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詞與情

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詞與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薛智勇 著
圖書標籤:
  • 納蘭容若
  • 清詩詞
  • 愛情詩
  • 古典文學
  • 情感
  • 人生
  • 詩詞鑒賞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01027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69978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5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愛情懷抱憧憬的人;在情中有所經曆的人;喜歡納蘭性德詩詞的人;文學愛好者

★ 納蘭容若,王國維推崇備至的詞人,被其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 納蘭的纔華在於,將塵世難解的愛恨情仇,用深入骨髓的詞藻,以及或深或淺的抒情寫景,磨礪成直擊人心的鋒芒,將世間難以看破的“情”字剖開,讓其中的笑或淚,都一一展現。

★ 作者癡迷於納蘭容若多年,潛心研讀,在“天涯論壇”等網絡平颱連載閱讀心得,廣受讀者喜愛。他將納蘭其人其詩與塵世的愛恨情仇相銜;其喜其悲,在文字間盡現。


內容簡介

納蘭容若,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容若的詞句飽含癡情與哀傷,和他傳奇的一生相互交織、相互投射,長久以來被後人解讀、追捧。作者多年潛心研究納蘭容若之詞,他不拘於前人的理解,用清新優美的文字講述瞭納蘭容若惆悵的一生,用真情解讀他那糾纏著悲喜的情詞,以及癡狂的愛情。

作者簡介

薛智勇,中學高級教師。尤愛中國古典文學,多年潛心研讀詩詞,其讀書筆記在“天涯論壇”等網絡平颱連載,受到廣大讀者喜愛,被多傢文學網站轉載。

精彩書評

網友 悠然:

我喜歡在花疏月朗的夜晚,一個人靜靜地讀他的詞,一個人在他的憂傷裏憂傷,一個人在他的傷感裏放縱自己內心的那份傷感。你的文字也讓人亦是如此!


網友 蘭馨兒:

相思,未晚。如此,甚好!這樣一句簡短的話語,卻足可以撫慰多少紅塵之心。


網友 周慧:

人生,在路上,我們的靈魂,在路上。 ----如此喧囂的人生,還有如此的靜美的心情,難得!


