时,对不同季节花卉的布置,体现了古人对韶光易逝的敏感,以及珍惜当下生命瞬间的哲思。 “物我两忘”的境界: 优秀的园林设计,能让观者在欣赏植物的勃发与凋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园林成为一个媒介,引导人们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融入到宏大的自然生命律动之中。 结语:园林,一座永不关闭的精神庇护所 中国古典园林,本质上是一处精神上的“桃花源”。它以精巧的设计,构建了一个对抗喧嚣尘世、回归本真的理想空间。阅读此书,便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园林意境的体悟,重塑内心的秩序与宁静,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之地。园林教给我们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感知无限的哲学意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带着淡淡忧伤的文字情有独钟,而纳兰容若的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人物。它并没有直接罗列他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对词句的深入解读,勾勒出他情感世界的轮廓。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词语意境的剖析,那些看似简单的字句,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令人惊叹的光彩。它让我明白了,为何“人生若只如初见”能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为何“赌书消得泼茶香”能成为一种永恒的浪漫。书中关于纳兰容若与他生命中重要女性的情感描写,也让我深思。那种爱而不得的痛苦,那种相思入骨的煎熬,都随着文字的流淌,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纳兰容若的词,更是关于他这个人,关于他那颗敏感而炽热的心。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纳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纳兰。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关于情感的慰藉,也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花似锦又暗藏悲伤的年代。序章里的诗句,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注入心田,带来了那个风流才子的气息。我并非历史专家,对纳兰容若的生平也所知甚少,但那些流传千古的词句,却早已在他不羁的笔触下,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研究,它更像是一次温柔的邀约,邀请读者一同走进纳兰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他年少时的轻狂与热烈,也体会到了他中年后的沉郁与无奈。那种对爱情的执着,对生命的眷恋,以及对命运的无奈,都仿佛透过文字,化作鲜活的影像,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际遇,塑造了纳兰容若如此独特的气质?是那宫廷的禁锢,还是那无疾而终的爱情?亦或是他短暂却绚烂的人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词句背后的故事,去感受那位“家家尽说江南好,能饮一杯无”的贵族公子,为何会写出如此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本书已经让我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共鸣,仿佛在诉说着我们共同的情感,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生命短暂却美好的瞬间。

评分

最近在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并没有给我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而是带来一种“嗯,我懂了”的释然。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对纳兰容若的词句信手拈来,却又不失其精妙之处。他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者贬低纳兰,而是以一种近乎平实的态度,去展现纳兰词中的情与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词语背后文化背景的阐述,这让我更能理解纳兰词中所蕴含的时代气息和文人情怀。虽然我对于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有限,但这本书却能让我轻松地沉浸其中,感受到词句的美妙。它让我明白,纳兰容若并非仅仅是那个“误落凡尘的天使”,他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迷茫。这本书让我对纳兰容若这个人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也对他的词有了更深的感悟。阅读的过程,也仿佛是我自己的一次情感梳理,在感受纳兰的情感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过往。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不像许多传记那样,将人物的一生事迹一一列举,而是通过对纳兰容若词作的细致解读,去探寻他内心深处的秘密。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纳兰的才情,也读出了他的孤独。那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似quetty时”的无奈,那种“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沾巾”的落寞,都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我心中回荡。书中关于纳兰容若的爱情观的探讨,也让我颇受启发。他对于爱情的纯粹和执着,在那个年代,显得尤为可贵。即使面对分离和遗憾,他也从未放弃过心中的那份美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另一种模样,它不一定需要圆满,却可以成为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关于情感的共鸣,也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书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这本书正是如此。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用一种温婉而深沉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纳兰容若的世界。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纳兰的词,更是在解读纳兰的灵魂。那些诗句,在他笔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情感,是对人生、对爱情、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我从书中感受到了纳兰的才华横溢,也看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他就像一位在繁华都市中,却永远怀揣着一颗质朴心灵的年轻人,他的诗词,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呐喊,也是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情”这个字,它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生命中最真挚、最深刻的体验。我从书中得到了许多关于情感的启示,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