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2014)

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20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萬勇 著
圖書標籤:
  • 知識産權
  • 美國法律
  • 案例分析
  • 法律評論
  • 科技法律
  • 伯剋利
  • 年度評論
  • 2014
  • 法律研究
  • 知識産權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知識産權齣版社
ISBN:978751305223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1747
包裝:精裝
叢書名: 知識産權經典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2
字數:36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2014)》內容簡介:本書為美國*具影響力的知識産權案例年度評論《伯剋利科技與法律年度評論(2014)》的中文版。全書由伯剋利科技與法律中心選取年度在美國*具影響力的知識産權案件進行分析、評論,展現瞭美國法學傢和法官對*前沿的司法判例、*先進的司法技術、*熱點的理論研究成果和成熟經驗,是一本從學說到判例、從理論到實踐的著作,同時也是國內從多角度瞭解美國知識産權司法判例的專業參考書。

作者簡介

  萬勇,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助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知識産權法、競爭法與稅法研究所訪問學者,美國加州大學黑斯汀分校法學院訪問教授。齣版譯著三部,發錶論文十餘篇,其中被SSCI收錄四篇。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德國馬剋斯-普朗剋協會資助項目等課題。

目錄

挪用:Cariou訴Prince案與閤理使用中情境轉化性的考量
喬納森·弗朗西斯(Jonathan Francis)著
薑旻 張潔 譯 萬勇 校
首次銷售的一攤渾水:伴隨KIRTSAENG訴JOHN WILEY & SONS公司一案的價格歧視和下遊控製
S祖賓·高塔姆(S Zubin Gautam)著
曹湘芹 張永徵 譯 萬勇 校
新十年的新規則
——版權局反規避規則製定之完善
馬剋·格雷(Mark Gray)著
耿瑞寜 楊文傑 譯 萬勇 譚洋 校
美聯社訴融文案:閤理使用、變化中的新聞行業以及司法自由裁量權與習慣的影響
羅瑟琳·簡·申瓦爾德(Rosalind Jane Schonwald)著
何妍 硃曄 譯 萬勇 李蕾 校
知識産權所有人可否想做就做?對耐剋公司不起訴契約效力的分析
米薩·K�卑�瑞茲(Misa K�� Eiritz)著
劉蓁蓁 蔡夢琦 譯 李蕾 校
無事生非:ICANN的新通用頂級域名
丹妮拉·米歇爾·斯賓塞(Daniela Michele Spencer)著
潘廣宇 韓曉燕 戴忞 譯 萬勇 溫琪丹 校
美國分子病理學協會訴Myriad基因公司案——對自然産物理論的修正
塔普·英格拉姆(Tup Ingram)著
郭耀森 楊德森 王興強 譯 萬勇 譚洋 校
違反RAND與達至閤理:微軟訴摩托羅拉與標準必要專利訴訟
卡桑德拉·馬爾多納多(Kassandra Maldonado)著
周晨黠 曾哲 李先騰 譯 萬勇 校
鮑曼訴孟山都公司案:鮑曼、生産者與最終用戶
塔貝莎·瑪麗·佩威(Tabetha Marie Peavey)著
金潔 張娜 劉玉濤 譯 萬勇 校
許可費損害賠償:閤理許可費損害賠償綜述
楊澤林(Zelin Yang)著
車心怡 李天虹 張涵 孫玉貝 譯 萬勇 校

精彩書摘

  挪用:Cariou訴Prince案與閤理使用中情境轉化性的考量
  喬納森·弗朗西斯(Jonathan Francis)著
  薑旻 張潔 譯
  萬勇 校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曾寫道:“讓僅受過法律訓練的人對藝術作品的價值進行最終判定,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雖然,法院經常引用霍姆斯法官所言,宣稱其對藝術判定並沒有興趣,但實際上鮮有法院遵循他的意見,甚至更少有法院認識到霍姆斯法官在本文第一句所在判決書頁麵的下麵幾行提供瞭另外的指引。霍姆斯在提醒法官不要對藝術進行判定以免失去天纔的新語言之後,就這些尚未被創作齣的作品寫道:“如果這些作品使得任何公眾感興趣,即具有商業價值——可以大膽地說,它們並不具有藝術和教育價值——任何公眾的品味都不應受到輕視。”法院堅持霍姆斯法官睿智言論所麵臨的問題在於辨彆公眾品味的真實可靠程度。閤理使用原則是一項普通法原則,後來經由1976年版權法進行瞭成文化;該原則的現行解釋方法,試圖通過探究新作品具有何種程度的“轉化性”來解決這一睏惑。這一問題被歸入成文法的第一個要素的考察——“使用的目的和性質”。問題在於,當藝術傢援引閤理使用抗辯時,並不存在單一的“轉化性”的定義。此外,所使用的特定解釋往往最為重要,因為許多特定解釋的適用對總體裁決而言看似具有結論性的作用,即簡單認為“某一使用‘不具有轉化性’就‘不構成閤理使用’,具有‘轉化性’就構成‘閤理使用’”。這並非單純的猜想,最近的實證研究錶明,Campbell 訴Acuff-Rose案所采用的轉化性使用範式,在當下法院對閤理使用的分析中具有壓倒性的地位。
  ……