目錄

情之捲 如初見 001

人生若隻如初見 002

一片傷心畫不成 014

天上人間情一諾 021

瘦盡燈花又一宵 029

但是有情皆滿願 035

春情隻到梨花薄 040

初之捲 故作羞 045

小立恨因誰 046

迴頭忍笑階前立 055

背立盈盈故作羞 062

料應情盡, 還道有情無 070

劫之捲 又憶卿 079

枇杷花底校書人 080

惜花人去花無主 088

剛作愁時又憶卿 098

憶來何事最銷魂 103

緣之捲·一相逢

109

驀地一相逢 110

西風多少恨, 吹不散眉彎 115

一往情深深幾許 123

殤之捲 一雙人 131

一生一代一雙人 132

定與韓憑共一枝 139

十年蹤跡十年心 148

此恨何時已 157

贏得更深哭一場 168

風雨消磨生死彆 176

戀之捲 梨花影 181

一片幽情冷處濃 182

相看好處卻無言 188

夕陽潛下小樓西 193

而今獨伴梨花影 199

夢之捲 隨逝水 205

聒碎鄉心夢不成 206

不為登高, 隻覺魂銷 214

暗憶歡期真似夢 219

半世浮萍隨逝水 224

算來好景隻如斯 230

不是人間富貴花 236

醉之捲 他生裏 243

共君此夜須沉醉 244

誰道破愁須仗酒 256

憑君料理花間課 262

誰道飄零不可憐 26

月之捲 似當時 275

辛苦最憐天上月 276

月似當時, 人似當時否 282

又誤心期到下弦 287

愁之捲 各自愁 297

一種煙波各自愁 298

一般易到傷心處 303

一事傷心君落魄 311

睡起欲寫兩眉愁 319

獨自閑行獨自吟 323

嫩寒無賴羅衣薄 329

錯之捲 當時錯 337

而今纔道當時錯 338

多情自古原多病 349

遍翻眉譜隻尋常 355

我是人間惆悵客 363

當時隻道是尋常 369

後記

詩意地活著 375


精彩書摘

但是有情皆滿願

誰人能夠跨越這隔世的憂傷,

傾心一場,終成殤。

月下花無語,西風獨自涼,

誰欠誰一段,返生香。

浣溪沙

拋卻無端恨轉長,慈雲稽首返生香。妙蓮花說試推詳。

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殘燭並迴腸。

佛經雲:“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世間萬相,皆由心生,一切皆虛空。

“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若是有情皆遂願,世間哪

得相思味。如此多少有些自我解嘲的一句,道齣瞭相思的無奈,道齣瞭

愛而未得的感慨。似秦少遊的那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

暮”,相遇後的彆離,自我安慰般的無奈。

納蘭襲用瞭王次迴的詩句。次迴有詩說,“但是有情皆滿願,妙蓮

花說不荒唐”。王次迴似比納蘭更參透世間情事,字句中透露著濃濃的

佛意。

納蘭的這首《浣溪沙》,詞句之間也是多有佛意。納蘭原本對佛學

就多有涉獵,自幼學習書法,曾臨摹趙孟頫手書的《法華經》。《法華經》

全稱《妙法蓮華經》。自盧氏去世後,納蘭便生趣漸消,此後其詞作中

開始流露齣一種嚮佛的傾嚮,詞中佛之意象也漸漸增多。

詞境即心境,詞心即我心。納蘭生於華閥,性本憂鬱,情近乎悲。

梁啓超稱之“古之傷心者,彆有懷抱”,應是一語道破納蘭心結。納蘭

亦自言,“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低落的心緒訴諸

詞端,生成淒婉幽怨的淒美之境。陳其年用“哀感頑艷”四個字來概括

納蘭詞的意境,尤為精當。

傢傢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的詞,惹人心痛,似那南國的紅豆,生而為相思。納蘭的詞,

獨為多情人而吟詠,讀來教人心有所感。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納蘭

的寂寞?

多情之人皆寂寞。納蘭半生沉湎於相思,一生獨自品味孤獨。在一

首《金縷麯》中,納蘭便發齣瞭“料也覺,人間無味”的嘆息。這一嘆,

便耗盡瞭餘生。

康熙十六年(1677)是納蘭人生重要的拐點,也是納蘭詞風的轉摺

點。這一年的五月三十日,愛妻盧氏去世,納蘭遲遲不忍將其下葬,靈

柩停在雙林禪院一年有餘。其間,納蘭常流連於此,夜宿雙林禪院,且

作有兩首《憶江南? 宿雙林禪院有感》。“心灰盡,有發未全僧”,“天

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淒迷”,由此而後,納蘭便偶有一些詞作,

充滿佛傢色彩。

納蘭詞集初刊之時,納蘭正是年少風流、意氣風發之時。納蘭用北

朝獨孤信的典故,欲學那獨孤信,一派側帽風流,給自己的詞集取名為

《側帽詞》,引得傢傢爭唱。後顧貞觀將其詞重新刊印,更名為《飲水

詞》,取《五燈會元》道明禪師答盧行者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之意。

此時,納蘭已心意漸冷,與塵世已漸隔絕,似有紅塵看破之意。

顧貞觀在《納蘭詞? 原序》中這樣說道:“容若天姿超逸,悠然塵外,

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清淒,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悽

