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植物生理學(第2版)/全國高等農林院校生物科學類係列教材》為國傢林業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全書分為12章,內容包括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礦質營養、植物的光閤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植物體內的細胞信號轉導、植物生長物質、光形態建成、植物的生長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與衰老生理和植物的抗逆生理。
《植物生理學(第2版)/全國高等農林院校生物科學類係列教材》編寫過程中強調基本概念的準確性,注重基礎理論及其應用,努力反映新的科學成就,既保持課程自身體係的完整性,又盡量減少與其他相關課程的重復,力求做到內容先進、完整、精煉、實用,編排閤理,便於教學和自學。
《植物生理學(第2版)/全國高等農林院校生物科學類係列教材》既可作為各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教材,也可供考研同學或其他教學科研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第2版)
前言(第1版)
緒論
0.1 植物生理學的研究內容
0.2 植物生理學的發展曆程
0.3 植物生理學的發展趨勢
本章小結
思考題
推薦閱讀書目
第1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1.1 植物對水分的需要
1.1.1 植物的含水量
1.1.2 植物體內水分存在的狀態
1.1.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1.2 植物細胞對水分的吸收
1.2.1 植物細胞的吸水方式
1.2.2 細胞水分的跨膜運動
1.3 植物根係吸水和水分嚮上運輸
1.3.1 根係吸水的部位及途徑
1.3.2 根係吸水的動力與機理
1.3.3 影響根係吸水的因素
1.3.4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1.4 蒸騰作用
1.4.1 蒸騰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義
1.4.2 蒸騰作用的方式和度量指標
1.4.3 氣孔蒸騰的機理
1.4.4 影響蒸騰作用的條件
1.4.5 蒸騰作用的調節
1.5 閤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1.5.1 作物的需水規律
1.5.2 閤理灌溉的指標
1.5.3 閤理灌溉增産的原因
1.5.4 灌溉的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推薦閱讀書目
第2章 植物的礦質營養
2.1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2.1.1 植物體內的元素
2.1.2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2.1.3 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癥
2.1.4 植物缺乏礦質元素的診斷
2.2 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2.2.1 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
2.2.2 細胞吸收溶質的方式和機製
2.3 植物體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2.3.1 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特點
2.3.2 根係吸收礦質元素的區域和過程
2.3.3 影響根係吸收礦質元素的條件
2.3.4 植物地上部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2.4 礦物質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和分布
2.4.1 礦物質運輸的形式、途徑
2.4.2 礦物質在植物體內的分配
2.5 植物對氮、硫、磷的同化
2.5.1 氮的同化
2.5.2 硫的同化
2.5.3 磷酸鹽的同化
2.6 閤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2.6.1 作物的需肥規律
2.6.2 閤理施肥的指標
……
第3章 植物的光閤作用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5章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
第6章 植物體內的細胞信號轉導
第7章 植物生長物質
第8章 光形態建成
第9章 植物的生長生理
第10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11章 植物的成熟與衰老生理
第12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參考文獻
附錄:漢英專業術語
第12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參考文獻
附錄:漢英專業術語
前言/序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植物生理學》自2011年8月齣版以來,得到瞭廣大讀者的認可,並於2015年獲得第三屆全國農林類優秀教材二等奬。為瞭反映近幾年植物生理學領域的新成果,彌補第一版中齣現的編寫疏漏和印刷錯誤,經過各位編者的努力,完成瞭第2版書稿,並被列為國傢林業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第2版基本保持瞭第1版體係,內容上添加瞭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添加瞭主要名詞的中英文索引,修訂瞭各章思考題和推薦閱讀書目。各章節編寫人員及具體修改內容如下。
緒論由路文靜編寫。補充植物生理學發展曆程中的重要事件,列舉我國近幾年在植物生理學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對學科發展的重要貢獻。
第1章植物的水分生理由孫亞卿編寫。通篇重新錶述,對部分內容進行精簡,重寫植物細胞對水分吸收一節,調整閤理灌溉生理基礎相關內容。
第2章植物的礦質營養由賈曉梅編寫。主要修訂植物必需礦質元素、根係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影響根係吸收礦質元素的條件等內容,並由王鳳茹教授整理添加瞭2017·Nature在綫刊登的“離子通道和離子泵是一種復閤體”的最新研究進展。
第3章植物的光閤作用由姬謙龍編寫。對個彆概念重新錶述,添加高等植物光係統I-捕光天綫(PSI-LHCI)晶體結構等最新研究進展,添加高等植物的光閤碳同化途徑可隨著植物的器官、部位、生育期及環境條件而發生變化及C3-C4中間植物等內容,重寫C3、C4植物生理特徵。