聚焦前沿:知識産權法律與技術交匯的年度深度洞察 《2014年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精選》 是一本匯集瞭當年美國知識産權法律領域最具裏程碑意義、最具爭議性以及對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判例與立法動態的權威性年鑒。本書深入剖析瞭專利法、版權法、商標法以及商業秘密法等核心分支在技術快速迭代背景下所麵臨的挑戰與演進,為法律專業人士、學者、政策製定者以及高科技産業決策者提供瞭一份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核心內容聚焦:判例的深度解構與趨勢研判 本年度評論的結構嚴謹,內容詳實,緊密圍繞2014年美國聯邦法院,特彆是最高法院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所作齣的關鍵裁決展開。評論不僅對判決結果進行羅列,更著重於對判決背後的法律邏輯、技術背景以及對行業實踐的潛在影響進行多維度的剖析。 一、 專利法領域:創新邊界的再定義 2014年是美國專利法,尤其是可專利性標準,經曆重大波動的關鍵一年。本書對以下幾個核心領域進行瞭詳盡的梳理與解讀: 1. 《Alice訴CLS銀行案》的深遠影響: 毫無疑問,最高法院在Alice Corp.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一案中的裁決,對軟件和商業方法的專利性産生瞭地震般的影響。本評論花費大量篇幅解析瞭“Alice兩步檢驗法”的精髓,分析瞭法院如何區分抽象概念與具體應用,並探討瞭該判決如何迅速重塑瞭地區法院對101條(可專利主題)的審查標準,尤其是在金融科技(FinTech)和信息技術(IT)領域的專利申請與有效性訴訟中引發的寒蟬效應。 2. 專利有效性與可專利性: 詳細分析瞭與Myriad案後續發展相關的基因專利、診斷方法專利的最新司法態度。重點關注瞭關於“自然法則”和“自然現象”在生命科學領域專利申請中的界限如何被司法實踐所具體化。 3. 專利侵權與可專利性證明(Indefiniteness): 對《美國發明法案》(AIA)生效後的可專利性證明標準(112條)的司法解釋進行瞭深入探討,特彆是CAFC對In re Packard等案中關於說明書清晰度要求的進一步細化,以及這對撰寫高質量專利說明書的實踐指導意義。 4. 審判實踐的變化: 梳理瞭在專利審判與行政上訴委員會(PTAB)的審查過程中,對Inter Partes Review (IPR) 程序的運用、挑戰標準以及對地區法院訴訟的相互影響。 二、 版權法領域:數字時代的平衡術 2014年的版權法審判,集中反映瞭互聯網平颱、用戶生成內容(UGC)與傳統內容創作方之間的利益再平衡。 1. 閤理使用(Fair Use)標準的細化: 重點分析瞭涉及流媒體服務、內容聚閤平颱和搜索引擎的標誌性案例,這些案例如何進一步界定“使用目的和性質”(特彆是商業性與非營利性)、“作品的性質”以及“對潛在市場的影響”這三大閤理使用要素。評論特彆關注瞭針對新型技術應用場景下,法院對“轉換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的認定標準是否趨於保守或開放。 2. 技術保護措施與繞過(DMCA): 針對《數字韆年版權法》(DMCA)第1201條中禁止規避有效技術保護措施的規定,分析瞭法院如何處理“閤理用途”與“規避禁令”之間的衝突,特彆是在涉及電子設備固件更新、維修權以及安全研究領域的判例。 3. 集體管理與許可實踐: 梳理瞭音樂權利組織和視聽內容許可機構在數字環境下的許可費率確定和執行情況,探討瞭立法機構在推動版權集體管理現代化方麵的嘗試。 三、 商標法與不正當競爭:品牌在社交媒體時代的保護 本年度評論關注瞭商標侵權在快速演變的數字生態中呈現的新形態: 1. “善意使用”(Nominative Fair Use)與關鍵詞廣告: 分析瞭在綫廣告商在競價購買競爭對手商標作為關鍵詞時,法院如何平衡品牌持有人的權利與搜索引擎的商業效率,以及對“混淆可能性”的判斷標準。 2. 社交媒體與域名搶注: 評估瞭對新興社交媒體平颱(如Twitter、Instagram)上的品牌標識使用所引發的侵權訴訟,以及《統一域名爭議解決程序》(UDRP)在處理高度專業化商標案件中的適用性。 四、 商業秘密保護:跨國與員工流動帶來的挑戰 2014年是《保護製止商業秘密盜竊法》(DTSA)立法前夜的關鍵時期,本書對現有普通法下的商業秘密保護實踐進行瞭總結,特彆是針對跨國公司數據泄露和員工離職後的信息使用問題。重點分析瞭法院在認定“閤理的保密措施”時,如何權衡企業內部安全協議的充分性與員工的職業流動自由。 專業深度與年度總結 本書不僅僅是案例的匯編,更是一份深入的行業白皮書。每部分均由知識産權法律領域的頂尖專傢撰寫,確保瞭分析的準確性、前瞻性與實操性。評論最後提供瞭一份詳盡的“2014年知識産權法律年度迴顧與展望”,總結瞭當年司法、國會及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的各項規則變化,並預測瞭2015年及以後知識産權法製發展的關鍵議題,特彆是對新興技術(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初期應用)可能對現有法律框架産生的衝擊進行瞭前瞻性討論。 對於任何需要在知識産權法律框架內進行戰略決策的專業人士而言,本評論都是理解和應對當年美國知識産權法律氣候變化所必需的、最全麵和深入的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知識産權政策動嚮的研究者,我深知《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係列的重要性。2014年的這本年鑒,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去理解美國知識産權法律在過去一年中的演變軌跡。我尤其關注的是,本書是否能夠對那些具有普遍性法律意義的判例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歸納,從而幫助我們識彆齣美國知識産權法律體係中的潛在趨勢和變化。例如,在跨國知識産權保護、反壟斷與知識産權的結閤、以及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公共利益等方麵,2014年的判例可能會揭示齣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信號。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這些判例背後政策考量和法律哲學思考的探討,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案例復述。這樣的深度分析,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從宏觀層麵理解知識産權法律發展的研究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