惋而後喜悅。”“如聽中宵梵唄”,也是佛意明顯。

中國古代文人,雅好佛學者眾多。然如納蘭,身為滿族貴胄,入關

不久,年少成名,任職清要,卻也對佛學情有獨鍾者,實為少見,值得

玩味。

納蘭後來還給自己取瞭一個號,叫楞伽山人。此號來自大乘佛教《楞

伽經》,唐代詩人王維、白居易、劉禹锡等人都深受此經影響。梁佩蘭

悼納蘭的挽詩道:“佛說楞伽好,年來自署名。幾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

納蘭看盡人間悲喜種種,心生紅塵厭倦。厭世,緣於愛之深切。嚮佛,

隻因情緣難瞭。

納蘭此詞,佛意濃厚。“慈雲”“稽首”“返生香”“妙蓮花”等

皆為佛語。

“慈雲”一詞是佛傢語,在佛經裏很常見。因為佛傢稱佛的慈悲如

大雲覆蓋世界,容若用在此處,代指佛祖。

“稽首”是一種跪拜禮,屬“三叩九拜”的“九拜”之一,從周代

就有瞭,《周禮》中便有記載。

“返生香”之典,乃取返生還魂之意。《海內十洲記》載:聚窟洲

有一座神鳥山,山上有返魂樹,如果砍下這種樹的樹根和樹心,在玉釜

裏煮成汁,煎成丸,就成瞭所謂的驚精香,也叫返生香。埋在地下的死

者一聞到它的香氣就會復活,復活之後便再也不會死去。

“妙蓮花”,指的是《妙法蓮華經》。“花”通“華”,漢字裏本

來沒有“花”字,“花”是後起的俗字。

佛傢謂,“如來慈心,如彼大雲,蔭注世界”。稱佛名號能“破除

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誌願”。又雲《妙法蓮華經》“能大饒益,

一切眾生,充滿其誌”。

納蘭與盧氏三載情緣,一朝斷絕。死者已矣,生者悲不自禁,遂生

癡想。他曾不止一次祈求佛主,使亡妻還魂。也曾在篆煙殘燭之中,忍

淚推詳佛經。然而,無論他多麼虔誠,終是無法如願,徒惹愁腸百轉。

情到絕時,便生癡想。縱無情處,亦是多情。

滿紙佛音,卻不為大徹大悟。癡於情中,寄望還魂,盼後身之緣,

終難滿願,卻仍眷眷於此。

正是這眷眷不忘的深情,構架瞭納蘭詞的風骨。

無人可以真正看破紅塵,所謂看破,逃避而已。一心嚮佛,也隻是

一種逃離,一次自我的救贖,心中那一絲光亮卻永遠沒有熄滅。

佛念不惹塵間事,一花一木總關情。淡淡輕愁如煙,悠悠紅塵相思,

斷不瞭的是塵世情緣。

情非所願,空惹思量。心空無物,唯情難忘。

誰人能夠跨越這隔世的憂傷,傾心一場,終成殤。

月下花無語,西風獨自涼,誰欠誰一段,返生香。


前言/序言

此一生,與誰初見

我喜歡,夜深時,一個人的獨處。

夜色闌珊,獨自一人,展開書捲,掬一捧月光入杯,飲一片澄明入心。此刻,我心柔軟,一顆心歸於安然。

此一生,可有一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有一人,與你共享這稱意相宜的尋常風月?

此一生,可有一人,與你遙遙相望,心靈相伴?可有一人,與你許下一世清淺,得半生安然?

此一生,誰與誰擦肩,誰與誰初見?

走過,懂得,無須苛求。有一人懂你,足矣。

不捨的,未必是情深不移。

放下的,未必是情淺緣慳。

愛過,醒悟。愛,原來是一種錯,一場悲喜交錯。

莫輕許諾言,莫輕言彆離。他生緣,憑誰記?

錯過,懂得。愛,隻在一念之間。

誰能守住一顆寜靜之心,不為驚擾?去尋一方心靈的安放之所,孤獨終老?誰能放下執念,隻求兩心相牽,共度流年?

人,本該詩意地活著。

當我們衣食無憂,便以為可以隨遇而安,一無所求。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缺少的,恰恰是詩意生存的空間。精神的缺失比物質的匱乏更可怕。

我們缺失的,不是寫詩填詞的技巧,而是品讀吟誦的情懷。

你是否因一首詩而感動?

你是否一個人靜靜地對著書捲而穿越瞭空間?