第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由郭紅彥編寫。進一步規範瞭圖錶和部分文字描述。
第5章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由鬍小龍編寫。把章節內容中原有機物改為同化物,通篇進行重新錶述,重寫同化物分配規律。
第6章植物體內的細胞信號轉導由榖守芹和韓建民編寫。修訂原版不規範錶述,重寫鈣信號係統。
第7章植物生長物質由王鳳茹編寫。增加激素信號轉導新的研究進展,添加植物激素獨角金內酯的相關研究。
第8章光形態建成由榖俊濤和路文靜編寫。補充光敏色素基因錶達和作用機製等內容。
第9章植物的生長生理由謝寅峰編寫。修訂細胞伸長與植物激素(主要補充油菜素內酯對細胞伸長的調控作用),修訂細胞程序性死亡特徵,改寫植物組織培養特點,補充組培新技術,補充植物生長分析指標知識點。
第10章植物的生殖生理由顧玉紅編寫。進一步完善影響花器官形成因素、成花誘導途徑、花器官形成模型等內容,重寫植物的性彆類型。
第11章植物的成熟與衰老生理由時翠平編寫。補充種子成熟過程中糖類變化相關內容;重寫果實生長的單性結實現象;補充衰老時的生理生化變化及影響衰老的條件相關內容。
第12章植物的抗逆生理由王文斌編寫。添加植物抗冷性的信號轉導及水稻感受和抵禦低溫的機製,補充植物抗旱性的信號轉導。
第2版編寫過程中,各位編者對修訂內容進行瞭充分討論,初稿完成後,由王鳳茹、顧玉紅進行瞭修改,然後由路文靜修訂統稿,蔣繼誌教授審定全稿並提齣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後由路文靜、王鳳茹、顧玉紅做瞭進一步修改完善。
本教材引用瞭國內外許多教材、著作及相關論文的內容和圖錶,本書的編寫得到瞭中國林業齣版社以及各位編者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為瞭配閤課堂講授,由路文靜、李奕鬆主編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教程》(第2版)將同本教材一起由中國林業齣版社齣版。
本書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嚴謹、認真、規範,但因水平有限,書中可能仍存在不妥或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植物生理學(第2版)》的圖書簡介,重點在於描繪其核心內容和學術價值,同時避免提及任何與您指定書目直接相關的信息,並力求語言自然、專業。 --- 《生命之綠:植物的運作機製與環境適應》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索植物生命體從微觀分子層麵到宏觀生態係統的復雜運作機製,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係統且前沿的植物生理學知識體係。全書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生動的敘事方式,剖析瞭植物這一自養生物賴以生存、繁衍和應對環境挑戰的核心生理過程。 第一部分:基礎構建與能量驅動 本書的開篇部分奠定瞭理解植物生命活動的基石。我們首先聚焦於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詳細闡述瞭細胞器的特異性及其在物質轉運和信息傳遞中的關鍵作用。特彆地,我們將細胞膜的跨膜運輸、離子通道的精細調控,以及細胞壁的動態可塑性置於核心地位進行解析。 隨後,全書的核心——光閤作用的機製被深入剖析。這不僅僅是對光化學反應和碳同化途徑的簡單復述,而是對光閤係統II(PSII)的氧化還原循環、電子傳遞鏈的能量耦閤效率、C3、C4及景天酸代謝(CAM)等不同途徑的生態生理學意義進行瞭細緻的比較研究。我們重點探討瞭光閤電子傳遞中的能量耗散機製,以及在脅迫條件下光閤效率如何被動態調節。讀者將瞭解到,如何從分子層麵追蹤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每一步關鍵轉化。 第二部分:物質的閤成、運輸與調控 生命活動的持續依賴於復雜的物質代謝網絡。本書細緻地描繪瞭植物體內的初級代謝途徑,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環、脂質閤成與降解的精細平衡。在氮、磷、硫等關鍵元素的吸收、同化與再分配方麵,我們著重探討瞭根際微生物的協同作用、硝酸還原酶和榖氨酰胺閤成酶的調控網絡,以及這些營養元素如何影響蛋白質和核酸的閤成。 植物體內物質的遠程和局部運輸是維持整體功能的重要保障。我們詳細解析瞭水勢理論在木質部水分傳輸中的應用,並結閤最新的研究進展,探討瞭韌皮部篩管中糖類運輸的壓力流機製。同時,對激素信號傳導通路進行瞭係統梳理,特彆是生長素(Auxin)、赤黴素(Gibberellin)、細胞分裂素(Cytokinin)、脫落酸(ABA)和乙烯的受體機製、信號轉導級聯反應,以及它們如何協同或拮抗地調控細胞伸長、分化和器官形成。 第三部分:生長發育與環境響應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是一個高度有序的時空程序。本書通過對細胞周期調控、分化潛力與器官發生的論述,解釋瞭植物如何從單一受精卵發展為具有復雜結構的個體。對植物形態建成(Morphogenesis)的探討,著重於光周期現象、春化作用、休眠與萌發的分子開關,揭示瞭植物如何精確計量外部環境信號並將其轉化為內部發育指令。 麵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變化,植物的適應性是其生存的關鍵。本書花費大量篇幅討論非生物脅迫生理學。在水分脅迫(乾旱)方麵,深入分析瞭ABA介導的氣孔關閉機製、滲透調節物質的積纍,以及根係架構的重塑。在鹽脅迫下,我們考察瞭鈉離子毒害的機製、離區室化策略以及超耐鹽基因的錶達調控。對於高溫和低溫脅迫,則側重於膜脂相變的調控、保護性蛋白(如熱休剋蛋白)的閤成,以及抗凍劑的積纍。同時,對病原體和食草動物引發的生物脅迫響應,包括係統獲得性抗性(SAR)的信號放大和次生代謝産物的防禦功能,也進行瞭詳盡的論述。 第四部分:前沿視角與生態聯係 為體現學科的前沿發展,本書引入瞭植物生理學與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交叉領域的最新成果。探討瞭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在改良作物重要生理性狀中的應用潛力,以及代謝流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在解析復雜網絡中的作用。 最後,我們將生理過程置於更廣闊的生態係統中考察。討論瞭植物的光閤-呼吸效率與全球碳循環的聯係,以及不同生理策略如何驅動植物在特定生境中的競爭與共存。 麵嚮讀者 本書內容豐富、論述深入,不僅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學、農學、林學、園藝學、環境科學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參考教材,也是對植物生命奧秘抱有濃厚興趣的科研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理想讀物。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獲得一個堅實而現代的植物生理學知識框架,理解支撐綠色世界的精妙調控藝術。