對於我來說,每年閱讀《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2014年的這本,我更是充滿期待。我一直關注著科技發展對知識産權法律帶來的衝擊,而美國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其知識産權判例往往具有風嚮標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那些在2014年湧現齣的、與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等相關的關鍵性判例。這些案例不僅代錶瞭法律的最新發展,更反映瞭社會對科技倫理、創新激勵以及知識産權保護邊界的不斷思考和調整。我期待本書的分析能夠觸及到這些判例背後的深層原因,例如,它們是如何反映齣技術發展對現有法律框架的挑戰,以及法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相信,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學習,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未來知識産權法律的發展趨勢,並為相關領域的創新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法律建議。

評分

我並非法律科班齣身,但因為工作性質,我對知識産權法律製度,特彆是美國這套體係産生瞭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是抱著這樣的初衷,我發現瞭《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係列。2014年的這本,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一窺美國知識産權法律實踐的真實圖景。我希望它能夠以一種清晰易懂、但又不失專業深度的方式,為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呈現案例的要點。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背景事實的詳細介紹,對雙方的爭議焦點進行清晰的闡述,以及對法院判決理由的邏輯剖析。特彆是那些在技術前沿領域産生的知識産權糾紛,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這些案例是如何在復雜的科技背景下,通過法律的手段找到解決方案的。這種對案例的“拆解”式解讀,對我這樣希望從實踐中學習法律的人來說,具有極高的價值,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知識産權法律體係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對知識産權,尤其是與科技緊密相關的知識産權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2014)正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最新動態的渴望。我曾閱讀過往年的評論,對其中對案例的分析深度和廣度印象深刻。我期待2014年的版本能夠延續這種優良傳統,不僅能夠呈現具有代錶性的判例,更重要的是能夠對這些判例的法律邏輯、推理過程以及潛在的行業影響進行細緻入微的解讀。例如,在專利侵權領域,如何界定“等同侵權”,在著作權領域,如何處理“閤理使用”的邊界,這些都是我作為從業者常常會遇到的難題。我相信,通過閱讀本書對2014年年度經典案例的係統梳理,我能夠獲得更清晰的法律指引,並且能夠藉鑒這些判例的智慧,來更好地應對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復雜法律挑戰。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參考資料,更像是一個能夠啓發我思考的智庫。

評分

作為一名在法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每年我都會密切關注《伯剋利科技與法律評論:美國知識産權經典案例年度評論》的齣版。2014年的這本年鑒,可以說是我最期待的讀物之一。書的裝幀一如既往地保持瞭嚴謹的學術風格,厚實的紙張,清晰的排版,都預示著其中蘊含著深厚的知識。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對美國知識産權領域重大判例的選取角度。不同於一些流於錶麵的案例匯編,本書似乎更側重於那些具有裏程碑意義、對行業發展産生深遠影響的案件。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窺見美國知識産權法律體係是如何在實踐中不斷演進和完善的,以及不同法院在處理復雜知識産權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考量。每一起案例的背後,都可能是一個跌宕起伏的商業博弈,也可能是一次對法律原則的重新解讀。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看看2014年究竟有哪些案件,能夠成為被載入史冊的經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