情是詩歌的生命,唯有用真情去品味,方能領悟詩人的情感。

淺吟低唱的詞句,跨越時空的阻隔,投射到後世悲哀的輪迴中。

世事如落花,我心自空明。

夜闌,人靜。藉一縷月光,展一捲書,吟一首詩,填一闋詞,酌一杯酒。掩捲,我心安然。

有詩,有酒,足以慰平生。



《詩意棲居: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生命哲學》 引言:尋覓隱逸的精神疆域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是建築藝術的瑰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它們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懷、體悟生命哲學的空間容器。這本《詩意棲居: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生命哲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尋中國古典園林從選址布局到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背後,所蘊含的深邃生命哲學與審美旨趣。我們不關注那些華麗的園林史料或技術細節,而是著重於解析園林作為一種“心靈景觀”所承載的東方智慧。 第一章: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園林選址的玄機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從一開始就遵循著道傢“道法自然”的宇宙觀。選址並非隨心所欲,而是對天地氣機、風水脈絡的精妙把握。本章將探討古代文人在選擇園址時,如何洞察山川的走嚮、水流的形態,以求得“藏風聚氣”的理想境界。 山水秩序的模擬: 園林如何以有限的空間,構建齣無限的江山氣象?我們將分析蘇州園林中“小中見大”的手法,如何將崇山峻嶺、江湖煙波濃縮於一方天地。這是一種對宇宙秩序的微觀再現,體現瞭古人將自我融入自然秩序的渴望。 陰陽五行的空間布局: 園林中的建築、水體、植物配置,無不暗含陰陽平衡的理念。陽剛的假山與柔美的池水,動靜結閤,剛柔並濟。這種對立統一的結構,映射瞭古代哲人對生命平衡狀態的追求。 第二章:移步換景的生命體驗——空間序列的敘事性 古典園林並非一覽無餘的平麵畫捲,而是一部需要時間來閱讀的立體長詩。其核心魅力在於“移步換景”的空間序列設計,這恰恰對應瞭生命在不同階段、不同心境下對世界的認知變化。 “藏”與“露”的辯證法: 園林中麯摺的迴廊、半掩的漏窗、忽隱忽現的山體,構成瞭“藏”的藝術。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製造瞭懸念與期待感,正如人生中不斷的探索與發現。隻有經曆“藏”,纔能更好地體會“露”——豁然開朗時的心境。 意境的構建與心靈的投射: 每一處景緻都被賦予瞭特定的文化意涵,如“麯水流觴”的雅集,“疏影橫斜”的清幽。讀者將被引導去思考,這些場景是如何成為文人心靈的投射地,承載瞭他們對功名、隱逸、友情的復雜情感。 第三章:石頭與水:永恒與流變的哲學載體 在園林藝術中,石頭與水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兩大基本元素,它們分彆象徵著永恒的堅固與瞬間的變幻,是生命哲學最直觀的物化形態。 太湖石的“醜拙之美”: 假山的堆疊藝術,尤其是對嶙峋怪石的選擇與布局,展現瞭對“不完美”的欣賞。這些被視為“醜”的石頭,因其獨特的肌理和姿態,被賦予瞭超越世俗的生命力。這暗示著對生命中坎坷與磨礪的接納。 水的“至柔至剛”: 無論是平靜如鏡的池塘,還是潺潺流淌的溪澗,水體以其包容性、靈活性,體現瞭“上善若水”的處世之道。水在園中扮演著連接者、洗滌者的角色,是生命能量流動的象徵。 第四章:植物的語言——季節流轉中的生命周期 園林中的花草樹木並非簡單的裝飾,它們是時間的標記,是生命循環的縮影。本章重點解讀植物選擇背後的文化含義。 四季的更迭與生命的循環: 探究梅、蘭、竹、菊“四君子”如何在園中占據核心地位,它們代錶瞭君子在逆境中堅守氣節的理想人格。同時,對不同季節花卉的布置,體現瞭古人對韶光易逝的敏感,以及珍惜當下生命瞬間的哲思。 “物我兩忘”的境界: 優秀的園林設計,能讓觀者在欣賞植物的勃發與凋零中,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園林成為一個媒介,引導人們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融入到宏大的自然生命律動之中。 結語:園林,一座永不關閉的精神庇護所 中國古典園林,本質上是一處精神上的“桃花源”。它以精巧的設計,構建瞭一個對抗喧囂塵世、迴歸本真的理想空間。閱讀此書,便是學習如何通過對園林意境的體悟,重塑內心的秩序與寜靜,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意棲居之地。園林教給我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感知無限的哲學意蘊。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彆樣的閱讀體驗。它不像許多傳記那樣,將人物的一生事跡一一列舉,而是通過對納蘭容若詞作的細緻解讀,去探尋他內心深處的秘密。我從字裏行間,讀齣瞭納蘭的纔情,也讀齣瞭他的孤獨。那種“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似quetty時”的無奈,那種“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沾巾”的落寞,都隨著作者的筆觸,在我心中迴蕩。書中關於納蘭容若的愛情觀的探討,也讓我頗受啓發。他對於愛情的純粹和執著,在那個年代,顯得尤為可貴。即使麵對分離和遺憾,他也從未放棄過心中的那份美好。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愛情的另一種模樣,它不一定需要圓滿,卻可以成為生命中最動人的風景。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許多關於情感的共鳴,也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

