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2014)

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万勇 著
图书标签:
  • 知识产权
  • 美国法律
  • 案例分析
  • 法律评论
  • 科技法律
  • 伯克利
  • 年度评论
  • 2014
  • 法律研究
  • 知识产权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52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174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知识产权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3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2014)》内容简介:本书为美国*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案例年度评论《伯克利科技与法律年度评论(2014)》的中文版。全书由伯克利科技与法律中心选取年度在美国*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案件进行分析、评论,展现了美国法学家和法官对*前沿的司法判例、*先进的司法技术、*热点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是一本从学说到判例、从理论到实践的著作,同时也是国内从多角度了解美国知识产权司法判例的专业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万勇,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竞争法与税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黑斯汀分校法学院访问教授。出版译着三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被SSCI收录四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资助项目等课题。

目录

挪用:Cariou诉Prince案与合理使用中情境转化性的考量
乔纳森·弗朗西斯(Jonathan Francis)著
姜旻 张洁 译 万勇 校
首次销售的一摊浑水:伴随KIRTSAENG诉JOHN WILEY & SONS公司一案的价格歧视和下游控制
S祖宾·高塔姆(S Zubin Gautam)著
曹湘芹 张永征 译 万勇 校
新十年的新规则
——版权局反规避规则制定之完善
马克·格雷(Mark Gray)著
耿瑞宁 杨文杰 译 万勇 谭洋 校
美联社诉融文案:合理使用、变化中的新闻行业以及司法自由裁量权与习惯的影响
罗瑟琳·简·申瓦尔德(Rosalind Jane Schonwald)著
何妍 朱晔 译 万勇 李蕾 校
知识产权所有人可否想做就做?对耐克公司不起诉契约效力的分析
米萨·K�卑�瑞兹(Misa K�� Eiritz)著
刘蓁蓁 蔡梦琦 译 李蕾 校
无事生非:ICANN的新通用顶级域名
丹妮拉·米歇尔·斯宾塞(Daniela Michele Spencer)著
潘广宇 韩晓燕 戴忞 译 万勇 温琪丹 校
美国分子病理学协会诉Myriad基因公司案——对自然产物理论的修正
塔普·英格拉姆(Tup Ingram)著
郭耀森 杨德森 王兴强 译 万勇 谭洋 校
违反RAND与达至合理:微软诉摩托罗拉与标准必要专利诉讼
卡桑德拉·马尔多纳多(Kassandra Maldonado)著
周晨黠 曾哲 李先腾 译 万勇 校
鲍曼诉孟山都公司案:鲍曼、生产者与最终用户
塔贝莎·玛丽·佩威(Tabetha Marie Peavey)著
金洁 张娜 刘玉涛 译 万勇 校
许可费损害赔偿:合理许可费损害赔偿综述
杨泽林(Zelin Yang)著
车心怡 李天虹 张涵 孙玉贝 译 万勇 校

精彩书摘

  挪用:Cariou诉Prince案与合理使用中情境转化性的考量
  乔纳森·弗朗西斯(Jonathan Francis)著
  姜旻 张洁 译
  万勇 校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曾写道:“让仅受过法律训练的人对艺术作品的价值进行最终判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虽然,法院经常引用霍姆斯法官所言,宣称其对艺术判定并没有兴趣,但实际上鲜有法院遵循他的意见,甚至更少有法院认识到霍姆斯法官在本文第一句所在判决书页面的下面几行提供了另外的指引。霍姆斯在提醒法官不要对艺术进行判定以免失去天才的新语言之后,就这些尚未被创作出的作品写道:“如果这些作品使得任何公众感兴趣,即具有商业价值——可以大胆地说,它们并不具有艺术和教育价值——任何公众的品味都不应受到轻视。”法院坚持霍姆斯法官睿智言论所面临的问题在于辨别公众品味的真实可靠程度。合理使用原则是一项普通法原则,后来经由1976年版权法进行了成文化;该原则的现行解释方法,试图通过探究新作品具有何种程度的“转化性”来解决这一困惑。这一问题被归入成文法的第一个要素的考察——“使用的目的和性质”。问题在于,当艺术家援引合理使用抗辩时,并不存在单一的“转化性”的定义。此外,所使用的特定解释往往最为重要,因为许多特定解释的适用对总体裁决而言看似具有结论性的作用,即简单认为“某一使用‘不具有转化性’就‘不构成合理使用’,具有‘转化性’就构成‘合理使用’”。这并非单纯的猜想,最近的实证研究表明,Campbell 诉Acuff-Rose案所采用的转化性使用范式,在当下法院对合理使用的分析中具有压倒性的地位。
  ……

聚焦前沿:知识产权法律与技术交汇的年度深度洞察 《2014年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精选》 是一本汇集了当年美国知识产权法律领域最具里程碑意义、最具争议性以及对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判例与立法动态的权威性年鉴。本书深入剖析了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以及商业秘密法等核心分支在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演进,为法律专业人士、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高科技产业决策者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核心内容聚焦:判例的深度解构与趋势研判 本年度评论的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紧密围绕2014年美国联邦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所作出的关键裁决展开。评论不仅对判决结果进行罗列,更着重于对判决背后的法律逻辑、技术背景以及对行业实践的潜在影响进行多维度的剖析。 一、 专利法领域:创新边界的再定义 2014年是美国专利法,尤其是可专利性标准,经历重大波动的关键一年。本书对以下几个核心领域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解读: 1. 《Alice诉CLS银行案》的深远影响: 毫无疑问,最高法院在Alice Corp.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一案中的裁决,对软件和商业方法的专利性产生了地震般的影响。本评论花费大量篇幅解析了“Alice两步检验法”的精髓,分析了法院如何区分抽象概念与具体应用,并探讨了该判决如何迅速重塑了地区法院对101条(可专利主题)的审查标准,尤其是在金融科技(FinTech)和信息技术(IT)领域的专利申请与有效性诉讼中引发的寒蝉效应。 2. 专利有效性与可专利性: 详细分析了与Myriad案后续发展相关的基因专利、诊断方法专利的最新司法态度。重点关注了关于“自然法则”和“自然现象”在生命科学领域专利申请中的界限如何被司法实践所具体化。 3. 专利侵权与可专利性证明(Indefiniteness): 对《美国发明法案》(AIA)生效后的可专利性证明标准(112条)的司法解释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CAFC对In re Packard等案中关于说明书清晰度要求的进一步细化,以及这对撰写高质量专利说明书的实践指导意义。 4. 审判实践的变化: 梳理了在专利审判与行政上诉委员会(PTAB)的审查过程中,对Inter Partes Review (IPR) 程序的运用、挑战标准以及对地区法院诉讼的相互影响。 二、 版权法领域:数字时代的平衡术 2014年的版权法审判,集中反映了互联网平台、用户生成内容(UGC)与传统内容创作方之间的利益再平衡。 1. 合理使用(Fair Use)标准的细化: 重点分析了涉及流媒体服务、内容聚合平台和搜索引擎的标志性案例,这些案例如何进一步界定“使用目的和性质”(特别是商业性与非营利性)、“作品的性质”以及“对潜在市场的影响”这三大合理使用要素。评论特别关注了针对新型技术应用场景下,法院对“转换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的认定标准是否趋于保守或开放。 2. 技术保护措施与绕过(DMCA): 针对《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第1201条中禁止规避有效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分析了法院如何处理“合理用途”与“规避禁令”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在涉及电子设备固件更新、维修权以及安全研究领域的判例。 3. 集体管理与许可实践: 梳理了音乐权利组织和视听内容许可机构在数字环境下的许可费率确定和执行情况,探讨了立法机构在推动版权集体管理现代化方面的尝试。 三、 商标法与不正当竞争:品牌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保护 本年度评论关注了商标侵权在快速演变的数字生态中呈现的新形态: 1. “善意使用”(Nominative Fair Use)与关键词广告: 分析了在线广告商在竞价购买竞争对手商标作为关键词时,法院如何平衡品牌持有人的权利与搜索引擎的商业效率,以及对“混淆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2. 社交媒体与域名抢注: 评估了对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Instagram)上的品牌标识使用所引发的侵权诉讼,以及《统一域名争议解决程序》(UDRP)在处理高度专业化商标案件中的适用性。 四、 商业秘密保护:跨国与员工流动带来的挑战 2014年是《保护制止商业秘密盗窃法》(DTSA)立法前夜的关键时期,本书对现有普通法下的商业秘密保护实践进行了总结,特别是针对跨国公司数据泄露和员工离职后的信息使用问题。重点分析了法院在认定“合理的保密措施”时,如何权衡企业内部安全协议的充分性与员工的职业流动自由。 专业深度与年度总结 本书不仅仅是案例的汇编,更是一份深入的行业白皮书。每部分均由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顶尖专家撰写,确保了分析的准确性、前瞻性与实操性。评论最后提供了一份详尽的“2014年知识产权法律年度回顾与展望”,总结了当年司法、国会及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的各项规则变化,并预测了2015年及以后知识产权法制发展的关键议题,特别是对新兴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初期应用)可能对现有法律框架产生的冲击进行了前瞻性讨论。 对于任何需要在知识产权法律框架内进行战略决策的专业人士而言,本评论都是理解和应对当年美国知识产权法律气候变化所必需的、最全面和深入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知识产权政策动向的研究者,我深知《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系列的重要性。2014年的这本年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去理解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在过去一年中的演变轨迹。我尤其关注的是,本书是否能够对那些具有普遍性法律意义的判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从而帮助我们识别出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潜在趋势和变化。例如,在跨国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结合、以及如何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共利益等方面,2014年的判例可能会揭示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信号。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这些判例背后政策考量和法律哲学思考的探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例复述。这样的深度分析,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从宏观层面理解知识产权法律发展的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作为一名在法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每年我都会密切关注《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的出版。2014年的这本年鉴,可以说是我最期待的读物之一。书的装帧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严谨的学术风格,厚实的纸张,清晰的排版,都预示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知识。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美国知识产权领域重大判例的选取角度。不同于一些流于表面的案例汇编,本书似乎更侧重于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窥见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演进和完善的,以及不同法院在处理复杂知识产权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考量。每一起案例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商业博弈,也可能是一次对法律原则的重新解读。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看看2014年究竟有哪些案件,能够成为被载入史册的经典。