評分

翻開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繁花似錦又暗藏悲傷的年代。序章裏的詩句,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注入心田,帶來瞭那個風流纔子的氣息。我並非曆史專傢,對納蘭容若的生平也所知甚少,但那些流傳韆古的詞句,卻早已在他不羈的筆觸下,烙印在我的腦海裏。這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研究,它更像是一次溫柔的邀約,邀請讀者一同走進納蘭的內心世界。字裏行間,我感受到瞭他年少時的輕狂與熱烈,也體會到瞭他中年後的沉鬱與無奈。那種對愛情的執著,對生命的眷戀,以及對命運的無奈,都仿佛透過文字,化作鮮活的影像,在我眼前徐徐展開。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際遇,塑造瞭納蘭容若如此獨特的氣質?是那宮廷的禁錮,還是那無疾而終的愛情?亦或是他短暫卻絢爛的人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去探尋那些隱藏在詞句背後的故事,去感受那位“傢傢盡說江南好,能飲一杯無”的貴族公子,為何會寫齣如此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本書已經讓我感受到一種深邃的共鳴,仿佛在訴說著我們共同的情感,那些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生命短暫卻美好的瞬間。

評分

我一直覺得,好的書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情感。這本書正是如此。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用一種溫婉而深沉的筆觸,帶領讀者走進納蘭容若的世界。我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在介紹納蘭的詞,更是在解讀納蘭的靈魂。那些詩句,在他筆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情感,是對人生、對愛情、對命運的深刻思考。我從書中感受到瞭納蘭的纔華橫溢,也看到瞭他內心的掙紮與痛苦。他就像一位在繁華都市中,卻永遠懷揣著一顆質樸心靈的年輕人,他的詩詞,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呐喊,也是他對美好事物的眷戀。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情”這個字,它不僅僅是風花雪月,更是生命中最真摯、最深刻的體驗。我從書中得到瞭許多關於情感的啓示,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愛,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帶著淡淡憂傷的文字情有獨鍾,而納蘭容若的詞,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近這位傳奇人物。它並沒有直接羅列他的生平事跡,而是通過對詞句的深入解讀,勾勒齣他情感世界的輪廓。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詞語意境的剖析,那些看似簡單的字句,在作者的筆下,卻煥發齣令人驚嘆的光彩。它讓我明白瞭,為何“人生若隻如初見”能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白月光,為何“賭書消得潑茶香”能成為一種永恒的浪漫。書中關於納蘭容若與他生命中重要女性的情感描寫,也讓我深思。那種愛而不得的痛苦,那種相思入骨的煎熬,都隨著文字的流淌,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納蘭容若的詞,更是關於他這個人,關於他那顆敏感而熾熱的心。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納蘭,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納蘭。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許多關於情感的慰藉,也對愛情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最近在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並沒有給我那種“啊,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而是帶來一種“嗯,我懂瞭”的釋然。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對納蘭容若的詞句信手拈來,卻又不失其精妙之處。他並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者貶低納蘭,而是以一種近乎平實的態度,去展現納蘭詞中的情與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詞語背後文化背景的闡述,這讓我更能理解納蘭詞中所蘊含的時代氣息和文人情懷。雖然我對於古代詩詞的鑒賞能力有限,但這本書卻能讓我輕鬆地沉浸其中,感受到詞句的美妙。它讓我明白,納蘭容若並非僅僅是那個“誤落凡塵的天使”,他也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著對生活的熱愛與迷茫。這本書讓我對納蘭容若這個人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也對他的詞有瞭更深的感悟。閱讀的過程,也仿佛是我自己的一次情感梳理,在感受納蘭的情感時,也反思瞭自己的過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