评分

我一直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与科技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2014)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最新动态的渴望。我曾阅读过往年的评论,对其中对案例的分析深度和广度印象深刻。我期待2014年的版本能够延续这种优良传统,不仅能够呈现具有代表性的判例,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这些判例的法律逻辑、推理过程以及潜在的行业影响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例如,在专利侵权领域,如何界定“等同侵权”,在著作权领域,如何处理“合理使用”的边界,这些都是我作为从业者常常会遇到的难题。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对2014年年度经典案例的系统梳理,我能够获得更清晰的法律指引,并且能够借鉴这些判例的智慧,来更好地应对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法律挑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参考资料,更像是一个能够启发我思考的智库。

评分

对于我来说,每年阅读《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2014年的这本,我更是充满期待。我一直关注着科技发展对知识产权法律带来的冲击,而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其知识产权判例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在2014年涌现出的、与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相关的关键性判例。这些案例不仅代表了法律的最新发展,更反映了社会对科技伦理、创新激励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边界的不断思考和调整。我期待本书的分析能够触及到这些判例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它们是如何反映出技术发展对现有法律框架的挑战,以及法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相信,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未来知识产权法律的发展趋势,并为相关领域的创新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法律建议。

评分

我并非法律科班出身,但因为工作性质,我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特别是美国这套体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我发现了《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系列。2014年的这本,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一窥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实践的真实图景。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但又不失专业深度的方式,为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呈现案例的要点。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背景事实的详细介绍,对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清晰的阐述,以及对法院判决理由的逻辑剖析。特别是那些在技术前沿领域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在复杂的科技背景下,通过法律的手段找到解决方案的。这种对案例的“拆解”式解读,对我这样希望从实践中学习法律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